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008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片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刹车片是各种装配有鼓刹或碟刹的交通工具制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刹车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来自摩擦,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碟(鼓)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将车辆行进的动能转换成摩擦後的热能,将车子停下来。刹车片一般由钢板、粘接隔热层和摩擦块构成。刹车时,摩擦块被挤压在刹车盘或刹车鼓上产生摩擦,从而达到车辆减速刹车的目的。由于摩擦作用,摩擦块会逐渐被磨损,当磨损到极限位置时,必须更换,否则将降低制动的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此外,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的温度将会由于摩擦作用而急剧升高。如果温度超过刹车片使用温度,将会使刹车片部分软化导致刹车失灵,进而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刹车片磨损到一定厚度时,就应进行更换。现有技术中的检测刹车片厚度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判断。其中,肉眼观察的方式一般来说误差较大,因此通过观察的方式一般只作为初步判断的方式,是否更换刹车片需要通过将刹车片拆下来测量后才能确定,这种方法比较耗时;由于刹车片上的钢板凸起部分或金属片与刹车盘摩擦易造成刹车盘的损坏,若更换刹车盘的话,则要花费较多的金钱,因此通过声音进行判断的方法虽然比较准确但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刹车片厚度的准确测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该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可以简单的实现实时地检测刹车片的厚度。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包括:

本体及支撑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电阻组件,所述电阻组件包括多个串联的电阻,所述电阻组件包括两个端点端及至少一个中间端,所述支撑体内设有N根导线,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所述导线数量与所述端点端以及中间端总数量相等,n根所述导线对应连接于所述端点端或所述中间端并相互连接,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小于N,N-n根所述导线对应连接于所述端点端或所述中间端并相互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刹车片。该支撑体与刹车片连接在一起,随着刹车片的磨损而磨损,其中支撑体的磨损厚度和刹车片的磨损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成一定比例。该支撑体需要固定在刹车片上,这种固定可以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例如焊接等,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刹车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卡接于刹车片。这种卡合可以通过紧配合的方式实现,如可以在刹车片上设置沉孔,将该支撑体嵌入到沉孔中。这种卡合连接方便并且连接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为塑料件。支撑体的材料性质影响该支撑体的使用,其耐磨程度低于刹车片。例如,其可以为塑料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的数量为6个。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电阻的阻值均为10Ω。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的数量为8个。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电阻的阻值均为100Ω。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铜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的有益效果在于:电阻组件通过N-1个电阻串联的方式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端点端以及至少一个中间端,从支撑体内引出N根导线,导线的数量与端点端、中间端总数量相等,每一个端点端、中间端对应各引出一根导线到支撑体中,其中n根所述导线对应连接于所述端点端或所述中间端并相互连接,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n根所述导线对应连接于所述端点端或所述中间端并相互断开。随着支撑体随着刹车片摩擦时,该导线用于摩擦损耗,n根所述导线中连接在一起的导线会断开,而N-n根所述导线会外露并与刹车盘连接,使得该部分分导线所在的支路的电阻发生变化,整个电阻组件两个端点端的阻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电阻信号可以作为测量刹车片厚度的信号。这种测量方法简单并且测量值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号说明:

100-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

101-本体;

102-支撑体;

103-导线;

104-电阻;

105-端点端;

106-中间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给出了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实施例,但是,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联接”、“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联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100包括本体101及支撑体102,所述本体101内设有电阻组件,所述电阻组件包括多个串联的电阻,所述电阻组件包括两个端点端105及至少一个中间端106,所述支撑体102内设有N根导线103,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所述导线103数量与所述端点端105以及中间端106总数量相等,n根所述导线103对应连接于所述端点端105或所述中间端106并相互连接,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小于N,N-n根所述导线103对应连接于所述端点端105或所述中间端106并相互断开。

上述本体101是容纳电阻组件的壳体,该本体101可以采用封装的形式,将多个串联好的电阻封装起来,其中电阻组件包括有多个电阻,该电阻组件包括有端点端105以及中间端106,一般的,该电阻组件至少包括两个端点端105以及至少一个中间端106,如采用两个电阻串联时,该电阻组件包括有两个端点端105以及一个中间端106,此时可从两个端点端105各引出一根导线103,从中间端106引出一根导线103。因此,此时从电阻组件中引出了3根导线103,导线103的数量与端点端105以及中间端106的总数量相等。

