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高速旋转的双向逆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742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止器,尤其涉及一种满足高速旋转的双向逆止器。



背景技术:

现有逆止机构一般采用凸轮结构,对于零件的配合尺寸要求较高,且转速无法达到上万转每分钟,无法实现高速条件下的逆止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高速旋转的双向逆止器,实现逆止功能,达到输入向输出传递扭矩,而输出无法向输入传递扭矩的功能,同时,能够不受转速限制,满足高速条件逆止功能。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满足高速旋转的双向逆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输入轴、前端插入输入轴中的一输出轴、包覆于输入轴与输出轴外的一壳体、套设于输出轴外围且前端嵌入输入轴端口中的一输入球道盘、套设于输出轴前端外围且嵌入输入轴中的一输出球道盘、套设于输入球道盘外围且位于输入轴后端面的一弹簧座、设置于弹簧座内的若干压缩弹簧、套设于输入球道盘外围且位于弹簧座后端面的动静摩擦片组a、及套设于输出轴外围且位于动静摩擦片组a后端面的动静摩擦片组b,其中,所述输入轴后部为嵌入壳体中的一输入套筒,在该输入套筒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一活动槽,且在该活动槽内壁上向内侧凸设有若干凸轴;所述输入球道盘包括一输入带动轴、及连接于输入带动轴前端的一输入球道盘本体,该弹簧座套设于输入带动轴外围,该输入球道盘本体后端面与弹簧座之间预留有间隙;该输出轴前端部、输入球道盘本体及输出球道盘均活动设置于活动槽中,且在该输入球道盘本体外边缘凹设有供凸轴卡入与活动的若干输入凹槽,在该输出球道盘外边缘凹设有供凸轴卡入与活动且与输入凹槽相对应的若干输出凹槽;在所述输入球道盘本体前端面嵌入有若干钢球,且该若干钢球的后端面嵌入于输出球道盘后端面上;采用输入球道盘、输出球道盘、钢球、动静摩擦片组a与动静摩擦片组b结构相结合,在输出轴顺时针与逆时针转动时,实现双向逆止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球道盘本体前端面与输出球道盘后端面上分别具有与钢球数量相匹配的若干球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静摩擦片组a主要由若干静摩擦片与若干动摩擦片ⅰ相间隔组成;所述动静摩擦片组b主要由若干静摩擦片与若干动摩擦片ⅱ相间隔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静摩擦片组b通过套设于输入带动轴外围的一轴用弹性挡圈轴向固定于输入带动轴外侧面上,且在该输入带动轴外围且位于轴用弹性挡圈前端面套设有一第一调整垫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动静摩擦片组a与动静摩擦片组b之间夹设有一环形垫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输出轴外围且位于动静摩擦片组a后端套设有一碟簧挡板,在该输出轴外围且位于碟簧挡板与动静摩擦片组a之间套设有一碟形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输出轴外围且位于碟簧挡板后端套设有一挡圈与一第一深沟球轴承,该第一深沟球轴承位于挡圈后端面,在该输出轴外围且位于挡圈内侧面上套设有一半圆卡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输出轴前端部与输入套筒的活动槽内壁之间环设有一第二深沟球轴承,且在该第二深沟球轴承前端面与输入套筒的活动槽内壁之间环设有一第二调整垫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轴的输入套筒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环设有一第三深沟球轴承,在该壳体内壁上且位于第三深沟球轴承后端面环设有一孔用弹性挡圈,且在该第三深沟球轴承后端面与孔用弹性挡圈之间环设有一第三调整垫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静摩擦片组b与输入球道盘的输入带动轴之间、及弹簧座与输入球道盘的输入带动轴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花键连接;所述输出球道盘与输出轴之间通过第二花键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输入球道盘、输出球道盘、钢球、动静摩擦片组a与动静摩擦片组b等结构相结合,实现逆止功能,达到输入向输出传递扭矩,而输出无法向输入传递扭矩的功能,同时,能够不受转速限制,满足高速条件逆止功能。

上述是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输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输入球道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输出球道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初始条件下,输入轴、输入球道盘与输出球道盘三个零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输入轴顺时针转动条件下,输入轴、输入球道盘与输出球道盘三个零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输入轴逆时针转动条件下,输入轴、输入球道盘与输出球道盘三个零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输出轴逆止条件下,输入轴、输入球道盘与输出球道盘三个零件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满足高速旋转的双向逆止器,包括一输入轴16、前端插入输入轴16中的一输出轴1、包覆于输入轴16与输出轴1外的一壳体17、套设于输出轴1外围且前端嵌入输入轴16端口中的一输入球道盘14、套设于输出轴1前端外围且嵌入输入轴16中的一输出球道盘15、套设于输入球道盘14外围且位于输入轴16后端面的一弹簧座12、设置于弹簧座12内的若干压缩弹簧13、套设于输入球道盘14外围且位于弹簧座12后端面的动静摩擦片组a、及套设于输出轴1外围且位于动静摩擦片组a后端面的动静摩擦片组b,其中,所述输入轴16后部为嵌入壳体17中的一输入套筒161,在该输入套筒161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一活动槽162,且在该活动槽162内壁上向内侧凸设有若干凸轴1621;所述输入球道盘14包括一输入带动轴141、及连接于输入带动轴141前端的一输入球道盘本体142,该弹簧座12套设于输入带动轴141外围,该输入球道盘本体142后端面与弹簧座12之间预留有间隙l1;该输出轴1前端部、输入球道盘本体142及输出球道盘15均活动设置于活动槽162中,且在该输入球道盘本体142外边缘凹设有供凸轴1621卡入与活动的若干输入凹槽1421,在该输出球道盘15外边缘凹设有供凸轴1621卡入与活动且与输入凹槽1421相对应的若干输出凹槽151;在所述输入球道盘本体142前端面嵌入有若干钢球23,且该若干钢球23的后端面嵌入于输出球道盘15后端面上;采用输入球道盘14、输出球道盘15、钢球23、动静摩擦片组a与动静摩擦片组b结构相结合,在输出轴1顺时针与逆时针转动时,实现双向逆止功能。

