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884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适于例如装载于车辆的变速装置的离合器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具有多级变速器的自动变速器中,为了通过油压的供排来形成多个变速挡,使用具有多板离合器、多板制动器的摩擦接合装置(以下,统称为离合器装置)。作为离合器装置,已知有如下的离合器装置,该离合器装置具有:活塞,能够按压多板的摩擦板以使其接合;工作油室,能够向活塞供给使该活塞向摩擦板侧(接合侧)滑动的油压;以及解除油室,隔着活塞在轴向上设置于工作油室的相反一侧(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离合器装置中,在贮存工作油的工作油室内,在外周侧产生油压变高的离心油压。若产生离心油压,则赋予活塞的油压的有效压取决于旋转速度,从而控制性可能降低。因此,为了抑制离心油压的产生,使解除油室也产生离心油压,工作油室和解除油室中的各离心油压隔着活塞相对而相互抵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84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离合器装置中,并未考虑到工作油室内的工作油的流速。因此,可能产生以下那样的问题。

工作油室内的工作油在外径侧和内径侧分别以与其直径相应的周速(旋转速度)流通,越靠内径侧则周速越低。首先,在使活塞向接合侧滑动时向工作油室供给工作油的接合过渡期,供给的工作油量(与工作油室的扩大相应的量)的工作油在工作油室内从周速低的内径侧朝向周速高的外径侧输送。此时,若不能够将工作油充分加速至工作油室的周速,则工作油的周速相对于活塞、工作油室的周速变慢。由工作油产生的离心油压的假定值被设定为,工作油的周速为与工作油室的周速相同的程度,因此,若工作油的周速相对于工作油室的周速变慢,则存在由工作油实际产生的离心油压比假定值小的可能性。

另外,与上述同样,解除油室内的工作油以与其直径相应的周速流通,越靠内径侧则周速越低。在解除油室中,即使是接合过渡期,也不像工作油室那样被供给工作油,因此,离心油压几乎为假定值,相对于此,在工作油室中,如上述那样,离心油压会比假定值小。由此,接合过渡期的活塞可能会变为解除油室的离心油压比工作油室的离心油压大的过度解除状态。

在上述的过度解除状态的情况下,会导致离合器装置的接合或分离的响应性恶化,控制性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即使是接合或分离的过渡期,也能够通过减小工作油与工作油室之间的周速差来提高响应性,从而使控制性变得良好。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具有:油压伺服器,具有:活塞;油室划分形成部,与所述活塞一体旋转,将所述活塞支撑为能够沿轴向自由移动,并且在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工作油室;以及解除板部,在所述轴向上隔着所述活塞与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相对配置,并且在所述解除板部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解除油室,多个摩擦板,通过基于被供给至所述工作油室的工作油使所述活塞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多个摩擦板被按压接合,以及突出部,形成于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以及所述活塞的各相对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部,沿所述轴向朝向另一个相对部突出,其中,所述突出部在侧面具有搅拌或者阻挡所述工作油的搅拌面,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具有供给孔,该供给孔从旋转中心侧与所述工作油室连通,能够从所述工作油室的外部供给工作油,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另一个相对部抵接的所述工作油室的容积最小时,所述供给孔与被所述各相对部和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的所述突出部包围而形成的流通路径,在径向上相对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具有:油压伺服器,具有:活塞;油室划分形成部,与所述活塞一体旋转,将所述活塞支撑为能够沿轴向自由移动,并且在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工作油室;以及解除板部,在所述轴向上隔着所述活塞与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相对配置,并且在所述解除板部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解除油室,多个摩擦板,通过基于被供给至所述工作油室的工作油使所述活塞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多个摩擦板被按压接合,以及突出部,形成于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以及所述活塞的各相对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部,沿所述轴向朝向另一个相对部突出,其中,所述突出部在侧面具有搅拌或者阻挡所述工作油的搅拌面,所述搅拌面具有沿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或凹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由于设置有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的搅拌面,因此,在活塞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旋转时,工作油室内的工作油被搅拌面搅拌或者阻挡,从而工作油的周速与活塞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的周速变得相等。由此,即使是离合器装置的接合或分离的过渡期,也能够通过减少工作油与工作油室之间的周速差,使解除性能稳定化,由此,能够提高响应性,从而能够使控制性变得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概略的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各接合构件的接合表。

图3是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速度线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二离合器的周围的概略的截面图。

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的活塞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的活塞的主视图。

