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泵润滑油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757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净油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水泵润滑油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润滑油过滤器,压盖通常和过滤器出口的管线之间连接,每次清洗的时候,都要把整个过滤芯和管线拆下,给正常维护带来不便,另外由于过滤器压带和管线连接,使得压盖的压紧效果不好,还有就是现有的很多润滑油进口位于过滤器底部,由于底部空间有限,因此使得润滑油的流量比较小,满足不了润滑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拆洗且进油空间充足的注水泵润滑油过滤器。

注水泵润滑油过滤器,包括相互配合的过滤器壳体、滤芯及压盖,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中下部开设有润滑油进口,所述润滑油进口通过滤器壳体内的进油通道与滤芯连通,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中上部开设有润滑油出口,所述润滑油出口通过滤器壳体内的出油通道与滤芯连通,所述压盖中心设有圆孔,螺栓穿过压盖中心的圆孔并与滤芯上端压紧配合,螺栓上配合设有套设螺母,所述螺母与压盖的上表面压紧配合。

所述过滤器壳体为一种圆柱形筒体结构。

所述过滤器壳体底端设有活动配合的底盖。

所述压盖为一种圆形盖体,所述压盖的直径不小于过滤壳体的直径。

所述润滑油进口外接有油管,所述油管上设有阀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进油充足,方便拆洗,滤芯在工作时能够稳定过滤,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器壳体;2、滤芯;3、压盖;4、润滑油进口;5、润滑油出口;6、螺栓;;7、螺母;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注水泵润滑油过滤器,包括相互配合的过滤器壳体1、滤芯2及压盖3,所述述过滤器壳体1为一种圆柱形筒体结构,所述过滤器壳体1底端设有活动配合的底盖,所述压盖3为一种圆形盖体,所述压盖3的直径不小于过滤壳体1的直径,所述过滤器壳体1的中下部开设有润滑油进口4,所述润滑油进口4通过滤器壳体1内的进油通道与滤芯2连通,所述过滤器壳体1的中上部开设有润滑油出口5,所述润滑油出口5通过滤器壳体1内的出油通道与滤芯2连通,所述压盖3中心设有圆孔,螺栓6穿过压盖3中心的圆孔并与滤芯2上端压紧配合,螺栓6上配合设有套设螺母7,所述螺母7与压盖3的上表面压紧配合,所述润滑油进口4外接有油管,所述油管上设有阀门7。

使用时,润滑油经润滑油进口4进入过滤器壳体1内,润滑油进口4设置在过滤器壳体1的中下部,增大了润滑油进油空间,使润滑油油量充足,避免了供油不足的问题,接着通过进油通道进入滤芯2,经过过滤的油通过出油通道从润滑油出口5排出,润滑油出口5设置在过滤器壳体1的中上部,这样管线不再与压盖连接,拆卸时也就不必拆掉整个润滑管线,另外拧紧螺母7,螺栓6紧紧抵在滤芯2上,使得滤芯2在工作时不会随意晃动,保证了过滤效果。

本发明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注水泵润滑油过滤器,包括相互配合的过滤器壳体、滤芯及压盖,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中下部开设有润滑油进口,所述润滑油进口通过滤器壳体内的进油通道与滤芯连通,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中上部开设有润滑油出口,所述润滑油出口通过滤器壳体内的出油通道与滤芯连通,所述压盖中心设有圆孔,螺栓穿过压盖中心的圆孔并与滤芯上端压紧配合,螺栓上配合设有套设螺母,所述螺母与压盖的上表面压紧配合。本发明进油充足,方便拆洗,滤芯在工作时能够稳定过滤,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品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昌县恒杰空调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7
技术公布日:2018.03.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