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拉式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5390阅读:1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拉式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头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抽拉式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抽拉式龙头在使用时可以将花洒头或出水头可从管体上取下,可抽拉出水口的使用给人们带来方便,但传统的抽拉式龙头的弯管直接与龙头本体套接,长时间使用容易弯管与龙头本体之间出现松动。此外,传统抽拉龙头的外观壳体部分主要由铜,锌合金,塑料,打磨电镀制成,但容易出现脱镀,断裂等问题,且电镀本身容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抽拉式龙头,使龙头本体与弯管更加贴近,不易发生松动,弯管不易摇摆,密闭性好,牢固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拉式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混合出水管、弯管、固定套管、抽拉软管和洒头;所述龙头本体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龙头壳体和设于所述龙头壳体内部的阀门,所述龙头壳体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套管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套管的上端与所述弯管的下端连接,所述弯管的末端与所述洒头的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和混合出水管分别从所述龙头壳体的下端伸入内部并与所述阀门连接,所述抽拉软管的一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龙头壳体、固定套管和弯管并与所述洒头的内洒连接,所述抽拉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出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套管的下端设有与所述龙头壳体的上端配合套接的下端部,所述固定套管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弯管的下端套接的上端部,所述上端部的外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卡环,所述弯管通过平头螺钉固定在所述卡环上,所述平头螺钉的螺帽与所述弯管的表面齐平,所述卡环由内部镶嵌铜螺母、外部注塑制成,所述固定套管的外周上设有第一o型圈和防磨圈。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洒头包括外壳、内洒、锁紧螺母和第二o型圈,所述外壳与所述内洒配合并在所述内洒的出水侧形成第一轴向卡位,以及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在所述内洒的进水侧形成第二轴向卡位,所述内洒的进水侧设有与所述抽拉软管连接的螺纹管,所述锁紧螺母连接于所述螺纹管的根部,所述外壳对应所述螺纹管的根部位置的内壁上设有锯齿结构,所述第二o型圈设置在所述锯齿结构与所述螺纹管的根部之间并由所述锁紧螺母压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阀门包括阀芯座、阀芯套、阀芯和手柄,所述龙头壳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阀芯座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孔上,所述阀芯座的端部与所述阀芯套焊接,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芯套内,所述手柄与所述阀芯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阀门包括阀芯座、阀芯套、阀芯和手柄,所述龙头壳体上设有与其空腔相通且一体成型的连接套管,所述阀芯座与所述阀芯套焊接,所述阀芯套与所述连接套管配合套接,且所述阀芯套的外端面与所述连接套管的外端面焊接,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芯套内,所述手柄与所述阀芯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阀芯套为无缝管。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平头螺钉为金属材料。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o型圈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卡环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防磨圈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卡环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龙头本体内设有可供所述抽拉软管活动的导管。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合出水管设有快速接口,所述抽拉软管设有与所述快速接口配合的快速接头。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抽拉式龙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龙头本体通过固定套管与弯管连接,弯管通过平头螺钉固定在卡环上,使弯管可以沿着龙头本体旋转,而不会出现弯管从龙头本体分离抽出;同时由于卡环采用内部镶嵌铜螺母、外部注塑的设计,减少弯管与固定套管之间的摩擦,从而杜绝因锈蚀而导致摩擦噪音;另外,通过第一o型圈的设置,提高弯管和固定套管之间的密闭性,防止锈蚀,又通过防磨圈的设置,能有效防止弯管摇摆,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由此,本发明的龙头本体与弯管更加贴近,不易发生松动,牢固可靠,且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抽拉式龙头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结构中的i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抽拉式龙头的洒头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抽拉式龙头的洒头外壳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抽拉式龙头的一个实施例的龙头主体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抽拉式龙头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龙头主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一种抽拉式龙头,其包括龙头本体1、冷水进水管2、热水进水管(图中未指示)、混合出水管3、弯管4、固定套管5、抽拉软管6和洒头7;所述龙头本体1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龙头壳体11和设于所述龙头壳体11内部的阀门12,所述龙头壳体11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套管5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套管5的上端与所述弯管4的下端连接,所述弯管4的末端与所述洒头7的外壳71可拆卸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2、热水进水管和混合出水管3分别从所述龙头壳体11的下端伸入内部并与所述阀门12连接,所述抽拉软管6的一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龙头壳体11、固定套管5和弯管4并与所述洒头7的内洒72连接,所述抽拉软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出水管3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套管5的下端设有与所述龙头壳体11的上端配合套接的下端部51,所述固定套管5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弯管4的下端套接的上端部52,所述上端部52的外周设有卡槽53,所述卡槽53内设有卡环54,所述弯管4通过平头螺钉55固定在所述卡环54上,所述平头螺钉55为金属材料,优选为304不锈钢,所述平头螺钉55的螺帽与所述弯管4的表面齐平,所述卡环54由内部镶嵌铜螺母、外部注塑制成,所述固定套管5的外周上设有第一o型圈56和防磨圈57,所述第一o型圈56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卡环54的两侧,所述防磨圈57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卡环54的两侧。

