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675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群控制多台轴承设备中各轴承的油雾润滑的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



背景技术:

机泵集群的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装置的运行可靠性。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油雾润滑系统可以向轮转设备(比如离心泵、电机、气轮机、齿轮箱、吹风机和风扇等)的轴承提供持续有效的润滑。一套典型的油雾润滑系统包括一个油雾发生器。在油雾发生器中,压缩空气和液体润滑剂相混合,在空气流中形成细微的漂浮油粒子混合物。这些油粒子的直径一般都在1到5微米之间。通过管路系统,油雾被输送到轮转设备的轴承套上。油雾不断润滑设备轴承,使轴承套保持一种轻微的正向压力,以减少来自外界的污染。油雾润滑的大规模投用后使得机泵集群故障率大幅度下降,显著增加了机泵运行安全性。例如,在专利号为ZL 200420050949.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油雾封闭润滑系统,可为机泵集群中的各个轴承提供持续良好的润滑。

目前,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加强,对于油雾润滑和机泵运行时候产生的多余油雾越来越关注,随之出现了油雾回收装置。尽管现在的油雾润滑和油雾回收系统可以满足润滑与排放的基本要求,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应用并不十分完美。现有的油雾润滑系统和油雾回收系统是两个独立系统,这样带来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占地面积较大,两台主机各自有自己的基础,加上各自需要独立的操作、维修空间,在目前装置面积越来越小的趋势下,问题越来越突出;(2)目前现场装置均需要连接上位控制系统,独立的上位机通信方式占用了更多用户资源;(3)油雾回收系统的回收油不能够被有效利用,增加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机泵集群集中油雾润滑和回收的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包括油雾生成装置,用于给所述油雾生成装置提供压缩空气的供气装置,用于给所述油雾生成装置提供润滑油的供油装置,以及与所述油雾生成装置连接的油雾输送管路;所述油雾输送管路包括油雾主管和与所述油雾主管连接的多个油雾支管;

还包括油雾回收管路和与所述油雾回收管路连接的负压生成装置和油雾分离装置,所述油雾回收管路包括回收主管和与所述回收主管连接的多个回收支管,所述回收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油雾支管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回收支管的末端连接至一个收纳箱。

其中较优地,所述收纳箱装有压力平衡管。

其中较优地,还包括润滑油箱、回收油箱和油泵,所述油泵用于从所述回收油箱给所述润滑油箱供油,并用于给所述润滑油箱补给新的润滑油。

其中较优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油雾生成装置、所述负压生成装置、所述油雾分离装置、所述润滑油箱、所述回收油箱、所述油泵和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同一机箱内部。

其中较优地,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油雾生成装置和所述负压生成装置同时运行,并用于控制所述油泵给所述润滑油箱供油。

其中较优地,所述控制系统通过一条通信电缆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其中较优地,所述回收油箱上设置有排气管。

其中较优地,每个所述油雾支管的末端连接有油雾分配器,所述油雾分配器通过至少一个油雾连接管与凝缩嘴连接,所述凝缩嘴连接至轴承的腔室。

其中较优地,所述收纳箱通过连接管连接至所述轴承的腔室。

其中较优地,所述负压生成装置是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油雾分离装置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可为机泵轴承(轴承群组)提供持续性良好润滑,并可以将润滑后剩余残雾和由润滑产生的油雾通过回收管道吸回,然后完成油气分离,润滑油再次使用,空气排出。另外,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将油雾生成、残雾回收分离一体设计,并使润滑油在封闭环境下循环使用成为可能,这显著改善了油雾弥散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节约了现场设备占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的内部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是一种强迫润滑的封闭系统;是一种从油雾生成装置向多轴承的多个润滑点输送油雾并将多余油雾(下文简称残雾)自动收回分离再利用的系统。其中,油雾生成装置生成的连续定量的油雾经油雾输送管路中的油雾主管输送至每个油雾支管,通过每个油雾支管送来的油雾经油雾分配器分配后,再经凝缩嘴把“干雾”变成“湿雾”喷到机泵的轴承上,达到润滑轴承的目的。然后,机泵腔体中的多余油雾进入收纳箱内,被负压生成装置通过回收支管和回收主管吸回,并在经过油雾分离装置时被分离成为空气和润滑油,润滑油存储在回收油箱内,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当回收油箱内的润滑油达到一定数量后会被油泵自动加到润滑油箱内再次使用。

具体来说,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包括油雾生成装置5,用于给油雾生成装置5提供压缩空气的供气装置,用于给油雾生成装置5提供润滑油的供油装置,与油雾生成装置5连接的油雾输送管路。其中,供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气源管路上的气源开关1和稳压阀2;供油装置包括润滑油箱4和为润滑油箱4供油的油泵3,油泵3可以将回收油箱19中的润滑油抽入润滑油箱4中,并能为润滑油箱4提供新的润滑油。油雾生成装置5从润滑油箱4中吸取润滑油,并将空气和润滑油生成油雾,然后将生成的油雾送入油雾主管6。油雾输送管路包括油雾主管6和与油雾主管6连接的多个油雾支管7。每个油雾支管7用于给一个轴承提供润滑油,油雾支管7的设置数量和需要润滑的轴承的数量相同。

在每个油雾支管7的末端连接有油雾分配器8,油雾分配器8通过至少一个油雾连接管9与凝缩嘴10连接,凝缩嘴10连接至机泵11的轴承的腔室,凝缩嘴10用于把干油雾在即将到达润滑轴承之前转换成湿油雾并润滑轴承。例如,油雾分配器8可以通过两个或四个油雾连接管9与同一凝缩嘴10连接,并通过凝缩嘴10喷射到同一轴承的多个润滑点,实现多点润滑。

