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884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液压离合器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通过液压活塞按压摩擦件使离合器接合来传递驱动力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多片离合器机构主要由有底圆筒状的离合器引导件、和呈同心状配置在离合器引导件内部的离合器毂部构成。在离合器引导件的内周面上通过花键嵌合(结合)安装有多个隔片(摩擦件)。另一方面,在离合器毂部的外周面上与隔片相互交错地通过花键嵌合安装有多个摩擦片(摩擦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多片离合器机构具有向隔片及摩擦片的层叠体(摩擦卡合部)付与按压力而使其压紧的液压活塞、和驱动液压活塞的活塞室。因此,通过向活塞室供给工作油(油),液压活塞被沿轴向驱动,摩擦卡合部通过液压活塞而被向轴向按压,由此在离合器引导件侧与离合器毂部侧之间传递转矩。多片离合器机构的传递转矩容量根据摩擦卡合部的接合程度而变化。因此,为了将液压活塞所付与的按压力高效地向摩擦卡合部传递,而在离合器引导件的后部设有承接液压活塞的按压力的按压荷载承受部。

另外,作为向多片离合器机构供给油的液压控制回路,已知如下的液压控制装置(液压控制回路),具有:蓄留油的滤油器;从滤油器吸出油并将其向油路压送的电动油泵;驱动使离合器接合的液压活塞的活塞室;设在活塞室的下游且将工作油调压到规定压力的线性电磁阀;从电动油泵到活塞室的前进侧的油路;和从活塞室到线性电磁阀的返回侧的油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液压控制回路中,由电动油泵从滤油器吸出的油通过前进侧的油路而向液压活塞的活塞室供给,然后从活塞室通过返回侧的油路而向线性电磁阀供给,在此在调压到规定的液压后,一部分油返回到滤油器,剩余的油供给于轴承及离合器等旋转滑动部的润滑。另外,线性电磁阀基于从液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而被计算机控制,因此收纳在被称为液压控制机壳的壳体中。

在上述那样的液压控制回路中,液压活塞的活塞室设在从液压控制机壳最远离的离合器的轴端,因此存在从活塞室到液压控制机壳为止的油路变长而导致压力损失增大的问题。

另外,由于比线性电磁阀靠下游的部位为大气开放的状态,所以从活塞室到线性电磁阀的压力损失作为工作压而作用于活塞室。

尤其是,由于在极低温时工作油的粘度变高,所以油路的压力损失会进一步增大,其结果为,即使是在液压指示为零(线性电磁阀全开)的状态下也会由于压力损失而产生离合器工作压,由此有可能会发生离合器打滑现象,而产生例如因驱动力向后轮传递而对车辆动作造成影响以及燃料消耗率恶化等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动力传递装置中,关于针对轴承及离合器等旋转滑动部的润滑,进行经由形成在中心轴的轴内部的油路(轴芯油路)来供给油的轴芯润滑。在该轴芯润滑中,为了使油相对于左右的离合器的润滑量变得均等,而将液压控制机壳配置在中心轴的轴上且配置在装置的中心附近。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作为针对将供驱动力呈大致直角传递的准双曲面齿轮(hypoidgear)等进行了花键结合的中心轴的轴承,使用圆锥滚子轴承或角接触球轴承等。以往,为了提高组装性,通过中央部开口的环形部件(轴承套板:bearingsetplate),对这些轴承付加过盈余量而将其固定在壳体上。

在液压控制机壳配置在中心轴的轴上且配置在装置的中心附近的轴芯润滑的情况下,由于液压控制机壳的配置而会限制承接液压活塞的按压力的按压荷载承受部的配置的自由度。其结果为,按压荷载承受部相对于液压活塞的按压位置偏移地配置,由此离合器接合时的液压活塞的推力效率有可能会降低,而导致离合器的传递转矩容量相对于需要量欠缺。

