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打结器的集中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6748阅读:1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打结器的集中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捆机的打结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打结器的集中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打捆机的打结器上有较多运动部件,如主轴与打结器架体之间、打结器架体与鹰嘴、打结器架体与蜗杆轴、架体与夹绳盘之间均为相对运动件,为了减少相对运动件之间的摩擦磨损,需要采用干油润滑方式对相对运动件之间进行润滑。目前,打结器在架体上的每个相对运动件的位置布置了一个黄油嘴,通过黄油枪和黄油嘴加注润滑脂,用于在运动件之间补充黄油,减少打结器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打结器使用寿命。由于需要加注润滑脂的部位较多,容易遗漏。因为空间的限制,用黄油枪加注润滑脂时,存在部分黄油嘴加注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工就会嫌麻烦而漏加注,导致该部分运动件出现干摩擦,加剧运动件的磨损。

打捆机在农忙季节,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加注黄油工作每天至少需要2次以上,有些需要三次。由于加注点较多,每次加注时间至少半小时以上。很多操作工为了赶农时,比较麻烦和费时费力的加注黄油,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会很少执行每天2次以上的加注黄油规定。导致打结器早期损坏较多,严重影响打捆机的正常工作。

由于打结器每天都需要补充润滑脂,为了保证运动部件间的良好润滑,国外主机厂和国内部分厂家开发了集中润滑系统,但是这种集中润滑系统一般是通过电动润滑泵输送出的压力油脂推动着递进分油器内的柱塞,使柱塞按顺序往复运动,将油脂输送到各润滑部位,可是由于该集中润滑系统价格昂贵,控制方式复杂,不利于在打捆机上广泛使用。

如中国专利CN204372507U公开了一种打捆机用打结器集中润滑系统,它由柱塞式油泵或齿轮式油泵、滤油器、分配器和进出油管组成,各分配器采用串联连接,油泵动力采用双摇臂机构的连动装置,双摇臂机构包括打捆针架、摇臂以及连杆,因而在工作时,当草捆达到预设的长度时,打捆机的控制机构使打结离合器结合,打捆针架开始运动一次以完成打捆步骤,打捆针架运动过程中通过连杆、摇臂将动力传递给液压泵,带动液压泵工作,将经过滤清器过滤后的润滑油压入出油管路,然后通过分配器将润滑油分配到打结器的各个润滑点,对打结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润滑。但是该润滑方式还存在如下缺点:(1)当打结器每打一个结,就需要给油嘴打一次油,由于各运动部件空间很小,每打一次黄油的量是固定的,这样黄油是超量给付,多余的黄油就会流出来了。导致秸秆上黄油较多,用作饲料就会对牲畜有害;(2)各分配器采用串联连接,当打黄油时,第一个分配器就会分配到较多的黄油,而后面的分配器分配的黄油就会逐渐减少。分配到各黄油嘴中的黄油量不一样,润滑效果不佳;(3)油泵动力采用引针架的联动动力,每次引针架运动时间较短,油泵排在前面的分配器及短油管能进润滑脂,而远端的分配器和油管不能进润滑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集中润滑系统成本高,结构复杂,润滑过程中各润滑点润滑脂加注量存在过多或不足的情况,润滑脂泄漏较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打结器的集中润滑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打结器的集中润滑装置,包括打结器架体,打结器架体上设有主轴孔、主轴孔油嘴接头、脱绳臂孔油嘴接头、鹰嘴后油嘴接头、蜗杆轴孔油嘴接头、夹绳盘孔油嘴接头和鹰嘴前油嘴接头,主轴孔上具有外径合盖,还包括油路分配器和润滑安装板,油路分配器通过润滑安装板连于打结器架体上主轴孔的外径合盖上,油路分配器的一侧边上连有进油端,进油端上设有一单向阀,油路分配器的上端面上依次设有第一出油端、第二出油端、第三出油端、第四出油端、第五出油端和第六出油端,其中,第一出油端设于靠近进油端的一侧,第一出油端通过油管与夹绳盘孔油嘴接头相连,第二出油端通过油管与鹰嘴前油嘴接头相连,第三出油端通过油管与蜗杆轴孔油嘴接头相连,第四出油端通过油管与鹰嘴后油嘴接头相连,第五出油端通过油管与脱绳臂孔油嘴接头相连,第六出油端通过油管与主轴孔油嘴接头相连。

所述的主轴孔油嘴接头、脱绳臂孔油嘴接头、鹰嘴后油嘴接头、蜗杆轴孔油嘴接头、夹绳盘孔油嘴接头和鹰嘴前油嘴接头上均还设有内卡弯头、内卡接头或气管快拧接头,通过内卡弯头、内卡接头或气管快拧接头均与油管相连。