图6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的活塞的立体图。

图6b是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的活塞的突出部的主视图。

图7a是比较例的活塞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动态压力损失的比较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1至图7b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离合器装置适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情况进行说明,而且,作为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自动变速器10。但是,作为动力传递装置1,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优选搭载于利用多个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另外,离合器装置的用途并不局限于此,能够扩大适用至对能够传递旋转力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连接或切断的离合器装置。

首先,按照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与作为纵置地搭载于后轮驱动车辆的前部的驱动源的未图示的内燃机的曲轴连接,并且,能够将来自内燃机的动力传递至未图示的左右的后轮。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起步装置3;油泵9;自动变速器(变速机构)10,对从内燃机传递至输入轴(输入部件)11的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至输出轴(输出部件)61;以及变速箱5,容纳起步装置3、油泵9、以及自动变速器10。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0具有多级式的变速机构,该多级式的变速机构例如介于未图示的内燃机与未图示的车轮之间,能够通过多个离合器、制动器的接合或分离来切换形成多个变速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变速器10为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型,将图1以及图4中的左侧作为配置有内燃机的前侧,将右侧作为配置有输出轴的后侧。

起步装置3具有:液力变矩器70;锁止离合器71,能够使与内燃机的曲轴连接的前盖和自动变速器10的输入轴11连接或切断;以及减震机构72,在前盖与自动变速器10的输入轴11之间衰减振动。液力变矩器70具有:输入侧的泵轮73,与前盖连接;输出侧的涡轮74,与自动变速器10的输入轴11连接;导轮75,配置于泵轮73以及涡轮74的内侧,对从涡轮74向泵轮73的工作油的液流进行整流;以及单向离合器76,被未图示的导轮轴支撑,并且将导轮75的旋转方向限制为一个方向。此外,液力变矩器70也可以是不具有导轮75的液力耦合器。

油泵9构成为齿轮泵,该齿轮泵具有:包括泵体和泵盖的泵组件、经由链条或齿轮组与液力变矩器70的泵轮73连接的外齿齿轮、以及与该外齿齿轮噛合的内齿齿轮等。油泵9借助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驱动,抽吸贮存于未图示的油底壳中的工作油(atf)并压送至油压控制装置。

自动变速器10构成为十级变速的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10具有由输入轴11、输出轴61、单小齿轮式的第一行星齿轮62及第二行星齿轮63、以及作为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构成的变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输出轴61经由未图示的差速齿轮以及驱动轴与左右的后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62及第二行星齿轮63在输入轴11和输出轴61的轴向上排列配置,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是将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和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组合构成的。另外,自动变速器10具有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以及第二制动器b2,来作为用于变更从输入轴11至输出轴61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六个摩擦接合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齿轮及第二行星齿轮62、63、以及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以从起步装置3即内燃机侧(图1中的左侧)按照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第二行星齿轮63、第一行星齿轮62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配置在变速箱5内。由此,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以接近起步装置3的方式配置在车辆的前部侧,第一行星齿轮62以接近输出轴61的方式配置在车辆的后部侧,第二行星齿轮63配置在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与第一行星齿轮62之间。

第一行星齿轮62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一太阳轮62s、配置在与第一太阳轮62s同心的圆上的作为内齿齿轮的第一齿圈62r、分别与第一太阳轮62s以及第一齿圈62r噛合的多个第一小齿轮62p、以及将多个第一小齿轮62p保持为能够自由自转(自由旋转)的第一行星架62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齿轮62的齿数比λ1(第一太阳轮62s的齿数/第一齿圈62r的齿数)例如定为λ1=0.277。

第一行星齿轮62的第一行星架62c与输入轴11始终连接(固定)。由此,在从内燃机向输入轴11传递动力时,来自内燃机的动力经由输入轴11始终传递至第一行星架62c。第一行星架62c作为第一行星齿轮62的输入构件发挥作用,另外,在第四离合器c4接合时,第一齿圈62r作为该第一行星齿轮62的输出构件发挥作用。

第二行星齿轮63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二太阳轮63s、配置在与第二太阳轮63s同心的圆上的作为内齿齿轮的第二齿圈63r、分别与第二太阳轮63s以及第二齿圈63r噛合的多个第二小齿轮63p、以及将多个第二小齿轮63p保持为能够自由自转(自由旋转)的第二行星架63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行星齿轮63的齿数比λ2(第二太阳轮63s的齿数/第二齿圈63r的齿数)例如定为λ2=0.244。