另外,对圆锥滚子轴承等付加过盈余量的轴承套板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在壳体上。

但是,由于螺栓的配置而限制了按压荷载承受部的配置的自由度,其结果为,与液压控制机壳的配置同样地,按压荷载承受部相对于液压活塞的按压位置偏移地配置,由此离合器接合时的传递转矩容量有可能会相对于需要量而欠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4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248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从液压离合器的活塞室到下游的油路中的压力损失抑制得小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消除液压活塞的按压位置与其按压力的承接位置之间的偏移来防止离合器接合时的传递转矩容量降低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具有: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输入轴(4);将传递到输入轴(4)的驱动力切断、连接的液压离合器(5);和经由液压离合器(5)而与输入轴(4)连接的输出轴(6),上述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液压离合器(5)包含:用于将驱动力切断、连接的摩擦卡合元件(51、52);和用于驱动对该摩擦卡合元件(51、52)付与按压力的活塞部件(57)的活塞室(59),具有与活塞室(59)连通而对从该活塞室(59)流出的工作油进行调压的调压阀(8),调压阀(8)与活塞室(59)相邻地配置。

在该结构中,对从液压离合器(5)的活塞室(59)流出的工作油进行调压的调压阀(8)与该活塞室(59)相邻地设置,因此能够将从该活塞室(59)到调压阀(8)的油路的长度抑制得短,由此能够将油路中的压力损失抑制得少。

另外,调压阀(8)与液压离合器(5)的活塞室(59)相邻地设置,因此不再需要在以往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所需的液压控制机壳,并且不再需要从活塞室(59)到液压控制机壳的油路。其结果为,能够将装置整体小型化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该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液压离合器(5)的摩擦卡合元件(51、52)具有:离合器毂部(52),其设在输入轴(4)侧和输出轴(6)侧中的某一方上;离合器引导件(51),其设在输入轴(4)侧和输出轴(6)侧中的另一方上;和摩擦卡合部,其由与离合器毂部(52)卡合的第1摩擦件(53)和与离合器引导件(51)卡合的第2摩擦件(54)交替地层叠而成,在离合器毂部(52)上设有与支承该离合器毂部(52)的轴承(13)连通的第1贯穿孔(52a)、和从该离合器毂部(52)的径向的内周面连通到外周面的第2贯穿孔(52b)。

在该结构中,第1贯穿孔(52a)及第2贯穿孔(52b)分别形成在离合器毂部(52)上,由此能够将从调压阀(8)排出的工作油分别向轴承(13)及摩擦卡合部导入而将它们良好地润滑。

另外,在该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在第1贯穿孔(52a)的开口部的外径侧或第2贯穿孔(52b)的开口部的外径侧,形成有沿轴向突出并覆盖开口部的外径侧的突出部(52c)。

在该结构中,在第1贯穿孔(52a)或第2贯穿孔(52b)的开口部的外径侧设有突出部(52c),因此即使在离心力作用于被导入的工作油的情况下,突出部(52c)也会成为针对工作油的引导部,而能够将工作油向第1贯穿孔(52a)或第2贯穿孔(52b)引导(导入)来润滑轴承(13)及摩擦卡合部。

另外,在该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具有:至少收纳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壳体(58);和形成在壳体(58)的内周面上且供从调压阀(8)排出的工作油流出的排出口(60a),在排出口(60a)的外径侧设有沿轴向突出并覆盖排出口(60a)的外径侧的其他突出部(60b)。

在该结构中,在壳体(58)内周面的排出口(60a)的外径侧设有沿轴向突出并覆盖该排出口(60a)的外径侧的其他排出部(60b),因此即使在离心力作用于被导入的工作油的情况下,排出口(60a)也会成为针对工作油的引导部,而能够将工作油向液压离合器(5、6)引导(导入)来润滑轴承等滑动旋转部。

