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446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相机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铰链装置,其包括具有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顶铰链以及具有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底铰链,其中,顶铰链与底铰链通过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彼此相连接,并且在可移动顶铰链元件上布置有用于可拆开地固定尤其是便携式相机、动作系统袖珍相机等视频录制装置的紧固装置,其中,顶铰链轴线横向于底铰链轴线取向。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这类相机铰链装置的各种不同实施方式。因此已知能够由电动机操作的相机铰链装置。然而,特别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例如在沙滩上和/或在水中,这类电动操作的相机铰链装置的功能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可能会受损,因此它们通常并不适用。此外,一般而言,这类系统是由电源组或蓄电池供电,并且当电量用尽时便不再发挥作用。

因此,针对这样的环境条件,优选可机械手动操作的相机铰链装置。在可机械手动操作的相机铰链装置中,一方面难以仅用单手或仅用单臂便可操作或携带相机铰链装置,另一方面难以尽可能平稳地移动和控制相机铰链装置。此外,在这类相机铰链装置中,希望能够尽量可靠且精确地控制相机铰链装置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相机铰链装置,即使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也能够可靠地使用该相机铰链装置,并且其操作得以简化。

在前述类型的相机铰链装置中,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和特征达成上述目的。特别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述相机铰链装置包括分别用于所述可移动顶铰链元件和所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以及至少一个复位元件,其中,所述可移动顶铰链元件和所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分别与所述控制索相连接并且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复位元件相连接,使得所述可移动顶铰链元件和所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因牵拉所述控制索而能克服所述复位元件的复位力移出起始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一种相机铰链装置,其可移动顶铰链元件与其可移动底铰链元件能够仅通过各自的控制索而可靠且精确地克服配给顶铰链元件和底铰链元件的复位元件的复位力来进行调整。由于复位元件进行复位运动,也可能省去这两个附加的控制索。因而,这种相机铰链装置仅用两个控制索来管理,所述控制索能够由相机铰链装置的使用者直接抓持并拉动,而且也可以连接到相应构造的操纵元件,使用者可以使用该操纵元件来操作相机铰链装置。

不言而喻,以电机驱动方式操作所述相机铰链装置的两个控制索,而大多数应用优选较简单的机械手动操作。因此,特别有利地,所述顶铰链与所述底铰链能够借助两个控制索以机械手动方式枢转。特别是,与诸如智能电话、动作相机等便携式视频录制装置相配合,根据本发明的可机械手动控制的相机装置通常的优势一般在于,其重量可能极轻,这样就能单手操控相机铰链装置并且单手或单臂操作和携带相机铰链装置。

有益地,所述相机铰链装置包括底座,其上布置有第一导向辊和一对第二导向辊,用于引导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这些导向辊能够显著减小作用于可移动顶铰链元件所述的控制索的摩擦力,尤其是当底铰链保持枢转时,因此可移动顶铰链元件所属的控制索必然沿着与可移动顶铰链元件成角度的轨道来导向。在不具有前述导向辊的情况下,确切而言,当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由于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呈现角度位置而弯曲行进时,控制索上会具有相应较高程度的摩擦,而这种高度摩擦会给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平稳运动或调整造成困难。

在此情形下,第一导向辊能够如此布置于相机铰链装置上,使得第一导向辊的旋转轴线平行于顶铰链轴线取向。倘若一对第二导向辊如此布置,使得其旋转轴线横向于或垂直于第一导向辊的旋转轴线取向时,也能够特别有利地引导可移动顶元件的控制索。

倘若第一导向辊和/或一对第二导向辊与相机铰链装置的纵向中心轴线间隔布置和/或与底座的纵向中心轴线间隔布置时,能够简化更换配给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特别有利地,所述导向辊和/或一对第二导向辊被布置于底座的自由外面上。因此,供相机铰链装置的使用者能够以更佳的方式触及这些导向辊,例如,仅以少量工作便能够对它们进行清洁或者酌情更换。

