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分散装置及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2543发布日期:2018-06-19 22:4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压力分散装置及阀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领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分散装置以及具有所述压力分散装置的阀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通过管道来传输天然气、水、氧气、汽油等气态或液态的流体物质。在通过管道传输的同时会在管道上设置阀门来调节管路的流量,来达到使用的需要,当需要大流量流体物质时由于阀门进口的流体对阀门造成的压力过大,会损坏阀门。因此通常会在阀门的进口设置阻挡物来减小流体对阀门的压力。

目前的传统技术中,通常会在水路中设置限流套来减小流体对阀门的压力。流体进入阀门后,通过先减小流体的进口处截面面积使流量减小,然后再使流体流出到中心大孔内,使大压力从小的空间到大的空间压力减小来达到减小流体对阀门的压力的目的。

在上述传统技术阀门内设置限流套来减小流体对阀门的压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限流套为柱状设置,其与进入阀门的流体与限流套上表面的接触面积过大,会导致加大流体的阻力,减小流入阀门的流量,进一步的影响整个阀门系统整体的流量及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流体与限流套上表面的接触面积过大,导致加大流体的阻力,减小流入阀门的流量,进一步的影响整个阀门系统整体的流量及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力分散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分散装置,设置于阀门的进口,用于分散进入阀门的流体对阀门的压力,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能够与所述阀门进口内壁活动连接;压力分散组件,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包括开口端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背的封闭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在所述开口端形成开口,所述压力分散组件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分压孔。

进一步,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包括多个分压单元,多个所述分压单元自所述开口端向所述封闭端依次叠置,且沿所述开口端至所述封闭端的方向,所述分压单元的尺寸依次递减。

进一步,每一个所述分压单元包括分压部以及多个凸设于所述分压部的连接部,所述分压部为环状,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分压部朝向所述封闭端的表面,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分压部围成一个所述分压孔,所述分压部位于相邻的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朝向所述封闭端的表面形成分压面。

进一步,还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对应于所述连接部而设置,所述加强组件与对应的连接部相连且延伸连接至相邻的所述分压单元。

进一步,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封闭端封闭单元,所述封闭单元将所述封闭端封闭。

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呈环状,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的开口与所述固定组件的环状内壁尺寸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分压面在所述开口端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分压孔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所述分压孔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的开口面积。

进一步,所述分压面在所述开口端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所述分压孔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以及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的开口面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阀门,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压力分散装置,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包括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以及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或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靠近阀门内部,设置于阀门的进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阀门,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压力分散装置,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包括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以及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两个所述压力分散装置的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连接或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连接,且设置于阀门的进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以及压力分散组件对流进阀门的流体对阀门的压力进行分散。压力分散装置设置在阀门进口内,与阀门活动链接。具体的,固定组件设置在阀门的进口内,其外壁与阀门的内壁活动链接,压力分散组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并且在压力分散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压口,当阀门进口有流体进入时,通过设置在压力分散组件侧面的分压孔进入,再通过压力分散装置的开口端流出。由于为台状设置,其对流体造成的阻力更小,又由于流体进入阀门通过分压孔将流体分散到不同的方向,使其将流体对阀门的压力分散在不同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为固定组件、200为压力分散组件、210为空腔、220为开口端、230为封闭端、240为分压孔、250为分压单元、251为分压部、252为连接部、253为分压面、300为加强组件、10为压力分散装置、11为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2为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20为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力分散装置。通过将压力分散组件的开口端固定设置于固定装置上,再将固定装置与阀门的内壁进行活动链接。当阀门内有流体进入时,流体遇到压力分散组件会改变流体方向,再通过压力分散组件侧面设置的分压孔将流体导入压力分散组件内部空腔,最后流体从压力分散组件的开口端流出。压力分散组件为台状设置,其减小了对流体的阻力,并且通过分压孔将流体的流向改变,也就是进一步的改变了流体对的阀门的压力方向,使得进入阀门的流体对阀门的压力分散。

请参阅图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1-5所示,一种压力分散装置,设置于阀门20的进口,用于分散进入阀门20的流体对阀门20的压力,所述压力分散装置10包括:固定组件100,所述固定组件100能够与所述阀门20进口内壁活动连接;压力分散组件200,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内部形成有空腔210,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包括开口端220以及与所述开口端220相背的封闭端230,所述开口端220与所述固定组件100固定连接,所述空腔210在所述开口端220形成开口,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空腔210连通的分压孔240。

