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皮舟充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537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皮舟充气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皮舟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皮舟充气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橡皮舟为了安全考虑,将舟体设置成多个气室并联的结构,有效防止了漏气对整体的安全性的影响,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气室进行充气,费时费力,同时还可能出现各气室气压存在少量差异,进而可能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皮舟充气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橡皮舟充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中套、与阀座螺接的中套压盖,阀座下方开有若干充气孔,在充气孔上螺接有充气阀管接头;还包括分别与中套螺接的快速充气机构和手动充气机构;

所述快速充气机构外部上方设有与快速充气设备相配合的唇口,内部设有活门阀,内壁上固定有与活门阀相配合的活门压盖;

所述手动充气机构外部设有用于连接充气设备的圆台,内部设有阀芯,在阀芯和手动充气机构主体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的:在中套和阀座之间、活门和活门压盖之间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方便的对橡皮舟的多个气室同时进行充气,方便快捷,同时还有效保证了各个气室的气压的平衡,对整体的驾乘安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配合手动充气装置,可以在气压有所不足的时候,人工补充气体,简单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配备手动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配备自动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为阀座、10为凸台、11为充气孔、2为中套、21为中套压盖,3为手动充气机构、31为唇口、32为活门阀、33为活门压盖、4为快速充气机构、41为圆台、42为阀芯、43为弹簧、44为弹簧压片、5为充气阀管接头、6为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一种橡皮舟充气阀,包括阀座1、放置于阀座内部的中套2、与阀座螺接的中套压盖21,阀座下方开有若干充气孔11,在充气孔上螺接有充气阀管接头5;还包括分别与中套螺接的手动充气机构3和快速充气机构4;中套与充气孔之间有气体通道;阀座外部设有用于与橡皮舟相连接的安装凸台10,可以将凸台与橡皮舟上的预留孔通过胶粘连接,为了连接更牢固,可以预先在凸台外部硫化一橡胶层,再将橡胶层与橡皮舟粘接,安装完成后,整个阀座大部分处于橡皮舟内部,使充气阀外露部分体积小,轻便灵活,同时也不易损坏。

所述手动充气机构3外部上方设有与手动充气设备相配合的唇口31,内部设有活门阀32,内壁上固定有与活门阀相配合的活门压盖33;活门阀为截面T字形结构,下部可沿手动充气机构中间的轴(该轴为常规结构,可通过支架与快速充气机构主体或侧壁相连)上下滑动,进而带动整个活门上下移动,与活门压盖33配合;当不用时,整个活门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封闭阀体,防止气体泄漏,当使用时,外部充气设备与手动充气机构的唇口连接,通过气压压迫活门阀向下运动,从而使气体进入,完成充气,此结构的活门面积较大,容易被压下,方便手动充气。

所述快速充气机构4外部设有用于连接快速充气设备的圆台41,内部设有阀芯42,阀芯上部为锥状,与快速充气机构相配合,下部通过弹簧43和快速充气机构主体下部的弹簧压片44相配合;不用时,在弹簧的作用下阀芯上部与快速充气机构紧密配合,由于是面面配合,气密性好,减少了泄露的风险,当充气时,在快速充气设备的撞针顶撞下或外部气压的作用下,阀芯向下运动,气体进入阀内,进而进入各气室。

在中套和阀座之间设有密封垫、活门和活门压盖之间设有密封垫以及在两套充气机构和中套之间均设有密封垫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