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657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闸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闸阀。



背景技术:

平板闸阀是目前最广泛的阀门之一。目前的平板闸阀包括阀体、闸板及闸板控制器,阀体设置有由闸板封闭或者开启的流道,流道包括分别设置于闸板两侧进流口及出流口,流道内设置阀座,阀座上设置有与闸板密封配合的密封圈。闸板控制器与闸板联动设置,其包括升降闸板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与闸板的阀杆,通过该驱动装置可使闸板封闭及打开阀体,起到控制作用。

平板闸阀广泛运用于燃气设备的控制,由于运输介质为可燃易爆品,因此对平板闸阀与外接管道之间的安装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避免外接管道脱离平板闸阀造成泄露,然而普通的平板闸阀使用外接管道套设于流道两端,并在外接管道外周设置卡箍箍紧,这种设置在高压下,外接管道易被高压气体冲击而脱离平板闸阀引起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外接管道脱离阀体起到高效密封的一种平板闸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阀体、闸板及阀杆,阀体设置有由闸板封闭或者开启的流道,流道设置有进流口及出流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接管道,所述的外接管道分别套设于阀体位于进流口及出流口的外周面,所述的外接管道内周与阀体外周之间设置有轴向限位机构,所述的外接管道外周设置有向外接管道施压的限位强化辅助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接管道分别套设于流道两端,对外接管道进行内外双重稳定性设置,在内,轴向限位机构的设置,可以使外接管道在轴向限位机构的作用下而防止沿流道方向脱离平板闸阀,并且在外,通过限位强化辅助机构,强化外接管道的轴向限位效果,除此之外,限位强化辅助机构主要的作用是密封外接管道与阀体,而轴向限位机构在轴向方向上在防止外接管道脱离的情况下强化了密封性,两者相互影响起到强稳定性及强密封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强化辅助机构包括呈半圆弧状对称设置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相对且分别设置有分安装腔,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分安装腔相组合构成与外接管道外周形状相适配的安装腔,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各端部分别设置有固定部,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相对应的固定部之间设置有调节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固定部的间距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接管道外周分体设置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通过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分安装腔将外接管道套设在其中,并在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各端设置通过调节件固定的固定部,根据实际需求,调节件调节固定部相对位置,从而调节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对外接管道的挤压力,避免外接管道受挤压力过小而难以脱离阀体或者外接管道受挤压力过大而破坏外接管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节件包括螺栓,所述的第一本体设置于外接管道上方,所述的第二本体对应设置于外接管道下方,所述的第二本体的固定部沿竖向设置有沉头孔,所述的沉头孔大径端设置于第二本体的固定部底端,所述的第一本体的固定部与沉头孔同轴设置有盲孔,所述的螺栓穿过沉头孔并与盲孔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件采用螺栓将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紧固连接在一起,沉头孔的设置使螺栓头安装于沉头孔大径端之内,使第二本体固定部平整性保持完整,防止螺栓头的外置而与