如图4所示,所述输入球道盘本体142前端面与输出球道盘15后端面上分别具有与钢球23数量相匹配的若干球窝1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球23、球窝152的数量分别为3个。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动静摩擦片组a主要由若干静摩擦片8与若干动摩擦片ⅰ7相间隔组成;所述动静摩擦片组b主要由若干静摩擦片8与若干动摩擦片ⅱ11相间隔组成。

所述动静摩擦片组b通过套设于输入带动轴141外围的一轴用弹性挡圈24轴向固定于输入带动轴141外侧面上,且在该输入带动轴141外围且位于轴用弹性挡圈24前端面套设有一第一调整垫片9。

在所述动静摩擦片组a与动静摩擦片组b之间夹设有一环形垫片10。

在所述输出轴1外围且位于动静摩擦片组a后端套设有一碟簧挡板5,在该输出轴1外围且位于碟簧挡板5与动静摩擦片组a之间套设有一碟形弹簧6。

在所述输出轴1外围且位于碟簧挡板5后端套设有一挡圈3与一第一深沟球轴承2,该第一深沟球轴承2位于挡圈3后端面,在该输出轴1外围且位于挡圈3内侧面上套设有一半圆卡圈4。

在所述输出轴1前端部与输入套筒161的活动槽162内壁之间环设有一第二深沟球轴承22,且在该第二深沟球轴承22前端面与输入套筒161的活动槽162内壁之间环设有一第二调整垫片21。

所述输入轴16的输入套筒161外壁与壳体17内壁之间环设有一第三深沟球轴承20,在该壳体17内壁上且位于第三深沟球轴承20后端面环设有一孔用弹性挡圈18,且在该第三深沟球轴承20后端面与孔用弹性挡圈18之间环设有一第三调整垫片19。

所述动静摩擦片组b与输入球道盘14的输入带动轴141之间、及弹簧座12与输入球道盘14的输入带动轴141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花键连接;所述输出球道盘15与输出轴1之间通过第二花键连接;静摩擦片8与壳体17之间通过第三花键连接。

为了保证各零件结构的轴向移动,各结构与输出轴1之间径向需存在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弹簧13为圆柱状,且压缩弹簧13的数量为9个。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逆止器,可实现输入带动输出旋转过程与输出逆止输入过程,具体如下:

1、输入带动输出旋转过程:

(1)输入轴16顺时针转动,当其凸轴1621与输入球道盘14的输入凹槽1421面接触后,克服动摩擦片ⅰ7、静摩擦片8在压缩弹簧13作用下产生的初始摩擦力矩,并与之一起旋转,在传递扭矩过程中,输入球道盘14的输入凹槽1421与输出球道盘15的输出凹槽151面重合(见图5与图6),此时输入轴16带动输出球道盘15一起顺时针旋转;

(2)输入轴16逆时针转动,输入轴16旋转一定的角度后,与输入球道盘14的输入凹槽1421和输出球道盘15的输出凹槽151的另一侧面接触,输入凹槽1421与输出凹槽151重合(见图7),此时输入轴16带动输出球道15一起逆时针旋转。

2、输出逆止输入过程:

输出轴1顺时针转动时,带动输出球道盘15顺时针旋转,而此时输入球道盘14受动摩擦片ⅰ7、静摩擦片8在压缩弹簧13作用下产生的初始摩擦力矩作用下,保持当前位置,输出球道盘15上的扭矩增加过程中,会带动钢球23延球窝152旋转,此时输入球道盘14和输出球道盘15因钢球23运动,两个球道盘会产生轴向位移,从而消除间隙l1,继续增加扭矩后,轴向力增加,使输入球道盘14轴向运动,压缩碟形弹簧6,此时动摩擦片ⅰ7与静摩擦片8、动摩擦片ⅱ11与静摩擦片8之间的摩擦力矩大于输出球道盘15的力矩,能够制动输出球道盘15,输出轴1的扭矩无法传递给输入轴16,实现逆止功能(见图8)。

因输入轴16的初始位置不同,输出球道盘15会带动输入轴16旋转一定的角度,能够旋转的最大角度θ与输入球道盘本体142与弹簧座12之间的间隙l1、钢球23旋转的角度有关,为此输入球道盘14的输入凹槽1421与输出球道盘15的输出凹槽151两凹槽面之间的角度应大于θ。

输出轴1逆时针旋转时,因输入球道盘14受动摩擦片ⅰ7、静摩擦片8在压缩弹簧13作用下产生的初始摩擦力矩作用下,保持当前位置,与顺时针相同,能够达到逆止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逆止器,属于旋转运动系统的执行部件,适用于转速较高、且对制造成本要求不高的机械产品,汽车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满足高速旋转的双向逆止器,采用输入球道盘、输出球道盘、钢球、动静摩擦片组a与动静摩擦片组b等结构相结合,实现逆止功能,达到输入向输出传递扭矩,而输出无法向输入传递扭矩的功能,同时,能够不受转速限制,满足高速条件逆止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