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型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973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动工具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型齿轮。



背景技术:

齿轮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机械部件,通过相互啮合传动,现有的齿轮主要包括圆形的齿轮主体,在齿轮主体中心设有轴孔,在齿轮主体的外廓上设有齿圈。普通的齿轮外形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并且容易生锈,特别在转速非常高的使用领域,该齿轮卡槽与轴之间的磨损会非常严重,造成齿轮寿命大减少,这是由于齿轮重心与轴心偏离,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加速了卡槽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齿轮进行保护的耐磨型齿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磨型齿轮,包括圆形齿轮本体,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齿轮本体外端部圆周设有一圈外齿,所述外齿与齿轮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外齿为锯齿结构,所述齿轮本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内孔,所述内孔的内侧对称分布有两个卡槽,所述齿轮本体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对弧形突块,所述弧形突块放置于外齿与内孔之间,所述弧形突块以两卡槽为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外齿的外表面还固定铺设有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硫化物层,所述硫化物层的厚度为3~6mm。

进一步的,所述外齿的顶端为圆形倒角,所述外齿与齿轮本体圆周切线的倾斜角度为10-15°。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部的弧形突块的两边与卡槽的上端部平行,所述下端部的弧形突块的两边与卡槽的下端部平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采用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槽,使齿轮的重心与轴心重合,在高速旋转时,不会产生离心力,从而减少卡槽与外端连接轴之间的磨损,并且弧形突块能够利用转动时的惯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发明通过在外齿的外表面涂刷有保护层,能够有效减小磨损,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耐磨型齿轮,包括圆形齿轮本体1,所述齿轮本体1外端部圆周设有一圈外齿2,所述外齿2与齿轮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外齿2为锯齿结构,所述齿轮本体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内孔3,所述内孔3的内侧对称分布有两个卡槽4,所述齿轮本体1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对弧形突块5,所述弧形突块5放置于外齿2与内孔3之间,所述弧形突块5以两卡槽4为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外齿2的外表面还固定铺设有一保护层21,所述保护层21为硫化物层,所述硫化物层的厚度为3~6mm。本发明通过在外齿2的外表面涂刷有保护层21,能够有效减小磨损,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外齿2的顶端为圆形倒角,所述外齿2与齿轮本体1圆周切线的倾斜角度为10-15°。

所述上端部的弧形突块5的两边与卡槽4的上端部平行,所述下端部的弧形突块5的两边与卡槽4的下端部平行。本发明通过采用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槽4,使齿轮的重心与轴心重合,在高速旋转时,不会产生离心力,从而减少卡槽4与外端连接轴之间的磨损,并且弧形突块5能够利用转动时的惯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型齿轮,包括圆形齿轮本体,所述齿轮本体外端部圆周设有一圈外齿,所述外齿与齿轮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外齿为锯齿结构,所述齿轮本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内孔,所述内孔的内侧对称分布有两个卡槽,所述齿轮本体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对弧形突块,所述弧形突块放置于外齿与内孔之间,所述弧形突块以两卡槽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外齿的外表面还固定铺设有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硫化物层,所述硫化物层的厚度为3~6mm。本发明通过采用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槽,使齿轮的重心与轴心重合,在高速旋转时,不会产生离心力,从而减少卡槽与外端连接轴之间的磨损,并且弧形突块能够利用转动时的惯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戴帅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启东天山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