另外,本发明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输入轴(4);将传递到输入轴(4)的驱动力切断、连接的液压离合器(5);和经由液压离合器(5)而与输入轴(4)连接的输出轴(6),液压离合器(5)包含:用于切断、连接驱动力的摩擦卡合元件(51、52);对该摩擦卡合元件(51、52)付与按压力的活塞部件(57);用于驱动该活塞部件(57)的活塞室(59);和承接施加于摩擦卡合元件(51、52)的活塞部件(57)的按压荷载的按压荷载承受部(82),具有与活塞室(59)连通而对从该活塞室(59)流出的工作油进行调压的调压阀(8),调压阀(8)与活塞室(59)相邻地配置,并且活塞部件(57)的按压部(81)和按压荷载承受部(82)配置在关于径向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对从液压离合器(5)的活塞室(59)流出的工作油进行调压的调压阀(8)与液压离合器(5)的活塞室(59)相邻地设置,因此能够不经由形成在输入轴或输出轴内部的油路(轴芯油路)等而直接将从调压阀(8)排出的工作油向液压离合器(5)的内部(摩擦卡合元件)导入。由此,不再需要在以往的轴芯润滑中所需的液压控制机壳。其结果为,承接活塞部件(57)的按压力(推力)的按压荷载承受部(82)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能够将按压荷载承受部(82)和活塞部件(57)的按压部(81)配置在径向的大致相同的位置。

另外,由于活塞部件(57)的按压部(81)和按压荷载承受部(82)配置在关于径向大致相同的位置,所以离合器接合时的活塞部件(57)的按压位置与该按压力的承接位置之间的偏移消除,由此活塞部件(57)的推力效率提高,而良好地防止了液压离合器(5)中的传递转矩容量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具有至少收纳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壳体(9),按压荷载承受部(82)是使壳体(9)中的与摩擦卡合元件(51、52)相对的部分朝向该摩擦卡合元件而沿轴向突出的突起状部分。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收纳液压离合器的壳体的一部分来构成承接施加于摩擦卡合元件的活塞部件的按压荷载的按压荷载承受部,因此能够将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零部件数量抑制得少来谋求结构的简化。

另外,该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是,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承输入轴(4)的轴承(11、12)、和至少收纳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壳体(9),轴承(11、12)通过被壳体(9)的层差部(9a、9b)和该轴承所支承的输入轴(4)的层差部(4aa、3a)夹入的构造而被固定。

在该结构中,轴承(11、12)通过被壳体(9)的层差部(9a、9b)和输入轴(4)的层差部(4aa、3a)夹入的构造而被固定,因此不再需要以往作为轴承的固定机构而需要的轴承套板及其固定用螺栓。其结果为,承接活塞部件(57)的按压力的按压荷载承受部(82)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由此能够将按压荷载承受部(82)配置在与活塞部件(57)的按压部(81)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

另外,在该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活塞部件(57)及按压荷载承受部(82)分别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承摩擦卡合元件(51、52)的第1推力轴承(83)及第2推力轴承(84),该第1推力轴承(83)和该第2推力轴承(84)配置在关于径向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第1推力轴承(83)和第2推力轴承(84)配置在关于径向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实现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承接活塞部件(57)的按压力并使离合器接合的、所谓离合器直列按压构造。通过消除离合器接合时的液压活塞部件(57)的按压位置与该按压力的承接位置之间的偏移,活塞部件(57)的推力效率提高,从而良好地防止了液压离合器(5)中的传递转矩容量的降低。

另外,在该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构成为,从调压阀(8)排出的工作油不从输入轴(4)的内部或输出轴(6)的内部通过而被向液压离合器(5)的摩擦卡合元件(51、52)导入。

根据该结构,构成为从调压阀(8)排出的工作油不从输入轴(4)的内部或输出轴(6)的内部通过而被向液压离合器(5)的摩擦卡合元件(51、52)内部导入,因此能够不依赖基于形成在输入轴(4)或输出轴(6)的内部的油路(轴芯油路)实现的润滑(轴芯润滑)而将液压离合器(5)的内部良好地润滑。

另外,在该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输出轴(6)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向该车辆的左右的驱动轮传递驱动力的一对旋转轴(6l、6r),液压离合器(5)是设在输入轴(4)与一对旋转轴各自之间的一对离合器(5l、5r),调压阀(8)是与一对离合器的宽度方向各自的外侧相邻地配置的一对调压阀(8l、8r)。

在该结构中,输出轴(6)是一对旋转轴(6l、6r),液压离合器(5)是一对离合器(5l、5r),调压阀(8)是一对调压阀(8l、8r),因此能够将本发明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适用于车辆的差动装置。由此能够在离合器(5l、5r)接合时分别向左右的驱动轮分配所期望的转矩。

