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282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自拍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拍照辅助设备,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拍杆。



背景技术:

自拍杆是一种简单的拍照辅助设备,通常包括一个手柄部、可伸缩的杆体和设置在杆体端部且用于固定可拍照的终端的夹持部。使用自拍杆时,用户可以将可拍照的终端固定在夹持部上,通过与该终端有线或无线连接的控制器控制终端对用户进行拍照。

现有的自拍杆可分为手动伸缩式和电控伸缩式。手动伸缩式自拍杆虽价格低廉,但是在调整拍照视角时需要手动进行伸缩控制,并且不符合高端用户的自动化需求。电控伸缩式自拍杆虽可实现自动伸缩功能,但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尤为突出的弊端在于手柄处体积太大,不适宜女性用户抓持。

另外,公开号为CN10593282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拍杆的电驱动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齿条缠绕于齿条齿轮上并与之相啮合,通过动力机构驱动齿条齿轮的转动,并牵引齿条的伸展或者收缩,从而实现自拍杆的伸出或者收缩目的。这种结构的电驱动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齿条的内壁部设置有齿,齿条在弯曲达到极限时,设置于齿条内壁部的相邻的齿会发生碰撞,限制了齿条的最小缠绕直径;

(2)齿条的厚度较厚,缠绕于齿条收集器的齿条以并列的方式缠绕,当采用层叠式缠绕时,会进一步的增加自拍杆手柄部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拍杆,目的是便于用户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自拍杆,包括:

手柄部;

夹持部,其用于夹持拍摄设备;

伸缩组件,其与手柄部和夹持部连接,且设置成能够在伸长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伸缩控制装置,其具有设置于手柄部和伸缩组件的内部且用于控制伸缩组件进行伸长和收缩的发条。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部内部的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且用于控制所述发条进行伸长和收缩的动力供应机构;发条进行伸长时,发条推动所述伸缩组件进行伸长;发条进行收缩时,发条拉动所述伸缩组件进行收缩。

所述动力供应机构包括电动机、输出动力以驱动所述发条进行伸缩的动力输出部件以及与电动机和动力输出部件连接且将电动机产生的旋转力传递至动力输出部件的传动机构。

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与所述发条接触的主动压合滚轮。

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圆柱体,动力输出部件的外圆面与所述发条的表面接触。

所述动力输出部件包括压合滚轮本体和设置于压合滚轮本体上且与所述发条的表面接触的橡胶层,橡胶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与第四齿轮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五齿轮和与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与第六齿轮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均为直齿圆柱齿轮。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发条接触的从动压合滚轮,发条从动力输出部件和从动压合滚轮之间穿过。

所述从动压合滚轮为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圆柱体,从动压合滚轮的外圆面与所述发条的表面接触。

所述从动压合滚轮包括压合滚轮本体和设置于压合滚轮本体上且与所述发条的表面接触的橡胶层,橡胶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从动压合滚轮提供支撑力以使所述发条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和从动压合滚轮保持贴合的弹性支撑机构,从动压合滚轮呈浮动状态。

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可旋转设置的托架和用于对托架施加使其旋转的作用力的弹性元件,所述从动压合滚轮为可旋转的设置于托架上且两者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

所述托架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所述从动压合滚轮和所述弹性元件与托架的连接点之间。

所述弹性元件为圆柱螺旋弹簧且为压簧,弹性元件的一端抵触所述从动压合齿轮,另一端抵触所述支撑架。

所述托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以及与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连接的连接轴,所述支撑架具有让连接轴穿过的轴孔。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可旋转设置的环架,所述发条收缩后卷绕在环架上。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环架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之间且用于引导所述发条的引导板。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环架外侧且用于限制所述发条在收缩时的最大直径的限位板和导向板,限位板和导向板均为圆弧形结构且限位板和导向板的轴心位于环架的旋转中心线上。

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具有螺旋槽的第一蜗杆,所述发条具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卡槽,第一蜗杆转动时,可以驱动发条进行移动。

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链轮,所述发条具有与链轮相啮合的卡槽,链轮转动时,可以驱动发条进行移动。

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与第四齿轮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五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以及与第六齿轮和所述第一蜗杆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

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均为直齿圆柱齿轮。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为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发条接触的第一引导轮,发条从动力输出部件和第一引导轮之间穿过。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可旋转设置的环架,所述发条收缩后卷绕在环架上。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环架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件之间且用于引导所述发条的引导板。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环架外侧且用于限制所述发条在收缩时的最大直径的限位板和导向板,限位板和导向板均为圆弧形结构且限位板和导向板的轴心位于环架的旋转中心线上。

所述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可旋转设置且用于引导所述发条进入所述引导板的第二引导轮,第二引导轮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轮与所述环架之间。

所述伸缩组件为由多个中空的伸缩节依次套接组成的可伸缩杆状结构,所述发条设置于伸缩节的内部。

所述伸缩节的一端设有向内凸出且用于对插入内部的伸缩节起限位作用的内置台阶,伸缩节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凸出且用于对外部套设的伸缩节上所设的内置台阶相配合的外置台阶。

所述伸缩节共设置四个。

所述夹持部包括:

夹持支架,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手柄部为可旋转;

翻板,其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夹持支架上,且可活动于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以及

翻折顶架,其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夹持支架上,且可活动于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

其中,处于展开位置的翻板和处于展开位置的翻折顶架相配合,用于夹持拍摄设备。

所述翻板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翻折顶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