即使当所述相机铰链装置在空间上任意取向时,有益地,每个导向辊包括径向导向槽,用于引导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这样就能以可靠的方式引导可移动顶铰链元件所属的控制索。

一对第二导向辊如此布置于底座上,使得一对第二导向辊的径向导向槽形成导向通道,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在工作位置贯穿其中,这样就能特别可靠地引导可移动顶铰链元件所属的控制索。在此情形下,优选地,导向通道的纵向中心轴线可以与底座的纵向中心轴线平行或一致,这取决于具体如何配置相机铰链装置。

作为补充或替选,还可以规定,第一导向辊如此布置于底座上,使得例如前述第一导向辊的导向槽的槽底的切线贯穿例如前述一对第二导向辊之间的导向通道。通过这种方式,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能够从第一导向辊穿过可以构造于一对第二导向辊之间的导向通道沿直线引导。这也会减小作用于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的摩擦力,在任何可能情况下都需要减小这种摩擦力。

有益地,在可移动顶铰链元件与第二顶铰链元件之间布置至少一个复位元件,以便对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减小拉力时,能够使该可移动顶铰链元件自动朝其起始位置的方向移动。

通过类似方式,有益地,在可移动底铰链元件与第二底铰链元件和/或底座之间布置至少一个复位元件,能够使可移动底铰链元件自动复位。

在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特别紧凑并由此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例如前述第二顶铰链元件与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相连接。在优选的方式中,第二顶铰链元件与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可以彼此连接成一体。通过这种方式,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移动可以经由第二顶铰链元件而可靠地传递到相机铰链装置的顶铰链。

有益地,在可移动顶铰链元件与例如前述第二顶铰链元件之间布置至少一个顶轴承,以便使得可移动顶铰链元件能够相对于第二顶铰链元件移动。在此情形下,该顶轴承可以例如构造为滚珠轴承或者滑动轴承。

作为补充或替选,还可以规定,在可移动底铰链元件与例如前述第二底铰链元件和/或例如前述底座之间布置至少一个底轴承。在此情形下,该底轴承特别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滚珠轴承和/或至少一个滑动轴承,因此使得可移动底铰链元件能够相对于第二底铰链元件或相机铰链装置的底座移动。

在所述相机铰链装置的有利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例如前述第二顶铰链元件包括空腔,其中布置有例如前述至少一个顶轴承和/或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至少一个复位元件和/或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布置中,至少一个复位元件和至少一个顶轴承能够以受到特别良好保护的方式布置于第二顶铰链元件的内部。可移动顶铰链元件布置于第二顶铰链元件的内部还允许相机铰链装置的配置更加紧凑,这一点在仅用单手/仅用单臂携带和操作相机铰链装置时尤为重要。

作为补充或替选,还可以规定,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包括空腔,其中布置有例如前述至少一个底轴承和/或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至少一个复位元件和/或例如前述底座和/或例如前述第二底铰链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前文列举的元件在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空腔内部中的这种布置也会有助于相机铰链装置的更紧凑配置。

倘若可移动底铰链元件构造呈板状或轮状并且包括在其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的径向导槽,在该径向导槽中,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在工作位置被引导,还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实现借助其控制索来控制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倘若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在工作位置布置于前述导槽中,还能够可靠地避免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滑动。

此外还可行地,所述相机铰链装置还包括传动盘,该传动盘以抗扭方式连接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并且包括包括在其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的径向导槽,在该径向导槽中,所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在工作位置被引导。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例如储备不同直径的传动盘,并且视需要将它们连接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以便能够提供不同传动比和/或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的不同牵引路径来进行控制和调整。

特别有利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中和/或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例如前述传动盘中的例如前述导槽横向于或垂直于底铰链轴线取向。

在相机铰链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底铰链可锁定,并且/或者底铰链的调整范围可限定。这一点尤其可以借助作用于可移动底铰链元件与例如前述第二底铰链元件和/或例如前述底座之间的锁定位置的锁定元件来实现。该锁定元件可以是销钉、圆珠笔、螺钉、开口销或螺栓等元件。