其他装置接触起到影响,第一本体固定部采用盲孔设置,使螺栓安装完毕螺杆设置于第一本体之内而没有多余螺杆外露,使第一本体固定部平整性保持完整,防止螺杆的外露而与其他装置接触起到影响,沉头孔大径端设置于第二本体的固定部的底端,使螺栓以倒装式进行安装,且第一本体盲孔设置,防止腐蚀介质沿重力方向进入安装孔而破坏表面螺纹,使螺栓与螺纹的紧密性下降,从而失去紧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轴向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及与限位槽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限位块,所述的限位槽沿周向设置于阀体外周面,并沿流道轴向依次排布,所述的限位块沿周向设置于外接管道内周面,并沿流道轴向依次排布,所述的限位块与限位槽形成限位配合,所述的限位槽设置有与流道径向倾斜设置的阻挡面及引导面,所述的阻挡面阻止限位块沿外接管道远离阀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的引导面引导限位块沿外接管道靠近阀体方向进入下一相邻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向限位机构的限位槽及限位块的设置使外接管道及阀体形成卡配固定结构,使外接管道无法背离阀体运动从而脱离阀体,阻挡面的设置,使限位块无法沿外接管道远离阀体的方向移动,其中阻挡的原理是使阻挡面与相邻的阀体外周面夹角小于90度,当外接管道有远离阀体的趋势时,限位块受到阻挡面的阻力,阻力方向分为反于运动趋势的分力及沿外接管道指向管道中心的分力,两者分力均无法使外接管道脱离阀体,因此起到限位作用,引导面的设置,使限位块沿外接管道套设阀体方向移动,使外接管道便于套设与管道,其中引导面的原理是使引导面与相邻的阀体外周面夹角大于90度,当外接管道向阀体套设方向运动时,限位块受到引导面的支持力,支持力方向分为反于运动趋势的分力及沿外接管道径向朝外的分力,虽然反于运动趋势的分力阻挡限位块向内运动,但是沿外接管道径向朝外的分力使限位块向外膨胀上升,继而沿着引导面运动冲一个限位槽进入下一个限位槽,达到引导限位块向套设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闸板包括与阀杆连接的上闸板及位于上闸板下方的下闸板,所述的上闸板贯穿设置有联通位于闸板两侧流道的导流孔,所述的阀体位于流道上方且沿阀杆方向设置有上空腔,所述的阀体位于流道下方且沿阀杆方向设置有下空腔,所述的阀杆带动上闸板上升至上空腔时,下闸板封闭流道,所述的阀杆带动下闸板下降至下空腔时,上闸板位于流道,导流孔联通位于闸板两侧流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闸板分为上闸板及下闸板,上闸板设置有导流孔,只有当上闸板的导流孔位于流道时,流道才会开启;而当闸板上升,下闸板位于流道时,流道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本设置与常规的平板闸阀不同,属于导流孔上置式,其优点在于对于出现紧急状况而需要关闭闸阀时,闸板是上升关闭而不是下降关闭,对于下降关闭的闸阀,当下端因温度过低而凝结有冰块,强行关闭闸阀会使闸板向下运动撞击冰块,从而冰块将受到的挤压力传递给阀体引起阀体的损坏,上置式导流孔的闸板则不存在上述问题,由于重力作用,水汇聚于下端而在下端形成冰,上置式导流孔的闸板关闭流道时,闸板向上运动,只会脱离冰,而不回去撞击冰块。除此之外,上闸板设置有供阀杆安装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导流孔联通,使阀杆在安装拆卸过程中不会产生灰尘堆积于安装孔之内而堵塞安装孔,保持安装孔的通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上阀盖,还包括有上阀盖,所述的上阀盖固定设置于阀体,所述的上阀盖设置有供阀杆穿出的阀杆穿出孔,所述的阀杆穿出孔内设置有密封填料,所述的密封填料挤压于阀杆外周面及阀杆穿出孔内周面之间,所述的密封填料下方设置有填料定位件,所述的密封填料上方设置有填料封盖,所述的密封填料挤压于填料定位件及填料封盖之间,所述的密封填料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第一密封填料及第二密封填料,所述的第一密封填料朝向第二密封填料的端面沿周向设置有挤压槽,所述的第一密封填料位于挤压槽内侧的部分为与阀杆外周面相抵的内密封部,所述的第一密封填料位于挤压槽外侧的部分为与阀杆穿出孔内周面相抵的外密封部,所述的第二密封填料朝向第一密封填料的端面设置有深入挤压槽的挤压块,所述的挤压块在深入挤压槽时,将内密封部向阀杆外周面挤压,将外密封部向阀杆穿出孔内周面挤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填料的设置将密封填料挤压于阀杆与上阀盖之间,使阀体内部空间与外