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法兰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3222阅读:1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法兰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法兰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法兰是设备、管道之间常用的连接件。法兰连接的密封形式和密封效果是决定法兰连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经常采用的法兰结构可如图1所示,由上法兰1、紧固件2、密封垫3和下法兰4四部分组成,其中,上法兰1连接设备及管道,下法兰4连接设备与管道,上法兰和下法兰通过紧固件2连接在一起,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采用密封垫片3进行密封,密封垫片3根据法兰的密封形式(平面、凹凸面、突面和环槽面等)来决定密封垫版形式,保证设备与管道正常运行。

但是,在设备与管道长期运行过程中,因温度发生变化,法兰、垫片和螺栓的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法兰面密封失效,最终发生泄漏。所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法兰密封结构,密封面有泄漏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法兰密封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法兰密封结构,包括:上密封环、下密封环、密封垫片和焊环,所述上密封环焊接在上法兰上,所述下密封环焊接在下法兰上,所述密封垫片位于所述上密封环和所述下密封环之间的密封面上,所述上密封环和所述下密封环形成密封环,所述焊环位于的所述密封环的外周线上。

优选地,所述上法兰、下法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衬里,所述密封垫片采用隔热垫。

优选地,所述焊环采用唇焊方式焊接在所述密封环的外周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法兰密封结构,通过在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密封垫片,实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内部空隙的密封;通过在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形成的整体密封环的外周线上设置焊环,实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外部空隙的密封,从而实现了法兰连接结构的双重密封,进而保证了法兰设备的长周期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法兰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法兰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1上法兰,2紧固件,3密封垫片,4下法兰,5上密封环,6下密封环,7焊环,8隔热垫,9隔热衬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法兰密封结构,包括:上密封环5、下密封环6、密封垫片3和焊环7,上密封环5焊接在上法兰1上,下密封环6焊接在下法兰4上,密封垫片3位于上密封环5和下密封环6之间的密封面上,上密封环5和下密封环6形成密封环,焊环7位于的所述密封环的外周线上。

上述结构的法兰密封结构,其工作原理为:

上法兰连接设备及管道,下法兰连接设备与管道,上密封环焊接在上法兰上,下密封环焊接在下法兰上,在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形成密封面,通过加密封垫片进行密封面的密封;

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组成一个整体密封环,并在其外周线上加工焊环,通过焊环实现整体密封环外部的密封。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法兰密封结构,通过在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密封垫片,实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内部空隙的密封;通过在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形成的整体密封环的外周线上设置焊环,实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外部空隙的密封,从而实现了法兰连接结构的双重密封。

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设备制造检验及试车阶段,法兰可以通过密封垫片进行密封,当设备试运行合格后,再将焊环焊接到密封环的外周线上,从而实现法兰的双重密封,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运行。

本实施例中,上法兰1、下法兰4、上密封环5和下密封环6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衬里9,密封垫片3采用隔热垫8。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对设备内有浇注料衬里时,采用上述的结构,隔热垫既可以保证两端浇注料的密封性,同时也可以保证法兰面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焊环7采用唇焊方式焊接在所述密封环的外周线上。

适应于高压、有毒介质的设备,采用密封面进行第一道密封,采用唇焊方式焊接实现第二道密封,可实现双重密封;保证设备无泄漏。

本实施例中,密封垫片3可以根据使用介质、压力和温度,法兰面结构形式,选用密封垫形式,密封垫可为金属、非金属和金属缠绕垫等。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法兰密封结构,通过在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密封垫片,实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内部空隙的密封;通过在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形成的整体密封环的外周线上设置焊环,实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之间外部空隙的密封,从而实现了法兰连接结构的双重密封,进而保证了法兰设备的长周期的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