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泵电机组的盘刹液压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7843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泵电机组的盘刹液压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站,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泵电机组的盘刹液压站。



背景技术:

在现有盘刹液压站设计中,液压站只有一台泵电机组,存在多种弊端。首先,单台泵电机组长时间连续运转,造成电机和液压泵疲劳,影响使用寿命;其次,单台泵电机组一旦故障,会造成盘刹液压站瞬间失压,盘刹刹车功能失灵,出现严重事故;再次,单台液压站在故障或常规维护时,都必须停电停机,工作辅助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泵电机组的盘刹液压站,实现了液压站持续稳定输出液压动力,双泵电机组交替工作,使用寿命长,工作稳定性高,单台泵电机组故障或维护时,另一台自动启动,没有停机时间,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泵电机组的盘刹液压站,其结构包括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交流接触器a、交流接触器b、停止按钮a、启动按钮a、停止按钮b、启动按钮b和盘刹液压站油箱,所述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通过进油管线与盘刹液压站油箱相连,并各自配有出油管线,泵电机组a与停止按钮a、启动按钮a、交流接触器a线圈串联,交流接触器a常开触点与启动按钮a并联,形成自锁电路,泵电机组b与停止按钮b、启动按钮b、交流接触器b线圈串联,交流接触器b常开触点与启动按钮b并联,形成自锁电路,所述交流接触器a线圈与交流接触器b常闭触点串联,交流接触器b线圈与交流接触器a常闭触点串联,形成互锁电路。

进一步,进油管线包括第一进油管线和第二进油管线,出油管线包括第一出油管线和第二出油管线;所述第一进油管线的一端与盘刹液压站油箱连接,另一端与泵电机组a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线的一端与泵电机组a连接,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第二进油管线的一端与盘刹液压站油箱连接,另一端与泵电机组b连接,所述第二出油管线的一端与泵电机组b连接,另一端连接负载。

进一步,所述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的控制电路为自锁互锁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液压站采用双泵电机组冗余设计,保证工作时始终有且只有一台泵电机组运行,实现了液压站持续稳定输出液压动力,双泵电机组交替工作,电机、液压泵使用寿命长,工作稳定性高,单台泵电机组故障或维护时,另一台自动启动,没有停机时间,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泵电机组a;2泵电机组b;3交流接触器a;4、交流接触器b;5停止按钮a;6启动按钮a;7交流接触器a常开触点;8交流接触器b常闭触点;9交流接触器a线圈;10停止按钮b;11启动按钮b;12交流接触器b常开触点;13交流接触器a常闭触点;14交流接触器b线圈;15盘刹液压站油箱;16第一进油管线;17第二进油管线;18第一出油管线;19第二出油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泵电机组的盘刹液压站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泵电机组的盘刹液压站,其结构包括泵电机组a1、泵电机组b2、交流接触器a3、交流接触器b4、停止按钮a5、启动按钮a6、停止按钮b10、启动按钮b11和盘刹液压站油箱15,所述泵电机组a1、泵电机组b2通过进油管线与盘刹液压站油箱15相连,并各自配有出油管线,泵电机组a1与停止按钮a5、启动按钮a6、交流接触器a线圈9串联,交流接触器a常开触点7与启动按钮a6并联,形成自锁电路,泵电机组b2与停止按钮b10、启动按钮b11、交流接触器b线圈14串联,交流接触器b常开触点12与启动按钮b11并联,形成自锁电路,所述交流接触器a线圈9与交流接触器b常闭触点8串联,交流接触器b线圈14与交流接触器a常闭触点13串联,形成互锁电路。所述泵电机组a 1、泵电机组b 2为冗余设计,均可独立工作,互为备份。

如图2所示,进油管线包括第一进油管线16和第二进油管线17,出油管线包括第一出油管线18和第二出油管线19;所述第一进油管线的一端与盘刹液压站油箱连接,另一端与泵电机组a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线的一端与泵电机组a连接,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第二进油管线的一端与盘刹液压站油箱连接,另一端与泵电机组b连接,所述第二出油管线的一端与泵电机组b连接,另一端连接负载。

所述泵电机组a、泵电机组b的控制电路为自锁互锁设计。保证盘刹液压站总是有且只有一台泵电机组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站采用双泵电机组冗余设计,保证工作时始终有且只有一台泵电机组运行,实现了液压站持续稳定输出液压动力,双泵电机组交替工作,电机、液压泵使用寿命长,工作稳定性高,单台泵电机组故障或维护时,另一台自动启动,没有停机时间,效率高。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