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联件组合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947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气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联件组合阀。



背景技术:

在气动流体传动系统中,动力是通过闭合回路中的压缩空气来传递和控制的,在进入传动系统中的空气介质是需要进行调压、过滤和雾化的,目前空气介质调压工作是通过调压阀完成的,过滤工作是通过空气过滤器完成的,雾化工作是通过油雾器完成的。

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发展,气动控制的广泛应用,在气动流体传动系统中是将调压阀、空气过滤器和油雾器依次连接,通过调压阀对进入传动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压缩,再进一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过滤后的空气将润滑油进行雾化并注入空气流中,随压缩空气流入需要润滑的部位,达到润滑的目的。

现有技术上,由于分别安装过滤器、减压阀和油雾器较为复杂,而且空气介质在传递过程中气密性会降低,导致最终雾化的喷力不够,造成润滑效果较差,而且水杯内的积水过多时,空气介质在传递过程中会把水分喷入机器内,造成机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三联件组合阀,在阀体上安装过滤组件、调压组件和滴油组件,以及在阀体的出气口侧安装有喷油挡板,能够将进入的空气依次进行过滤处理、调压处理以及油雾化处理,油雾随压缩空气流入需要润滑的部位,达到润滑的目的,在油水杯上设置第一容积刻度线和第二容积刻度线,能够防止水腔内积水过多造成机器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三联件组合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阀体的上端安装有调压组件和滴油组件,阀体的下端安装有油水杯和过滤组件,油水杯与阀体之间分别形成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水腔和油腔,水腔的截面呈圆形设置且设于油水杯的中部,油腔的截面呈扇形设置且设于水腔外侧,油水杯位于水腔外侧的杯壁上设有第一容积刻度线,油水杯位于油腔外侧的杯壁上设有第二容积刻度线,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水腔内,油水杯底部设有排放水腔内积水的放水组件,油腔内设有安装在阀体上的油管,阀体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第一通道连通进气口与水腔,第二通道通过所述过滤组件与水腔连通,第二通道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调压组件连通,第二通道通过第四通道与油腔连通,油腔内的油管通过第六通道与所述滴油组件连通,第二通道与出气口连通,第二通道上位于第四通道与出气口之间装设有喷油挡板,所述滴油组件通过第五通道连接至喷油挡板。

进一步地,油管与阀体之间设有油嘴,油嘴连通油管与第六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滴油组件包括调节旋钮、油窗、调节座和滴油管,调节旋钮内设有油针且安装于油窗上端,滴油管通过调节座设于油窗内,油窗、调节座和滴油管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滴油管内形成有第二腔室,调节座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通孔,第一腔室通过第六通道与油嘴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五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调压组件包括调节螺杆、阀盖、调节螺帽、定值弹簧、阀杆、挡圈、膜片和压片,调节螺帽与阀盖止转配合,调压螺杆与调压螺帽螺纹连接,调压螺杆的上端穿过阀盖并连接有手轮,膜片压设于阀盖与阀体之间,压片压设于膜片上,阀杆的顶部将膜片的中部抵至与压片的底部,定值弹簧抵设于调压螺帽与压片之间,阀杆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滤组件,挡圈压设于阀杆与阀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复位弹簧、旋风和旋风挡板,旋风安装在阀体上,复位弹簧设于旋风与阀杆之间,旋风挡板安装在旋风底部,滤芯安装在旋风的外周且抵设于阀体与旋风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放水组件包括放水阀芯、放水阀座和压缩弹簧,油水杯的底部设有与水腔连通的放水通道,放水阀芯设于放水通道内,放水阀芯的底部插设于放水阀座内,压缩弹簧抵设于放水阀座与油水杯之间。

进一步地,油腔截面的扇形弧度为180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阀体上安装过滤组件、调压组件和滴油组件,以及在阀体的出气口侧安装有喷油挡板,能够将进入的空气依次进行过滤处理、调压处理以及油雾化处理,油雾随压缩空气流入需要润滑的部位,达到润滑的目的;在油水杯上设置第一容积刻度线和第二容积刻度线,能够防止水腔内积水过多造成机器损坏。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空气依次从进气口和第一通道进入水腔中,通过过滤组件的滤芯,使得空气里的水分堆积在水腔内,从油水杯底部的放水组件中排放,则空气通过过滤组件进入到第二通道,当进入第二通道内的气压过高时,则多余的气体会通过第三通道进入所述调压组件内,气体从调压组件内阀盖上的通孔排出,致使第二通道内的气压平衡,气体通过第四通道进入油腔内,将油腔内的油压进油管,油管内的油则依次进入滴油组件内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油进入第五通道后聚集在喷油挡板上,通过第二通道内继续产生的气压,使得喷油挡板上的油雾化并喷出出气口,达到润滑作用。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将过滤组件、调压组件和滴油组件安装于同一阀体上,不仅装配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空气介质在传递过程中气密性较好,能较好地润滑需要润滑的部位,也可直接观察水腔内的积水,防止机器进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油水杯的截面图。

