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液输送流量自动调节恒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8906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液输送流量自动调节恒流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液输送用于调节流量的阀门,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液输送流量自动调节恒流阀。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中,阀门作为流量控制的部件是管道输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获得恒定流量,现有阀门大多情况下是通过手动控制阀门的开度来实现,调节后如果压力发生波动变化,流量也会随之变化,当然也可以通过电动自动控制的,但是成本较高,不能普遍应用,这仍有待于技术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液输送流量自动调节恒流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液输送流量自动调节恒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和阀盖,阀体上段为上圆筒,与上圆筒连接的中段为向下直径逐渐变小的外锥筒,锥筒连接的下段为下圆筒,阀芯设有一置于上圆筒内的与上圆筒间隙配合的内圆筒,内圆筒连接有与外锥筒间隙配合的内锥筒,内锥筒下端连接有与下圆筒同轴的内圆筒,下圆筒内壁与内圆筒外壁间保有环形间隙,内圆筒下端连接有向外突出的与下圆筒内壁间隙配合的环形外沿,环形间隙内设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一端连接在环形外沿上,另一端连接在下圆筒上,内锥筒上周向分布有内锥筒流道,内锥筒流道周向间隔大于周向长度,外锥筒上设有与内锥筒流道相对的外锥筒流道,内圆筒内壁设有螺旋上升的螺旋片,阀盖设有一连接在上圆筒内、下端面与内圆筒上端面相对的限位筒,限位筒通过锥形过渡部连接有流入流道,外圆筒连接有流出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流入流道连接有探入内圆筒的引流道。

本实用新型在输入侧压力均值时,内锥筒流道与外锥筒流道错开遮挡住一半,油液由流入流道进入阀芯,经内圆筒、内锥筒流道与外锥筒流道流出到流出流道,期间螺旋片受力使其保持平衡,当输入压力增大时螺旋片受力发生增到,阀芯克服扭力弹簧的弹力旋转,使内锥筒流道与外锥筒流道继续错开,减小开度,当输入压力减小时,螺旋片受力发生减小,在扭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阀芯旋转,使内锥筒流道与外锥筒流道错开部位变小,加大开度,从而使其在压力变化时可以减小流量的变化幅度,提供趋于恒流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圆筒;2外锥筒;3下圆筒;4内圆筒;5内锥筒;6内圆筒;7环形外沿;8扭力弹簧;9内锥筒流道;10外锥筒流道;11螺旋片;12限位筒;13流入流道;14引流道;15流出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一种油液输送流量自动调节恒流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盖,阀体上段为上圆筒1,与上圆筒连接的中段为向下直径逐渐变小的外锥筒2,锥筒连接的下段为下圆筒3,阀芯设有一置于上圆筒内的与上圆筒间隙配合的内圆筒4,内圆筒连接有与外锥筒间隙配合的内锥筒5,内锥筒下端连接有与下圆筒同轴的内圆筒6,下圆筒内壁与内圆筒外壁间保有环形间隙,内圆筒下端连接有向外突出的与下圆筒内壁间隙配合的环形外沿7,阀芯可自由旋转,环形间隙内设有扭力弹簧8,扭力弹簧一端连接在环形外沿上,另一端连接在下圆筒上,提供相对的扭力,内锥筒上周向分布有内锥筒流道9,本实施例为两个,内锥筒流道周向间隔大于周向长度,外锥筒上设有与内锥筒流道相对的外锥筒流道10,阀芯旋转外锥筒流道可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内圆筒内壁设有螺旋上升的螺旋片11,阀芯受力大小可以通过螺旋角调节,依靠流体为阀芯提供旋转动力,阀盖设有一连接在上圆筒内、下端面与内圆筒上端面相对的限位筒12,对内圆筒进行限位并实现密闭连接,限位筒通过锥形过渡部连接有流入流道13,流入流道连接有探入内圆筒的引流道14,具有指向性,外圆筒连接有流出流道15,部件间连接处通过圆角过度。

本实用新型在输入侧压力均值时,内锥筒流道与外锥筒流道错开遮挡住一半,油液由流入流道进入阀芯,经内圆筒、内锥筒流道与外锥筒流道流出到流出流道,期间螺旋片受力使其保持平衡,当输入压力增大时螺旋片受力发生增到,阀芯克服扭力弹簧的弹力旋转,使内锥筒流道与外锥筒流道继续错开,减小开度,当输入压力减小时,螺旋片受力发生减小,在扭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阀芯旋转,使内锥筒流道与外锥筒流道错开部位变小,加大开度,从而使其在压力变化时可以减小流量的变化幅度,提供趋于恒流的流量。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实用新型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