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锅炉管道冲管用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9336阅读:1396来源:国知局
火电锅炉管道冲管用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音器,具体涉及一种在火力发电厂对锅炉管道进行装机或检修停机后对管道进行冲管时使用的锅炉蒸汽管消音器。



背景技术:

电站锅炉在安装完成后,由于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蒸汽管道内存在铁锈、焊渣、铁屑、灰垢和油垢等杂物,为保证进入汽轮机内的高压蒸汽清洁度,需利用锅炉自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对锅炉受热面、管路系统进行吹扫,在吹管过程中会产生高达130-150db左右的巨大噪音,对电厂周围造成很大的噪音污染。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锅炉吹管用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与锅炉吹管1’连接的水平放置的表面带有网孔的内筒体2’。内筒体2’设置于表面带有网孔的外筒体3’的内腔中。内筒体2’和外筒体3’同轴线。内筒体2’的后端伸出外筒体3’。内筒体2’和外筒体3’之间通过若干个内支撑加强筋板4’连接在一起。各内支撑加强筋板4’上分别由后向前设有一个第一圆孔5’和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长孔6’,长孔6’由一矩形孔和位于矩形孔左右两侧的半圆孔构成。内筒体2’的前端与内筒锥体7’密封连接。外筒体3’的后端与内筒体2’之间通过锥形封头8’连接。外筒体3’的前端与外筒体封头板9’连接。外筒体3’设置于圆柱形壳体10’的内腔。壳体10’与外筒体3’同轴线。壳体10’与外筒体3’之间通过若干个外支撑加强筋板11’连接。壳体10’的上端设有敞口12’。各外支撑加强筋板11’上分别由后向前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圆孔13’。壳体10’的前板与外筒体3’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端面加强筋板14’。

使用时,从锅炉吹管1’出来的高压蒸汽先进入内筒体2’的内腔。经内筒体2’表面的网孔流出内筒体2’进入内筒体2’和外筒体3’之间,具利用小孔喷注原理实现扩流,由于各内支撑加强筋板4’的表面设有第一圆孔5’和若干个长孔5’,这些孔均比内筒体2’的网孔大,使气流在内筒体2’与外筒体3’之间得到降压降流,之后高压蒸汽从外筒体3’的小网孔喷出,并从壳体10’上端的敞口12’喷到外界。喷出后的气流声音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标准》的要求。

现在使用的消声器基本都是这种结构,或类似结构。其问题在于,吹管会吹出大量的铁 锈和杂质,对消声器的损耗会非常大,也容易堵塞带孔消声管的通气孔,降低消声效果。此外,管道与消声设备同轴同向连通,蒸汽流速非常快,会导致蒸汽实际从消声管道的尾端的排除量远远大于其它部位的排除量,使得,设计消声效果与实际使用时的消声效果相差甚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过滤铁锈和杂质,且消音管中各部分压力均衡的火电锅炉管道冲管用消音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与蒸汽管连通的转接管道,还包括一个减压底仓,所述转接管道伸入减压底仓内,所述转接管道出气端指向减压底仓的底面,所述减压底仓内设有一个水平的筛网,筛网位于转接管道的出气口的下方,所述减压底仓内充水,水位低于筛网的位置,所述减压底仓的底面上设有充气嘴,所述减压底仓的顶端设有排气嘴和注水管;

所述减压底仓的顶面封闭,中心处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一消音管连通,所述第一消音管立面上开有均匀分部的通孔,其顶端封闭,其外罩有一个共振管,共振管的底端固定于减压底仓的顶面上,其底端至顶端的内径逐渐加大;

所述共振管外罩有一个外壳,外壳的底端设有一个排水管,外壳的顶端设有排气管,外壳固定于减压底仓的顶面上,所述共振管的顶端与排气管的底端连通;

所述排气管内设有吸音材料柱,吸音材料柱在排气管内均匀分部,其远离排气管出气口的一端设有倒锥形引流器。

通过在抓接管道的出气口的下方设置筛网,能够将铁锈以及其它杂质滤除。此外,高压蒸汽直接喷到水面上,水会吸收大量的声能,起到消音作用,同时,蒸汽在减压底仓内体积膨胀,压力降低且均衡,流速也随之减缓,蒸汽在第一消音管中各个部位的压力基本相同,消音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消音管的顶端内表面上固定倒锥台形引流柱。引流柱的作用一是避免出现紊流,形成二次噪声,二是均衡第一消音管从上至下的压力。

进一步的,减压底仓内设有一个气泡粘附层,该气泡粘附层由玻璃纤维网制成。减压仓内不断吹气,形成气泡,气泡能够吸收95%以上的声波,是非常好的吸引材料,增加玻璃纤维网制成的气泡粘附层是为了稳定气泡吸声的效果。

进一步的,外壳的内表面固定吸音材料制成的吸音层。

进一步的,转接管道的出气口位于通孔的正下方。出气口位于通孔的正下方,能够是气压在减压底仓内均匀分部,进而使得蒸汽在消音管内个各个部位压力也能均衡分部,从而改善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火电锅炉管道冲管用消音器,包括与蒸汽管连通的转接管道100,还包括一个减压底仓200,所述转接管道100伸入减压底仓200内,所述转接管道100出气端指向减压底仓200的底面,所述减压底仓200内设有一个水平的筛网202,筛网202位于转接管道100的出气口的下方,所述减压底仓200内充水,水位低于筛网202的位置,所述减压底仓200的底面上设有充气嘴201,所述减压底仓200的顶端设有排气嘴204和注水管203;

所述减压底仓200的顶面封闭,中心处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一消音管300连通,所述第一消音管300立面上开有均匀分部的通孔,其顶端封闭,其外罩有一个共振管400,共振管400的底端固定于减压底仓200的顶面上,其底端至顶端的内径逐渐加大;

所述共振管400外罩有一个外壳500,外壳500的底端设有一个排水管501,外壳500的顶端设有排气管502,外壳500固定于减压底仓200的顶面上,所述共振管400的顶端与排气管502的底端连通;

所述排气管502内设有吸音材料柱503,吸音材料柱503在排气管502内均匀分部,其远离排气管502出气口的一端设有倒锥形引流器。

所述第一消音管300的顶端内表面上固定倒锥台形引流柱。

减压底仓200内设有一个气泡粘附层205,该气泡粘附层205由玻璃纤维网制成。

外壳500的内表面固定吸音材料制成的吸音层。

转接管道100的出气口位于通孔的正下方。

使用时,将转接管道与蒸汽管道进行连通即可,可以通过法兰或是加紧装置进行密封连接。减压底仓可以通过螺纹与外壳连接,这样便于安装。实施例中使用的吸引材料可以是无机的玻璃纤维毛毡等,也可以是金属制成丝网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