所述的油路分配器为可调容积式油路分配器或A型抵抗式油路分配器。

所述的润滑安装板下端的两端均连有一连接板,使润滑安装板整体形成L字形状,润滑安装板下端的两连接板之间还开设有一弧形开口。

所述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于打结器架体上,使润滑安装板下端的弧形开口架设于主轴孔的外径合盖上。

所述的油路分配器连于润滑安装板的上端。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用于打结器的集中润滑装置,能使便于润滑油脂注入打结器各个运动部件间,整体结构紧凑,简单可靠,成本低廉,还能保证打结器各个运动部件磨损的均匀性,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致,避免某些部件因润滑不良而出现早起失效,以及在润滑过程中润滑油脂不会出现泄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润滑安装板的结构状态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打结器的集中润滑装置,包括打结器架体1,本实施例中的打结器架体1为RS6003重型打结器,打结器架体1上设有主轴孔2,主轴孔2为可拆分式结构,主轴孔2上具有外径合盖201,还设有主轴孔油嘴接头3、脱绳臂孔油嘴接头4、鹰嘴后油嘴接头5、蜗杆轴孔油嘴接头6、夹绳盘孔油嘴接头7和鹰嘴前油嘴接头8,共计6个油嘴接头,另外还包括油路分配器9和润滑安装板10,油路分配器9通过润滑安装板10连于打结器架体1上主轴孔2的外径合盖201上,油路分配器9的一侧边上连有进油端11,进油端11上设有一单向阀,保证在打油过程中不会因压力的升高而致人顶不住,出现油脂泄漏现象,防止打油时的高压将油脂漏出来。油路分配器9的上端面上依次设有第一出油端12、第二出油端13、第三出油端14、第四出油端15、第五出油端16和第六出油端17,其中,第一出油端12设于靠近进油端11的一侧,第一出油端12通过油管18与夹绳盘孔油嘴接头7相连,第二出油端13通过油管18与鹰嘴前油嘴接头8相连,第三出油端14通过油管18与蜗杆轴孔油嘴接头6相连,第四出油端15通过油管18与鹰嘴后油嘴接头5相连,第五出油端16通过油管18与脱绳臂孔油嘴接头4相连,第六出油端17通过油管18与主轴孔油嘴接头3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取消现有技术中的油泵,采用黄油枪连接进油端11加注润滑脂,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油路分配器9又直接安装在打结器架体1上,做成了一个整体,缩短了打结器架体1上的各个油嘴与油路分配器9之间的距离,使得润滑油脂比较容易的注入各运动部件间,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油管18排布按照打结器架体1上的各个油嘴的位置与油路分配器9上各个出油端的顺序一一对应,通过油管18长度和排列实现润滑油脂能够同时达到打结器架体1上的各个油嘴,加入的润滑油脂量基本一致,满足了打油的需求。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与油泵相连,通过油泵替代人工来进行打润滑油脂。

较佳的,由于主轴孔油嘴接头3、脱绳臂孔油嘴接头4、鹰嘴后油嘴接头5、蜗杆轴孔油嘴接头6、夹绳盘孔油嘴接头7和鹰嘴前油嘴接头8不能直接固定油管18,因此在这些油嘴接头上均还设有内卡弯头19、内卡接头20或气管快拧接头,通过内卡弯头19、内卡接头20或气管快拧接头使得各个油嘴能与油管相连。

较佳的,由于打结器架体1上具有6个油嘴,因此油路分配器9为选用1进6出的可调容积式油路分配器或A型抵抗式油路分配器。

较佳的,所述的润滑安装板10下端的两端均连有一连接板21,使润滑安装板10整体形成L字形状,润滑安装板10下端的两连接板21之间还开设有一弧形开口22,弧形开口22的弧度沿主轴孔2的外径相应设置,当两连接板21通过螺栓安装在打结器架体1上主轴孔2两侧的外径合盖201时,使润滑安装板10下端的弧形开口22架设在主轴孔外径合盖2的上方,而油路分配器9则通过螺栓安装在润滑安装板10的上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于将集中润滑装置与打结器做成一个整体,打结器上的各油嘴与油路分配器之间距离最短,润滑油脂比较容易注入各运动部件间;由于取消了原有的油泵源,节省了油泵、进油管、接头等零件,结构紧凑,简单可靠,成本低;由于油管长度与分配器出油端严格配合,从黄油枪打入的润滑脂基本上同时到达运动部件,保证运动部件润滑时间的一致性,润滑油量基本一致,润滑效果一致,从而保证打结器运动部件磨损的均匀性,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致,避免某些部件因润滑不良而出现早期失效;在分配器的进口端增加一个单向阀,保证在打油过程中不会因压力的升高而致人顶不住,出现油脂泄漏现象,保证润滑过程中润滑脂不会出现泄漏现象。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