此外,解决本课题的方法中的括号内的附图标记是为了参考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对应的结构要素的附图标记而示出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能够缩短从活塞室到调压阀的油路的长度,因此能够将从活塞室到调压阀的油路中的压力损失抑制得小。

另外,不再需要在以往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所需的液压控制机壳以及从液压离合器的活塞室到液压控制机壳的油路。由此能够将装置整体小型化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将本发明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适用于车辆的差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防止因离合器打滑现象造成的对车辆动作的影响以及燃料消耗率的恶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对从液压离合器的活塞室排出的工作油进行调压的调压阀与液压离合器的活塞室相邻地设置,因此不再需要在以往的轴芯润滑中所需的液压控制机壳。在此基础之上,由于轴承通过夹入其轴向的前后的构造而被固定,所以不再需要以往的作为轴承的固定机构而需要的轴承套板及其固定用螺栓。

像这样,不再需要液压控制机壳和轴承套板及其固定用螺栓,由此承接活塞部件的按压力的按压荷载承受部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而能够将按压荷载承受部配置在与活塞部件的按压位置相同的径向位置。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承接活塞部件的按压力并使离合器接合的、所谓离合器直列按压构造。

另外,离合器接合时的离合器的按压位置与承接位置的偏移消除,由此活塞部件的推力效率提高,而良好地防止了液压离合器中的传递转矩容量的降低。

另外,在将本发明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适用于车辆的差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在离合器接合时分别向左右的驱动轮分配所期望的转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说明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的液压回路的立体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调压阀的主要部分剖视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毂部的立体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100的主要部分剖视说明图。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并且图3是表示本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100的液压回路的立体说明图。

该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100构成为用于将驱动轴1的旋转分配到左右的车轮(未图示)的差动机构(差速机构)。驱动轴1与未图示的传动轴结合,而传递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发动机)的驱动力。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100具有:与驱动轴1一体旋转的驱动锥齿轮2;与该驱动锥齿轮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3;与驱动轴1正交地配置且与从动锥齿轮3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的中心轴4;配置在该中心轴4左右的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将由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传递的各驱动力分别向左右的车轮(未图示)传递的左右的输出轴6l、6r;向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的各活塞室59(图2)供给工作油(油)的电动油泵7;对从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的各活塞室59(图2)排出的各油的压力进行调压的左右的调压阀8l、8r;和覆盖(收纳)差速机构的差速器壳体(壳体)9。以下,进一步说明各结构。

中心轴4经由圆锥轴承11、12而被轴支承在差速机构的差速器壳体9上。中心轴4构成为大体包含中央的大径部4a、该大径部4a左右的中径部4b、和与该中径部4b相邻的左右端的小径部4c,在大径部4a上固定有从动锥齿轮3,中心轴4的整体一体旋转。在中心轴4的左右端的各小径部4c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花键齿,以与对应的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的各离合器引导件51(图2)一体旋转的方式进行花键结合。

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由湿式多片离合器(液压离合器)构成。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为相同结构,因此在此一边参照图2一边仅说明右离合器装置5r。另外,出于同样的理由,在以后的说明中,表示“左”或“右”的添加标记l、r除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外均省略。

如图2所示,相对于作为输入侧旋转部件的离合器引导件51的内周面,多个隔片(第1摩擦件)53沿轴向以规定间隔排列并花键结合,相对于作为输出侧旋转部件的离合器毂部52的外周面,多个摩擦片(第2摩擦件)54沿轴向以规定间隔排列并花键结合,各隔片53和各摩擦片54以沿轴向相互交错且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形成隔片53及摩擦片54的层叠体。在离合器引导件51的靠近根部处形成有花键部55,该花键部55与中心轴4的右端的小径部4c花键结合。

同样地,在离合器毂部52的靠近根部处形成有花键部56。因此,该花键部56与右输出轴6r花键结合,离合器毂部52经由球轴承14而相对于壳体58被旋转自如地固定,与该右输出轴6r一体旋转。另一方面,离合器引导件51和离合器毂部52经由球轴承13而相互以轴承形式被支承,且能够相对旋转。