第二行星齿轮63的第二太阳轮63s与第一行星齿轮62的第一太阳轮62s连接为一体(始终连接),并且与该第一太阳轮62s始终一体(且同轴)地旋转或停止。但是,第一太阳轮62s和第二太阳轮63s也可以分体构成,并且经由未图示的连接部件始终连接。另外,第二行星齿轮63的第二行星架63c与输出轴61始终连接,并且与该输出轴61始终一体(且同轴)地旋转或停止。由此,第二行星架63c作为第二行星齿轮63的输出构件发挥作用。而且,第二行星齿轮63的第二齿圈63r能够由第二制动器b2固定,并且作为该第二行星齿轮63的可固定构件发挥作用。

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是将作为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的第三行星齿轮65和作为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的第四行星齿轮66组合构成的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此外,各行星齿轮以从内燃机侧按照第四行星齿轮66、第三行星齿轮65、第二行星齿轮63、第一行星齿轮62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配置在变速箱5内。

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具有作为外齿齿轮的第三太阳轮65s和第四太阳轮66s、配置在与第三太阳轮和第四太阳轮65s、66s同心的圆上的作为内齿齿轮的第三齿圈65r、与第三太阳轮65s噛合的多个第三小齿轮(短齿小齿轮)65p、与第四太阳轮66s和多个第三小齿轮65p噛合且与第三齿圈65r噛合的多个第四小齿轮(长齿小齿轮)66p、以及将多个第三小齿轮65p和多个第四小齿轮66p保持为能够自由自转(自由旋转)的第三行星架65c。

第三行星齿轮65由第三太阳轮65s、第三行星架65c、第三小齿轮65p、第四小齿轮66p、以及第三齿圈65r构成。第四行星齿轮66由第四太阳轮66s、第三行星架65c、第四小齿轮66p、以及第三齿圈65r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构成为,第三行星齿轮65的齿数比λ3(第三太阳轮65s的齿数/第三齿圈65r的齿数)例如定为λ3=0.488,并且,第四行星齿轮66的齿数比λ4(第四太阳轮66s的齿数/第三齿圈65r的齿数)例如定为λ4=0.581。

另外,构成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旋转构件中的第四太阳轮66s能够由第一制动器b1固定,并且作为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可固定构件发挥作用。而且,第三行星架65c与输入轴11始终连接(固定),并且与第一行星齿轮62的第一行星架62c始终连接。由此,在从内燃机向输入轴11传递动力时,来自内燃机的动力经由输入轴11始终传递至第三行星架65c。因此,第三行星架65c作为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输入构件发挥作用。另外,第三齿圈65r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c2以及中间轴67与第二行星齿轮63的太阳轮63s以及第一行星齿轮62的太阳轮62s连接,并且能够经由第三离合器c3与第二行星齿轮63的齿圈63r连接,该第三齿圈65r作为该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第一输出构件发挥作用。第三太阳轮65s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c2以及中间轴67与第二行星齿轮63的太阳轮63s以及第一行星齿轮62的太阳轮62s连接,该第三太阳轮65s作为该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第二输出构件发挥作用。

第一离合器c1能够使始终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62的第一太阳轮62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63的第二太阳轮63s和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第三齿圈65r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第二离合器c2能够使始终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62的第一太阳轮62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63的第二太阳轮63s和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第三太阳轮65s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第三离合器c3能够使第二行星齿轮63的第二齿圈63r和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第三齿圈65r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第四离合器c4能够使第一行星齿轮62的第一齿圈62r和输出轴61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解除两者的连接。

第一制动器b1能够将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第四太阳轮66s固定(连接)在变速箱5上而不能相对于变速箱5旋转,并且能够分离以使该第四太阳轮66s相对于变速箱5能够自由旋转。第二制动器b2能够将第二行星齿轮63的第二齿圈63r固定(连接)在变速箱5上而不能相对于变速箱5旋转,并且能够分离以使该第二齿圈63r相对于变速箱5能够自由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采用多板摩擦式油压离合器,该多板摩擦式油压离合器具有由活塞、多个摩擦接合板(例如,通过在环状部件的两表面粘贴摩擦材料而构成的摩擦板以及两表面平滑地形成的环状部件即分离板)、分别被供给工作油的接合油室以及离心油压解除油室等构成的油压伺服器。另外,作为第一制动器b1以及第二制动器b2采用多板摩擦式油压制动器,该多板摩擦式油压制动器具有由活塞、多个摩擦接合板(摩擦板以及分离板)、被供给工作油的接合油室等构成的油压伺服器。