上述支撑体102是容置导线103的元件,该支撑体102与刹车片一起摩擦,一般的,该支撑体102摩擦的厚度与刹车片摩擦的厚度相等。因此,可以通过支撑体102摩擦厚度的变化来推断刹车片的厚度变化。该支撑体102是固定在刹车片上的,这种固定连接关系到该装置测量的精确度。

上述导线103用于从端点端105以及中间端106引出,该导线103与支撑体102之间是绝缘连接的,当该支撑体102磨损后,导线103外露并与刹车盘连接,使得导线103所在的支路电阻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整个电阻组件的发生变化,该变化的电阻值可以对应转换为刹车片厚度的变化。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将对本体101、支撑体102、导线103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本体101用于容置电阻组件。

该本体101可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可以是连接孔、卡爪、连接槽,用于固定于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体102和刹车片一起固定,该支撑体102固定在刹车片上,这种固定可以采用可拆卸的固定,也可以采用不可拆卸的固定。前者如螺钉固定,后者如胶接等。

具体地,该支撑体102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笃定在刹车片上。也可采用卡合的方式固定在刹车片上。

该支撑体102的材料对于该刹车时探测刹车片厚度的装置的测量精度有重要的影响,该支撑体102可以为塑料件,该支撑体102安装于刹车片时,其与刹车片接触刹车盘的一面是齐平的,当刹车片磨损后,支撑体102随着一起磨损,此时支撑体102磨损的厚度与刹车片磨损的厚度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体102起固定导线与刹车片相对位置及使导线应分开的部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电阻而不造成短路的作用,支撑体102可以是单独的物体,也可以是固定在刹车片上的物体甚至是刹车片本身。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将对电阻组件中电阻104数量为6个、电阻值为10Ω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如图2所示,采用6个标准阻值为10Ω,误差为1%的电阻104,利用导线将其形成串联连接,为便于识别,将其依次编为“R1”、“R2”、“R3”、“R4”、“R5”、“R6”,从“R1”、“R3”、“R5”的两端及“R6”的另一端分别引出导线,为便于识别,将其编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将“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导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体上,其中“1”号的端点与“2”号连通,“2”号的端点与“3”号连通,“3”号的端点与“4”号连通,使支撑体与刹车片保持相对固定后,“1”号导线的顶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的位置,“2”号导线的顶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的位置,“3”号和“4”号导线的顶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9mm的位置,“5”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9mm的位置,“6”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的位置,“7”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的位置。将该装置与刹车片固定后,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30Ω,然后使该装置一起与刹车盘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当电路的电阻值由30Ω变为约为2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8.96mm,使刹车片不与刹车盘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其电阻值约为40Ω;然后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当电阻值由20Ω左右变为大约1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6.98mm,使刹车片不与刹车盘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其电阻值约为50Ω;然后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当电阻值由10Ω左右变为大约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6.50mm,使刹车片不与刹车盘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其电阻值约为60Ω。由此可以说明本装置电路的电阻值信息能够反映刹车片的厚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当电路的电阻值约为30Ω时,“4”号导线与“5”号、“6”号、“7”号均未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9mm以上,反映了刹车片在正常使用的厚度范围;当电阻值为20Ω左右时,“4”号导线与“5”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9mm之间,反映了刹车片在正常使用的厚度范围,但需要准备更换;当电阻值为10Ω左右时,“4”号与“6”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7mm之间,反映了刹车片在极限使用的厚度范围,应当立即更换,以免刹车盘损坏;当电阻值为0Ω左右时,“4”号与“7”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以下,反映了刹车片的厚度已低于其使用范围,在实际车辆上使用不应出现该情况。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当电路的电阻值约为30Ω时,“1”号、“2”号、“3”号、“4”号导线间的连接均为为完好状态,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9mm以上,反映了刹车片在正常使用的厚度范围;当电阻值为40Ω左右时,“3”号与“4”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9mm之间,反映了刹车片在正常使用的厚度范围,但需要准备更换;当电阻值为50Ω左右时,“3”号与“4”号及“2”号与“3”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7mm之间,反映了刹车片在极限使用的厚度范围,应当立即更换,以免刹车盘损坏;当电阻值为60Ω左右时,“3”号与“4”号、“2”号与“3”号及“1”号与“2”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以下,反映了刹车片的厚度已低于其使用范围,在实际车辆上使用不应出现该情况。