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0832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耳机喇叭的表面上通常贴有一层固定喇叭的泡棉。现有技术通常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贴合的,采用人工的贴合方式贴合会使得工作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且贴合的误差大,次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贴合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贴合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上表面上沿X轴方向设置有导轨,位于所述导轨的上方沿X轴方向设置有上料平台,位于所述上料平台上方设置有吸料装置,所述吸料装置包括竖直向下方向设置的吸盘组件、驱动所述吸盘组件沿Z轴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吸盘组件沿Y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气缸,所述上料平台连接有驱动其沿X轴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气缸,所述上料平台上设置有上料卷盘。

优选地,所述上料平台上靠近所述吸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一拨料平板,所述拨料平板的端部为坡面。

优选地,所述上料平台的上方设置有烘干装置。

优选地,所述导轨为丝杆导轨。

优选地,所述机箱上表面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展带辊。

优选地,所述机箱上设置有报警装置。

优选地,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并行排列的吸管,所述吸管上设置有缓冲弹簧。

优选地,所述机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触摸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导轨上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贴合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上表面上沿X轴方向设置有导轨,位于所述导轨的上方沿X轴方向设置有上料平台,位于所述上料平台上方设置有吸料装置,所述吸料装置包括竖直向下方向设置的吸盘组件、驱动所述吸盘组件沿Z轴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吸盘组件沿Y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气缸,所述上料平台连接有驱动其沿X轴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气缸,所述上料平台上设置有上料卷盘。

本自动贴合装置采用吸盘的方式吸取粘合在料带上的泡棉,然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吸盘组件上下运动,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吸盘组件前后运动来实现给放置在料盘治具中的耳塞进行贴合;

本自动贴合装置的上料平台上设置有一拨料平板,所述拨料平板的端部为坡面结构,这样当料带传递至所述薄面位置时,所述坡面能将粘合在料带上的泡棉的边缘相对于料带翘起,从而能方便所述吸管吸取所述泡棉;

本自动贴合装置的上料平台上方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能对位于所述吸盘组件前方的料带进行加热烘干,这样能降低粘合泡棉与料带的粘胶的粘合力,能方便所述吸管吸取泡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掉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轨、上料平台及吸料装置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去掉第一驱动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吸盘组件中的吸管及缓冲弹簧的连接状态图。

附图标记:

1、机箱;

11、固定板;

12、展带辊;

14、触摸显示屏;

2、导轨;

21、电机;

3、上料平台;

31、第三驱动气缸;

32、拨料平板;

4、吸料装置;

41、吸盘组件;

411、吸管;

412、缓冲弹簧;

42、第一驱动气缸;

43、第二驱动气缸;

5、上料卷盘;

6、烘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贴合装置,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的上表面上沿X 轴方向设置有导轨2,位于所述导轨2的上方沿X轴方向设置有上料平台3,位于所述上料平台上方设置有吸料装置4,所述吸料装置包括竖直向下方向设置的吸盘组件41、驱动所述吸盘组件沿Z轴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42、驱动所述吸盘组件沿Y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气缸43,所述上料平台连接有驱动其沿X轴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气缸31,所述上料平台上设置有上料卷盘5。

所述上料平台上靠近所述吸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一拨料平板32,所述拨料平板的端部为坡面。

所述机箱上表面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展带辊。

以下以本装置给耳塞贴泡棉为例进行描述。

在所述导轨2上方放置待贴泡棉的喇叭治具盘,所述喇叭治具盘中放置有待贴泡棉的喇叭(下面以10×10开孔的喇叭治具盘为例)。将所述上料卷上的料带(所述料带上粘贴有泡棉,且每一排粘贴有5个泡棉)绕过所述展带辊12 至所述上料平台的拨料平板位置下方。

当所述料带上的最前排运动至所述吸料装置位置时,位于所述上料平台上的位置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向下运动将所述吸盘组件(以一个吸盘组件包括一排吸管,每排吸管有5个吸管为例) 中的吸管运动至所述料带上的泡棉位置处吸取泡棉,同时所述上料平台在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作用下向后运动,然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吸盘组件向下运动至所述喇叭治具盘,将吸取的泡棉粘贴在所述喇叭上;粘贴完成后,所述吸盘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向上运动至起始位置,此时所述上料平台在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驱动下恢复原位,同时所述料带上的泡棉由所述电机驱动向前运动一排,然后所述吸盘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向下运动至所述上料平台上吸取泡棉,此时所述上料平台在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向后运动,然后所述吸盘组件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向前(以图2为参照)运动至所述喇叭放置盘上第一排没有贴泡棉的喇叭的正上方,然后所述吸盘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向下运动至所述喇叭放置盘上的喇叭上进行粘贴泡棉。

当所述料带上的泡棉运动至所述上料平台上的拨料平板的坡面位置处(从坡面位置向下旋转的过程中),粘贴在所述料带上的泡棉的边缘会翘起,这样所述吸管411很容易将所述泡棉吸起;在所述吸管吸住所述泡棉的过程中所述第三驱动气缸驱动所述上料平台向后运动,这样也能辅助所述吸盘将粘在所述料带上的泡棉剥离。

优选地,所述上料平台的上方位于所述吸盘组件的前方还可以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电热丝,通过向其中吹冷风别电热丝加热而向所述料带吹热风,从而将所述料带上的粘胶烘干,进而降低所述粘胶的粘接力,从而方便所述吸盘组件从所述料带上吸起。

优选地,所述导轨为丝杆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电机。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在工作异常时(比如卡机时)能够及时的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触摸显示屏14,可以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机械的工作参数。

所述吸管上还连接有缓冲弹簧412,这样在所述吸管给喇叭粘贴泡棉时,所述缓冲弹簧能分散所述吸管对所述喇叭的压力,放置所述喇叭受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动贴合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