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926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



背景技术:

水管接头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家中的管道之间的节点都是通过水管接头来相互连接的,同样的,在机械领域,水管接头也是十分常见,特别在石材双面侧抛机设备中,水管接头能够用于输水管道的连接,而市面上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最大的问题就会容易漏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水管接头,[申请号:201320275795.8],包括圆柱形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本体,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本体内壁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本体中部均匀设置有若干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本体可拆卸连接。该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由于在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本体中部设置有旋转件。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容易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易漏水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包括两端敞口的筒状体,所述的筒状体的外壁上周向向内凹陷形成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筒状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倒角,所述的环形槽与筒状体的其中一端靠近且该端口的外侧具有第二倒角,所述的筒状体的另一端口的外径向内收缩形成台阶部,所述的环形槽内具有防滑结构。环形槽可以作为接口,与管材进行拼接,而防滑结构可以防止拼接处打滑,从而防止漏水现象发生。

在上述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中,所述的防滑结构包括设置在环形槽内的防滑垫,所述的防滑垫上表面具有条形纹。

在上述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中,所述的防滑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中,所述的第一倒角与筒状体的轴线呈45°。

在上述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中,所述的第二倒角与筒状体的轴线呈20°。

在上述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中,所述的台阶部呈锥形且与筒状体的轴线呈45°。

在上述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中,所述的筒状体的最大外径为21mm,所述的筒状体的内径为19.5mm。

在上述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中,所述的环形槽的宽度为16.7mm。

在上述的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中,所述的筒状体的长度为80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的优点在于:环形槽可以作为接口,与管材进行拼接,而防滑结构可以防止拼接处打滑,从而防止漏水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图中,筒状体1、环形槽2、第一倒角3、第二倒角4、台阶部5、防滑结构6、防滑垫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包括两端敞口的筒状体1,筒状体1的最大外径为21mm,所述的筒状体1的内径为19.5mm,筒状体1的长度为80mm。所述的筒状体1的外壁上周向向内凹陷形成环形槽2,环形槽2的宽度为16.7mm。当需要使用该石材双面侧抛机的水管接头进行拼装时,需要拼装的管材的端口处会设置与该环形槽2相适配的环形卡扣,从筒状体1的该端部插入,使得环形卡扣恰好卡在环形槽2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环形槽2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筒状体1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倒角3,第一倒角3与筒状体1的轴线呈45°。该第一倒角3限制了环形槽2的宽度,同时当环形卡扣卡入环形槽2内时,远离端口一侧的第一倒角3能够防止环形卡扣过渡伸入,而靠近端口一侧的第一倒角3能够一定程度防止环形卡扣滑出环形槽2。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环形槽2内具有防滑结构6。防滑结构6包括设置在环形槽2内的防滑垫7,所述的防滑垫7上表面具有条形纹。防滑垫7由橡胶材料制成。当环形卡扣卡入到环形槽2后,防滑垫7可以进一步防止其前后滑动,从而出现漏水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槽2与筒状体1的其中一端靠近且该端口的外侧具有第二倒角4,第二倒角4与筒状体1的轴线呈20°。第二倒角4可以作为插入的引导结构,使其他管材在插入时更为顺畅。所述的筒状体1的另一端口的外径向内收缩形成台阶部5,台阶部5呈锥形且与筒状体1的轴线呈4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筒状体1、环形槽2、第一倒角3、第二倒角4、台阶部5、防滑结构6、防滑垫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