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41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子装置朝向轻薄短小发展,特别是便携式的电子装置。而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中,有些机种具有折迭式的设计,例如,掌上型游戏机或小尺寸的笔记本电脑。一般来说,具有折迭式设计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两个彼此枢接的板件,显示屏幕可设置在其中一个板件上,而处理器、驱动模块等零件则可设置在另一个板件中。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电子装置的两个板件彼此枢接,会使用枢纽器来连接这两个板件。不过一般枢纽器的构造复杂,会使得整体生产成本上升。并且,一般枢纽器为直线形的构造,若电子装置的造型较为特殊,例如电子装置的两边为圆弧形,则直线形的枢纽器在运用上有所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此种枢纽器的电子装置,以期能降低枢纽器本身以及电子装置整体的生产成本,且还能将此枢纽器运用于造型特殊的电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枢纽器,枢纽器包括固定件、转轴件与弹簧件。固定件包括枢接部与固定部,枢接部与固定部分别固定于固定件的相对两端。转轴件枢接枢接部,弹簧件包括弹簧本体、第一端与第二端。弹簧本体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端固定于转轴件上,第二端固定于固定部,其中,当转轴件旋转时,转轴件透过第一端带动弹簧本体扭转。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弹簧本体呈弧形。

并且,固定件还包括弧形板,枢接部与固定部分别固定于弧形板的相对两端,弹簧本体对应于弧形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轴件包括支架部,支架部卡合于转轴件的一端,且第一端固定于支架部。

并且,支架部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穿入第一端,且第一端环绕固定于第一固定柱上。进一步地,支架部包括嵌合孔,嵌合孔具有非圆形的断面,转轴件的一端匹配固定于嵌合孔中。此外,枢接部包括轴孔,转轴件可旋转地穿设于轴孔中,支架部位于弹簧本体与枢接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穿入第二端,且第二端环绕固定于第二固定柱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枢纽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枢纽器的转轴件固定至第一板件,枢纽器的固定件固定至第二板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板件的一边缘呈弧形,弹簧本体对应于弧形的边缘设置。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出的枢纽器与使用此种枢纽器的电子装置,此枢纽器具有精简的结构,能降低枢纽器本身以及电子装置整体的生产成本,且此枢纽器的适应性高,因此还能将此枢纽器运用于造型特殊(例如具有圆弧形边缘)的电子装置。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暸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板件与枢纽器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  电子装置

11  第一板件

11e、12e 边缘

12  第二板件

100  枢纽器

110  固定件

111  枢接部

1111  轴孔

112  固定部

1121  第二固定柱

113  弧形板

120  转轴件

121  支架部

1211  第一固定柱

1212  嵌合孔

130  弹簧件

131  第一端

132  第二端

133   弹簧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为便携式的掌上型游戏机,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亦可为遥控设备、折迭式手机或小型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10包括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彼此枢接,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可相对展开,或者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可彼此闭合。并且,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边缘11e、12e皆呈弧形。

请参照图3至图5,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板件12与枢纽器100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0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0的爆炸示意图。电子装置10还包括枢纽器100,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是透过枢纽器100而彼此枢接。其中,第一板件11例如可设置有显示屏幕,而处理器、驱动模块则可设置在第二板件12中,且第一板件11中的电子零件与第二板件12中的电子零件彼此电性连接。当用户要使用电子装置10时,可扳动原本为闭合状态的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使第一板件11以枢纽器100为旋转轴心而相对于第二板件12枢转,直到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展开至适当角度。此时,枢纽器100会产生适当的扭力,详述如后。

