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防渗漏密封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6008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泵防渗漏密封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泵防渗漏密封垫。



背景技术:

泵的泄露是泵业制造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中、高压泵更为突出,不但泄露机油造成浪费、污染空气,同时造成泵内压力降低、机油量较少,导致泵体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泵防渗漏密封垫,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油泵以漏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油泵防渗漏密封垫,用于设置在机油泵体和泵盖之间,起到防机油渗漏的作用,密封垫的外缘形状与对应机油泵体、泵盖结合面的外缘形状相同,密封垫的上开设有转子孔、出油孔、吸油孔和安装孔,密封垫的正、反面均绕转子孔、出油孔和吸油孔开设有环形卸油槽,环形卸油槽与吸油孔连通;机油泵体的进油腔、出油腔在密封垫上投影位于环形卸油槽的内部。

通过设置环形卸油槽,将密封垫分为环内和环外两部分,相当于在机油泵体和泵盖结合面之间构成了内外两道密封带,在机油泵工作时,形成的压力油渗漏到结合面时,必定先突破内封闭带,进入环形卸油槽中,由于环形卸油槽与吸油孔或腔相通,而吸油腔在工作中产生负压,促使渗入环形卸油槽中的压力油形成挤压,则迅速回到吸油腔中;而外围密封带在无压力油的情况下,不会向体外渗漏,因此可以防止压力油向机油泵体外泄露的不良现象发生。

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的厚度为0.15-0.20mm,环形卸油槽的深度为0.04-0.06mm,环形卸油槽的宽度为0.04-0.06mm。

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采用四氟乙烯或经过退火处理的铜制成,经退火处理的铜比较软,四氟乙烯或经过退火处理的铜具有一定的弹性,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上还开设有定位孔,便于安装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环形卸油槽,将密封垫分为环内和环外两部分,相当于在机油泵体和泵盖结合面之间构成了内外两道密封带,在机油泵工作时,形成的压力油渗漏到结合面时,必定先突破内封闭带,进入环形卸油槽中,由于环形卸油槽与吸油孔或腔相通,而吸油腔在工作中产生负压,促使渗入环形卸油槽中的压力油形成挤压,则迅速回到吸油腔中;而外围密封带在无压力油的情况下,不会向体外渗漏,因此可以防止压力油向机油泵体外泄露的不良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油泵防渗漏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机油泵防渗漏密封垫,用于设置在机油泵体和泵盖之间,起到防机油渗漏的作用,密封垫的外缘形状与对应机油泵体、泵盖结合面的外缘形状相同,密封垫的上开设有转子孔8、出油孔2、吸油孔3和安装孔1,密封垫的正、反面均绕转子孔8、出油孔2和吸油孔3开设有环形卸油槽5,环形卸油槽5与吸油孔3连通;机油泵体的进油腔7、出油腔6在密封垫上投影位于环形卸油槽5的内部。其中图1、2中虚线为机油泵体的进油腔、出油腔在密封垫上的投影。

通过设置环形卸油槽5,将密封垫分为环内和环外两部分,相当于在机油泵体和泵盖结合面之间构成了内外两道密封带,在机油泵工作时,形成的压力油渗漏到结合面时,必定先突破内封闭带,进入环形卸油槽5中,由于环形卸油槽5与吸油孔3或腔相通,而吸油腔在工作中产生负压,促使渗入环形卸油槽中的压力油形成挤压,则迅速回到吸油腔中;而外围密封带在无压力油的情况下,不会向体外渗漏,因此可以防止压力油向机油泵体外泄露的不良现象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的厚度为0.15mm,环形卸油槽5的深度为0.05mm,环形卸油槽5的宽度为0.0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采用四氟乙烯制成,四氟乙烯具有一定的弹性,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垫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铜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上还开设有定位孔4,便于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可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