所述翻板和所述翻折顶架设置成可向所述夹持支架的两侧旋转,翻板和翻折顶架具有两个展开位置且两个展开位置分别位于夹持支架的一侧。

所述翻板和所述翻折顶架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度,翻板和翻折顶架朝向所述夹持支架的同一侧转动90度后可分别处于一展开位置处。

所述翻板具有容纳拍摄设备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设置于翻板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在所述夹持支架和所述翻板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沟槽或所述第二沟槽覆盖于所述手柄部上所设的伸缩按钮和/或拍照按钮。

所述第一沟槽和/或所述第二沟槽中设有用于与拍摄设备接触的防护层。

所述翻折顶架具有容纳拍摄设备的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设置于翻折顶架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所述第三沟槽和/或所述第四沟槽中设有用于与拍摄设备接触的防护层。

所述夹持支架具有容纳处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翻板的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为贯穿设置的通槽。

所述夹持支架具有容纳处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翻折顶架的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为贯穿设置的通槽。

所述夹持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持臂、与两个支持臂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翻板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块、与两个支持臂连接的安装块和设置于安装块上且用于调节所述翻折顶架与翻板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翻折顶架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翻折顶架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块外部的支撑体、与支撑体连接的导向轴和套设于导向轴上且用于产生使支撑体朝向靠近安装块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二弹簧,安装块具有容纳第二弹簧和导向轴的导向孔。

所述导向轴设置相平行的多个。

所述翻折顶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支撑体一侧的两个夹持臂和与两个夹持臂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夹持臂具有与所述手柄部的端部形状相匹配且为弧形的弯曲部。

所述夹持部还包括与所述伸缩组件连接且与所述夹持支架转动连接的连接套筒,所述翻板位于所述翻折顶架与连接套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自拍杆,通过设置发条来控制伸缩组件的伸缩,利用发条优越的弯曲性能,可显著降低手柄部的体积,自拍杆整体体积小,便于用户的使用,尤其便于女性用户的把持。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拍杆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拍杆处于伸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自拍杆内部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伸缩控制装置与伸缩组件和夹持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伸缩控制装置与伸缩组件和夹持部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传动机构与主动压合滚轮和电动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伸缩控制装置在手柄部内部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发条与主动压合滚轮和从动压合滚轮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弹性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发条与伸缩组件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伸缩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伸缩组件处于伸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自拍杆内部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传动机构与第一蜗杆和电动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16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伸缩控制装置在手柄部内部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发条与引导轮和第一蜗杆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夹持支架与连接套筒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夹持支架与翻板、翻折顶架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手柄部;110、伸缩按钮;120、拍照按钮;130、电池;140、手柄本体;150、导向板;

20、夹持部;

210、连接套筒;

220、夹持支架;220a、导向孔;220b、支持臂;220c、限位块;220d、安装块;220e、第一容置槽;220f、第二容置槽;

230、翻板;230a、第一沟槽;230b、第二沟槽;

240、翻折顶架;240a、第三沟槽;240b、夹持臂;240c、连接杆;

250、导向轴;260、弹簧;270、支撑体;

30、伸缩组件;310、首端伸缩节;320、中间伸缩节a;330、中间伸缩节b;340、尾部伸缩节;350、内置台阶;360、外置台阶;

40、支撑架;410、第一引导轮;420、第二引导轮;430、导向通道;440、引导板;450、限位板;460、定位轴孔;470、活动轴孔;

50、动力供应机构;510、电动机;520、第一齿轮;530、第二齿轮;540、第三齿轮;550、第四齿轮;560、第五齿轮;570、第六齿轮;580、动力输出部件;590、蜗轮;5100、蜗杆;5110、从动压合滚轮;

60、弹性支撑机构;610、第一托杆;620、第二托杆;630、连接轴;640、弹性元件;

70、环架;710、发条;720、轴承;73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拍杆,包括手柄部10、夹持部20、伸缩组件30和伸缩控制装置。手柄部10是用于用户使用时握持;夹持部20是用于夹持手机、相机等拍摄设备,且设置成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伸缩组件30是与手柄部10和夹持部20连接,伸缩组件30用于支撑夹持部20并且可调节夹持部20手柄部10之间间距,伸缩组件30并设置成能够在伸长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伸缩控制装置是设置于手柄部10和伸缩组件30的内部,伸缩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手柄部10和伸缩组件30的内部且用于控制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和收缩的发条710。

具体地说,如图7和图19所示,发条710为卷紧片状钢条,具有优越的弯曲性能,发条710的厚度较薄,发条710可以伸长和收缩,发条710在伸缩组件30内部进行伸长时,可以推动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发条710在手柄部10的内部伸缩时,可以拉动伸缩组件30进行收缩,在手柄部10内部收缩后的发条710呈卷绕状态。

如图1至图3所示,手柄部10主要包括手柄本体140、设置于手柄本体140上的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以及设置于手柄本体140内部的电路板等部件,伸缩按钮110用于控制伸缩组件30进行伸缩,拍照按钮120用于控制拍摄设备进行拍照。手柄本体140为内部中空的长条形结构,处于折叠状态的伸缩组件30是收纳于手柄本体140的内部,处于展开状态的伸缩组件30是沿手柄本体140的长度方向伸出至手柄本体140的外部。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在手柄本体140上为并排设置且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处于与手柄本体14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的一部分位于手柄本体140的内部,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的另一部分伸出至手柄本体140的外部,便于用户按压,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的作用原理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当用户推动伸缩按钮110沿手柄本体140的长度方向向前运动时,可实现伸缩组件30的伸展;当用户推动伸缩按钮110沿手柄本体140的长度方向向后运动时,可实现伸缩组件30的缩回。本实用新型的自拍杆采用的双按钮结构,释放了一个按钮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美观。

