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500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支架。



背景技术:

移动式支架经常被用于教学和会议等场所,作为液晶电视机、显示屏、白板、交互智能平板等设备的支撑移动装置。传统的,移动式支架为了维持设备的稳定性,通常在其下部设置有较大尺寸的防倾体,进而保持足够大的底盘与地面接触,防止发生倾倒现象。但是,防倾体尺寸变大后,人们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容易绊脚,为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式支架,该一种移动式支架结构稳定,不易绊脚。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固定防倾体、活动防倾体、翻转踏板以及滑动锁止机构,所述固定防倾体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部,所述固定防倾体上设有滑槽,所述固定防倾体上在所述滑槽内设有锁止口,所述固定防倾体的下部设有第一脚轮,所述活动防倾体在所述滑槽处与所述固定防倾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防倾体的下部设有第二脚轮,所述翻转踏板与所述活动防倾体的外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踏板能够旋转为踏板支撑状态或翻起状态,所述滑动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活动防倾体上,所述滑动锁止机构用于与所述锁止口配合,使所述活动防倾体与所述固定防倾体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踏板包括连接板和支撑踏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防倾体的外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踏板连接,当所述翻转踏板旋转为踏板支撑状态时,所述支撑踏板与地面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防倾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滑动锁止机构包括杠杆和支点杆,所述杠杆沿所述活动防倾体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活动防倾体内部,所述杠杆的外端上部设锁定按钮,所述杠杆的内端下部设有锁止件,所述支点杆在所述杠杆的中部横穿所述杠杆,且所述支点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防倾体的对应侧连接,所述活动防倾体上与所述锁止件对应处设有伸出缺口,所述固定防倾体上在所述滑槽的内端与外端分别设有所述锁止口,所述锁止口与所述锁止件匹配,所述锁定按钮部分伸出所述活动防倾体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锁止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锁止件复位为锁止状态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杠杆的内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锁止机构还包括拉动把手,所述拉动把手设置在所述活动防倾体上,且所述拉动把手位于所述锁定按钮靠近所述翻转踏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防倾体的内端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滑槽的外端处的上槽壁和下槽壁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活动防倾体外边缘匹配的润滑垫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滑垫片为尼龙润滑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轮设置在所述固定防倾体远离所述活动防倾体的端部,所述第二脚轮设置在所述活动防倾体远离所述固定防倾体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防倾体为杆状结构或面板状结构,所述活动防倾体为杆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防倾体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后侧,所述活动防倾体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前侧。

可以理解,其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于区分对象,但这些对象不受这些术语限制。其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一种移动式支架,支架本体的上部用于安装设备,当该移动式支架位于固定状态时,可将活动防倾体滑入固定防倾体中,并将翻转踏板旋转翻下为踏板支撑状态,进而在防止设备倾倒的同时翻转踏板也不会绊脚;当该移动式支架位于移动状态时,通过将翻转踏板旋转为翻起状态,同时将活动防倾体从滑槽中滑出,在实现移动的同时,活动防倾体能够保证具有足够的长度,进而活动防倾体与固定防倾体具有足够大的底盘,可有效防止设备倾倒;滑动锁止机构设置在活动防倾体上,能够与固定防倾体上的锁止口配合,使得活动防倾体能够与固定防倾体相对固定,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一种移动式支架,能够有效保证该移动式支架位于固定状态时既能防止倾倒又不会绊脚,位于移动状态时既能方便移动又能防止倾倒,且结构稳定,设备不易发生倾倒,使用时不易绊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支架位于固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支架位于固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支架位于移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支架的翻转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翻转踏板为踏板支撑状态时的翻转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翻转踏板为翻起状态时的翻转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动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动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活动防倾体滑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活动防倾体滑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活动防倾体的滑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架本体,200、固定防倾体,210、滑槽,220、第一脚轮,230、锁止口,240、润滑垫片,300、活动防倾体,310、第二脚轮,320、伸出缺口,330、滚动轴承,400、翻转踏板,410、连接板,420、支撑踏板,430、卡紧缺口,440、安装缺口,500、翻转机构,510、翻转按钮,520、连动组件,521、拨动连杆,522、卡紧件,523、第一弹簧,524、第二弹簧,600、滑动锁止机构,610、杠杆,620、支点杆,630、锁定按钮,640、锁止件,650、复位弹簧,660、拉动把手,700、旋转轴,10,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是指所述一种移动式支架位于正常使用状态面向设备的显示屏时的相对概念,其中,面向设备的显示屏时所在的一侧为前;外端是指与下述滑槽开口处对应的一端,内端是指与下述滑槽的内端所对应的一端。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移动式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0、固定防倾体200、活动防倾体300、翻转踏板400以及滑动锁止机构600。所述固定防倾体200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00的下部,所述固定防倾体200上设有滑槽210,所述固定防倾体200上在所述滑槽210内设有锁止口230,所述固定防倾体200的下部设有第一脚轮220。所述活动防倾体300在所述滑槽210处与所述固定防倾体200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防倾体300的下部设有第二脚轮310。所述翻转踏板400与所述活动防倾体300的外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踏板400能够旋转为踏板支撑状态或翻起状态。如图7所示,所述滑动锁止机构600设置在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上,所述滑动锁止机构600用于与所述锁止口230配合,使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与所述固定防倾体200固定。