图2是表示自动变速器10的各变速挡与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以及第二制动器b2的动作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接合表。另外,图3是表示自动变速器10的各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与输入轴11的旋转速度之比的速度线图(其中,将输入轴11即第一行星架62c以及第三行星架65c的旋转速度的值设为1)。在上述那样构成的自动变速器10中,通过图1的框图所示的各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以及第二制动器b2按照图2的接合表所示的组合接合或分离,以图3的速度线图那样的旋转速度比实现前进1挡(1st)~前进10挡(10th)以及后退1挡(rev)。

如图4所示,自动变速器10具有输入轴11、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离合器装置)c2、以及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器c1从前侧朝向后侧在轴向上相邻配置。

第二离合器c2具有油压伺服器20、以及作为多个摩擦板的内摩擦板30以及外摩擦板31。油压伺服器20具有活塞40、油室划分形成部22、解除板部23、以及复位弹簧27。另外,第二离合器c2具有支撑内摩擦板30的离合器鼓24、以及支撑外摩擦板31的鼓部件25。此外,油压伺服器20设置在离合器鼓24与鼓部件25之间。

离合器鼓24具有大致圆环形状的环状壁部24a、以及从环状壁部24a的外周部向后方延伸的圆筒形状的毂部24b。环状壁部24a的内周部经由花键被后述的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套筒部22a的外周部支撑。另外,环状壁部24a的前部与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64的一个太阳轮65s花键结合。多个内摩擦板30经由花键设置在毂部24b的外周部。

鼓部件25具有大致圆环形状的圆环部25a、以及从圆环部25a的外周部向前方延伸的圆筒形状的鼓部25b。圆环部25a的内周部与连接部件26焊接,鼓部件25被连接部件26支撑为能够相对于输入轴11自由旋转。在鼓部25b的内周部,隔着花键设置有多个外摩擦板31。此外,鼓部25b是相比圆环部25a更向后方延伸的形状,在鼓部25b的外周部配置有第一离合器c1。即,鼓部件25作为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毂以及第二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发挥作用。

油室划分形成部(另一个相对部)22具有被输入轴11支撑为能够旋转的套筒部22a和从套筒部22a的后端部向外周侧延伸的形状的凸缘部22b。油室划分形成部22将活塞40支撑为能够沿轴向自由移动,并且在该油室划分形成部22与活塞40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工作油室50。在套筒部22a的凸缘部22b的附近形成有供给孔22c。供给孔22c例如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八个。此外,在输入轴11形成有用于从输入轴11的内部向外部供给工作油的连通孔11a,套筒部22a的供给孔22c配置在随着旋转而能够与连通孔11a相对的位置。即,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从旋转中心侧与工作油室50连通,从而能够从工作油室50的外部供给工作油。

活塞40具有大致圆环形状的受压部(一个相对部)41、从受压部41的外周部向后方延伸的形状的圆筒部42、以及从圆筒部42的后端部向外周侧的前方突出的形状的按压部43。受压部41的内周部被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套筒部22a的外周部支撑为能够滑动。圆筒部42的内周部被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凸缘部22b的外周部支撑为能够滑动。此外,在受压部41的前侧面形成有容纳复位弹簧27的弹簧孔45。

活塞40的按压部43通过沿轴向按压内摩擦板30和外摩擦板31而使内摩擦板30和外摩擦板31接合。即,内摩擦板30和外摩擦板31通过活塞40基于供给至工作油室50的工作油沿轴向移动而被按压接合。

在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凸缘部22b的前侧面的外周部附近形成有向前侧突出的形状的凸部22d。另外,在活塞40的受压部41的后侧面的外周部附近形成有向前侧凹陷的凹部44。凸部22d和凹部44接合,由此,构成防止活塞40与油室划分形成部22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止转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22d和凹部44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在两个位置,即,分别以180度的相位配置(参照图5a)。但是,凸部22d的配置和凹部44的配置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在三个位置以上。

工作油室50为由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套筒部22a及凸缘部22b和活塞40的受压部41及圆筒部42划分形成的空间。通过从输入轴11的连通孔11a经由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供给孔22c向工作油室50供给油压,活塞40向前侧滑动,从而使内摩擦板30和外摩擦板31按压接合。

解除板部23被支撑于离合器鼓24的毂部24b的内周侧,该解除板部23具有大致圆环形状的圆环部23a和从圆环部23a的外周部向后方延伸的形状的圆筒部23b。圆筒部23b的外周部被离合器鼓24的毂部24b的内周部支撑。解除板部23在轴向上隔着活塞40的受压部41与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凸缘部22b相对配置,并且在解除板部23与活塞40的受压部41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解除油室51。