在本实施例中,枢纽器100包括固定件110、转轴件120与弹簧件130。固定件110包括枢接部111与固定部112,枢接部111与固定部112分别固定于固定件110的相对两端。在本实施例中,枢接部111邻接第二板件12的侧壁(未标号),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枢接部111亦可为第二板件12的侧壁的一部分。转轴件120可旋转地穿过第二板件12的侧壁并进一步枢接枢接部111,具体而言,转轴件120沿一轴向穿过并设置于枢接部111上,转轴件120可相对于枢接部111以所述轴向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本实施例中,转轴件120包括支架部121,支架部121卡合于转轴件12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弹簧件130包括第一端131、第二端132与弹簧本体133。弹簧本体133位于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之间,第一端131固定于转轴件120的支架部121上,第二端132固定于固定部112,换句话说,当转轴件120旋转时,转轴件120会透过第一端131带动弹簧本体133旋转,但由于弹簧件130的第二端132相对于第一端131是固定不动(不旋转)的,因此当弹簧本体133被转轴件120带动而旋转时,弹簧本体133会产生扭转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枢纽器100的转轴件120会固定至第一板件11,枢纽器100的固定件110则固定至第二板件12。因此当使用者扳动原本为闭合状态的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而欲使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展开时,第一板件11会以枢纽器100为旋转轴心而相对于第二板件12枢转,而转轴件120会随着第一板件11同步旋转,并透过第一端131带动弹簧本体133扭转。并且,当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闭合时,弹簧本体133产生的扭力较小,而当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展开而使弹簧本体133扭转时,弹簧本体133会产生更大的扭力。随着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展开而两者之间的角度增加,弹簧本体133扭转的角度同步增加,而弹簧本体133产生的扭力也会随之增加。在这样的设置下,电子装置10的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倾向维持闭合,因为要使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展开需要施加较大的扭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扳动原本为展开状态的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而欲使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闭合时,第一板件11会以枢纽器100为旋转轴心而相对于第二板件12枢转时,转轴件120会随着第一板件11同步旋转,并透过第一端131带动弹簧本体133扭转。并且,当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展开至特定角度时(例如180度),弹簧本体133产生的扭力最小,因而当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闭合而使弹簧本体133扭转时,弹簧本体133会产生扭力。随着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闭合而两者之间的角度减少,弹簧本体133扭转的角度同步增加,而弹簧本体133产生的扭力也会随之增加。在这样的设置下,电子装置10的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倾向维持展开,因为要使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闭合需要施加较大的扭力。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边缘11e、12e皆呈弧形,且电子装置10的体积较小,为了适当地容纳枢纽器100,弹簧本体133会对应于弧形的边缘11e、12e设置,亦即,弹簧本体133对应于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边缘11e、12e而呈弧形,并贴近第二板件12的边缘12e而设置。并且,固定件110还包括弧形板113,枢接部111与固定部112分别固定于弧形板113的相对两端,弧形板113同样对应于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边缘11e、12e而呈弧形,弹簧本体133则对应于弧形板113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本体133亦可呈其他形状,例如直线形、L形等。

请同时参照图6,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0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枢接部111包括轴孔1111,轴孔1111具有圆形的断面,因此转轴件120可旋转地穿设于轴孔1111中,而支架部121则位于弹簧本体133与枢接部111之间。此外,转轴件120包括支架部121,支架部121卡合于转轴件120的一端,且第一端131固定于支架部121。并且,支架部121包括第一固定柱1211,第一固定柱1211穿入弹簧件130的第一端131,且第一端131环绕固定于第一固定柱1211上。例如,第一端131可以套设于第一固定柱1211上并与第一固定柱1211紧配合。进一步地,支架部121还包括嵌合孔1212,嵌合孔1212具有非圆形的断面,转轴件120的一端匹配固定于嵌合孔1212中。由于嵌合孔1212的断面非圆形,因此转轴件120旋转时会带动支架部121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嵌合孔1212贯通第一固定柱1211。

在实施例中,固定部112包括第二固定柱1121,第二固定柱1121穿入第二端132,且第二端132环绕固定于第二固定柱1121上。例如,第二端132可以套设于第二固定柱1121上并与第二固定柱1121紧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亦可透过其他已知方式分别固定于支架部121与固定部112上。例如,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分别突出一段支臂(未示),所述支臂可以分别插设固定于支架部121与固定部112上的对应孔洞中,或分别被支架部121与固定部112上的相应夹持机构夹持固定。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出的枢纽器与使用此种枢纽器的电子装置,此枢纽器具有精简的结构,能降低枢纽器本身以及电子装置整体的生产成本,且此枢纽器的适应性高,因此还能将此枢纽器运用于造型特殊(例如具有圆弧形边缘)的电子装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