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能切换的轴承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926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能切换的轴承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轴承衬套,其中,轴承衬套在第一和第二刚度等级之间能够切换。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的底盘中使用的轴承衬套的结构和由此产生的运行数据对机动车辆的驾驶特性和转向特性有很深的影响。轴承衬套的弹性系数或刚度的相对较小的改变能够对交通运输工具的特性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造成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车架噪音、振动和不平顺根据对轴承衬套的调整,机动车辆具有相对“软”或相对“硬”的行驶特性。

从大众所知的现有技术已知在机动车辆的底盘区域中不同的轴承衬套。一方面,已知具有确定的刚度的纯机械式的轴承衬套或橡胶支承件。另一方面,已知具有固定的或可变的刚度的液压减振底盘轴承衬套。此外,已知具有磁流变流体或磁流变弹性体的轴承,其中,刚度能够通过磁场发生变化。

例如de69622141t2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和应用悬架轴承衬套(federungsbuchs)的方法,该悬架轴承衬套具有可变的刚度,用以控制机动车辆中的悬架杆和机动车辆的车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该悬架轴承衬套具有可变的刚度,可变的刚度通过使轴承衬套包含磁流变弹性体或凝胶并且通过可控的磁场来实现,该磁流变弹性体或凝胶的刚度通过可控磁场在较宽范围内能可变地调节。可变并可控的磁场借助电磁体结构产生,该电磁体结构作为结构的一部分被完全集成在悬架轴承衬套结构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轴承衬套,该轴承衬套成本特别低廉并且在生产技术上得到了优化,该轴承衬套的刚度能够被机械式地调整并且因此不对液压的或磁流变的工作原理产生影响。

根据本发明,轴承衬套包括第一和第二弹性环,所述第一弹性环被至少间接地安置到销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环在径向上被安置在第一和第二套筒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套筒在径向上被安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环之间,并且其中,两个套筒通过在各自的端面上贴靠的环能够相互连接,以改变轴承衬套的刚度等级。换句话说,这样实现第一和第二刚度等级之间的变化,将各环在端侧与各套筒贴靠并且由此跨接在径向上被安置在各套筒之间的弹性环。由于将两个在径向上相对安置的弹性环串联,两个环自各自的端面的轴向间距使得轴承衬套的刚度较软。

优选地,将第三套筒抗扭地安置在销的外表面上。因此,第一弹性环在径向上与第三套筒的外表面贴靠,其中,所述第三套筒被支承在销的外表面上。

特别优选地,将第一套筒抗扭地安置在壳体孔中。特别地,将壳体孔设置在机动车辆的底盘部件中。

有利地,通过在各个环上安置的执行元件能够轴向地移动各个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想到,单个执行元件作用在两个环上,以使得两个环轴向地移动。

本发明包括技术特征,即壳体孔具有用于轴向引导各个环的各自的导向件。例如,各自的导向件能够是壳体孔内部的减小摩擦的表面,该表面使得能够轴向引导各个环。此外,还能够想到,在壳体孔中设计槽,该槽防止各环相对于壳体孔转动。

此外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套筒在各自的端侧上具有用于在轴向上容纳各个环的各自的结构部。有利地,设计该各自的结构部为倒角。然而,同样还能够设计为轴向的齿部。

优选地,各个环在端侧上具有各自的结构部,设计该各自的结构部与第一和第二套筒上各自的结构部互补。换句话说,能够设计各个环上各自的结构部为倒角或轴向的齿部。

根据优选实施例,两个环和三个套筒由金属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的阐述,借助附图详细示出改进本发明的措施。附图是:

图1是设置用于机动车辆的底盘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轴承衬套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刚度等级的根据本发明的轴承衬的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和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刚度等级的根据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轴承衬套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根据本发明的轴承衬套1被安置在底盘部件11的为该轴承衬套1设置的壳体孔6中。底盘部件11被安装在机动车辆(在此未示出)的底盘(在此未示出)中。在轴承衬套1的销2上能够固定例如另外的(此处未示出的)底盘部件。

图2和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能切换的轴承衬套1的局部视图,该轴承衬套1在第一和第二刚度等级之间能够切换,其中,在图2中示出能切换的轴承衬套1的相对软的刚度等级并且在图3中示出相对硬的刚度等级。

轴承衬套1包括第一和第二弹性环3a,3b以及第一和第二套筒4a,4b。另外,轴承衬套1具有销2,在销2的外表面上抗扭地安置第三套筒4c。第一弹性环3a在径向上与第三套筒4c贴靠。第二弹性环3b在径向上被安置在第一和第二套筒4a,4b之间,其中,第二套筒4b在径向上被安置在第一和第二弹性环3a,3b之间,并且因此两个弹性环3a,3b在空间上相互分离。第一套筒4a被抗扭地安置在壳体孔6中。

此外,轴承衬套1包括两个环5a,5b,通过在各个环5a,5b上安置的执行元件7a,7b在轴向上能够移动环5a,5b,以便在各自的端侧与第一和第二套筒4a,4b贴靠。壳体孔6具有用于在轴向上引导壳体孔6中的各个环5a,5b的集成的导向件8。

第一套筒4a在端侧具有结构部9a,该结构部9a被设置用于在轴向上容纳各个环5a,5b。此外,第二套筒4b在端侧也具有结构部9b,该结构部9b被设置用于在轴向上容纳各个环5a,5b。在各个环5a,5b上以倒角的形式设计各自的结构部9a,9b。此外,各个环5a,5b在端侧具有各自的结构部10,该结构部10与第一和第二套筒4a,4b上的各自的结构部9a,9b互补。

在图2中,两个环5a,5b之间的距离最大,其中,两个弹性环3a,3b位于力传递路径上,并且能够被施加经由销2能导入的外力。由于两个被串联安置的弹性环3a,3b,轴承衬套1的刚度相对软。

相反地,根据图3的轴承衬套1具有相对较硬的刚度等级。两个环5a,5b之间的距离最小,由此两个环5a,5b在端侧与第一和第二套筒4a,4b贴靠,并且由此减轻第二弹性环3b的负载。因此,第二弹性环3b被两个环5a,5b跨接。因此,只有第一弹性环3a被施加通过销2引入的外力。

附图标记列表

1轴承衬套

2销

3a,3b弹性环

4a-4c套筒

5a,5b环

6壳体孔

7a,7b执行元件

8导向件

9a,9b结构部

10结构部

11底盘部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轴承衬套(1),其中,所述轴承衬套(1)在第一和第二刚度等级之间能够切换。根据本发明,所述轴承衬套(1)包括第一弹性环(3a)和第二弹性环(3b),所述第一弹性环(3a)被至少间接地安置到销(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弹性环(3b)在径向上被安置在第一和第二套筒(4a,4b)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套筒(4b)在径向上被安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环(3a,3b)之间,并且其中,所述两个套筒(4a,4b)通过在各自的端面上贴靠的环(5a,5b)能够相互连接,以改变所述轴承衬套(1)的刚度等级。

技术研发人员:本杰明·乌波利特-戈巴滕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6.02
技术公布日:2018.0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