复位弹簧27由多个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将复位弹簧27的后端部支撑于活塞40的受压部41的弹簧孔45,将复位弹簧27的前端部支撑于解除板部23的圆环部23a,从而复位弹簧27被保持在弹簧孔45与圆环部23a之间。复位弹簧27向使活塞40和解除板部23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由此,当向工作油室50供给的油压充分降低时,活塞40通过复位弹簧27的作用力向后方滑动,从而内摩擦板30以及外摩擦板31的接合被分离。

接下来,按照图5a以及图5b详细地说明活塞40的结构。在受压部41的后侧面形成有在轴向上向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凸缘部22b突出的突出部46。即,突出部46与活塞40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突出部46均能够与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凸缘部22b抵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6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在八个部位。但是,并不局限于八个部位,配置在至少三个部位以上即可。另外,并不局限于各突出部46均能够与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凸缘部22b抵接,也可以为一部分的突出部46的突出量比其他部分的突出部46的突出量小而不与凸缘部22b抵接。此外,突出部46的高度较大的一方对工作油的作用较大,但能够根据设计来适当地设定。

各突出部46在侧面具有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的搅拌面46a。具体而言,搅拌面46a形成为沿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此,搅拌面46a配置在从旋转中心辐射的辐射线上且具有平面。由此,由于搅拌面46a与周向正交,因此,在活塞40和油室划分形成部22旋转时,工作油室50内的工作油被搅拌面46a搅拌或者阻挡的效率变高,工作油的旋转速度(周速)接近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旋转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突出部46在周向的两侧分别具有搅拌面46a。但是,并不局限于在周向的两侧设置搅拌面46a,也可以仅在单侧设置搅拌面46a。另外,作为平面状的搅拌面46a的配置,并不局限于配置在从旋转中心辐射的辐射线上,也可以与辐射线平行地配置,或者,配置在与周向正交的方向上或以其他角度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

由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的突出部46、受压部41、以及凸缘部22b所包围的空间构成流通路径47。另外,如图5b所示,在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供给孔22c与流通路径47在径向上相对配置。此外,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是指,突出部46与另一个相对部抵接时,这里是指与油室划分形成部22抵接时。由此,在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在从输入轴11的连通孔11a经由供给孔22c向工作油室50供给油压时,油压从供给孔22c向相对的流通路径47供给,因此,突出部46不阻塞油压的流路,从而确保油压的流通性能而不使压力损失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通路径47的截面积与供给孔22c的截面积相等。在此,例如,流通路径47的截面积根据从径向观察的突出部46的轴向高度与相邻的突出部46的径向的间隔的积被求出。由此,既能够确保油压的流通性能,又能够在不需要流通面积的部分堵塞活塞40与套筒部22a的间隙,从而能够使工作油在周向上容易受到阻力。此外,在此,使流通路径47的截面积与供给孔22c的截面积相等,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流通路径47的截面积比供给孔22c的截面积大。在该情况下,通过提高油压的流通性能,能够抑制从供给孔22c供给至工作油室50的油压的压力损失上升。

如图5b所示,流通路径47的数量与供给孔22c的数量相同。由此,能够从全部的供给孔22c向工作油室50供给油压,从而能够抑制压力损失的上升。特别地,由于各突出部46具有两个搅拌面46a,因此,搅拌面46a设置得比供给孔22c多。由此,由于工作油室50的内部的工作油中被搅拌或者阻挡的工作油的流量变大,因此,能够减小工作油与工作油室50之间的旋转速度差。

而且,突出部46的周向的长度比流通路径47的周向的长度长。即,在以轴向为中心的周向上,突出部46的周向的长度比在周向上相邻的突出部46彼此的间隔长。另外,将搅拌面46a的径向的长度设定得比突出部46的周向的长度短。由此,使突出部46与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凸缘部22b的抵接面积变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室50内的工作油,由此,能够使工作油的旋转速度更加接近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旋转速度。

接下来,对上述的第二离合器c2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内燃机驱动中,第二离合器c2旋转且活塞40在轴向上停止的情况下,在工作油室50以及解除油室51各自的外周侧产生油压变高压的离心油压。在该情况下,工作油室50和解除油室51中的离心油压隔着活塞40相对而相互抵消。

