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母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64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省力母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接头,尤其是一种省力母接头。



背景技术:

在流体管路连接中,快速接头的应用十分广泛,这是一种不需要借助工具就能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的接头,给流体管路的连接和断开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由于流体的特殊性,两个对接的快速接头所连接的两个管路内存在较大的背压,这个背压直接作用在快速接头的阀芯上。而阀芯的面积较大,阀芯要克服的压力很大,用手操作阀芯使其移动从而导通管路在实际操作中十分困难,而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省力母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省力母接头,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接头座体、设置在接头座体前侧的阀芯、设置在接头座体和阀芯内的阀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阀芯前侧的连接头,所述接头座体、阀芯和连接头内呈中空并且互相连接而形成流体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省力母接头还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末端设置有凸轮结构的锁紧套,所述锁紧套穿过所述壳体而与所述接头座体连接,使得所述操纵杆能带动所述接头座体相对所述壳体在母接头的轴向上直线移动而使得所述阀杆打开或封闭所述流体通路。

优选的,接头座体和操纵杆的配合方式为,所述接头座体的侧壁外周径向内凹形成有环形的凹槽,所述锁紧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壳体而卡入到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为便于操作操纵杆,所述连接臂为两个,两个连接臂形成U型,所述连接臂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流体通路的结构为,所述接头座体内侧壁上形成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开设有供所述阀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阀杆位于第一通孔前侧的部分上形成有第一直径增大部,所述第一直径增大部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阀芯内侧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内开设有供所述阀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直径增大部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所述阀杆位于第二通孔前侧的部分上形成有第二直径增大部,所述第二直径增大部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阀杆位于第一直径增大部后侧的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阀杆位于第一直径增大部和第二直径增大部之间的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阀芯保持向前侧移动的趋势。

为使得母接头和公接头断开后,阀芯自动复位,所述接头座体位于第一通孔前侧周围的部分和阀芯后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使得阀芯保持向前侧移动的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操纵杆使得接头座体移动来打开或封闭流体通路,使得母接头和公接头可在无流体压力下方便、省力地连接,便利了接头的连接操作;在母接头和公接头未连接的状态下,即使操作操纵杆也无法打开流体通路,确保了接头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母接头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母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母接头的剖视图;

图4为用于与本实用新型的省力母接头配合的现有技术的公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一种省力母接头,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接头座体2、设置在接头座体2前侧的阀芯3、设置在接头座体2和阀芯3内的阀杆4、连接头5、以及用于操作接头座体2的操纵杆6。接头座体2、阀芯3和连接头5中空、并且互相连接而形成流体通路。在本说明书中,为便于描述,“前”指母接头与公接头连接时朝向公接头的一侧,“后”指母接头与公接头连接时远离公接头的一侧。

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贯穿侧壁的插孔11,操纵杆6包括两个一体成型或在顶端互相连接的两个连接臂61,连接臂61的末端延伸到与壳体1的侧壁相邻,两个连接臂61形成U型,连接臂6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把手611,以便于使用者施加力在把手611上而操作操纵杆6。连接臂61的末端设置有锁紧套62,锁紧套62穿过壳体1上的插孔11从而与壳体1内的接头座体2接触。接头座体2的侧壁外周径向内凹形成有环形的凹槽21,锁紧套62上设有凸起621,凸起621与凹槽21适配,并穿过壳体1上的插孔11而卡入到凹槽21内。由此,当摇动操纵杆6时,锁紧套62转动,从而凸起621带动接头座体2在母接头的轴向上相对壳体1作直线移动。操纵杆6如图1中所示相对壳体1竖起时,为初始状态,此时母接头内流体不通。

接头座体2内侧壁上形成有套筒22,套筒22内开设有第一通孔221,供阀杆4穿过,阀杆4位于第一通孔221前侧的部分上形成有第一直径增大部41,第一直径增大部41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221的直径,由此,当第一直径增大部41的后侧端部与第一通孔221的前侧端部周围抵接时,接头座体2后侧的流体无法通过套筒22的第一通孔221进入到接头座体2的前侧。

阀芯3内侧设置有挡圈31,挡圈31内开设有第二通孔311,供阀杆4穿过,第一直径增大部41位于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311之间。阀杆4位于第二通孔311前侧的部分上形成有第二直径增大部42,第二直径增大部42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311的直径,由此,当第二直径增大部42的后侧端部与第二通孔311的前侧端部周围抵接时,阀芯3后侧的流体无法通孔挡圈31的第二通孔311进入到阀芯3的前侧。阀杆4位于第一直径增大部41后侧的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221的直径,阀杆4的位于第一直径增大部41和第二直径增大部42之间的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311的直径,由此,当第一直径增大部41和第二直径增大部42分别离开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311时,接头座体2后侧的流体可通过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311后进入到公接头7。公接头7可采用常用的技术,包括用于顶动阀杆4的顶尖71,参见图4。

接头座体2位于第一通孔221前侧周围的部分和阀芯3后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8,使得阀芯3保持向前侧移动的趋势。

连接头5设置在阀芯3的前侧,连接头5的后侧插入到壳体1的前侧中,而阀芯3的前侧则插入到连接头5中。连接头5外周设置有卡圈51,连接头5用于与公接头连接,连接头5侧壁上设置有保持径向向外移动趋势的钢珠,与公接头7上的卡槽配合。连接时,首先将公接头7插入,然后将卡圈51卡到连接头5外周,将连接头5侧壁上的钢珠径向向内压,使得钢珠内压后与公接头7的卡槽卡合,从而使得连接头5和公接头7连接固定。

当需要连接时,只需将公接头插入到连接头5内卡合固定即可,此时公接头7上的顶尖71与阀杆4的前端部抵接,而由于阀杆4上的两个直径增大部分别将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311封闭,流体不连通;此后,将操纵杆6向前侧摇下,则偏心凸轮结构的锁紧套62的凸起621带动接头座体2向后侧直线移动,由于阀杆4与公接头7的顶尖71抵接而不会向前侧移动,由此接头座体2的动作使得接头座体2的第一通孔221离开阀杆4的第一直径增大部41、阀芯3的第二通孔311离开阀杆4的第二直径增大部42(复位弹簧7被压缩而将力施加到阀芯3上),由此流体可从接头座体2的后侧经过第一通孔221后进入到阀芯3,再从阀芯3的后侧经过第二通孔311进入到公接头7,使得流体通路打开;当制冷剂填充完毕、抽真空、去除残余压力后,需要断开连接时,将操纵杆6向上摇起复位,此时接头座体2被带动向前侧直线移动,接头座体2的第一通孔221再次被阀杆4的第一直径增大部41封闭,而阀芯3在复位弹簧7作用下也逐渐向前侧直线移动,在流体基本通过进入公接头后,阀芯3的第二通孔311再次被阀杆4的第二直径增大部42封闭,流体通路断开,母接头和公接头内的压力被清除,由此可方便地拉动公接头使其离开母接头,流体也不会向外流出。

如果在公接头未接入母接头内操作操纵杆6时,由于不能对阀杆4施加作用力,则阀杆4会随接头座体2同步动作,则无法打开流体通路,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