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座型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067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座型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座型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减振器应用日益广泛,更多用户都要求减振器有密封。但因减振器工作时,需要振动位移空间传递、衰减振源位移,同时还要保证在较大运动速度条件下具有比较好的密封效果,因此支座型减振器的密封一直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已有的密封结构是聚四氟乙烯,将其制作成薄片结构进行密封,但这种结构受材料特性影响大,弹性模量低,振动时,材料容易发生变形,与结构间产生较大间隙,长时间振动后,几乎没有动态密封效果,此外支座型金属橡胶减振器为本为全金属材料,如果结构中有非金属材料,则会对减振器的环境适用性会有较大影响,使原减振器不能很好的应用酸、碱等恶劣环境中,这也是支座型减振器一直受限,不能较大范围应用的原因。

如图1所示现有的支座型减振器包括外壳体1、减振垫2、减振垫4和中柱3。中柱3和外壳体1分别连接被减振设备和安装固定端,工作时二者形成相对运动。中柱3通过压缩减振垫2和减振垫4将力传递给减振垫2和减振垫4,减振垫2和减振垫4在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利用自身阻尼吸收振动能量。为保证减振器正常工作,外壳体1与中柱3发生相对运动时,需要留有运动位移空间,由于减振垫均采用金属橡胶制成,金属橡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功能性阻尼材料,其结构是由绕卷,拉伸,编织,模压成型等工艺制备的,通过以上工艺成型的金属橡胶,其金属丝之间呈现相互啮合的大分子孔隙结构。振动时,金属橡胶发生弹性变形,金属丝相互摩擦提供阻尼,因此金属橡胶是金属减振器的核心元件,但随着金属橡胶的使用周期增加,丝与丝之间的磨损日益剧烈,在超设计负荷或者超使用量级应用条件下,金属橡胶会发生掉丝或者过度磨损产生铁屑,而此时这些异物掉落在电路板或者其他导电金属结构中,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金属丝磨损会发生断丝或产生铁屑等多余物,多余物通过振动摩擦不断地在运动位移空间内聚集。而靠近中柱长端端面位置的振动空间开放,在一定条件下,异物会掉落在减振器外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支座型减振器在使用时减振垫磨损产生的碎屑掉落影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座型减振器,包括

内部设有圆柱形的容置空间的壳体,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封闭,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直径;

插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中柱,所述中柱的中部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设置的肩部,所述肩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设于所述肩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第一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套设于中柱上,所述第一减振垫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且所述第一减振垫两端分别与所述肩部及所述第一端贴合;

设于所述肩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二减振垫,所述第二减振垫套设于所述中柱上,所述第二减振垫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且所述第二减振垫的一端与所述肩部贴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存在安装空间;

以及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密封圈和折返帽,所述密封圈和所述折返帽均套设于所述中柱上,所述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垫贴合,且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中柱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密封圈的外壁紧贴在所述第二减振垫上;所述折返帽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密封圈和第二端贴合,且所述折返帽的内壁贴合在所述中柱上,所述折返帽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的材料均为金属橡胶。

其中,所述密封圈的内径大于所述中柱的直径,所述密封圈的外径等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直径。

其中,所述折返帽包括套设部,所述套设部的一端沿周向向外延伸形成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密封圈及所述第二端搭接。

其中,所述套设部的中心设有套设孔,所述套设孔的直径等于所述中柱的直径。

其中,所述套设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其中,所述密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圈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径。

其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径为m1,所述密封圈的内径为m2,所述密封部的外径为n1,所述套设孔的孔径为n2,m1-m2<n1-n2,m1<2n1-m2。

其中,所述中柱插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之间存在第四间隙。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座型减振器,包括内部设有圆柱形的容置空间的壳体,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封闭,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直径;插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中柱,所述中柱的中部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设置的肩部,所述肩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设于所述肩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第一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套设于中柱上,所述第一减振垫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且所述第一减振垫两端分别与所述肩部及所述第一端贴合;设于所述肩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二减振垫,所述第二减振垫套设于所述中柱上,所述第二减振垫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且所述减振垫的一端与所述肩部贴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存在安装空间;以及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密封圈和折返帽,所述密封圈和所述折返帽均套设于所述中柱上,所述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垫贴合,且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中柱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密封圈的外壁紧贴在所述第二减振垫上;所述折返帽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密封圈和第二端贴合,且所述折返帽的内壁贴合在所述中柱上,所述折返帽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使用时,由于密封圈的外壁紧贴在第二减振垫上,密封圈在振动过程中结构不产生径向位移,属于摩擦副中的静态结构。折返帽的内壁贴合在中柱上,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折返帽与中柱一起进行往复运动,在减振器振动过程中属于动态结构。两个结构组成的摩擦副在振动中会产生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运动。发生径向位移时,折返帽运动,当折返帽沿径向发生最大位移时,两个结构对内部空间仍是密封的。发生轴向位移时,折返帽连同密封圈一起压缩减振垫,此时密封圈和折返帽等效活塞的密封环对内部空间进行密封。避免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因磨损产生的碎屑掉落。该支座型金属减振器保障全金属减振器的良好环境适用性,密封良好,解决现有的支座型减振器在振动条件下的密封问题,在轴向和径向长时间振动条件下都没有异物漏出,同时密封结构也不影响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现有技术中支座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座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和折返帽的配合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座型减振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减振垫;3:中柱;4:减振垫;5:壳体;6:第一减振垫;7:中柱;8:第二减振垫;9:密封圈;10:折返帽;101:套设部;102: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2至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座型减振器,包括