所述一种移动式支架,支架本体100的上部用于安装设备10,如图1、图2所示,当该移动式支架位于固定状态时,可将活动防倾体300滑入固定防倾体200中,并将翻转踏板400旋转翻下为踏板支撑状态,进而在防止设备10倾倒的同时翻转踏板400也不会绊脚;如图3所示,当移动式支架位于移动状态时,通过将翻转踏板400旋转为翻起状态,同时将活动防倾体300从滑槽210中滑出,在实现移动的同时,活动防倾体300能够保证具有足够的长度,进而活动防倾体300与固定防倾体200具有足够大的底盘,可有效防止设备10倾倒;滑动锁止机构600设置在活动防倾体300上,能够与固定防倾体200上的锁止口230配合,使得活动防倾体300能够与固定防倾体200相对固定,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一种移动式支架,通过将固定防倾体200与活动防倾体300设置在支架本体100的下部,并相应设置第一脚轮220和第二脚轮310,用于起到移动和防止发生倾倒的作用,通过在固定防倾体200上设置滑槽210,活动防倾体300在滑槽210处与固定防倾体200滑动连接,且在活动防倾体300上设置翻转踏板400,能够兼顾固定和移动两种状态,有效保证该移动式支架位于固定状态时既能防止倾倒又不会绊脚,位于移动状态时既能方便移动又能防止倾倒,结构稳定,设备10不易发生倾倒,且使用时不易绊脚,通过设置滑动锁止机构600,能够实现活动防倾体300与固定防倾体200滑动停止后的相对固定,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100可以为钣金材料,可对设备10进行有效支撑,结构稳固。所述固定防倾体200、活动防倾体300也可以采用钣金材料,结构性能好。所述固定防倾体200可以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架本体100上,固定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防倾体200为杆状结构或面板状结构,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为杆状结构。通过将固定防倾体200设置为杆状结构或面板状结构,结构多样;通过将活动防倾体300设置为杆状结构,活动防倾体300在固定防倾体200上的滑槽210内进行滑动时,操作更加方便,且在不影响防倾性能的基础上更加节省材料,节省生产成本。

所述固定防倾体200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00的后侧,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00的前侧,进而,固定防倾体200与活动防倾体300能够相互配合在支架本体100的两侧实现防倾作用,防倾效果好,不会绊脚。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10为两个,两个滑槽210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防倾体200的左右两侧,所述活动防倾体300对应为两个,平衡效果好,可进一步提高防倾性能。所述第一脚轮220设置在所述固定防倾体200远离活动防倾体300的端部,所述第二脚轮310设置在所述活动防倾体300远离固定防倾体200的端部,进而活动防倾体300与固定防倾体200配合能够具有最大的底盘,防倾效果好。

具体的,所述翻转踏板400可以为多种结构,如其截面可以为“L”型、“Z”型等,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当其旋转为踏板支撑状态时,高度能够保持的较低,进而不会绊脚。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踏板400包括连接板410和支撑踏板420,所述连接板410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防倾体300的外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410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踏板420连接,当所述翻转踏板400旋转为踏板支撑状态时,所述支撑踏板420与地面贴合。采用上述结构,连接板410能够连接支撑踏板420与活动防倾体300,实现整个翻转踏板400的旋转翻转,在翻转踏板400旋转为踏板支撑状态时,所述支撑踏板420能够与地面贴合,进而支撑踏板420可保证足够低,既能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又不会绊脚。

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为中空结构,所述滑动锁止机构600包括杠杆610和支点杆620,所述杠杆610沿所述活动防倾体300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活动防倾体300内部,所述杠杆610的外端上部设锁定按钮630,所述杠杆610的内端下部设有锁止件640,所述支点杆620在所述杠杆610的中部横穿所述杠杆610,且所述支点杆6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防倾体300的对应侧连接,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上与所述锁止件640对应处设有伸出缺口320,所述固定防倾体200上在所述滑槽210的内端与外端分别设有所述锁止口230,所述锁止口230与所述锁止件640匹配,所述锁定按钮630部分伸出所述活动防倾体300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640可以为锁止柱或锁止块等。