并且,例如,在将第二离合器c2从分离状态变化为接合状态时,油压从输入轴11的连通孔11a经由供给孔22c从流通路径47向工作油室50供给。此时,由于油压从供给孔22c向相对的流通路径47供给,因此,突出部46不阻塞油压的流路,从而不使压力损失提高。

在此,在工作油室50中,通过从外部供给工作油,使得工作油的旋转速度比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旋转速度低,但通过搅拌面46a搅拌工作油,能够使工作油的旋转速度充分接近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旋转速度。因此,即使是第二离合器c2的接合过渡期,也能够通过减小工作油与工作油室50之间的旋转速度差而产生与解除油室51相同的离心油压,由此,能够提高接合动作的响应性,从而能够使控制性变得良好。

另外,例如,在将第二离合器c2从接合状态变化为分离状态时,停止从输入轴11供给油压,从而活塞40通过复位弹簧27向后方滑动。此时,在工作油室50中,工作油的旋转速度比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旋转速度高,但通过搅拌面46a以阻挡工作油的方式抵接,能够使工作油的旋转速度充分接近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旋转速度。因此,即使是第二离合器c2的分离过渡期,也能够通过减小工作油与工作油室50之间的旋转速度差而产生与解除油室51相同的离心油压,由此,能够提高接合动作的响应性,从而能够使控制性变得良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c2,由于设置有沿着与周向交叉的方向的搅拌面46a,因此,在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旋转时,工作油室50内的工作油被搅拌面46a搅拌或者阻挡,从而工作油的旋转速度接近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旋转速度。由此,即使是第二离合器c2的接合或分离的过渡期,也能够通过减小工作油与工作油室50之间的旋转速度差而使解除性能稳定化,由此,能够提高响应性,从而能够使控制性变得良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c2,在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供给孔22c与流通路径47在径向上相对配置。由此,在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在油压从输入轴11的连通孔11a经由供给孔22c向工作油室50供给时,由于油压从供给孔22c向相对的流通路径47供给,因此,突出部46不阻塞油压的流路,从而能够确保油压的流通性能。因此,能够提高第二离合器c2的响应性,并且能够抑制压力损失。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输入轴11具有向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供给孔22c供给工作油的连通孔11a,在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以及活塞40的旋转速度相比输入轴11进行高速旋转的状态下,第二离合器c2开始被供给工作油以便接合。因此,通过在相比设置有连通孔11a的输入轴11进行高速旋转的部件上设置突出部46,能够利用搅拌面46a搅拌从旋转较慢的连通孔11a供给至流通路径47的工作油。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第二离合器c2的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以及活塞40形成为,在形成规定的前进变速挡时旋转的旋转构件中的旋转速度最高的旋转构件。即,如图3所示,第二离合器c2的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以及活塞40形成为,例如在前进4挡以外的前进变速挡中旋转的旋转构件中的旋转速度最高的旋转构件。因此,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适用于与设置有连通孔11a的输入轴11的相对旋转差大的第二离合器c2,能够利用搅拌面46a搅拌从旋转速度较低的连通孔11a供给至旋转速度最高的流通路径47的工作油。

此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c2中,说明了搅拌面46a的径向的长度比突出部46的周向的长度短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6a所示,也可以使搅拌面146a的径向的长度比周向上的突出部146的长度长。在该情况下,由于突出部146与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凸缘部22b的抵接面积小,因此,能够抑制突出部146与凸缘部22b的粘附。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c2中,搅拌面46a为具有平面的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6b所示,突出部246的搅拌面246a也可以是具有凹面的形状或者是具有波形面、阶梯面等的形状。在任一情况下,在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旋转时,搅拌面246a均能够更加有效地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室50内的工作油。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c2中,说明了将突出部46仅设置于活塞40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将突出部设置于活塞40,而仅设置于油室划分形成部22,或者,也可以将突出部设置于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双方。在将突出部不设置于活塞40而设置于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情况下,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为突出部46与另一个相对部抵接时,即,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是指,突出部46与另一个相对部即活塞40抵接时。另外,在将突出部设置于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双方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活塞40的突出部和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突出部相互啮合。由此,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c2中,说明了将突出部46仅向工作油室50的内部突出设置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突出部向工作油室50的内部突出设置,并且使突出部也向解除油室51突出设置。即,除了上述的向工作油室50突出的突出部46以外,也可以在解除板部23以及活塞40的各相对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部,以沿轴向朝向另一个相对部突出的方式设置突出部,并且在该突出部的侧面设置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的搅拌面。在该情况下,在活塞40以及解除板部23旋转时,解除油室51内的工作油被突出部的搅拌面搅拌或者阻挡,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工作油的周速与活塞40以及解除板部23的周速相等。由此,能够减小工作油室50以及解除油室51双方与工作油之间的旋转速度差,因此,能够使解除性能更加稳定化,由此,能够提高响应性,从而能够使控制性更加良好。

