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淋浴龙头的前置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45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淋浴龙头的前置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淋浴龙头的前置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淋浴房一般需要用到温控龙头进行水温的调控,其中温控龙头包括恒温阀和前置阀,通过温控阀以使水流温度达到调定的温度,通过前置阀控制温控龙头的开关,而现有技术的前置阀需要在旋转杆外套设调整环,所述旋转杆上设置限位凸块,相应地,切换阀的壳体外设有定位块,通过限位凸块以及定位块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切换阀的切换限位,但是通过调整环进行限位会使前置阀的整体结构复杂,其安装过程较为复杂,且其产品设计及加工工艺的难度也有所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淋浴龙头的前置阀,简化结构,便于加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淋浴龙头的前置阀,包括阀芯外壳、驱动连杆、阀片组件和底座,所述阀芯外壳设有主腔室,所述阀片组件安装于主腔室内且通过底座盖合,所述驱动连杆包括安装于主腔室内的卡位台以及由主腔室向外伸出的旋转杆体,所述卡位台上安装有与主腔室的腔底相抵靠的弹性升降柱,所述主腔室的腔底设有多个与弹性升降柱相适配的定位内陷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内陷槽设有三个,分别为顺时位内陷槽、初始位内陷槽和逆时位内陷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顺时位内陷槽和逆时位内陷槽分别设于初始位内陷槽的两侧,且所述顺时位内陷槽和逆时位内陷槽与初始位内陷槽形成的圆心角均为9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弹簧,所述卡位台设有开口朝向腔底的定位孔,所述弹性升降柱安装于定位孔内,所述弹簧套设于弹性升降柱外,且对弹性升降柱施加向腔底的弹簧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腔室的腔底还设有顺时位挡板和逆时位挡板,所述顺时位挡板为弹性升降柱随驱动连杆顺时针旋转的极限位,所述逆时针挡板为弹性升降柱随驱动连杆逆时针旋转的极限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设有前置进水口、前置出水口、外混合进水口、第一外混合出水口和第二外混合出水口;

当所述驱动连杆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前置进水口和外混合进水口均与主腔室处于非流通状态,当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驱动连杆至一定角度后,所述前置进水口和前置出水口通过阀片组件连通,且所述外混合进水口通过阀片组件与第一外混合出水口或者第二外混合出水口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阀片组件包括动阀片和静阀片,所述驱动连杆、动阀片、静阀片和底座依次设置且相互抵靠,所述动阀片和所述卡位台的周向相对固定,所述静阀片和底座的周向相对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静阀片包括与底座相匹配的第一进水口,出水内陷区、内混合进水口、第一内混合出水口和第二内混合出水口;

所述动阀片设有与第一进水口相适配的第二进水口、朝向驱动连杆的内腔道以及朝向静阀片的外腔道,所述外腔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外腔道和第二外腔道;

所述动阀片和静阀片的外侧壁均与阀芯外壳之间设置流通间隙,所述内腔道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且内腔道的端部延伸至流通间隙,所述出水内陷区朝向静阀片且与所述流通间隙连通;

当所述旋转杆体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一外腔道与混合进水口以及第一内混合出水口连通,以使外混合进水口与第一外混合出水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二外腔道与内混合进水口以及第二内混合出水口连通,以使外混合进水口与第二外混合出水口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位于第一外混合出水口的边缘处设有第一环形凸台;

和/或所述底座位于第二外混合出水口的边缘处设有第二环形凸台。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升降柱以使卡位台与主腔室的腔底始终接触,从而实现阀芯壳体、卡位凸台、阀片组件和底座之间的轴向定位,此结构简单,加工过程简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主腔室的腔底设置定位内陷槽实现对弹性升降柱位置的判定,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给用户一定的提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置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置阀另一视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置阀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阀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阀片组件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前置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附图1至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淋浴龙头的前置阀,包括阀芯外壳1、驱动连杆2、阀片组件3和底座4,所述阀芯外壳1设有主腔室10,所述阀片组件3安装于主腔室10内且通过底座4盖合,所述驱动连杆2包括安装于主腔室10内的卡位台21以及由主腔室10向外伸出的旋转杆体22,所述卡位台21上安装有与主腔室10的腔底相抵靠的弹性升降柱5,所述主腔室10的腔底设有多个与弹性升降柱5相适配的定位内陷槽。

此外,为了保证弹性升降柱5与腔底之间一直处于紧贴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前置阀还包括弹簧6,所述卡位台21设有开口朝向腔底的定位孔211,所述弹性升降柱5安装于定位孔211内,所述弹簧6套设于弹性升降柱5外,且对弹性升降柱5施加向腔底的弹簧6力。通过弹簧6对弹性升降柱5施加一个向腔底的弹簧6力,以免弹性升降柱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灵的状况,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内陷槽对弹性升降柱5进行卡位,可以提高使用者旋转驱动杆体的手感,给使用者一定的提示,一般只需要对驱动连杆2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定位,所以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定位内陷槽设置成三个,分别为顺时位内陷槽11、初始位内陷槽12和逆时位内陷槽13。

