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26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支撑架,特别是指一种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关于可据以观赏画面上的文字、图片或影片等信息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等,为了方便使用者在一定角度下操作,因此会在电子装置底侧与一平面之间支撑有一支撑架。

惟,电子装置为了寻求外形设计感,大都具有各式各样弧度的弧弯边缘,再加上电子装置底侧都开设有例如通风散热口或散热风扇出风口等的多数散热部,导致黏贴式的现有支撑架为了避开这些散热部而有部分必须黏贴于弧弯边缘。由于支撑架本身为了符合支撑需求,因此皆为硬式结构体而无法跟着弧弯边缘弯曲,导致支撑架根本无法有效黏贴于电子装置的弧弯边缘,例如仅有一部分黏贴,但对应于弧弯边缘的另一部分则未能黏贴,黏贴强度极为不足,常有自弧弯边缘脱离的支撑失效情况发生,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乃为本案发明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能让前段挠性体顺着电子装置的弧弯边缘的弧度稳固附着,除了仍能具有所需的支撑能力,还能藉由稳固附着而具有不会自弧弯边缘脱离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用以支撑具有弧弯边缘的一电子装置,该支撑结构包括:一挠性体组件,包含一前段挠性体、一后段挠性体以及连接于该前段挠性体与该后段挠性体之间的多数中段挠性体,且该前段挠性体、该后段挠性体和该多数中段挠性体之间系分别彼此并排邻接一弯折部;一支撑板组件,包含分别容置于各该中段挠性体内的多数中段支撑板;以及多数重复附着件,分别设置于该前段挠性体和该后段挠性体;其中,该前段挠性体和该后段挠性体经由各该重复附着件分别附着于所述电子装置,且该前段挠性体藉由未设置任一支撑板,以能利用该重复附着件顺着所述弧弯边缘的弧度稳固附着。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多数中段挠性体包含一第一中段挠性体和一第二中段挠性体,该多数中段支撑板则包含容置于该第一中段挠性体内的一第一中段支撑板和容置于该第二中段挠性体内的一第二中段支撑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第一中段挠性体和该第二中段挠性体具有彼此相异的长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第一中段挠性体与该第二中段挠性体之间的邻接处具有一夹角。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多数中段支撑板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系开设有一第一缺口,该多数中段挠性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则开设有对应于该第一缺口的一第二缺口,该第一缺口和该第二缺口皆对应于所述电子装置的散热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更包括多数辅助重复附着件,该多数中段挠性体分别设置有至少一该辅助重复附着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前段挠性体的周缘、该后段挠性体的周缘或该前段挠性体和该后段挠性体的周缘系还延伸有至少一凸耳。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支撑板组件还包含容置于该后段挠性体内的一后段支撑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前段挠性体、该后段挠性体和该多数中段挠性体皆为一板片体,该挠性体组件则由该多数板片体组合成与所述电子装置外形对应的一矩形板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重复附着件系为一重复黏着胶体或一磁吸片。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能让前段挠性体顺着电子装置的弧弯边缘的弧度稳固附着,因此具有不会自弧弯边缘脱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依据图1的弯折状态立体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支撑电子装置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依据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使用于电子装置且便于通风、散热的侧视示意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支撑结构

10…支撑板组件

12…后段支撑板

13…第一中段支撑板

14…第二中段支撑板

20…挠性体组件

21…前段挠性体

22…后段挠性体

23…第一中段挠性体

24…第二中段挠性体

30…重复附着件

6…电子装置

61…座体

611…弧弯边缘

62…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用以支撑具有弧弯边缘611的电子装置6。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则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支撑板组件10、一挠性体组件20以及多数重复附着件30。

挠性体组件20包含一前段挠性体21、一后段挠性体22以及连接于前段挠性体21与后段挠性体22之间的多数中段挠性体,中段挠性体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包含一第一中段挠性体23和一第二中段挠性体24为例进行说明。且,前段挠性体21、第一中段挠性体23、第二中段挠性体24以及后段挠性体22之间,系分别彼此并排邻接有一弯折部25,以利于如图3所示分别弯折。此外,挠性体组件20的材质可为PC、TPC或超纤布等。

如图2所示,必须说明的是,挠性体组件20可由彼此相对的一上片体201和一下片体202所对合而成,且上片体201与下片体202之间的邻接面还开设有多数容置空间200。此外,前段挠性体21、后段挠性体22和各中段挠性体系皆为一板片体,以使挠性体组件20能由这些板片体组合成与电子装置6外形对应的一矩形板片(见图1),以利于将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1整个平贴隐藏于电子装置6的底侧(参图6所示),且这样的矩形板片在弯折后又能不失所需的支撑效果。