界有效的隔离,保证了密封性,密封填料采用当流动介质挤压第二密封填料,第二密封填料受到压力而上升,使挤压块分别向内密封部及外密封部施加压力,内密封部及外密封部受力分别朝阀杆外周面及阀杆穿出孔内周面扩张而紧密相抵,流动介质压力越大,扩张环的密封性越强,除此之外,第一密封面上朝向阀杆外周面及阀杆穿出孔内周面还设置有成波浪形的密封面,波浪形凸出侧分别与阀杆外周面及阀杆穿出孔内周面形成线密封,形成双重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流道内设置有阀座,所述的阀座朝向闸板侧设置有环形安装腔,所述的环形安装腔内设置有与闸板密封配合的主密封圈,所述的主密封圈内周面及外周面沿轴向分别设置有防止主密封圈脱离阀座的第一倒齿,所述的环形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倒齿卡配的第二倒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密封圈安装的环形安装腔内第二倒齿及主密封圈上第一倒齿的配合设置,使主密封圈安装于阀座之后难以脱离阀座,起到固定密封圈的作用,有效防止因流动介质压力将其挤压出而引起泄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座及阀体之间设置有将阀座向闸板侧复位的弹簧,所述的主密封圈内设置有副密封圈及安装副密封圈的空腔,所述的主密封圈相对闸板侧设置有密封面,所述的密封面与闸板形成面密封配合,所述的副密封圈朝向闸板侧设置有弧形状的密封头,所述的密封头的弧形顶端与闸板形成线密封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闸板在不同来流介质压力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弹簧的设置,有效补偿了这一部分的偏移,在不同来流介质压力下,弹簧始终挤压阀座,使阀座紧密相抵于闸板,主密封圈内设置有副密封圈,副密封圈通过弧形状的密封头顶端与闸板形成线密封,主密封圈通过密封面与闸板形成面密封,双重密封有效防止流动介质的泄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座朝向闸板侧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的闸板底端朝向阀座侧对应第一倾斜面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的阀杆带动闸板朝下运动时,第二倾斜面相抵于第一倾斜面,闸板将阀座朝外侧挤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座外周设置有第一倾斜面,闸板底端采用对应的第二倾斜面,阀门可实现在线更换维护密封面。装配时将两个阀座分别放入阀体后,闸板的斜面对准阀座的斜面,向下压入撑开阀座后,闸板即可准确进入两密封副之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座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填料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闸阀,包括阀体1、闸板2及阀杆3,阀体1设置有由闸板2封闭或者开启的流道4,流道4设置有进流口41及出流口42,还包括外接管道5,外接管道5分别套设于阀体1位于进流口41及出流口42的外周面,外接管道5内周与阀体1外周之间设置有轴向限位机构6,外接管道5外周设置有向外接管道5施压的限位强化辅助机构7。限位强化辅助机构7包括呈半圆弧状对称设置的第一本体71及第二本体72,第一本体71及第二本体72相对且分别设置有分安装腔73,第一本体71及第二本体72的分安装腔73相组合构成与外接管道5外周形状相适配的安装腔74,第一本体71及第二本体72的各端部分别设置有固定部75,第一本体71及第二本体72相对应的固定部75之间设置有调节第一本体71及第二本体72固定部75的间距的调节件76。调节件76包括螺栓761,第一本体71设置于外接管道5上方,第二本体72对应设置于外接管道5下方,第二本体72的固定部75沿竖向设置有沉头孔721,沉头孔721大径端设置于第二本体72的固定部75底端,第一本体71的固定部75与沉头孔721同轴设置有盲孔711,螺栓761穿过沉头孔721并与盲孔711螺纹配合。轴向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槽61及与限位槽61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限位块62,限位槽61沿周向设置于阀体1外周面,并沿流道4轴向依次排布,限位块62沿周向设置于外接管道5内周面,并沿流道4轴向依次排布,限位块62与限位槽61形成限位配合,限位槽61设置有与流道4径向倾斜设置的阻挡面611及引导面612,阻挡面611阻止限位块62沿外接管道5远离阀体1的方向移动,引导面612引导限位块62沿外接管道5靠近阀体1方向进入下一相邻的限位槽61。