因此,在刹车时间和非刹车时间均可通过电路的电阻值来判断刹车片的厚度范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将对电阻组件中电阻104数量为8个、电阻值为100Ω的一种连接结构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如图3所示,采用8个标准阻值为100Ω,误差为1%的电阻,利用导线将其形成串联连接,为便于识别,将其依次编为“R1”、“R2”、“R3”、“R4”、“R5”、“R6”、“R7”、“R8”,从“R1”、“R3”、“R5”、“R7”的两端及“R8”的另一端分别引出导线,为便于识别,将其编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将“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导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体上,其中“1”号的端点与“2”号连通,“2”号的端点与“3”号连通,“3”号的端点与“4”号连通,使支撑体与刹车片保持相对固定后,“1”号导线的顶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的位置,“2”号导线的顶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8mm的位置,“3”号和“4”号导线的顶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2mm的位置,“5”号、“6”号导线的顶点对应于刹车片的厚度(约为14mm),“7”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0mm的位置,“8”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的位置,“9”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mm的位置。将该装置与刹车片固定后,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500Ω,然后使该装置一起与刹车盘进行摩擦,当刹车片与刹车片接触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400Ω。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1小时后停止并使其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然后继续进行摩擦,1小时后停止并使其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重复前面的摩擦操作步骤,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后电阻值变为大约600Ω时,测量刹车片的厚度为11.96mm,刹车片与刹车片接触后,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300Ω;继续进行摩擦,当电路的电阻值由300Ω变为约为20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10.0mm,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后,测试电路电阻值为大约600Ω;然后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1小时后停止并使其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然后继续进行摩擦,1小时后停止并使其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重复前面的摩擦操作步骤,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后电阻值变为大约700Ω时,测量刹车片的厚度为7.94mm,刹车片与刹车片接触后,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200Ω;继续进行摩擦,当电路的电阻值由200Ω变为约为10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6.98mm,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后,测试电路电阻值为大约700Ω;然后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1小时后停止并使其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然后继续进行摩擦,1小时后停止并使其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重复前面的摩擦操作步骤,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后电阻值变为大约800Ω时,测量刹车片的厚度为6.46mm,刹车片与刹车片接触后,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100Ω;继续进行摩擦,当电路的电阻值由100Ω变为约为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5.98mm,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后,测试电路电阻值为大约800Ω。由此可以说明本装置电路的电阻值信息能够反映刹车片的厚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当电路的电阻值约为400Ω时,“5”号和“6”号导线连通,“5”号导线与“7”号、“8”号、“9”号均未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2mm以上;当电路的电阻值约为300Ω时,“1”号和“6”号导线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0mm~12mm之间;当电阻值为200Ω左右时,“1”号导线与“7”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10mm之间;当电阻值为100Ω左右时,“1”号与“8”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mm~7mm之间;当电阻值为0Ω左右时,“1”号与“9”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mm以下。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当电路的电阻值约为500Ω时,“1”号、“2”号、“3”号、“4”号导线间的连接均为为完好状态,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2mm以上;当电阻值为600Ω左右时,“3”号与“4”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8mm~12mm之间;当电阻值为700Ω左右时,“3”号与“4”号及“2”号与“3”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8mm之间;当电阻值为800Ω左右时,“3”号与“4”号、“2”号与“3”号及“1”号与“2”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以下。更进一步可以得知,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400Ω左右且当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500Ω左右时,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2mm以上;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300Ω左右且当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600Ω左右时,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0mm~12mm之间;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200Ω左右且当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600Ω左右时,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8mm~10mm之间;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200Ω左右且当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700Ω左右时,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8mm之间;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100Ω左右且当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700Ω左右时,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7mm之间;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100Ω左右且当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800Ω左右时,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mm~6.5mm之间;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0Ω左右且当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电阻为800Ω左右时,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mm以下。