支撑板组件10包含一后段支撑板12以及多数中段支撑板,中段支撑板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包含一第一中段支撑板13和一第二中段支撑板14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后段支撑板12系容置于后段挠性体22的容置空间200内,第一中段支撑板13系容置于第一中段挠性体23的容置空间200内,第二中段支撑板14则容置于第二中段挠性体24的容置空间200内。如此一来,除了前段挠性体21以外的其它挠性体:后段挠性体22、第一中段挠性体23以及第二中段挠性体24,其内都容置有支撑板而据以支撑,使挠性体组件20中,只有前段挠性体21能够弯曲、弯折,此外的后段挠性体22、第一中段挠性体23以及第二中段挠性体24则皆无法弯曲、无法弯折而利于支撑。

多数重复附着件30则分别设置于前段挠性体21和后段挠性体22的一面。重复附着件30系为一种可重复附着使用的附着物,例如可为:重复黏着胶体或磁吸片(软片)等,但不以此为限,只要能重复附着使用即可。

如图4及图4A所示,欲支撑电子装置6时,将前段挠性体21和后段挠性体22经由各重复附着件30分别附着于电子装置6的底侧,并使第一中段挠性体23与第二中段挠性体24之间的邻接处具有一夹角(见图4)。此时,由于前段挠性体21内并未设置任何支撑板,因此能利用重复附着件30顺着弧弯边缘611的弧度予以稳固附着(见图4A),也就是前段挠性体21将经由重复附着件30而整片贴附并附着于弧弯边缘611;且,由于仅在前段挠性体21内不具有支撑板,其余的挠性体22、23、24内都具有支撑板12、13、14,因此仍能具有支撑结构1所需要的支撑能力。

再者,藉由调整后段挠性体22的附着位置,就能调整前述夹角的角度,进而调整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1的支撑高度。

此外,为了让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1更大幅度地避开电子装置6底侧的散热部,前述第一中段挠性体23和第二中段挠性体24系可具有彼此相异的长度,例如让第二中段挠性体24的长度大于第一中段挠性体23的长度(见图1至图4),使第二中段挠性体24具有更佳的避让长度,也就是让后段挠性体22的附着位置能够更加远离于弧弯边缘611而避开散热部。

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1a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进一步于支撑板组件10a和挠性体组件20a分别开设缺口,详述如下。

电子装置6的底侧都开设有例如通风散热口或散热风扇出风口等的多数散热部612,为了让这些散热部612也能隔着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1a运作,特别在多数中段支撑板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一第一缺口141,并在多数中段挠性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对应于第一缺口141的一第二缺口241,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在第二中段支撑板14a开设第一缺口141以及在第二中段挠性体24a开设第二缺口241,并使第一缺口141和第二缺口241皆对应于电子装置6的散热部612。

如此一来,当支撑结构1a整个平贴隐藏于电子装置6的底侧时,电子装置6原用以通风、散热的散热部612,将仍能经由第一缺口141和第二缺口241而继续正常运作,完全不会被封阻住。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1b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支撑结构1b进一步包括多数辅助重复附着件40,较佳还可在挠性体组件20延伸有凸耳203,详述如下。

前述多数中段挠性体系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辅助重复附着件40,例如在第一中段挠性体23和第二中段挠性体24的一面,分别增设有辅助重复附着件40,以在支撑结构1b与电子装置6之间形成更佳的结合力。其中,辅助重复附着件40的材质及结构系相同于前述重复附着件30。

此外,由于前段挠性体21内未设置任何支撑板,因此柔软而不易于自电子装置6撕下重复附着件30。为此,可在前段挠性体21的周缘延伸有至少一凸耳203,且凸耳203较佳系突出于挠性体组件20的周缘,如此一来,就能方便使用者先抓住凸耳203,再藉由拉动凸耳203,进而即能将重复附着件30给整个自电子装置6撕下。当然,除了可单独在前段挠性体21的周缘(图中未示)延伸有至少一凸耳203,亦可单独在后段挠性体22的周缘(图中未示)或同时在前段挠性体21和后段挠性体22的周缘(见图7,此时的前段挠性体21和后段挠性体22内系可皆未设置任何支撑板),分别延伸有至少一凸耳203。

又,所述电子装置6系可为行动电话、平板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等,只要是能用以观赏画面上的文字、图片或影片等信息的电子装置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如图4或图6所示者则为包含彼此枢接的一座体61和一盖体62的笔记型计算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电子装置的可调式支撑结构,确可达到预期之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之缺失,又因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实用新型人之权利。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