伸缩组件30为由多个中空的伸缩节依次套接组成的可伸缩杆状结构,套接的两个伸缩节能够沿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多个中空伸缩节中,插入于手柄本体140中的与手柄部10连接的中空伸缩节为尾部伸缩节,与夹持部20连接的中空伸缩节为首端伸缩节,设置于尾部伸缩节与首端伸缩节之间的中空伸缩节为中间伸缩节,尾部伸缩节和首端伸缩节分别设置一个,中间伸缩节至少设置一个。

如图4、图11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节共设置四个,中间伸缩节设置两个,伸缩组件30包括与手柄部10连接的尾部伸缩节340、与夹持部20连接的首端伸缩节310以及设置于尾部伸缩节340和首端伸缩节310之间的中间伸缩节a320、中间伸缩节b330,尾部伸缩节340与手柄部10为固定连接,中间伸缩节a320套接于首端伸缩节310的外部,中间伸缩节b330套接于中间伸缩节a320的外部,尾部伸缩节340套接于中间伸缩节b330的外部。

如图12所示,伸缩节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柱形构件,伸缩节的一端设有向内部凸出且用于对插入内部的另一伸缩节起限位作用的内置台阶,伸缩节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凸出且用于对外部套接的另一伸缩节上所设的内置台阶相配合的外置台阶。在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的过程中,内置台阶与外置台阶相配合,对相套接的两个伸缩节起到限位作用,当位于内部的伸缩节的端部所设的外置台阶与外部的伸缩节的端部所设的内置台阶接触后,相套接的两个伸缩节停止相对移动。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中间伸缩节a320、中间伸缩节b330的首端(远离手柄部10的一端)设置有向内收缩的内置台阶350,中间伸缩节a320、中间伸缩节b330的尾部(靠近手柄部10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置台阶360,尾部伸缩节340的首端(远离手柄部10的一端)应设置有向内收缩的内置台阶350,首端伸缩节310的尾部(靠近手柄部10的一端)应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置台阶360,即前一节伸缩节的尾部外径大于后一节伸缩节的首端内径(前一节伸缩节”与“后一节伸缩节”为相对位置描述,即“前一节伸缩节”为相邻两个伸缩节中距离夹持部20较近的伸缩节,“后一节伸缩节”为相邻两个伸缩节中距离夹持部20较远的伸缩节),由此构成限位结构;尾部伸缩节340的尾部也可以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置台阶360,利用设置于尾部伸缩节340尾部的外置台阶360将尾部伸缩节340卡设于手柄本体140的内腔中,手柄本体140的端部(即手柄部10的首端)设有让尾部伸缩节340穿过的避让孔,该避让孔的直径小于尾部伸缩节340上的外置台阶360的外直径,使得尾部伸缩节340上的外置台阶360始终处于手柄本体140的内腔中,避免伸缩组件30伸长后与手柄部10脱离。

如图20至图22所示,夹持部20主要包括连接套筒210、夹持支架220、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连接套筒210与伸缩组件30的首端伸缩节310固定连接且与夹持支架220转动连接,翻板230位于翻折顶架240与连接套筒210之间。夹持支架220设置成相对于手柄部10为可旋转。翻板230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夹持支架220上,且可活动于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翻折顶架240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夹持支架220上,且可活动于折叠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在夹持部20处于展开状态后,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均处于展开位置,处于展开位置的翻板230和处于展开位置的翻折顶架240相配合,用于夹持拍摄设备。

如图20所示,夹持支架220的一端与连接套筒210转动连接,翻折顶架240与夹持支架2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翻板230的旋转中心线、翻折顶架240的旋转中心线和夹持支架220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且与手柄部10和伸缩组件3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夹持支架220的翻转轨迹与伸缩组件3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连接套筒21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夹持支架220与连接套筒210相固定的锁紧旋钮,通过旋动锁紧旋钮,可使夹持支架220松动或锁紧固定。旋松锁紧旋钮后,夹持支架220可相对于连接套筒210进行转动。

如图20至图22所示,夹持支架2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持臂220b、与两个支持臂220b连接且用于对翻板230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块220c、与两个支持臂220b连接的安装块220d和设置于安装块220d上且用于调节翻折顶架240与翻板230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翻折顶架240为转动连接。支持臂220b为长条形构件,支持臂220b的长度方向与翻板230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两个支持臂220b相平行且两者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翻板230位于两个支持臂220b之间且与两个支持臂220b转动连接,连接套筒210也位于两个支持臂220b之间且与两个支持臂220b的端部转动连接,安装块220d与两个支持臂220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块220d位于两个支持臂220b中间的位置处且与两个支持臂220b形成一体结构。限位块220c位于两个支持臂220b之间,翻板230位于限位块220c与安装块220d之间,限位块220c通过与翻板230相接触,对翻板230起到限位作用,用于限定翻板230的转动角度。在翻板230朝向夹持支架220的任意一侧转动时,当翻板230转动至与下方的限位块220c接触后,翻板230不能继续转动,此时翻板230转动至展开位置。

