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体式水龙头的拆卸式内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2544发布日期:2018-06-19 22:47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用于分体式水龙头的拆卸式内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体式水龙头的拆卸式内芯。



背景技术:

公知,现有的分体式水龙头通常包括金属外壳、塑料内芯以及设置于金属外壳与塑料内芯之间的金属颗粒填充层,由于塑料内芯通常一体成型,因此现有的分体式水龙头通常无法实现多功能效应,如对水的净化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分体式水龙头的拆卸式内芯,利用活性炭方便对水净化,而且方便拆卸对活性炭定期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分体式水龙头的拆卸式内芯,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内阀芯管以及出水芯管,所述出水芯管相对所述内阀芯管垂直设置,所述出水芯管与所述内阀芯管之间插接设置,所述出水芯管包括外套管、插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芯管,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芯管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所述内芯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其空腔相连通的穿孔,所述外套管的一端部为与所述内阀芯管相配合的插接部,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内芯管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挡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挡片卡接设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内阀芯管的上部具有出水阀座,所述内阀芯管的下部设置有水管接头座,所述内阀芯管内轴向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水阀座以及所述水管接头座的进水通道,所述内阀芯管上垂直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相配合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出水阀座相连通,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进水通道包括冷水通道以及热水通道,所述出水阀座上分别具有冷水通道相连通的冷水口、与所述热水通道相连通的热水口以及与所述插接槽相连通的出水口。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插接部上的若干环形安装槽、位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的O型密封圈。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水管接头座由黄铜制成,所述水管接头座镶设于所述内阀芯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首先将塑料内芯设计成分体式,不仅方便整个水龙头的组装,而且成型时简化模具,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在出水芯管内设置活性炭颗粒能够实现对水进行净化,而且外套管与内芯管之间卡接设置因此两者可以拆卸定期对活性炭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内阀芯管示意图;

图2为出水管示意图;

图3为出水管剖视图。

其中:1、内阀芯管;2、外套管;3、内芯管;4、活性炭颗粒;5、插接部;6、连接部;7、安装挡片;8、出水阀座;9、水管接头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分体式水龙头的拆卸式内芯,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内阀芯管1以及出水芯管,所述出水芯管相对所述内阀芯管1垂直设置,所述出水芯管与所述内阀芯管1之间插接设置,所述出水芯管包括外套管2、插设于所述外套管2内的内芯管3,所述外套管2与所述内芯管3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4,所述内芯管3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与其空腔相连通的穿孔,所述外套管2的一端部为与所述内阀芯管1相配合的插接部5,所述外套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6,所述内芯管3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挡片7,所述连接部6与所述安装挡片7卡接设置。

连接部6与安装挡片7之间卡接,两者之间的卡接结构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现有技术中的卡接结构均能够在此使用,如安装挡片7上开设卡槽,连接部6上具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凸起。

此处安装挡片7是在水龙头组装时用于对出水芯管进行限位作用,即水龙头的外壳上设置有限位槽,组装后,安装挡片7位于限位槽内。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内阀芯管1的上部具有出水阀座8,所述内阀芯管1的下部设置有水管接头座9,所述内阀芯管1内轴向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水阀座8以及所述水管接头座9的进水通道,所述内阀芯管1上垂直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5相配合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出水阀座8相连通,所述插接部5上设置有密封结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进水通道包括冷水通道以及热水通道,所述出水阀座8上分别具有冷水通道相连通的冷水口、与所述热水通道相连通的热水口以及与所述插接槽相连通的出水口。

为了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渗漏现象,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插接部5上的若干环形安装槽、位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的O型密封圈。

为了延长水龙头的使用寿命,所述水管接头座9由黄铜制成,所述水管接头座9镶设于所述内阀芯管1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