此外,本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c2)具有:油压伺服器(20),具有:活塞(40、140);油室划分形成部(22),与所述活塞(40、140)一体旋转,将所述活塞(40、140)支撑为能够沿轴向自由移动,并且在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与所述活塞(40、140)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工作油室(50);以及解除板部(23),在所述轴向上隔着所述活塞(40、140)与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相对配置,并且在所述解除板部(23)与所述活塞(40、140)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解除油室(51),多个摩擦板(30、31),通过基于被供给至所述工作油室(50)的工作油使所述活塞(40、140)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多个摩擦板(30、31)被按压接合,以及突出部(46、146、246),形成于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以及所述活塞(40、140)的各相对部(41、22b)中的至少一个相对部(41),沿所述轴向朝向另一个相对部(22b)突出,其中,所述突出部(46、146、246)在侧面具有搅拌或者阻挡所述工作油的搅拌面(46a、146a、246a),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具有供给孔(22c),该供给孔(22c)从旋转中心侧与所述工作油室(50)连通,能够从所述工作油室(50)的外部供给工作油,在所述突出部(46、146、246)与所述另一个相对部(22b)抵接的所述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所述供给孔(22c)与被所述各相对部(41、22b)和在所述周向上相邻配置的所述突出部(46、146、246)包围而形成的流通路径(47),在径向上相对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设置有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的搅拌面(46a、146a、246a),因此,在活塞(40、1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旋转时,工作油室(50)内的工作油被搅拌面(46a、146a、246a)搅拌或者阻挡,从而工作油的周速与活塞(40、1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周速变得相等。由此,即使是离合器装置(c2)的接合或分离的过渡期,也能够通过减小工作油与工作油室(50)之间的周速差,使解除性能稳定化,由此,能够提高响应性,从而能够使控制性变得良好。另外,在工作油室(50)的容积最小时,在油压经由供给孔(22c)向工作油室(50)供给时,由于油压从供给孔(22c)供给至相对的流通路径(47),因此,突出部(46、146、246)不阻塞油压的流路,从而能够确保油压的流通性能。因此,能够提高离合器装置(c2)的响应性,并且能够抑制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c2)中,具有:油压伺服器(20),具有:活塞(40、140);油室划分形成部(22),与所述活塞(40、140)一体旋转,将所述活塞(40、140)支撑为能够沿轴向自由移动,并且在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与所述活塞(40、140)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工作油室(50);以及解除板部(23),在所述轴向上隔着所述活塞(40、140)与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相对配置,并且在所述解除板部(23)与所述活塞(40、140)之间形成容积可变的解除油室(51),多个摩擦板(30、31),通过基于被供给至所述工作油室(50)的工作油使所述活塞(40、140)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多个摩擦板(30、31)被按压接合,以及突出部(46、146、246),形成于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以及所述活塞(40、140)的各相对部(41、22b)中的至少一个相对部(41),沿所述轴向朝向另一个相对部(22b)突出,其中,所述突出部(46、146、246)在侧面具有搅拌或者阻挡所述工作油的搅拌面(46a、146a、246a),所述搅拌面(46a、146a、246a)具有沿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或凹面。根据该结构,在活塞(40、1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旋转时,搅拌面(46a、146a、246a)能够更加有效地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室(50)内的工作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c2)中,根据从径向观察的所述突出部(46、146、246)的轴向高度与相邻的所述突出部(46、146、246)的径向的间隔的积所求出的所述流通路径(47)的截面积比所述供给孔(22c)的截面积大。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油压的流通性能,因此,能够提高离合器装置(c2)的响应性,并且能够抑制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c2)中,所述流通路径(47)的数量与所述供给孔(22c)的数量相同。根据该结构,能够从全部的供给孔(22c)向工作油室(50)供给油压,从而能够提高油压的流通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c2)中,所述搅拌面(46a、146a、246a)配置在从旋转中心辐射的辐射线上。根据该结构,由于搅拌面(46a、146a、246a)与周向正交,因此,在活塞(40、1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旋转时,能够利用搅拌面(46a、146a、246a)更加有效地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室(50)内的工作油。因此,能够使工作油的周速更加接近活塞(40、1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周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c2)中,所述突出部(46)的所述周向的长度比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突出部(46)彼此的间隔长。根据该结构,使突出部(46)与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抵接面积变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搅拌或者阻挡工作油室(50)内的工作油,由此,能够使工作油的周速更加接近活塞(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周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c2)中,该离合器装置(c2)具有止转部(44、22d),在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以及所述活塞(40、140)的各相对部之间相比所述突出部(46、146、246)更靠外周侧配置,并且防止所述活塞(40、140)以及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之间的相对旋转。根据该结构,利用止转部(44、22d)防止活塞(40、140)以及油室划分形成部(22)之间的相对旋转,从而能够使设置于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供给孔(22c)与设置于突出部(46、146、246)之间的流通路径(47)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由此,工作油能够可靠地从供给孔(22c)向相对的流通路径(47)供给,由此,突出部(46、146、246)不阻塞油压的流路,从而能够确保油压的流通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具有:输入部件(11),通过驱动源进行驱动;输出部件(61);以及变速机构(10),配置在所述输入部件(11)与所述输出部件(61)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能够通过油压的供排来变更所述输入部件(11)与所述输出部件(61)之间的变速比,所述变速机构(10)具有多个包括上述的离合器装置(c2)的摩擦接合构件(c1~c4、b1、b2),能够通过多个所述摩擦接合构件的同时接合的组合形成多个变速挡,所述输入部件(11)具有向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所述供给孔(22c)供给工作油的连通孔(11a),在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以及所述活塞(40、140)相比所述输入部件(11)进行高速旋转的状态下,所述离合器装置(c2)开始被供给工作以便接合。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相比设置有连通孔(11a)的输入部件(11)进行高速旋转的部件设置突出部(46、146、246),能够利用搅拌面(46a、146a、246a)搅拌从旋转较慢的连通孔(11a)供给至流通路径(47)的工作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具有:输入部件(11),通过驱动源进行驱动;输出部件(61);以及变速机构(10),配置在所述输入部件(11)与所述输出部件(61)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能够通过油压的供排来变更所述输入部件(11)与所述输出部件(61)之间的变速比,所述变速机构(10)具有多个包括上述的离合器装置(c2)的摩擦接合构件(c1~c4、b1、b2),能够通过多个所述摩擦接合构件的同时接合的组合形成多个变速挡,所述输入部件(11)具有向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的所述供给孔(22c)供给工作油的连通孔(11a),所述离合器装置(c2)的所述油室划分形成部(22)以及所述活塞(40、140)形成为,在形成规定的前进变速挡时旋转的旋转构件中的旋转速度最高的旋转构件。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上述的离合器装置(c2)适用于与设置有连通孔(11a)的输入部件(11)的相对旋转差较大的摩擦接合构件(c2),能够利用搅拌面(46a、146a、246a)搅拌从旋转速度较低的连通孔(11a)供给至旋转速度最高的流通路径(47)的工作油。