作为优选的,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设置成可向夹持支架220的两侧旋转,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具有两个展开位置且两个展开位置分别位于夹持支架220的一侧。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相对于夹持支架220转动时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度,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朝向夹持支架220的同一侧转动90度后可分别处于一展开位置处。翻板230、翻折顶架240可向后端方向最大角度翻转90度,翻板230、翻折顶架240还可向前端方向最大角度翻转90度,此处前端方向为首端伸缩节的首端指向的前端方向,后端方向为朝向手柄部10的方向。这样设置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可以使得拍摄设备处于正对用户的姿态被夹持,使拍摄设备处于夹持支架220上面对用户的一侧以进行自拍,或者使得拍摄设备处于背对用户的姿态被夹持,使拍摄设备处于夹持支架220的另一侧,可方便用户在特殊场合进行拍摄。

如图20至图22所示,夹持支架220上设有容纳处于折叠位置的翻板230的第一容置槽220e,第一容置槽220e为沿夹持支架220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第一容置槽220e是由两个支持臂220b、限位块220c和安装块220d包围形成的矩形槽,翻板230整体大致呈矩形结构。夹持支架220上还设有容纳处于折叠位置的翻折顶架240的第二容置槽220f,第二容置槽220f为沿夹持支架220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第二容置槽220f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容置槽220f分别位于安装块220d的一侧。如图1所示,自拍杆整体处于收缩状态下,伸缩组件30完全收纳至手柄部10中,夹持部20处于折叠状态且旋转至手柄部10距离最近的位置处,翻板230旋转至第一容置槽220e中,翻折顶架240旋转至第二容置槽220f中,翻折顶架240、安装块220d、翻板230和限位块220c处于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平面。同时,处于折叠位置的翻板230可遮盖手柄部10上所设的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按钮被误碰。

调节机构使处于展开位置的翻板230和处于展开位置的翻折顶架240之间的距离可调,通过适当的调整翻板230与翻折顶架24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相机、手机等拍摄设备的夹持,同时调节机构提供夹紧拍摄设备的夹紧力。如图20至图22所示,调节机构包括与翻折顶架240转动连接且位于安装块220d外部的支撑体270、与支撑体270固定连接的导向轴250和套设于导向轴250上且用于产生使支撑体270朝向靠近安装块220d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的弹簧260,安装块220d的内部设有容纳弹簧260和导向轴250的导向孔220a,导向孔220a的轴线与翻折顶架240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弹簧260为套设于导向轴250上的圆柱螺旋弹簧,弹簧260的一端抵触导向孔220a内部靠近支撑体270的位置处所设的限位台阶,弹簧260的另一端抵触导向轴250的远离支撑体270的一端所设的限位台阶,弹簧260对导向轴250施加使其朝向翻板230方向运动的推力,进而也使支撑体270和翻折顶架240朝向翻板230方向运动,确保能够始终夹紧拍摄设备。

作为优选的,导向轴250与导向孔220a相配合,用于起导向作用,导向轴250设置相平行的多个,支撑体270位于安装块220d的端部外侧且与多个导向轴250固定连接,相应安装块220d内也设置多个导向孔220a,各个导向孔220a分别置入一个导向轴250和一个弹簧260。设置多个导向轴250和弹簧260,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0至图22所示,导向轴250设置相平行的两个,各个导向轴250上分别套设一个弹簧260,导向孔220a也设置两个且两个导向孔220a在安装块220d内部为对称设置。

如图20至图22所示,翻折顶架240包括分别位于支撑体270一侧的两个夹持臂240b和位于两个夹持臂240b之间且与两个夹持臂240b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40c,连接杆240c的长度方向与限位块220c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支撑体270与两个夹持臂240b转动连接,两个夹持臂240b是用于与翻板230相配合夹持拍摄设备。安装块220d位于翻板230与支撑体270之间,支撑体270通过与连接杆240c相接触,对翻折顶架240起到限位作用,用于限定翻折顶架240的转动角度。当翻折顶架240转动且使连接杆240c旋转至支撑体270的任意一侧后,支撑体270的侧面与连接杆240c的表面接触,翻折顶架240不能继续转动,此时翻折顶架240转动至展开位置。支撑体270与限位块220c的作用类似,使得翻折顶架240和翻板230朝向夹持支架220的任意一侧转动至相平行的状态后停止转动,确保能够夹持拍摄设备。

如图22所示,夹持支架220上所设的两个第二容置槽220f是用于容纳翻折顶架240的两个夹持臂240b。如图1所示,自拍杆整体处于收缩状态下,翻折顶架240的两个夹持臂240b旋转至第二容置槽220f中,两个夹持臂240b分别与一个支持臂220b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夹持臂240b的长度方向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由于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均能朝向夹持支架220的两侧旋转,为了确保可靠夹持拍摄设备,如图20和图22所示,翻板230具有让拍摄设备嵌入的第一沟槽230a和第二沟槽230b,第一沟槽230a和第二沟槽230b设置于翻板230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上,且第一沟槽230a和第二沟槽230b为在翻板230的侧面上向翻板230内部凹入形成的凹槽,从而可对拍摄设备起限位作用。翻折顶架240具有让拍摄设备嵌入的第三沟槽240a和第四沟槽,第三沟槽240a和第四沟槽(图中未示出)设置于翻折顶架240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上,且第三沟槽240a和第四沟槽为在翻折顶架240的侧面上向翻折顶架240内部凹入形成的凹槽,从而可对拍摄设备起限位作用。由于夹持臂240b为翻折顶架240上的与翻板230相配合夹持拍摄设备的部分,因此第三沟槽240a和第四沟槽设置于夹持臂240b上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如图20和图22所示,夹持部20处于展开状态,翻板230和翻折顶架240旋转至处于夹持支架220同一侧的展开位置处,此时第一沟槽230a处于翻板230上正对翻折顶架240的侧面上,第二沟槽230b处于翻板230上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的侧面上,即正对连接套筒210的侧面上,该两个侧面与翻板230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三沟槽240a处于翻折顶架240上正对翻板230的侧面上,第四沟槽处于翻折顶架240上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的侧面上,该另一侧的侧面为当翻折顶架240旋转至夹持支架220另一侧的展开位置处时正对翻板230的侧面,该两个侧面与翻折顶架240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