如图10所示,当活动防倾体300位于滑槽210内时,杠杆610内端的锁止件640伸入固定防倾体200内端的锁止口230中,活动防倾体300稳固锁止在滑槽210内;当活动防倾体300需要滑出时,如图7、图11所示,可按动所述锁定按钮630并向外拉,此时,锁定按钮630给杠杆610的外端向下的力,杠杆610能够以支点杆620为支点运动,进而杠杆610的后端向上运动,锁止件640与固定防倾体200上内端的锁止口230脱离,活动防倾体300滑出,当滑出后停止按动锁定按钮630,杠杆610通过重力作用其内端的锁止件640伸入固定防倾体200外端的锁止口230中,进而活动防倾体300能够稳固锁死;同样的,当需要将活动防倾体300滑入滑槽210内时,通过按动锁定按钮630并向内推动活动防倾杆,即可实现活动防倾体300的滑入和锁止。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滑动锁止机构600通过杠杆610原理来实现对活动防倾体300的锁止,锁紧可靠,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锁止机构600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锁止件640复位为锁止状态的复位弹簧650,所述复位弹簧650设置在所述杠杆610的内端。通过设置复位弹簧650,在弹簧作用力与重力配合下,锁止件640能够快速、可靠的锁入锁止口230中,锁紧可靠。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锁止机构600还包括拉动把手660,所述拉动把手660设置在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上,且所述拉动把手660位于所述锁定按钮630靠近所述翻转踏板400的一侧。通过设置拉动把手660,当按动锁定按钮630将活动防倾体300向外滑出或向内滑入时,可拉动或推动所述拉动把手660来实现,操作更加方便。

具体的,所述活动防倾体300在所述滑槽210处与所述固定防倾体200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如可以在滑槽210的下槽面上设置滑轨,在活动防倾体300的下侧面上设置与滑轨匹配的滑道,通过滑道与滑轨配合实现滑动连接;或者,采用类似于抽屉原理实现滑动连接等。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防倾体300的内端设有滚动轴承330,所述滑槽210的外端处的上槽壁和下槽壁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活动防倾体300外边缘匹配的润滑垫片240。采用上述结构,活动防倾体300通过滚动轴承330实现与固定防倾体200的滑动连接,使用寿命长,通过设置润滑垫片240,一方面,能够对活动防倾体300起到限位作用,保证活动防倾体300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润滑效果,提高本实施例的活动防倾体300与固定防倾体200的滑动性能和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垫片240可以为尼龙润滑材料,润滑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500包括翻转按钮510和与所述翻转按钮510连接的连动组件520,所述翻转按钮510安装在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上用于驱动所述连动组件520运动,所述连动组件520与所述翻转踏板400连接,所述连动组件520用于控制所述翻转踏板400旋转为踏板支撑状态或翻起状态。翻转机构500包括翻转按钮510和连动组件520,通过操作翻转按钮510,翻转按钮510能够驱动连动组件520进而通过连动组件520自动控制翻转踏板400的旋转,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方便

具体的,所述翻转按钮可以为踩踏脚架或翻转旋钮等,连动组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种结构,其目的是通过操作翻转按钮以驱动连动机构运动,进而带动翻转踏板400翻下或翻起。例如,当翻转按钮为踩踏脚架结构时,可以在每个翻转踏板400的一侧设置均设置脚架与连动组件,采用脚架与连动组件配合实现翻转踏板400的自动翻转;或者,在两块翻转踏板400中部设置脚架,通过一个脚架与连动组件配合实现两块翻转踏板400的同时翻转等等。

为了便于示意,图5、图6中将活动防倾体300隐藏,如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防倾体300为中空结构,所述翻转按钮510为旋钮结构,所述翻转按钮510设置在所述活动防倾体300的外端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活动防倾体300旋转,所述连动组件520包括均设于所述活动防倾体300内部的拨动连杆521、卡紧件522和第一弹簧523,所述拨动连杆521的第一端与所述翻转按钮510连接,所述拨动连杆521的第二端用于拨动所述卡紧件522,所述第一弹簧523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防倾体300连接接,所述第一弹簧523的另一端与所述卡紧件5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卡紧件52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翻转踏板400配合,当所述翻转踏板400位于踏板支撑状态时,所述翻转踏板400与所述卡紧件522的第二端相对应处设有卡紧缺口430。

采用上述结构,当翻转踏板400需要旋转为踏板支撑状态时,如图6所示,可扭动翻转按钮510并按下翻转踏板400,翻转按钮510旋转带动拨动连杆521运动,进而在第一弹簧523的作用力下卡紧件522能够跟随拨动连杆521运动,如图5所示,当翻转踏板翻下后,卡紧件522卡入翻转踏板400上的卡紧缺口430处,即可实现翻转踏板400翻转为踏板支撑状态,且能够锁死翻转踏板400,翻转踏板400状态稳定,可起到有效的防倾效果。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活动防倾体300的内部设置挡板,以与第一弹簧523的第一端连接,起到干涉限位作用,以给卡紧件522运动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连动组件520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翻转踏板400恢复为翻起状态的第二弹簧524,所述活动防倾体300的外端设有旋转轴700,所述翻转踏板400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旋转轴700外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轴700旋转,所述翻转踏板400的第一端设有安装缺口440,所述翻转轴在所述安装缺口440处为外露状态,所述第二弹簧524套设在所述翻转轴的外露轴段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簧524可以为自身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回位弹簧,所述第一弹簧523的一端顶住所述翻转踏板400,另一端顶住所述活动防倾体300。采用上述结构,如图5所示,当翻转踏板400需要旋转为翻起状态时,旋转翻转按钮510以带动拨动连杆521运动,拨动连杆521带动卡件移动弹出卡紧缺口430,如图6所示,在第二弹簧524的作用力下翻转踏板400能够自动翻起,进而实现翻转踏板400的自动翻起,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