在此情形下,有益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口,锁定元件、例如前述锁定元件可以插入该锁定口,以便锁定和/或限定底铰链的调整范围。在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另一种有利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例如前述底座构造呈叉状或构造为叉体。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该叉体也被理解为仅具一个叉腿或仅具一个叉头的叉体。

作为补充或替选,可以规定,底座构造为至少在一侧开槽的叉体。由于叉状底座的开槽构型,一方面能够减轻底座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例如前述锁定元件穿过开槽的叉体,以锁定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因此使可移动底铰链元件能够相对于底座至少暂时固定。

有利地,例如前述底座可以与承载元件相连接。在此情形下,可以规定,例如通过螺纹连接,能够以可拆开的方式创建这种连接,或者在相机铰链装置与承载元件之间,特别是在前述底座与承载元件之间,通过粘接创建这种连接,因此能够以无损的方式拆开。

这种承载元件可以例如是三脚架、相机臂、相机升降架、保持杆或保持管。

为使相机铰链装置或底座与前述承载元件相连接,特别有利地,前述底座包括容纳口,这种承载元件的连接元件可插入该容纳口,以使相机铰链装置紧固到该承载元件。为完整起见,须再次指出,这些承载元件可以例如是三脚架、相机臂、相机升降架、保持杆和/或保持管等。在此,承载元件与相机铰链装置或相机铰链装置的底座之间的连接也能够可拆开或者可以无损的方式拆开,例如粘接。

倘若例如前述底座包括用于两个控制索的馈通口,能够从内部、例如从承载元件的内部引导这两个控制索穿过底座到达可移动顶铰链元件和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特别有利地,馈通口通向底座的例如前述容纳口中。

特别是,倘若在该容纳口中插入例如保持管的中空承载元件,能够引导控制索穿过中空承载元件和馈通口到达可移动顶铰链元件和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在免受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使它们与相机铰链装置相连接。

为了以低摩擦方式引导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可以规定,例如前述底座包括面向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和/或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例如前述传动盘的导向槽口,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在工作位置可布置和/或布置于该导向槽口中。

作为补充或替选,还可以规定,例如前述相机铰链装置的底座包括面向顶铰链的导向槽口,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在工作位置可布置和/或布置于该导向槽口中。

为了能够以尽量简便的方式通过牵拉其控制索来调整可移动顶铰链元件,有益地,传动元件抗扭地连接到可移动顶铰链元件。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可以被打结到传动元件上。有益地,前述传动元件构造呈盘状或轮状并且设置有径向环形传动槽,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在工作位置布置于该传动槽中。于是,传动元件的直径可以限定传动比以及调整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角度所需的牵引路径。

为了保护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复位元件并且界定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枢转角度和/或限定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起始位置,有益地,在例如前述相机铰链装置的底座和/或例如前述第二底铰链元件上构造有止挡,并且在可移动底铰链元件上构造有配对止挡。在起始位置上,也就是说,当未牵拉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控制索时,止挡能够接触配对止挡。

原则上,全部弹性元件都能够用作复位元件。然而,特别有利地,复位元件是弹簧,尤其是螺旋弹簧。

在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有利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规定,紧固装置是螺钉,尤其是1/4英寸螺钉。与此同时,这种螺钉包括相机和摄像机领域中常用的尺寸,因此可与大部分相机兼容,实际上可与市场上可购得的所有相机兼容。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适用于所谓的动作系统袖珍相机或动作相机。