作为优选的,自拍杆处于收缩状态后,夹持支架220和翻板230处于折叠位置,翻板230上的第一沟槽230a或第二沟槽230b可覆盖于手柄部10上所设的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即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伸入翻板230上所设的第一沟槽230a或第二沟槽230b中,这样既可以避免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被误碰,也可以避免翻板230触碰伸缩按钮110和拍照按钮120。

作为优选的,第一沟槽230a和/或第二沟槽230b中填充有用于与拍摄设备接触的防护层,第三沟槽240a和/或第四沟槽中也填充有用于与拍摄设备接触的防护层,防护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夹持时通过防护层与拍摄设备接触,避免对拍摄设备施加的夹紧力造成拍摄设备表面的磨损。

如图1和图20所示,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均为圆弧形结构,支持臂220b具有与手柄部10的端部形状相匹配且为弧形的弯曲部,连接套筒210与两个支持臂220b的弯曲部转动连接。自拍杆处于收缩状态时,支持臂220b的弯曲部覆盖手柄部10的弧形端部,这样可以降低自拍杆在收缩状态下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自拍杆采用可多层缠绕的发条710进行伸缩控制,在常规条件下,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发条710自身的弯曲性,导致发条710是无法作为支撑部件使用的,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伸缩组件30由多个中空的伸缩节依次套接构成,发条710在顶升伸缩组件30的首端伸缩节向外伸出时,因伸缩节内壁的阻挡限制,导致发条710在向外顶升过程中会发生局部的弯曲,进而可以推动伸缩组件30向外进行伸长,并且利用发条710优越的弯曲性能,可显著降低手柄部10的体积。

如图4、图5和图14所示,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手柄部10内部的支撑架40以及设置于支撑架40且用于控制发条710进行伸长和收缩的动力供应机构50;发条710进行伸长时,发条710推动伸缩组件30进行伸长;发条710进行收缩时,发条710拉动伸缩组件30进行收缩。动力供应机构50包括电动机510、输出动力以驱动发条710进行伸缩的动力输出部件580以及与电动机510和动力输出部件580连接且将电动机510产生的旋转力传递至动力输出部件580的传动机构,支撑架40为固定设置于手柄本体140的内部,动力供应机构50也设置于手柄本体140的内部,电动机510为固定设置于支撑架40上,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出部件580设置于支撑架40上,动力输出部件580的旋转中心线与手柄本体140的长度方向(也即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手柄本体140的内部设有用于为电动机510供电的电池130,电池130与电动机510为电连接。电池130为扁平状结构,尺寸较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8所示,动力输出部件580为与发条710接触的主动压合滚轮,主动压合滚轮为圆柱体,动力输出部件580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架40上,动力输出部件580的轴线(也即动力输出部件580的旋转中心线)与电动机510的轴线相平行,发条710的宽度方向与动力输出部件580的轴线相平行,动力输出部件580的外圆面与发条710上的与厚度方向相垂直的一侧表面相接触。在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上,动力输出部件580位于电动机510与伸缩组件30之间,电动机510的位置位于手柄本体140的尾端(也即手柄部10的尾端)。

作为优选的,动力输出部件580为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圆柱体,动力输出部件580的外圆面与发条710的表面接触。动力输出部件580为橡胶轮,橡胶材质的主动压合滚轮与发条710的表面相接触,可以增加传动发条710过程中的摩擦力,避免产生打滑。

作为变形实施方案,动力输出部件580包括压合滚轮本体和设置于压合滚轮本体上且与发条710的表面接触的橡胶层,橡胶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压合滚轮本体为圆柱体,橡胶层设置于压合滚轮本体的整个外圆面上。主动压合滚轮通过表层的橡胶层与发条710的表面相接触,可以增加传动发条710过程中的摩擦力,避免产生打滑。

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部件580和电动机510相连接,在传动的过程中起到减速、提升扭力的作用。如图6所示,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电动机510上的第一齿轮520、与第一齿轮520啮合的第二齿轮530、与第二齿轮530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540、与第三齿轮540啮合的第四齿轮550、与第四齿轮550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五齿轮560和与第五齿轮560啮合的第六齿轮570,动力输出部件580与第六齿轮570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第一齿轮520固定安装在电动机510的电机轴上,第二齿轮530和第三齿轮540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40上,第四齿轮550和第五齿轮560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40上,第六齿轮570和动力输出部件580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40上。

作为优选的,如图6所示,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第三齿轮540、第四齿轮550、第五齿轮560和第六齿轮570均为直齿圆柱齿轮。第一齿轮520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530的直径,第三齿轮540的直径小于第四齿轮550的直径,第五齿轮560的直径小于第六齿轮570的直径。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第五齿轮560和第六齿轮570处于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齿轮540和第四齿轮550处于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另一直线上。

