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97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分水阀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水阀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普通分水阀芯主要采用陶瓷片控制水流,属于硬性控制,具有水流大小不易调节,容易产生渗漏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普通分水阀芯水流大小不易调节,容易产生渗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水阀芯,包括壳体、阀杆、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和底座;

所述阀杆贯穿所述壳体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所述阀杆包括手柄和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与所述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上部的六角螺母连接配合,所述底座上部插于所述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下部的型腔内,所述底座下部突出所述壳体;

所述阀杆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一对第二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还设有底片。

进一步地,所述底片和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上设有阀杆凹槽,所述阀杆凹槽内设有卡簧,所述卡簧紧贴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上套设有手感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下部的型腔之间设有第三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具有底座凹槽,所述底座凹槽内设有第四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第二O型密封圈、第三O型密封圈和第四O型密封圈均为丁腈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底片和手感圈均为聚甲醛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阀杆与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旋转手柄即可调节螺纹连接长度,从而方便地调节水流量大小;各O型密封圈均采用丁腈橡胶(NBR)软性材料制成,底片和手感圈均为聚甲醛(POM)软性材质,密封效果好,可有效防止渗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阀杆2;螺纹部201;阀杆凹槽202;手柄203;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3;底片4;底座5;底座凹槽501;卡簧6;第一O型密封圈7;第二O型密封圈8;手感圈9;第三O型密封圈10;第四O型密封圈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水阀芯,包括壳体1、阀杆2、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3和底座5;

阀杆2贯穿壳体1并相对于壳体1转动;

阀杆2包括手柄203和螺纹部201,螺纹部201与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3上部的六角螺母连接配合,底座5上部插于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3下部的型腔内,底座5下部突出壳体1;

阀杆2与壳体1之间设有一对第二O型密封圈8。

优选地,壳体1和底座5之间还设有底片4。底片4起到密封作用,通过阀杆2旋转,利用阀杆2上的螺纹,带动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3及底座5上下移动,通过底座4的上下移动,压紧或放开底片4,以实现阀芯的开闭。

优选地,底片4和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7。

优选地,阀杆2上设有阀杆凹槽202,阀杆凹槽202内设有卡簧6,卡簧6紧贴于壳体1的上表面。

优选地,阀杆2上套设有手感圈9,手感圈9安装在壳体1与阀杆2的结合面,用于减轻壳体1与阀杆2结合部位的摩擦。

优选地,底座5与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3下部的型腔之间设有第三O型密封圈10。

优选地,底座5上具有底座凹槽501,底座凹槽501内设有第四O型密封圈11。

优选地,第一O型密封圈7、第二O型密封圈8、第三O型密封圈10和第四O型密封圈11均为丁腈橡胶(NBR)材质。

优选地,底片4和手感圈9均为聚甲醛(POM)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分水阀芯的阀杆2与六角螺母水流调节件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旋转手柄203即可调节螺纹连接长度,从而方便地调节水流量大小;各O型密封圈7、8、10、11均采用丁腈橡胶(NBR)软性材料制成,底片4和手感圈9均为聚甲醛(POM)软性材质,密封效果好,可有效防止渗漏。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