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旋双密封管道堵漏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257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一种油、气管道堵漏设备,尤其是一种回旋双密封管道堵漏卡具。



背景技术:

在油气输送领域,温度、压力、振动以及油、气的腐蚀和冲刷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就需要及时、快速地维修或堵漏,否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油、气均属易燃易爆物质,在带压堵漏作业过程中需要杜绝火种,这就对堵漏工艺和堵漏设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该领域中普遍采用注胶堵漏方式,所采用的设备通常为带有密封腔的卡具。

输送油、气的管线发生泄漏时,泄漏介质处于带温、带压和向外喷射流动的状态,注胶堵漏技术首先需要通过卡具在泄漏部位上建立一个封闭空腔,然后通过向封闭空腔内部注入密封胶并使其充满封闭空间,这时从卡具与管线表面缝隙处会产生“跑胶、漏胶”的现象,同时现有的管道堵漏卡具存在制作工艺复杂。

因此,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管道堵漏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旋双密封管道堵漏卡具。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回旋双密封管道堵漏卡具,包括结构和形状相同且成对称设置的左卡具部件和右卡具部件,左卡具部件为半圆柱形,左卡具部件的右侧面为圆柱形截去右侧一半形成的平面,左卡具部件的右侧面沿轴向开设有用于卡合管道外周壁的半圆形通槽,所述左卡具部件的右侧面设有两个“回”字形凹槽,所述左卡具部件与所述右卡具部件的两个“回”字形凹槽组成一级密封腔和二级密封腔,所述一级密封腔和二级密封腔上设有通向左卡具部件外周壁的注胶孔,注胶孔用于与注胶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回字形凹槽内填充有密封填料。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卡具部件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双回”型卡具不破坏原来密封面,操作简便、易拆卸、时间短、降低了投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天然气放空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回旋双密封管道堵漏卡具,包括结构和形状相同且成对称设置的左卡具部件1和右卡具部件,左卡具部件为半圆柱形,左卡具部件1的右侧面为圆柱形截去右侧一半形成的平面,左卡具部件的右侧面沿轴向开设有用于卡合管道外周壁的半圆形通槽,所述左卡具部件的右侧面设有两个“回”字形凹槽2,所述左卡具部件1与所述右卡具部件的两个“回”字形凹槽组成一级密封腔3和二级密封腔4,所述一级密封腔3和二级密封腔4上设有通向左卡具部件外周壁的注胶孔5,注胶孔5用于与注胶装置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回字形凹槽内填充有密封填料。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左卡具部件1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上设有螺栓孔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双回”型卡具不破坏原来密封面,操作简便、易拆卸、时间短、降低了投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天然气放空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模拟天然气泄漏的现场应用过程中,泄漏点压力在1.2MPa时,第一次试验向小“回”字形的主腔体注胶,试验一次成功,从安装卡具开始,打压注胶、稳压、充压至6.8MPa并且压力稳住,所用时间为30分钟。第二次模拟试验中,泄漏点压力为1.2MPa,在人为因素下,模拟设置了小“回”字形的主腔体密封不严,天然气气体外泄的紧急状况。通过紧急向大“回”字形的辅助密闭腔体泄漏,前后使用注胶时间为40分钟,成功将气体外泄的紧急状况排除。

通过对平面双层密封夹具改造后的具体状况,解决了现场注胶工艺繁琐。带压堵漏卡具安装、密封胶固化、后续补胶8-10小时节省为现在需要4-5个小时,缩短了注胶所用的时间。注胶量由原先0.5akg(规格:∮20*95mm;圆柱状;约10根;)节省为现在需要用量0.18kg,节约了成本。堵漏过程中不需对泄漏部位作任何处理,消除泄漏快速简便。提高了一次性密封作业的成功率。

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