在相机铰链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紧固装置是滚花螺钉,尤其是1/4英寸滚花螺钉。一方面,借助滚花螺钉能够将视频录制装置非常快速地固定到相机铰链装置上,而不使用任何工具便固定于其上。另一方面,借助使用滚花螺钉能够将视频录制装置以任意起始角度或者甚至零角度固定到紧固装置上并因此固定到相机铰链装置上。在此情形下,起始角度或零角度应被理解为视频录制装置在未牵拉相机铰链的控制索时、即所述视频记录装置居于其起始位置时所处的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这些部分示意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立体侧视图,其中可以看出具有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顶铰链和具有可移动底铰链元件的底铰链以及相机铰链装置的底座,其具有第一导向辊和一对第二导向辊,用于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

图2示出如图1中所示的相机铰链装置的侧视图;

图3示出如图1和图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仰视图;

图4示出沿剖切线a-a截取的如图1至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俯视图;

图5示出沿如图3所示的剖切线b-b截取的如图1至图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以1标示的相机铰链装置包括具有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顶铰链2和具有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底铰链4。全部附图皆示出,顶铰链2与底铰链4通过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彼此相连接。

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上布置有紧固装置6,用于可拆开地固定到视频录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这种视频录制装置可以例如是便携式相机、摄像机、照相机、袖珍相机和/或系统相机。不言而喻,还能够在紧固装置6上布置所谓的动作系统袖珍相机(也称为动作相机)或运动相机。

在此情形下,顶铰链轴线7横向于(在此甚至垂直于)底铰链轴线8取向。顶铰链2和底铰链4能够以机械手动方式枢转。

相机铰链装置1具有分别用于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和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控制索9和10以及复位元件11和12。

在此,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和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分别与控制索9和10相连接并且分别与至少一个复位元件11和12相连接,使得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和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因牵拉控制索9和10而能够克服复位元件11和12的复位力移出起始位置。

附图示出,相机铰链装置1包括底座13。该底座13上布置有第一导向辊14和一对第二导向辊15,用于引导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控制索9。在此情形下,第一导向辊14的旋转轴线r1平行于顶铰链轴线7取向。一对第二导向辊15的旋转轴线r2横向于(在此甚至垂直于)第一导向辊14的旋转轴线r1取向。

特别是,图3和图4示出,第一导向辊14和一对第二导向辊15与相机铰链装置1的纵向中心轴线间隔布置并且也与底座13的纵向中心轴线间隔布置。参照图1的相机铰链装置1的透视图,可以看出,第一导向辊14和一对第一导向辊15被布置于底座13的自由外面16上。参照图1、图3和图4,每个导向辊14和15均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控制索9的径向导向槽17。

图1示出,一对第二导向辊15如此布置于底座13上,使得一对第二导向辊15的径向导向槽17形成导向通道18,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控制索9在工作位置贯穿该导向通道。

在此情形下,导向通道18如此布置,使得导向通道18的纵向轴线平行于底座13的纵向轴线。

此外,可以看出,第一导向辊14如此布置于底座13上,使得第一导向辊14的导向槽17的槽底19的切线贯穿一对第二导向辊15之间的导向通道18。

参照图5的剖视图,可以看出,在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与第二顶铰链元件20之间布置复位元件11。

参照图4的剖视图,可以看出,在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与第二底铰链元件21之间布置复位元件12。

如图所示,第二顶铰链元件20一体地与相机铰链装置1的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连接成一体。

在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与第二顶铰链元件20之间布置顶轴承22(图中并未示意性示出)。

基于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1的实施方式,该顶轴承22可以是滚珠轴承,但也可以是滑动轴承。

参照图4的剖视图示出,在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与第二底铰链元件21之间设置有底轴承23以及顶轴承22(在图4中仅概略性示出)。基于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1的实施方式,座轴承23同样可以构造为滚珠轴承,但也可以构造为滑动轴承。

第二顶铰链元件20包括空腔24。顶轴承22、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复位元件11和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于该空腔24中。

同样,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也包括空腔25。底轴承23、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复位元件12和第二底铰链元件21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于该腔体25中。

在图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底铰链元件构造呈板状或轮状并且包括在其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的径向导槽26。