隔片53及摩擦片54的层叠体(摩擦卡合部)在离合器接合时通过活塞57而沿轴向(在图2中为左方)被驱动。与活塞57的驱动相应地隔片53和摩擦片54摩擦卡合,离合器被接合。活塞57通过活塞室59而被液压驱动,被控制为在摩擦卡合部中得到所需的离合器接合量。

在活塞57的与摩擦卡合部相对的一侧形成有沿轴向(图中左方)突出的按压摩擦卡合部的按压部81。在按压部81的顶端部安装有旋转自如地沿推力方向支承摩擦卡合部的第1推力轴承83。另一方面,在壳体9中的与离合器引导件51的后侧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沿轴向(图中右方)突出的、承接施加于摩擦卡合部的活塞57的按压荷载的按压荷载承受部82。在按压荷载承受部82的顶端部安装有旋转自如地沿推力方向支承离合器引导件51的第2推力轴承84。此外,第1推力轴承83和第2推力轴承84分别配置在关于径向相同的高度位置或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由此,活塞57的按压位置和其按压力的承接位置不会偏移,离合器接合时的活塞57的推力效率提高,而能够确保在离合器装置5中需要的传递转矩容量。

另外,旋转自如地支承中心轴4的圆锥轴承12通过壳体9的层差部9a及中心轴4的大径部4a的层差部4aa将其轴向(长度方向)夹入而被固定。此外,同样地,关于支承中心轴4的圆锥轴承11,如图1所示,通过壳体9的层差部9b以及形成在从动锥齿轮3上的层差部3a将其轴向夹入而被固定。像这样,圆锥轴承11、12通过被壳体9的层差部9a、9b和作为该轴承11、12所支承的支承对象物的中心轴4的层差部4aa或从动锥齿轮3的层差部3a夹入的构造而被固定。因此,在本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100中,不再需要以往用作轴承固定机构的轴承套板及其固定用螺栓。其结果为,按压荷载承受部82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由此能够将第1推力轴承83和第2推力轴承84分别配置在关于径向相同的高度或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能够实现在关于径向相同的高度或大致相同的高度处承接活塞57的按压力、所谓离合器直列按压构造。

另外,中心轴4对于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来说相当于“输入轴”,左右的输出轴6l、6r对于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来说相当于“输出轴”。

再次返回到图1,电动油泵7由产生旋转动力的马达部71、和通过该旋转动力而从滤油器66(图3)吸引工作油(油)并将其向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压送的泵部72构成,泵部72形成为在泵轴73上串联地连接左右两个内接齿轮泵74l、74r而成的双联泵构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左侧的内接齿轮泵74l向左离合器装置5l的活塞室59l压送油,右侧的内接齿轮泵74r向右离合器装置5r的活塞室59r压送油。

左右的调压阀8l、8r由线性电磁阀(电磁调压阀)构成。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的调压阀8l、8r分别大致对称地配置在左右的离合器装置5l、5r的各活塞室59l、59r的正侧面。因此,从左右的各活塞室59l、59r到左右的各调压阀8l、8r为止的油路分别被以最短距离构成。因此,从左右的内接齿轮泵74l、74r到左右的各调压阀8l、8r为止的油路仅有向左活塞室59l供给油的壳体内油路64、以及向右活塞室59r供给油的壳体内油路65就足够。

此外,左右的调压阀8l、8r为相同结构,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表示左或右的添加标记l、r除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以外均省略。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调压阀8的主要部分剖视说明图。此外,图4的(a)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b-b剖视图。

如图4的(a)所示,调压阀8通过线性电磁元件85与由阀芯82、阀体83及弹簧84构成的压力调整阀81串联结合而构成。

线性电磁元件85由产生磁力线的线圈86、对线圈86产生的磁力线导磁的中空圆筒状的磁性体87、通过磁力线的作用而沿轴向被驱动的柱塞88、向线圈86供给电流的供电部89、和覆盖整体的壳体90构成,柱塞88与阀芯82的端部接合,磁性体87与阀体83接合。

在阀体83上分别形成有入口端口p/in、出口端口p/out以及反馈端口p/fb,在阀芯82与阀体83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环状油路82a、第二环状油路82b、第三环状油路82c及第四环状油路82d。