本发明的龙头本体1通过固定套管5与弯管4连接,弯管4通过平头螺钉55固定在卡环54上,使弯管4可以沿着龙头本体1旋转,而不会出现弯管4从龙头本体1分离抽出;同时由于卡环54采用内部镶嵌铜螺母、外部注塑的设计,减少弯管4与固定套管5之间的摩擦,从而杜绝因锈蚀而导致摩擦噪音;另外,本发明通过第一o型圈56的设置,提高弯管4和固定套管5之间的密闭性,防止锈蚀,又通过防磨圈57的设置,能有效防止弯管4摇摆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由此,本发明可以使龙头本体1与弯管4更加贴近,不易发生松动,牢固可靠,且易于维护。还需要说明的是,龙头壳体11及其部分内部件都采用不锈钢304材质制造,这样的设计,相对于传统抽拉龙头的部分壳体外观更加美观,使用更加环保卫生。

更佳地,所述洒头7包括外壳71、内洒72、锁紧螺母73和第二o型圈74,所述外壳71与所述内洒72配合并在所述内洒72的出水侧形成第一轴向卡位,以及通过所述锁紧螺母73在所述内洒72的进水侧形成第二轴向卡位,所述内洒72的进水侧设有与所述抽拉软管6连接的螺纹管75,所述锁紧螺母73连接于所述螺纹管75的根部,所述外壳71对应所述螺纹管75的根部位置的内壁上设有锯齿结构,所述第二o型圈74设置在所述锯齿结构与所述螺纹管75的根部之间并由所述锁紧螺母73压紧。进一步,装配时,锁紧螺母73将第二o型圈74挤压在锯齿结构与螺纹管75的根部形成齿槽上,能够防止锁紧螺母73自动松脱,以及更有效防止内洒72松动。

更佳地,所述阀门12包括阀芯座121、阀芯套122、阀芯123和手柄124,所述龙头壳体11上开设有连接孔111,所述阀芯座121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孔111上,所述阀芯座121的端部与所述阀芯套122焊接,所述阀芯套122为无缝管,所述阀芯123设置在所述阀芯套122内,所述手柄124与所述阀芯123连接。这样的设计,使得龙头壳体11内部没有死角;龙头壳体11内部没有隔层,可使得壁厚均匀,有利于精铸;龙头壳体11能够通过机器加工完成外围尺寸,减少抛光工序。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门12包括阀芯座121、阀芯套122、阀芯123和手柄124,所述龙头壳体11上设有与其空腔相通且一体成型的连接套管112,所述阀芯套122为无缝管所述阀芯座121与所述阀芯套122焊接,所述阀芯套122与所述连接套管112配合套接,且所述阀芯套122的外端面与所述连接套管112的外端面焊接,所述阀芯套122为无缝管,所述阀芯123设置在所述阀芯套122内,所述手柄124与所述阀芯123连接。这样的设计,使得龙头壳体11内部没有死角;且龙头壳体11内部没有隔层,可使得壁厚均匀,有利于精铸;能够提高内部水质量,确保合格率。

更佳地,所述龙头本体1内设有可供所述抽拉软管6活动的导管13。具体的,所述导管13为内径为20mm,所述导管13内径与所述抽拉软管6的外径的差值范围为2mm-6mm。这样,通过导管13有利于抽拉软管6自由滑动,避免抽拉软管6卡在龙头本体1的端口上,且更好与台盆稳固。

更佳地,所述混合出水管3设有快速接口31,所述抽拉软管6设有与所述快速接口31配合的快速接头61。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对混合出水管3和抽拉软管6的快速拆接。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