因此,在刹车时间和非刹车时间均可通过电路的电阻值来判断刹车片的厚度范围,也可通过刹车时和非刹车时的电阻值组合来判断刹车片的厚度范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将对电阻组件中电阻104数量为8个、电阻值为100Ω的另一种连接结构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如图4所示,采用8个标准阻值为100Ω,误差为1%的电阻,利用导线将其形成串联连接,为便于识别,将其依次编为“R1”、“R2”、“R3”、“R4”、“R5”、“R6”、“R7”、“R8”,从“R1”、“R3”、“R5”、“R7”的两端分别引出导线,为便于识别,将其编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将“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导线的另一端及从“R8”引出的导线(“9”号)和一段未连接电阻的导线(“10”号)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体上,其中“1”号的端点与“2”号连通,“3”号的端点与“4”号连通,“5”号的端点与“6”号连通,“7”号的端点与“8”号连通,“9”号的端点与“10”号连通,使支撑体与刹车片保持相对固定后,“1”号、“2”号和“3”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2mm的位置,“4”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0mm的位置,“5”号、“6”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8mm的位置,“7”号、“8”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的位置,“9”号、“10”号导线的端点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的位置。将“1”号和“2”号导线的端点连接,连接线的顶点不高于“1”号导线端点所对应的位置;将“4”号导线的端点与“3”号导线连接,连接线的顶点不高于“4”号导线端点所对应的位置;将“5”号和“6”号导线的端点连接,连接线的顶点不高于“5”号导线端点所对应的位置;将“7”号导线的端点与“8”号导线连接,连接线的顶点不高于“7”号导线端点所对应的位置;将“9”号导线的端点与“10”号导线连接,连接线的顶点不高于“9”号导线端点所对应的位置。将该装置与刹车片固定后,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400Ω,然后使该装置一起与刹车盘进行摩擦,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400Ω,然后使该装置一起与刹车盘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当电路的电阻值由400Ω变为约为30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11.96mm,使刹车片不与刹车盘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其电阻值约为500Ω;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1小时后停止并使其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然后继续进行摩擦,1小时后停止并使其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重复前面的摩擦操作步骤,当刹车片与刹车盘断开接触后电阻值变为大约600Ω时,测量刹车片的厚度为9.94mm,刹车片与刹车片接触后,测试电路的电阻值约为300Ω;然后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当电阻值由300Ω左右变为大约20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7.98mm,使刹车片不与刹车盘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其电阻值约为700Ω;然后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当电阻值由200Ω左右变为大约10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6.96mm,使刹车片不与刹车盘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其电阻值约为800Ω;然后继续进行摩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当电阻值由100Ω左右变为大约0Ω时,停止摩擦,测量刹车片厚度,其厚度为6.46mm,使刹车片不与刹车盘接触并测试电路的电阻值,显示为开路状态。由此可以说明本装置电路的电阻值信息能够反映刹车片的厚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时,当电路的电阻值约为400Ω时,“1”号导线与“3”号、“5”号、“7”号、“9”号均未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2mm以上;当电阻值为300Ω左右时,“1”号导线与“3”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8mm~12mm之间;当电阻值为200Ω左右时,“1”号与“5”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8mm之间;当电阻值为100Ω左右时,“1”号与“7”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7mm之间;当电阻值为0Ω左右时,“1”号与“9”号导线被连通,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以下。刹车片未与刹车盘接触时,当电路的电阻值约为400Ω时,导线间的连接均为为完好状态,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2mm以上;当电阻值为500Ω左右时,“1”号与“2”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10mm~12mm之间;当电阻值为600Ω左右时,“1”号与“2”号及“3”号与“4”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8mm~10mm之间;当电阻值为700Ω左右时,“1”号与“2”号、“3”号与“4”号及“5”号与“6”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7mm~8mm之间;当电阻值为800Ω左右时,“1”号与“2”号、“3”号与“4”号、“5”号与“6”号及“7”号与“8”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7mm之间;当电阻值为开路状态时,“1”号与“2”号、“3”号与“4”号、“5”号与“6”号、“7”号与“8”及“9”号与“10”号导线被断开,对应于刹车片厚度为6.5mm以下。因此,在刹车时间和非刹车时间均可通过电路的电阻值来判断刹车片的厚度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