闸板2包括与阀杆3连接的上闸板21及位于上闸板21下方的下闸板22,上闸板21贯穿设置有联通位于闸板两侧流道4的导流孔211,阀体1位于流道4上方且沿阀杆3方向设置有上空腔11,阀体1位于流道4下方且沿阀杆3方向设置有下空腔12,阀杆3带动上闸板21上升至上空腔11时,下闸板22封闭流道4,所述的阀杆3带动下闸板22下降至下空腔12时,上闸板21位于流道4,导流孔211联通位于闸板2两侧流道4。还包括有上阀盖8,上阀盖8固定设置于阀体1,上阀盖8设置有供阀杆3穿出的阀杆穿出孔81,阀杆穿出孔81内设置有密封填料82,密封填料82挤压于阀杆3及上阀盖8之间,密封填料82下方设置有填料定位件83,密封填料82上方设置有填料封盖84,密封填料82挤压于填料定位件83及填料封盖84之间,密封填料8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第一密封填料821及第二密封填料822,第一密封填料821朝向第二密封填料822的端面沿周向设置有挤压槽8211,第一密封填料821位于挤压槽8211内侧的部分为与阀杆3外周面相抵的内密封部8212,第一密封填料821位于挤压槽8211外侧的部分为与阀杆穿出孔81内周面相抵的外密封部8213,第二密封填料822朝向第一密封填料821的端面设置有深入挤压槽8211的挤压块8221,挤压块8221在深入挤压槽8211时,将内密封部8212向阀杆3外周面挤压,将外密封部8213向阀杆穿出孔81内周面挤压。流道4内设置有阀座9,阀座9朝向闸板2侧设置有环形安装腔92,环形安装腔92内设置有与闸板2密封配合的主密封圈91,主密封圈91内周面及外周面沿轴向分别设置有防止主密封圈91脱离阀座9的第一倒齿911,环形安装腔9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倒齿911卡配的第二倒齿921。阀座9及阀体1之间设置有将阀座9向闸板2侧复位的弹簧94,主密封圈91内设置有副密封圈912及安装副密封圈912的空腔914,主密封圈91相对闸板2侧设置有密封面913,密封面913与闸板2形成面密封配合,副密封圈912朝向闸板2侧设置有弧形状的密封头9121,密封头9121的弧形顶端与闸板2形成线密封配合。阀座9朝向闸板2侧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倾斜面95,闸板2底端朝向阀座9侧对应第一倾斜面95设置有第二倾斜面23,阀杆3带动闸板2朝下运动时,第二倾斜面23相抵于第一倾斜面95,闸板2将阀座9朝外侧挤压。

外接管道5套设于流道4两端,并在内采用轴向限位机构6、在外采用限位强化辅助机构7防止外接管道5脱离阀体1,保证外接管道5的稳定性。轴向限位机构6采用设置有阻挡面611及引导面612的限位槽61及与限位槽61配合设置的限位块62,限位槽61及限位块62采用卡配结构,并利用阻挡面611的阻挡作用防止外接管道5脱离阀体1,引导面612的设置便于外接管道5沿安装方向安装于阀体1之上;限位强化辅助机构7采用将外接管道5套设于第一本体71及第二本体72之间,通过可调节紧密度的调节件76将外接管道5紧密夹持于阀体1之上,其中调节件76采用倒装式的螺栓761,并将螺栓761安装于盲孔711之内,这样有效防止腐蚀介质沿重力方向直接进入螺纹孔而破坏表面螺纹,从而失去紧固作用,除此之外,沉头孔721的设置使螺栓761头安置于沉头孔721大径端,起到保持第二本体72表面的平整性。上置式导流孔211的设置与常规平板闸阀启闭状态相反,当闸板2上升时,闸板2逐渐关闭流道4,当闸板2下降时,闸板2上的导流孔211将流道4联通,这样设置便于应对紧急状况,防止在低温紧急需要关闭流道4时,由于阀体1底部积水结冰,而常规阀门的闸板2下降撞击冰块使阀体1损坏。密封填料82的设置有效保证了阀体1内部的密封性,密封填料82分为第一密封填料821及第二密封填料822,第二密封填料822在流动介质的挤压下将第一密封填料821的内密封部8212及外密封部8213分别朝阀杆3外周面及阀杆穿出孔81内周面挤压,使其紧密相抵起到密封效果,且压力越大密封性越好。阀座9的主密封圈91的设置,并与闸板2配合,起到启闭流道4的作用,主密封圈91上设置有副密封圈912,并且副密封圈912设置有弧形状的密封头9121,其与闸板2形成线密封,除此之外,主密封圈91设置有密封面913与闸板2形成面密封,线密封及面密封起到双重密封效果,弹簧94的设置有效补偿了因加工误差及来流介质压强不同而引起的阀座9与闸板2的相对距离,主密封圈91与阀座9的第一倒齿911及第二倒齿921的配合设置,使密封圈91固定于环形安装腔92之内,有效防止因流动介质压力将其挤压出而引起泄漏。阀座9外周设置的第一倾斜面95及闸板2底端对应设置的第二倾斜面23使阀座9便于安装,装配时将两个阀座9分别放入阀体1后,闸板2的斜面对准阀座9的斜面,向下压入撑开阀座9后,闸板2即可准确进入两密封副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