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773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五通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尤其涉及五通阀。



背景技术:

五通阀一般用于在液路或气路中进行分路处理,传统的五通阀均仅能够将其进行分路,如果需要控制各个分路的开闭则需要再在分路上安装开关阀以实现控制分路开闭的目的,因此需要额外的增加器件,安装过多的器件则出现故障的概率则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五通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五通阀,包括主阀体、进管、出管和阀通控制机构,所述进管与所述主阀体的下端进孔固定连通,四个所述出管均与所述主阀体的侧壁的出孔固定连通,所述阀通控制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主阀体内部;

所述阀通控制机构包括四个可组成圆柱的扇形柱和调节螺杆,所述扇形柱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杆适配的螺纹孔,四个所述扇形柱组成的圆柱竖直设置在所述主阀体内,所述扇形柱的弧面与所述主阀体的内侧面贴合且与四个所述出管一一对应,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穿过所述螺纹孔且与所述主阀体的下侧面可转动连接。

具体地,四个所述进管的中轴线与所述主阀体的直径重合,四个所述进管沿所述主阀体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进管的中轴线与所述扇形轴的角平分线重合。

进一步,各个所述扇形柱与所述主阀体之间均设置有竖直的定位滑槽和定位滑棱,两个所述定位滑棱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所述出孔的两侧,两个所述定位滑槽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扇形柱的弧面上。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扇形柱的直面之间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滑槽与限位滑棱。

具体地,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所述主阀体的下侧面可转动连接,所述进管的直径小于两个相对的所述调节螺杆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四个所述扇形柱组成的圆柱的下端设置为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五通阀通过阀通控制机构的扇形柱的上下,从而控制进管与出管的导通,实现了直接通过五通阀来控制各个分路的开闭,而不需要额外的加装开关阀以实现该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五通阀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五通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一种五通阀,包括主阀体1、进管3、出管2和阀通控制机构,进管3与主阀体1的下端进孔固定连通,四个出管2均与主阀体1的侧壁的出孔固定连通,阀通控制机构固定设置在主阀体1内部;

阀通控制机构包括四个可组成圆柱的扇形柱4和调节螺杆9,扇形柱4上设置有与调节螺杆9适配的螺纹孔5,四个扇形柱4组成的圆柱竖直设置在主阀体1内,扇形柱4的弧面与主阀体1的内侧面贴合且与四个出管2一一对应,调节螺杆9的下端穿过螺纹孔5且与主阀体1的下侧面可转动连接。

通过转动调节螺杆9,在调节螺杆9与扇形柱4的螺纹孔5组成的丝杠结构的作用下,控制扇形柱4的上升;当扇形柱4上升后,使得到达如图1左侧的扇形柱4的位置后,进管3与左侧的出管2导通,使该出管2的分路导通;类似的,可以通过控制另外三个扇形柱4的位置,控制另外三个出管2的开闭。

为了使其达到密封和稳定控制的目的,各个部件之间具有如下的位置关系,四个进管3的中轴线与主阀体1的直径重合,四个进管3沿主阀体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进管3的中轴线与扇形轴的角平分线重合,调节螺杆9的下端通过轴承8与主阀体1的下侧面可转动连接,进管3的直径小于两个相对的调节螺杆9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实例一相比,其不同点在于,为了进一步固定各个扇形柱4的位置,避免扇形柱4对调节螺杆9施加过多的横向应力,在各个扇形柱4与主阀体1之间均设置有竖直的定位滑槽和定位滑棱7,两个定位滑棱7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出孔的两侧,两个定位滑槽均设置在对应的扇形柱4的弧面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比,其不同点在于,为了进一步限定各个扇形柱4之间的位置,以及扇形柱4的直面之间的密封度,在相邻的两个扇形柱4的直面之间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滑槽与限位滑棱6。

通过将四个扇形柱4组成的圆柱的下端设置为锥形结构,可以使进管3与出管2在导通时可以进行缓冲,同时通过设置倾斜的结构,可以在进管3水压的作用下,使相邻的扇形板之间的接触更紧密,增加其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