在该导向通道26中,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控制索10在使用位置被引导。

在图中未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1的实施方式中,相机铰链装置1包括传动盘,该传动盘抗扭地连接到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并且还包括在其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的径向导槽。此外,在该径向导槽中,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控制索10在工作位置被引导,并因此固定而不滑动。

就图中示出的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以及前述传动盘而言,相应的导槽26横向于或甚至垂直于底铰链轴线8取向。

底铰链4可锁定,并且可以界定底铰链4的枢转角度。这一点尤其可以借助作用于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与第二底铰链元件21或底座之间的锁定位置的锁定元件(图中未示出)来实现。在此情形下,锁定元件可以是销钉、圆珠笔、螺钉、开口销或者也可以是螺栓。

图1、图2和图5尤其明确示出,可移动底铰链元件包括多个锁定口27,前述锁定元件可以置入或插入所述多个锁定开口中,用以界定枢转角度以及锁定底铰链4。图1、图3和图4尤其明确示出,相机铰链装置的底座13构造呈叉状或者构造为叉体28。叉体28至少在其布置有导向辊14和15的一侧开槽。这一点即能简便地馈通可移动顶铰链元件的控制索9,又能减轻相机铰链装置的重量,这就能易于其操作。

相机铰链装置1可以借助其底座13连接到承载元件(图中未示出)。这种承载元件可以例如是三脚架、相机臂、相机升降架、保持杆或保持管等。在相机铰链装置1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相机铰链装置1与承载元件之间的连接以可拆开的方式构造。为此,在承载元件与相机铰链装置1之间,特别是在底座13与承载元件之间,可以设置螺纹连接或螺丝连接。

然而,在图中示出的相机铰链装置1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底座13包括容纳口29,承载元件的连接元件或者承载元件本身可插入该容纳口中。在此情形下,可以规定,承载元件或承载元件的连接元件一旦插入容纳口29便与底座粘接,即以可无损拆开的方式创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1与承载元件之间的连接。

然而,不言而喻,也可以插入适当构造的承载元件,其可能包括相应构造的连接元件,其例如仅宽松地插入容纳口29中,或者将其压入容纳口29中,并且以这种方式在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1与承载元件之间创建可拆开的连接。

此外,底座13还包括用于相机铰链装置1的两个控制索9和10的馈通口30。在此情形下,图中示出的相机铰链装置1的馈通口30通向底座13的前述容纳口29。

此外,图1还示出,底座13包括面向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导向槽口31,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控制索10在工作位置布置于该导向槽口中。此外,底座13还包括面向顶铰链2的导向槽口32,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控制索9在操作位置布置于该导向槽口中。在此情形下,两个导向槽口31和32皆用于使作用于控制索9和10上的摩擦力保持尽量最低,因此能够轻松操作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1。

参照图5的相机铰链装置1的剖视图示出,传动元件33抗扭地连接到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在工作位置上,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控制索9例如被打结到该传动元件33上。在此情形下,传动元件33构造呈盘状或轮状并且设置有径向环形传动槽34。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的控制索9在操作位置布置于传动槽33中并且通过传动槽34来保持和引导。

另外,在底座13上构造止挡35。在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上构造与止挡35匹配的配对止挡36,其与止挡35相互作用,界定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枢转角度并且限定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起始位置。复位元件11和12构造为螺旋弹簧。

紧固装置6由1/4英寸滚花螺钉37构成,其能够将(图中未示出)的视频录制装置简便而尤其快速地固定到根据本发明的相机铰链装置上。

相机铰链装置1具有顶铰链2和底铰链4。顶铰链2包括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而底铰链4包括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顶铰链2与底铰链4通过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彼此相连接。相机铰链装置1具有分别用于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和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的控制索9和10以及至少一个复位元件11和12。在此,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和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分别与控制索9和10之一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两个复位元件11和12之中至少一个相连接,使得可移动顶铰链元件3和可移动底铰链元件5因牵拉控制索9和10而能够克服复位元件11和12的复位力移出起始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