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入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22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输入轴。



背景技术:

变速箱输入轴主要用于连接发动机并传递动力,输入轴上一般安装有轴承、传动齿轮等零部件。现有的变速箱输入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仍存在润滑不充分;以及在连接时的限位效果较差导致传动扭矩的能力不足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效果好,润滑效果好的输入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入轴,包括输入轴本体,所述输入轴本体包括首连接段、带有花键的末连接段以及设置于首、末连接段之间的中间段,首连接段设有内腔室A,中间段设有内腔室B,末连接段设有内腔室C,内腔室A、B、C均相互连通,且内腔室B的内壁上设有储油环槽,储油环槽呈螺旋状设置与内腔室B的内壁上,所述储油环槽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例为2:1,储油环槽的截面呈方形状或梯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入轴本体包括首连接段、带有花键的末连接段以及设置于首、末连接段之间的中间段,首连接段设有内腔室A,中间段设有内腔室B,末连接段设有内腔室C,内腔室A、B、C均相互连通,通过多段式的结构设置,增加了限位的结构,确保了输入轴在与传动轴进行连接时的稳定性,确保了良好传动效果,并且在内腔室B的内壁上设有储油环槽,增加了润滑效果,减小了两者之间的磨损,并且将储油环槽呈螺旋状设置与内腔室B的内壁上,螺旋状结构设置的储油环槽,则保证了润滑的范围,提高了润滑效果,进一步的将储油环槽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例为2:1,槽深是槽口口径的两倍,增加了储油量以及降低了出油量,确保了良好的储油效果,并且储油环槽的截面呈方形状或梯形状,加工便捷,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腔室C包括导入腔以及与内腔室B连接的连接腔,导入腔的内径大于连接腔的内径,导入腔和连接腔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导入腔内还设有设置于限位台阶上的挡圈及设置于导入腔内壁上限位套体,导入腔的腔室内壁上还设有限位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腔室C包括导入腔以及与内腔室B连接的连接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内腔室C,并且将导入腔的内径大于连接腔的内径,使得导入腔和连接腔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并且该在导入腔内还设有设置于限位台阶上的挡圈及设置于导入腔内壁上限位套体,通过挡圈和限位套体的组合,使得在限位台阶及内腔室C之间形成卡槽,提高了对传动轴的卡扣固定效果,并且通过导入腔的腔室内壁上还设有限位环槽,便可以通过在限位环槽上设置卡扣件对输入轴和传动轴进行固定,增加了了传动的稳定性以及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环槽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于内腔室B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环槽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于内腔室B的内壁上,根据不同的旋转方向进行调整储油环槽的设置方向,提供储油环槽传动轴之间的贴合效果,进而提高了传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入轴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入轴实施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输入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输入轴,包括输入轴本体,输入轴本体包括首连接段3、带有花键的末连接段1以及设置于首、末连接段之间的中间段2,首连接段3设有内腔室A30,中间段2设有内腔室B30,末连接段1设有内腔室C10,内腔室A、B、C均相互连通,通过多段式的结构设置,增加了限位的结构,确保了输入轴在与传动轴进行连接时的稳定性,确保了良好传动效果,并且在内腔室B20的内壁上设有储油环槽21,增加了润滑效果,减小了两者之间的磨损,并且将储油环槽21呈螺旋状设置与内腔室B20的内壁上,螺旋状结构设置的储油环槽21,则保证了润滑的范围,提高了润滑效果,进一步的将储油环槽21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例为2:1,槽深是槽口口径的两倍,增加了储油量以及降低了出油量,确保了良好的储油效果,并且储油环槽21的截面呈方形状或梯形状,加工便捷,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内腔室C10包括导入腔101以及与内腔室B20连接的连接腔102,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内腔室C10,并且将导入腔101的内径大于连接腔102的内径,使得导入腔101和连接腔102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并且该在导入腔101内还设有设置于限位台阶上的挡圈12及设置于导入腔内壁上限位套体13,通过挡圈12和限位套体13的组合,使得在限位台阶及内腔室C10之间形成卡槽14,提高了对传动轴的卡扣固定效果,并且通过导入腔101的腔室内壁上还设有限位环槽15,便可以通过在限位环槽15上设置卡扣件对输入轴和传动轴进行固定,增加了了传动的稳定性以及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油环槽21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于内腔室B的内壁上,根据不同的旋转方向进行调整储油环槽的设置方向,提供储油环槽传动轴之间的贴合效果,进而提高了传动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