如图5、图7和图8所示,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动力输出部件580为相对设置且与发条710接触的从动压合滚轮5110、用于对从动压合滚轮5110提供支撑力以使发条710与动力输出部件580和从动压合滚轮5110保持贴合的弹性支撑机构60,弹性支撑机构60使从动压合滚轮5110在手柄部10内部呈浮动状态,发条710从动力输出部件580和从动压合滚轮5110之间穿过,从动压合滚轮5110的外圆面与发条710上的与厚度方向相垂直的另一侧表面相接触。从动压合滚轮5110为可旋转的设置,从动压合滚轮5110的旋转中心线和动力输出部件580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从动压合滚轮5110和动力输出部件580相配合夹紧发条710,发条710厚度方向上的两侧表面分别与两侧的从动压合滚轮5110和动力输出部件580紧密贴合。当电动机510运转提供伸展的动力时,经过传动机构的传动,动力输出部件580获得动力,由于动力输出部件580、发条710、从动压合滚轮5110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动力输出部件580可驱动从动压合滚轮5110向相反方向转动,与此同时,发条710获得顶升伸缩组件30的首端伸缩节的动能,实现伸缩组件30的伸展;同样地,当电动机510运转提供收缩的动力时,经过传动机构的传动,动力输出部件580获得动力,牵引发条710回缩并推动环架70绕自身轴线转动,实现发条710平整的缠绕于环架70内。

作为优选的,从动压合滚轮5110为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圆柱体,从动压合滚轮5110的外圆面与发条710的表面接触。从动压合滚轮5110为橡胶轮,橡胶材质的从动压合滚轮5110与发条710的表面相接触,可以增加传动发条710过程中的摩擦力,避免产生打滑。

作为变形实施方案,从动压合滚轮5110包括压合滚轮本体和设置于压合滚轮本体上且与发条710的表面接触的橡胶层,橡胶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压合滚轮本体为圆柱体,橡胶层设置于压合滚轮本体的整个外圆面上。从动压合滚轮5110通过表层的橡胶层与发条710的表面相接触,可以增加传动发条710过程中的摩擦力,避免产生打滑。

如图5、图8和图10所示,弹性支撑机构60包括可旋转设置的托架和用于对托架施加使其旋转的作用力的弹性元件640,从动压合滚轮5110为可旋转的设置于托架上且两者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托架的旋转中心线位于从动压合滚轮5110和弹性元件640与托架的连接点之间。

如图5、图8和图10所示,托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托杆610和第二托杆620以及与第一托杆610和第二托杆620连接的连接轴630,支撑架40具有让连接轴630穿过的轴孔,第一托杆610和第二托杆620分别位于该轴孔的一侧。第一托杆610和第二托杆620分别在从动压合滚轮5110的一端托住从动压合滚轮5110,第一托杆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容纳从动压合滚轮5110的轴孔,第二托杆6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也设有容纳从动压合滚轮5110的轴孔,连接轴630的一端在第一托杆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第一托杆610固定连接,连接轴630的另一端与第二托杆62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630的轴线与从动压合滚轮5110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一托杆6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弹性元件640连接。这种托架形成类似于杠杆的结构,在弹性元件640施加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托架可绕连接轴630的轴线进行转动,使得从动压合滚轮5110呈浮动状态,推动从动压合滚轮5110朝向动力输出部件580方向运动,确保从动压合滚轮5110能够处于与发条710相贴合的状态,并与动力输出部件580相配合夹紧发条710。

作为优选的,弹性元件640为圆柱螺旋弹簧且为压簧,弹性元件640的一端抵触从动压合齿轮,另一端抵触支撑架40。如图5和图10所示,弹性元件640的一端抵触第一托杆61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弹性元件640的另一端抵触支撑架40,弹性元件640的对第一托杆610施加的弹性作用力使托架推动从动压合滚轮5110向上朝向动力输出部件580方向运动。

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可旋转设置的环架70,发条710收缩后卷绕在环架70上。环架70为圆柱体,环架70和电动机510安装于支撑架40的尾部,而且电动机510的电机轴与环架70呈共轴线设置。环架70上缠绕有发条710,动力输出部件580和从动压合滚轮5110相配合牵引发条710回缩并推动环架70绕自身轴线转动,实现发条710平整的缠绕于环架70上。发条710的端部自环架70引出后穿过一对压合滚轮之间的区域后,与伸缩组件30的首端伸缩节的首端部或者与夹持部20相连接。

如图7至图9所示,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环架70与动力输出部件580之间且用于引导发条710的引导板440。引导板440为固定设置于支撑架40上,引导板440在支撑架40上为倾斜设置,引导板440的长度方向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引导板440与动力输出部件580位于发条710的同一侧。

如图7至图9所示,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环架70外侧且用于限制发条710在收缩时的最大直径的限位板450和导向板150,限位板450和导向板150均为圆弧形结构且限位板450和导向板150的轴心位于环架70的旋转中心线上。弧形结构的限位板450的开口朝向手柄部10的尾端,弧形结构的导向板150的开口朝向手柄部10的首端,环架70安装于限位板450与导向板150之间的区域。当动力输出部件580和从动压合滚轮5110相配合牵引发条710收缩时,限位板450与导向板150可限制发条710在缠绕过程中的最大直径,并利用发条710传递的推力实现环架70的转动,即可实现发条710的有序缠绕,避免发条710的散开。限位板450固定设置于支撑架40上,且位于从动压合齿轮与环架70之间,限位板450和从动压合齿轮处于发条710的同一侧。导向板150固定设置于支撑架40上,或者固定设置于手柄部10的尾端内部且与手柄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环架70的轴向上的两端部还设置有用于约束发条710位置的挡板,发条710位于两侧挡板之间,利用挡板在轴向上对发条710起到限位作用,可协助发条710的有序缠绕。