(实施例1)

在此,解析了利用使用了上述图4、图5a、图5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活塞40的第二离合器c2,在规定的旋转速度的条件下供给规定的流量的油压的情况的动态压力损失。将其结果示出于图7b中。

(实施例2)

另外,与实施例1相同,解析了利用使用了上述的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活塞140的第二离合器c2,在规定的旋转速度的条件下供给规定的流量的油压的情况的动态压力损失。将其结果示出于图7b中。

(比较例)

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解析了利用使用了图7a所示的现有的活塞340的第二离合器c2,在规定的旋转速度的条件下供给规定的流量的油压的情况的动态压力损失。此外,在该活塞340中,突出部346不具有搅拌面,使得在旋转时不搅拌或者不阻挡工作油。将其结果示出于图7b中。

如图7b所示,比较例的动态压力损失最大,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降低动态压力损失。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c2具有降低动态压力损失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涉及适用于例如装载于车辆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离合器装置,详细地说,优选用于通过工作油的供排来进行接合或分离的离合器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动力传递装置

10自动变速器(变速机构)

11输入轴(输入部件)

11a连通孔

20油压伺服器

22油室划分形成部(另一个相对部)

22c供给孔

22d凸部(止转部)

23解除板部

30内摩擦板(多个摩擦板)

31外摩擦板(多个摩擦板)

40活塞(另一个相对部)

41受压部(一个相对部)

44凹部(止转部)

46突出部

46a搅拌面

47流通路径

50工作油室

51解除油室

61输出轴(输出部件)

140活塞

146突出部

146a搅拌面

246突出部

246a搅拌面

c2第二离合器(离合器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