进一步地,所述顺时位内陷槽11和逆时位内陷槽13分别设于初始位内陷槽12的两侧,且所述顺时位内陷槽11和逆时位内陷槽13与初始位内陷槽12形成的圆心角均为9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初始位内陷槽12、顺时位内陷槽11和逆时位内陷槽13只是对弹性升降柱5起到一个非锁死的定位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弹性升降柱5需要由初始位内陷槽12移动到其他内陷槽,所以三个内陷槽的槽深有限,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用力过猛导致驱动杆体旋转过极限位,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主腔室10的腔底还设有顺时位挡板14和逆时位挡板15,所述顺时位挡板14为弹性升降柱5随驱动连杆2顺时针旋转的极限位,所述逆时针挡板为弹性升降柱5随驱动连杆2逆时针旋转的极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顺时位挡板14和逆时位挡板15对弹性升降柱5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驱动连杆2旋转过渡导致的破坏,提高本实用新型前置阀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

此外,为了便于驱动连杆2的加工,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杆体由铜制成,所述卡位台由工程塑料制成,所述驱动连杆2通过塑料包铜注塑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的前置阀一般只是作为开关或者切换中的一种,若需要两种功能需要另外设置一个阀门,其结构复杂,为了实现开关和切换两种功能,本实用新型对前置阀内的进行了巧妙的改进。

具体的,所述底座4设有前置进水口41、前置出水口42、外混合进水口43、第一外混合出水口44和第二外混合出水口45;当所述驱动连杆2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前置进水口41和外混合进水口43均与主腔室10处于非流通状态,当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驱动连杆2至一定角度后,所述前置进水口41和前置出水口42通过阀片组件3连通,且所述外混合进水口43通过阀片组件3与第一外混合出水口44或者第二外混合出水口45连通。

其中,所述阀片组件3包括动阀片31和静阀片32,所述驱动连杆2、动阀片31、静阀片32和底座4依次设置且相互抵靠,所述动阀片31和所述卡位台21的周向相对固定,所述静阀片32和底座4的周向相对固定。

作为动静阀片32的优选结构,所述静阀片32包括与底座4相匹配的第一进水口321,出水内陷区322、内混合进水口323、第一内混合出水口324和第二内混合出水口325;所述动阀片31设有与第一进水口321相适配的第二进水口311、朝向驱动连杆2的内腔道312以及朝向静阀片32的外腔道,所述外腔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外腔道313和第二外腔道314;所述动阀片31和静阀片32的外侧壁均与阀芯外壳1之间设置流通间隙7,所述内腔道312与第二进水口311连通,且内腔道312的端部延伸至流通间隙7,所述出水内陷区322朝向静阀片32且与所述流通间隙7连通。

当所述旋转杆体22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一外腔道313与内混合进水口323以及第一内混合出水口324连通,以使外混合进水口43与第一外混合出水口44连通,或者,所述第二外腔道314与内混合进水口323以及第二内混合出水口325连通,以使外混合进水口43与第二外混合出水口45连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用于淋浴房的温控龙头是通过在底座4上安装定位脚实现前置开关切换阀与龙头主体进行定位,但是此定位脚的结构复杂,对产品设计以及加工工艺的难度的要求较高,为了简化结构,本发明优选采用以下三种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4位于第一外混合出水口44的边缘处设有第一环形凸台46,此时,通过淋浴龙头主体的第一出水道对第一环形凸台46进行卡位,此实施方式利用第一外混合出水口44和第一出水道相连通这一必要前提,将第一外混合出水口44边缘处的第一环形凸台46卡入第一出水道内,既可以实现第一外混合出水口44与第一出水道相连通,又可以实现底座4与第一出水道之间的定位,其结构简单,加工更为便捷;

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4位于第二外混合出水口45的边缘处设有第二环形凸台47,此时,通过淋浴龙头主体的第二出水道对第二环形凸台47进行卡位,此实施方式利用第二外混合出水口45边缘处的第二环形凸台47卡入第二出水道内,既可以实现第二外混合出水口45与第二出水道相连通,又可以实现底座4与第二出水道之间的定位,其结构简单,加工更为便捷;

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4位于第一外混合出水口44的边缘处设有第一环形凸台46,同时,所述底座4位于第二外混合出水口45的边缘处设有第二环形凸台47,此时,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6卡位于第一出水道内,所述第二环形凸台47卡位于第二出水道内,此实施方式将两个环形凸台将底座4定位在龙头主体上,此时,底座4的周向被锁死在龙头主体上,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温控龙头的结构稳定性高,且大大简化了前置开关切换的整体结构。

此外,本发明还在阀芯外壳1的外侧壁安装密封圈81,所述静阀片32和底座4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件82,所述底座4外表面安装有第二密封件83,通过密封圈以及密封件来提高切换阀的内部密封性以及其与龙头主体之间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