如图7至图9所示,支撑架40的尾部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的外部套接有轴承720,环架70与轴承720的外圈相连接。

如图7至图9所示,支撑架40内还设置有位于伸缩组件30的中心轴线延长线上并且与发条710相匹配的导向通道430,导向通道430与伸缩组件30为同轴线布置;发条710自环架70引出后经过一对压合滚轮之间的区域,并穿过导向通道430连接于首端伸缩节的首端部或者连接于夹持部20;利用导向通道430的限位作用,可实现发条710伸出后与伸缩组件30共轴线布置,还可以避免发条710被一对压合滚轮推动过程中发生侧移;优选地,导向通道430的延长线位于一对压合滚轮之间的施压区域。

作为优选的,发条710的表面可进行增加摩擦力处理,如采用酸性腐蚀的方式进行发条710的表面进行处理,一对压合滚轮在往复的传动发条710运动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表面磨损,并且为降低自拍杆结构方面的生产成本,一对压合滚轮采用轴件与轴孔直接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相应在支撑架40上设有一个让主动压合滚轮上的轴件穿过的定位轴孔460和一个让从动压合滚轮5110上的轴件穿过的活动轴孔470,而且定位轴孔460为圆形孔,活动轴孔470为腰形孔,省略了安装在主动压合滚轮和从动压合滚轮5110的轴件上的轴承,此处的轴件与轴孔的高速摩擦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耗,为此利用弹性支撑机构60提供的支撑力可使得一对压合滚轮获得较为稳定的夹紧力,保证发条710正常的完成伸展或者收缩动作,避免也摩擦力不足导致自拍杆的报废,提高了自拍杆的使用寿命。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4至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伸缩控制装置的动力输出部件580和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的不同,本实施方式的伸缩控制装置不具有弹性支撑机构和从动压合滚轮等部件。

如图15和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方式中,动力输出部件580为具有螺旋槽的第一蜗杆,发条710具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卡槽730,卡槽730为在发条710上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矩形槽,第一蜗杆转动时,可以驱动发条710进行移动。第一蜗杆为外表面设有螺旋槽的圆柱体,第一蜗杆的旋转中心线(即第一蜗杆的轴线)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蜗杆上的螺棱嵌入发条710上所设的卡槽730中,实现与发条710的啮合,卡槽730在发条710上沿发条71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且多个卡槽730在发条710上为等距分布。当电动机510运转提供伸展的动力时,经过传动机构的传动,第一蜗杆转动并驱动与之配合的发条710获得前进的动力,实现伸缩组件30的伸展;同样地,当电动机510运转提供收缩的动力时,经过传动机构的传动,第一蜗杆朝向相反方向转动,并牵引发条710缩回并推动发条710缠绕于环架70上,实现发条710平整的缠绕于环架70上。采用第一蜗杆驱动发条710的方式,传递的扭矩较大,第一蜗杆580与卡槽730的接触传动可提供稳定的动能传输,结合更为紧密并且不会产生相对打滑

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部件580和电动机510相连接,在传动的过程中起到减速、提升扭力的作用。如图15所示,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电动机510上的第一齿轮520、与第一齿轮520啮合的第二齿轮530、与第二齿轮530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540、与第三齿轮540啮合的第四齿轮550、与第四齿轮550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五齿轮560、与第五齿轮560啮合的第六齿轮570以及与第六齿轮570和第一蜗杆连接的蜗轮蜗杆机构。第一齿轮520固定安装在电动机510的电机轴上,第二齿轮530和第三齿轮540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40上,第四齿轮550和第五齿轮560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40上。蜗轮蜗杆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二蜗杆5100和蜗轮590,第二蜗杆5100和第六齿轮570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40上,动力输出部件580和蜗轮590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动力输出部件580与蜗轮590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40上。

作为优选的,如图15所示,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第三齿轮540、第四齿轮550、第五齿轮560和第六齿轮570均为直齿圆柱齿轮。第一齿轮520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530的直径,第三齿轮540的直径小于第四齿轮550的直径,第五齿轮560的直径小于第六齿轮570的直径。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第五齿轮560和第六齿轮570处于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齿轮540和第四齿轮550处于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另一直线上。