图中:1、阀体;2、进气口;3、出气口;4、油水杯;5、水腔;6、油腔;7、油管;8、第一通道;9、第二通道;10、第三通道;11、第四通道;13、喷油挡板;14、油嘴;16、调节旋钮;17、油窗;18、调节座;19、滴油管;20、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3、调节螺杆;24、手轮;25、阀盖;26、调节螺帽;27、定值弹簧;29、压片;30、挡圈;31、膜片;32、阀杆;36、滤芯;37、复位弹簧;38、旋风;39、旋风挡板;40、放水阀芯;41、放水阀座;42、放水通道;43、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三联件组合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阀体1的上端安装有调压组件和滴油组件,阀体1的下端安装有油水杯4和过滤组件,油水杯4与阀体1之间分别形成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水腔5和油腔6,水腔5的截面呈圆形设置且设于油水杯4的中部,油腔6的截面呈扇形设置且设于水腔5外侧,油水杯4位于水腔5外侧的杯壁上设有第一容积刻度线,油水杯4位于油腔6外侧的杯壁上设有第二容积刻度线,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水腔5内,油水杯4底部设有排放水腔5内积水的放水组件,油腔6内设有安装在阀体1上的油管7,阀体1内设有第一通道8、第二通道9、第三通道10、第四通道11、第五通道12和第六通道,第一通道8连通进气口2与水腔5,第二通道9通过所述过滤组件与水腔5连通,第二通道9通过第三通道10与所述调压组件连通,第二通道9通过第四通道11与油腔6连通,油腔6内的油管7通过第六通道与所述滴油组件连通,第二通道9与出气口3连通,第二通道9上位于第四通道11与出气口3之间装设有喷油挡板13,所述滴油组件通过第五通道连接至喷油挡板13。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将过滤组件、调压组件和滴油组件安装于同一阀体上,以及在阀体1的出气口2侧安装有喷油挡板13,能够将进入的空气依次进行过滤处理、调压处理以及油雾化处理,不仅装配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空气介质在传递过程中气密性较好,能较好地润滑需要润滑的部位,也可直接观察水腔内的积水,防止机器进水。

油管7与阀体1之间设有油嘴14,油嘴14连通油管7与第六通道。

所述滴油组件包括调节旋钮16、油窗17、调节座18和滴油管19,调节旋钮16内设有油针20且安装于油窗17上端,滴油管19通过调节座18设于油窗17内,油窗17、调节座18和滴油管19之间形成第一腔室20,滴油管19内形成有第二腔室21,调节座18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20与第二腔室21的通孔,第一腔室20通过第六通道与油嘴14连通,第二腔室21与第五通道连通。

所述调压组件包括调节螺杆23、阀盖25、调节螺帽26、定值弹簧27、阀杆32、挡圈30、膜片31和压片29,调节螺帽26与阀盖25止转配合,调压螺杆23与调压螺帽26螺纹连接,调压螺杆23的上端穿过阀盖25并连接有手轮24,膜片31压设于阀盖25与阀体1之间,压片29压设于膜片31上,阀杆32的顶部将膜片31的中部抵至与压片29的底部,定值弹簧27抵设于调压螺帽26与压片29之间,阀杆32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滤组件,挡圈30压设于阀杆32与阀体1之间;所述调压组件用于调节第二通道9内的压强,保证第二通道9内压力平衡。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36、复位弹簧37、旋风38和旋风挡板39,旋风38安装在阀体1上,复位弹簧37设于旋风38与阀杆32之间,旋风挡板39安装在旋风38底部,滤芯36安装在旋风38的外周且抵设于阀体1与旋风挡板39之间,过滤组件将空气中的水分挡在滤芯36外,积聚在水腔5底部的水随放水组件排放。

所述放水组件包括放水阀芯40、放水阀座41和压缩弹簧43,油水杯4的底部设有与水腔5连通的放水通道42,放水阀芯40设于放水通道42内,放水阀芯40的底部插设于放水阀座41内,压缩弹簧43抵设于放水阀座41与油水杯4之间;当积聚在水腔5底部的水达到一定程度后,所述放水组件将水排出水腔5。

油腔6截面的扇形弧度为180度,外形美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空气依次从进气口2和第一通道8进入水腔中,通过过滤组件的滤芯36,使得空气里的水分堆积在水腔5内,从油水杯4底部的放水组件中排放,则空气通过过滤组件进入到第二通道9,当进入第二通道9内的气压过高时,则多余的气体会通过第三通道10进入所述调压组件内,气体从调压组件内阀盖25上的通孔排出,致使第二通道9内的气压平衡,气体通过第四通道11进入油腔内,将油腔6内的油压进油管7,油管7内的油则依次进入滴油组件内的第一腔室20和第二腔室21,油进入第五通道后聚集在喷油挡板13上,通过第二通道9内继续产生的气压,使得喷油挡板13上的油雾化并喷出出气口3,达到润滑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