第一环状油路82a使入口端口p/in和出口端口p/out连通,与此相对,第二环状油路82b、第三环状油路82c及第四环状油路82d为用于使从活塞室59排出的油作为反馈压力而作用于阀芯82的环状油路。如图4的(b)所示,构成为,在活塞壳体58与阀体83之间局部形成有间隙s,从活塞室59排出的油通过间隙s而向反馈端口p/fb流入并作为反馈压力而作用于阀芯82。

因此,从离合器装置5的活塞室59通过过滤器f而流入到入口端口p/in的油被调压到从活塞室59排出的油的反馈压力(液压)、线性电磁元件85的柱塞88的推力、以及弹簧84作用于阀芯的弹性力这三个力平衡的液压,而从调压阀8的出口端口p/out向下游排出。

另外,如图4的(a)所示,调压阀8与活塞室59相邻,即配置在活塞室59的正侧面。像这样,通过将调压阀8配置在活塞室59的正侧面,能够以最短距离将从活塞室59到调压阀8的入口端口p/out为止的油路相连,从而能够将从活塞室59到调压阀8的油路的压力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如后述那样,能够将从调压阀8的出口端口p/out排出的油不经由形成在轴内部的轴芯油路地向离合器装置5的内部导入。

另外,如图4的(b)所示,调压阀8相对于差速器壳体9外装(外置)。通过像这样调压阀8被外装(外置)于差速器壳体9,而无需将调压阀8作为液压控制机壳组入到差速器壳体9的内部,其结果为,能够废除在以往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需要的控制阀体以及从活塞室到控制阀体的油路,从而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成本降低。

再次返回到图2,在壳体58的内部形成有将从调压阀8的出口端口p/out排出的油直接向离合器装置5的内部引导的润滑油路60。在以往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中,针对设在离合器装置内部的球轴承和隔片及摩擦片等旋转滑动部的润滑,向形成在轴内部的油路(轴芯油路)供给油,通过基于轴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油扩散,扩散后的油从形成在轴外周面上的贯穿孔(未图示)通过而供于球轴承等旋转滑动部。即以往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采用了轴芯润滑。

与此相对,在本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100中,不经由形成在轴内部的油路(轴芯油路)而是将从调压阀8的出口端口p/out排出的油经由润滑油路60直接向离合器装置5的内部导入,并通过离合器毂部52的旋转使导入的油搅拌,由此将球轴承13、14等旋转滑动部润滑。也就是说,本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100采用了搅拌润滑。因此,为了使从润滑油路60通过而被导入到离合器装置5内部的油高效且均等地遍及球轴承13、14,而在离合器毂部52的与球轴承13相对的部位设有第1贯穿孔52a。而且,为了使油高效且均等地遍及隔片53及摩擦片54,而设有将离合器毂部52的径向的内周面和外周面贯穿的第2贯穿孔52b。

此外,为了即使在对润滑用的油作用有因离合器毂部52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情况下也会将油高效地向第1贯穿孔52a导入,而设有覆盖第1贯穿孔52a的外径侧(外缘侧)的檐形状部(突出部)52c。此外,出于同样的理由,在球轴承14的图中正上方(径向外侧)也设有覆盖排出口60a的外径侧(外缘侧)的檐形状部(突出部)60b(图2)。以下说明该檐形状部(突出部)52c。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毂部52的立体说明图。如上述那样,为了使从润滑油路60通过而被导入到离合器装置5内部的油高效且均等地遍及球轴承13和隔片53及摩擦片54等旋转滑动部,第1贯穿孔52a及第2贯穿孔52b以相等间隔分别设有四个、两个。此外,关于个数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第1贯穿孔52a的径向外侧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檐形状部(突出部)52c。因此,通过因离合器毂部52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扩散到径向外侧的油,借助该檐形状部52c而向第1贯穿孔52a导入,从而将球轴承13高效地润滑。

另外,同样地,借助离合器毂部52的径向外侧的内周面52d,通过离心力而扩散了的油向第2贯穿孔52b导入,而将隔片53及摩擦片54高效地润滑。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和附图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