如图16和图18所示,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与动力输出部件580为相对设置且与发条710接触的第一引导轮410,发条710从动力输出部件580和第一引导轮410之间穿过。第一引导轮410为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架40上,第一引导轮410为圆柱体,第一引导轮410的旋转中心线与电动机510的电机轴的轴线相平行,第一引导轮410的外圆面与发条710上的与厚度方向相垂直的一侧表面相接触。在发条710从第一引导轮410和第一蜗杆之间穿过时,第一引导轮410对发条710起到引导作用,使发条710处于拉伸紧绷状态,可防止发条710因自身弹力而与第一蜗杆脱离,从而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6至图18所示,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环架70与动力输出部件580之间且用于引导发条710的引导板440和可旋转的设置且用于引导发条710进入引导板440的第二引导轮420,在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引导轮420位于第一引导轮410与环架70之间。引导板440为固定设置于支撑架40上,引导板440在支撑架40上为倾斜设置,引导板440的长度方向与手柄部10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二引导轮420为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架40上,第二引导轮420的外圆面与发条710上的与厚度方向相垂直的一侧表面相接触,发条710从引导板440与第二引导轮420之间穿过,引导板440与第一引导轮410位于发条710的同一侧,第二引导轮420和动力输出部件580位于发条710的另一侧。第二引导轮420引导发条710进入引导板440与第二引导轮420之间的区域中,第二引导轮420引导发条710沿伸缩组件30的中心轴线方向布置。支撑架40内还设置有位于伸缩组件30的中心轴线延长线上并且与发条710相匹配的导向通道430,导向通道430与伸缩组件30为同轴线布置;发条710自环架70引出后经过第二引导轮420、引导板440、第一引导轮410并与第一蜗杆配合,并穿过导向通道430连接于伸缩组件30的首端伸缩节的首端部或者连接于夹持部20;利用导向通道430的限位作用,可实现发条710伸出后与伸缩组件30共轴线布置,还可以避免发条710被第一蜗杆推动过程中发生侧移;优选地,导向通道430的延长线与第一引导轮410相切。

如图18所示,第一引导轮410的外圆面上的中间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为在第一引导轮410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凹槽,第一引导轮410的环状凹槽部分不与发条710的卡槽730相接触,此时,第一蜗杆与发条710的啮合位置可位于第一引导轮410的下端部,可缩减第一引导轮410与导向通道430之间的间隔。

如图15至图18所示,第一蜗杆与发条710的啮合区域位于第一引导轮410与导向通道430之间的区域,由于第一引导轮410的引导功能以及导向通道430的限位功能,可使得位于第一引导轮410与导向通道430之间的发条710处于拉伸紧绷状态,可防止发条710因自身弹力而与第一蜗杆发生的脱离,从而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6至图18所示,伸缩控制装置还包括可旋转设置的环架70以及设置于环架70外侧且用于限制发条710在收缩时的最大直径的限位板450和导向板150,发条710收缩后卷绕在环架70上。环架70、限位板450和导向板150的结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环架70为圆柱体,环架70和电动机510安装于支撑架40的尾部,而且电动机510的电机轴与环架70呈共轴线设置。环架70上缠绕有发条710,动力输出部件580和从动压合滚轮相配合牵引发条710回缩并推动环架70绕自身轴线转动,实现发条710平整的缠绕于环架70上。发条710的端部自环架70引出后穿过第一蜗杆与第一引导轮410之间的区域后,与伸缩组件30的首端伸缩节的首端部或者与夹持部20相连接。限位板450和导向板150均为圆弧形结构且限位板450和导向板150的轴心位于环架70的旋转中心线上,弧形结构的限位板450的开口朝向手柄部10的尾端,弧形结构的导向板150的开口朝向手柄部10的首端,环架70安装于限位板450与导向板150之间的区域。当第一蜗杆驱动发条710收缩时,限位板450与导向板150可限制发条710在缠绕过程中的最大直径,并利用发条710传递的推力实现环架70的转动,即可实现发条710的有序缠绕,避免发条710的散开。限位板450固定设置于支撑架40上,且位于从动压合齿轮与环架70之间,限位板450和从动压合齿轮处于发条710的同一侧。导向板150固定设置于支撑架40上,或者固定设置于手柄部10的尾端内部且与手柄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环架70的轴向上的两端部还设置有用于约束发条710位置的挡板,发条710位于两侧挡板之间,利用挡板在轴向上对发条710起到限位作用,可协助发条710的有序缠绕。

如图16至图18所示,支撑架40的尾部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的外部套接有轴承720,环架70与轴承720的外圈相连接。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伸缩控制装置的动力输出部件和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的不同,其余部分均相同。本实施方式是依托第二种实施方案进行的改进。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输出部件为链轮,发条710具有与链轮相啮合的卡槽730,卡槽730为在发条710上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矩形槽,链轮转动时,可以驱动发条710进行移动。链轮为外圆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凸齿的构件,链轮的旋转中心线(即链轮的轴线)与电动机的电机轴的轴线相平行,链轮上的凸齿嵌入发条710上所设的卡槽730中,实现与发条710的啮合,链轮和第一引导轮分别位于发条710的一侧。如图17所示,卡槽730在发条710上沿发条71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且多个卡槽730在发条710上为等距分布。当电动机运转提供伸展的动力时,经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链轮转动并驱动与之配合的发条710获得前进的动力,实现伸缩组件的伸展;同样地,当电动机运转提供收缩的动力时,经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链轮朝向相反方向转动,并牵引发条710缩回并推动发条710缠绕于环架上,实现发条710平整的缠绕于环架上。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链轮驱动发条710的方式,相对于主动压合滚轮与从动压合滚轮的摩擦式传动,通过链轮驱动发条710可实现伸展、收缩更加稳定,并且不会产生相对打滑。

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出部件和电动机相连接,在传动的过程中起到减速、提升扭力的作用。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电动机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与第四齿轮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的第五齿轮和与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动力输出部件与第六齿轮为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电动机的电机轴上,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上,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上,第六齿轮和动力输出部件通过同一齿轮轴设置于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均为直齿圆柱齿轮。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第三齿轮的直径小于第四齿轮的直径,第五齿轮的直径小于第六齿轮的直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处于与手柄部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处于与手柄部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另一直线上。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