内部设有圆柱形的容置空间的壳体5,且壳体5的第一端封闭,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安装孔,安装孔的直径小于容置空间的直径;

插设于容置空间内的中柱7,中柱7的中部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设置的肩部,肩部与壳体5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设于肩部与第一端之间的第一减振垫6,第一减振垫6套设于中柱7上,第一减振垫6的外壁与壳体5的内壁贴合,且第一减振垫6两端分别与肩部及第一端贴合;

设于肩部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减振垫8,第二减振垫8套设于中柱7上,第二减振垫8的外壁与壳体5的内壁贴合,且第二减振垫8的一端与肩部贴合,另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存在安装空间;进一步地,第一减振垫6和第二减振垫8的材料均为金属橡胶;

以及设于安装空间内的密封圈9和折返帽10,密封圈9和折返帽10均套设于中柱7上,密封圈9的一端与第二减振垫8贴合,且密封圈9的内壁与中柱7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密封圈9的外壁紧贴在第二减振垫8上;折返帽10的两端面分别与密封圈9和第二端贴合,且折返帽10的内壁贴合在中柱7上,折返帽10的外壁与壳体5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

使用时,壳体5与安装固定端连接,中柱7与被减振设备连接,由于密封圈9的外壁紧贴在第二减振垫8上,密封圈9在振动过程中不产生径向位移,属于摩擦副中的静态结构。折返帽10的内壁贴合在中柱7上,外壁与壳体5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折返帽10与中柱7一起进行往复运动,在减振器振动过程中属于动态结构。两个结构组成的摩擦副在振动中会产生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运动。发生径向位移时,折返帽10运动,当折返帽10沿径向发生最大位移时,两个结构对内部空间仍是密封的。发生轴向位移时,折返帽10连同密封圈9一起压缩减振垫,此时密封圈9和折返帽10等效活塞的密封环对内部空间进行密封。避免第一减振垫6和第二减振垫8因磨损产生的碎屑掉落。该支座型金属减振器保障全金属减振器的良好环境适用性,密封良好,解决现有的支座型减振器在振动条件下的密封问题,在轴向和径向长时间振动条件下都没有异物漏出,同时密封结构也不影响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进一步地,密封圈9的内径大于中柱7的直径以形成第二间隙,密封圈9的外径等于容置空间的直径。在振动过程中,密封圈9紧贴在壳体5的内壁上,不随中柱7发生移动。

进一步地,折返帽10包括套设部101,套设部101的一端沿周向向外延伸形成密封部102,密封部102与密封圈9及第二端搭接。

进一步地,套设部101的中心设有套设孔,套设孔的直径等于中柱7的直径,进而在振动过程中,折返帽10随中柱7一起移动实现减振效果。

进一步地,套设部101的外径小于安装孔的直径以形成第三间隙,振动过程中,第三间隙的存在允许折返帽10随中柱7一起发生移动,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

进一步地,密封部102的外径大于密封圈9的内径,小于密封圈9的外径。进一步地,密封圈9的外径为m1,密封圈9的内径为m2,密封部102的外径为n1,套设孔的孔径为n2,m1-m2<n1-n2,m1<2n1-m2。这样一来,密封部102在移动到最大位移时,也不会与密封圈9脱离,避免了第一减振垫6和第二减振垫8因磨损产生的碎屑掉落出来。

进一步地,中柱7插设于容置空间内的一端与壳体5的第一端之间存在第四间隙,实现中部的轴向位移。

密封圈9、折返帽10的表面粗糙度均为3.2,密封圈9外径与壳体5内径的尺寸配合公差+0.03mm~+0.08mm;套设孔与中柱7配合公差+0.01mm~+0.04mm。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座型减振器,由于密封圈的外壁紧贴在第二减振垫上,密封圈在振动过程中结构不产生径向位移,属于摩擦副中的静态结构。折返帽的内壁贴合在中柱上,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折返帽与中柱一起进行往复运动,在减振器振动过程中属于动态结构。两个结构组成的摩擦副在振动中会产生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运动。发生径向位移时,折返帽运动,当折返帽沿径向发生最大位移时,两个结构对内部空间仍是密封的。发生轴向位移时,折返帽连同密封圈一起压缩减振垫,此时密封圈和折返帽等效活塞的密封环对内部空间进行密封。避免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因磨损产生的碎屑掉落。该支座型金属减振器保障全金属减振器的良好环境适用性,密封良好,解决现有的支座型减振器在振动条件下的密封问题,在轴向和径向长时间振动条件下都没有异物漏出,同时密封结构也不影响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