如图1所示,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还包括用于回收残雾的油雾回收管路和与油雾回收管路连接的负压生成装置16和油雾分离装置17。按照气流走向,负压生成装置16(例如离心风机)设置在油雾分离装置17(例如过滤器)的前端。其中,油雾回收管路包括回收主管15和与回收主管15连接的多个回收支管14。在同一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中,回收支管14的数量与油雾支管7的数量对应,每个油雾支管7用于给一个轴承提供润滑使用的油雾,每个回收支管14用于对一个轴承的油雾润滑过程中产生的油雾和多余的油雾(统称残雾)进行回收。每个回收支管14的末端连接至一个收纳箱13,收纳箱13通过连接管12连接至轴承的腔室,用于收集残雾和废油,其中,残雾被回收支管14抽走,废油收集在收纳箱13底部,最后被排出。在每个收纳箱13上装有压力平衡管21,可以保证即使整个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出现意外也不会产生对机泵11的过量抽力,避免出现不良润滑。

在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中,还设置有回收油箱19,用于收集经油雾分离装置17分离出的润滑油,回收油箱19上设置有排气管18。当回收油箱19中的润滑油达到一定数量时,油泵3将回收油箱19中的润滑油抽入润滑油箱4中,实现润滑油的回收利用。此外,油泵3还用于从其他润滑油来源(例如油库或更大的润滑油储存容器)向润滑油箱4中补给新的润滑油,从而维持整个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的正常运行。较优地,将所述的油雾生成装置5、负压生成装置16、油雾分离装置17、润滑油箱4、回收油箱19、油泵3和控制系统20设置在同一机箱内部,可以极大地减少整个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的体积和占地面积。

下面对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的油雾生成和回收过程进行完整介绍。如图1所示:由气源开关1、稳压阀2组成的供气装置,用于给油雾生成装置5供给压缩空气;由润滑油箱4和油泵3组成的供油装置用于给油雾生成装置5供给润滑油;油雾生成装置5将空气和润滑油生成油雾,并通过由油雾主管6和油雾支管7组成的油雾输送管路将油雾送达各个油雾分配器8;油雾分配器8将油雾通过至少一个油雾连接管9送到凝缩嘴10;凝缩嘴10将油雾生成装置5通过油雾输送管道送来的干油雾变成具有润滑效果的湿油雾并润滑机泵11的轴承。润滑后的残雾与废油通过连接管12排到收纳箱13内;残雾被由回收支管14和回收主管15组成的油雾回收管道通过负压生成装置16产生的负压吸回;吸回的残雾被油雾分离装置17分离后,空气与润滑油分离;空气通过排气管18排到空气中;润滑油存储在回收油箱19内部;当回收油箱19中的润滑油存储到一定数量后,控制系统20指令油泵3工作将润滑油从回收油箱19中抽入润滑油箱4内,完成润滑油的循环使用。

在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中,控制系统20用于控制油泵3、油雾生成装置5和负压生成装置16的自动运行。较优地,负压生成装置16和油雾生成装置5可以设置为同时运行,即:同时工作、同时停止。控制系统20分别连接油泵3、油雾生成装置5和负压生成装置16,并通过多点的检测(例如检测温度、液位、压力等)对上述装置进行控制保护。控制系统20除了检测回收油箱19内部的润滑油位并控制油泵3将回收油箱19中的润滑油自动打入润滑油箱4外,还在由于润滑油损耗造成润滑油箱4的液位低时通知操作人员加油补充润滑油,当然也可以是自动控制油泵3为润滑油箱4供给新的润滑油。控制系统20检测用于判断系统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如气源压力、油雾压力、负压压力、排气压力等,并通过通信电缆将系统的运行参数一并发送给上位机。控制系统20通过一条通信电缆和上位机(DCS主控系统)连接,并将各种运行参数送出,实现通信。所述的控制系统20应至少设有一个可与DCS主控系统通信的端口,并通过一条通信线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上述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A、通过将油雾生成系统和油雾回收系统一体化结构设计,减少了设备占地约50%。B、采取同一控制系统对油雾生成装置、负压生成装置、油泵等一并控制,可以避免误操作,保证在油雾提供时回收系统同时工作,油雾停止时回收系统停止工作,避免现场腐蚀性气体在没有油雾保护时被抽入,侵入摩擦副腐蚀机泵。C、油雾生成系统和油雾回收系统共用通信线路使得客户通信成本降低50%。D、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满足了对环境标准的更高要求,润滑油再次使用可以使设备环境更友好,符合社会期待。

此外,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的优越性能还在于合理的环境投资成本、中心化和完全自动化系统意味着更高的效率。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是一种封闭式油雾润滑系统,适用于艰苦和极度高温、寒冷、潮湿和有灰尘的环境。总而言之,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可以提供较高的润滑性能,并能满足用户对环境和成本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可为机泵轴承(轴承群组)提供持续性良好润滑,具有极佳的检测、控制、通信功能,并可以将润滑后的残雾和由润滑产生的油雾通过回收管道吸回,然后完成油气分离,润滑油再次使用,空气排出。另外,该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将油雾生成、残雾回收分离一体设计,使得润滑油在封闭环境下循环使用成为可能。这显著地改善了油雾弥散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节约了现场设备占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生成回收一体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