具体的,压力分散装置10通过固定组件100与所述阀门20内壁活动连接,其中活动连接可以为压力分散装置10设置于阀门20进口,固定组件100抵靠阀门20内壁台阶,当阀门20内有流体流过时,通过流体对压力分散装置10的压力将其紧紧的抵靠在阀门20内壁台阶上;也可以为在固定组件100的外壁上与阀门20进口内壁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接结构,通过卡接将压力分散装置10与阀门20活动连接,本申请不对活动连接做具体限定,只需满足压力分散装置10能够便捷的在阀门20进口拆装接即可。压力分散组件200的为台状设置并且包括两端,端面较大的一端为开口端220,与所述开口端220相背的一端为封闭端230230,并且在台状内形成有空腔210,所述空腔210在所述开口端220形成开口。分压孔240可以为任意形状,只需满足当阀门20进口有流体进入时,流体能够通过压力分散组件200的分压孔240进入空腔210,通过空腔210从开口端220220流出压力分散组件200即可。

优选的,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包括多个分压单元250,多个所述分压单元250自所述开口端220向所述封闭端230依次叠置,且沿所述开口端220至所述封闭端230的方向,所述分压单元250的尺寸依次递减。

具体的,每一个压力分散单元的高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只需满足设置有多个压力分散单元即可,本申请不对阶梯的高度做具体限定。压力分散单元可以为空心圆形、空心三角形或空心四边形,只需满足压力分散单元的尺寸依次递减即可。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分压单元250包括分压部251以及多个凸设于所述分压部251的连接部252,所述分压部251为环状,所述连接部252间隔设置于所述分压部251朝向所述封闭端230的表面,相邻的所述连接部252与所述分压部251围成一个所述分压孔240,所述分压部251位于相邻的所述连接部252之间的朝向所述封闭端230的表面形成分压面253。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252等间隔的设置于所述分压部251朝向封闭端230的表面,并且所述连接部252在分压部251轴向方向的高度能够决定分压孔240的大小。两个相邻的分压部251与两个相邻的分压部251之间连接部252形成为分压孔240。

优选的,还包括加强组件300,所述加强组件300对应于所述连接部252而设置,所述加强组件300与对应的连接部252相连且延伸连接至相邻的所述分压单元250。

具体的,所述加强组件300对应于所述连接部252,沿所述压力分散组件的开口端220延伸至封闭端230。加强组件300在每一个分压单元250上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只需满足加强压力分散组件200的结构强度即可,也就是增加压力分散装置10承受流体压力的能力。

优选的,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包括设于所述封闭端230封闭单元,所述封闭单元将所述封闭端230封闭。

具体的,封闭单元的形状与分压部251的开口形状相互匹配,并且封闭单元的大小与最小分压部251的开口大小向匹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100呈环状,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与所述固定组件100的环状内壁尺寸形状相匹配。

具体的,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与所述固定组件100的环状内壁尺寸形状相匹配,具体的为:当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为圆形时,所述固定组件100的环状内壁也为圆形,并且两圆形的直径相等。当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为三角形时,所述固定组件100的环状内壁也为三角形,并且两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即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与所述固定组件100的环状内壁能够完全重合。

优选的,所述分压面253在所述开口端220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不大于所述分压孔240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所述分压孔240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面积。

具体的,所述分压面253在所述开口端220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所述分压孔240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以及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面积依次递增。三个面积依次递增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流体进入阀门20进口对阀门20所形成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分压面253在所述开口端220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所述分压孔240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以及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面积相同。

具体的,三个面积大致相同,具体的,所述分压面253在所述开口端220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分压孔240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相差不超过百分之五;所述分压孔240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与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220的开口面积相差不超过百分之五。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尽量不减少系统压力及流量的情况下,将进入阀门20的流量对阀门20造成的压力分散。

具体的,所述固定组件100、压力分散组件200以及加强组件300为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组件100、压力分散组件200以及加强组件300为高硬度材料制成,使用高硬度材料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分散装置10所能承受的压力更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阀门,具体的所述阀门可以为任意一种阀门20,所述阀门20的进口活动连接有上述任意一种压力分散装置10,所述压力分散装置10包括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1以及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12,用于将从阀门20进口进入的流体压力分散,防止进入流体压力过于集中对阀门20阀体造成损伤。

具体的,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1或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12靠近阀门20内部,设置于阀门20的进口。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6所示,当为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1靠近阀门20内部时,首先将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1朝向阀门20内部放入阀门20的进口内,并且通过固定组件100将压力分散装置10与阀门20进口内壁活动连接。其次在安装完成压力分散装置10后,向阀门20内通入流体,流体进入阀门20进口,当流体遇到压力分散组件封闭端230时,向两边扩散,当流体到达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时,通过分压孔240进入空腔210,在流体通过设置于压力分散组件200的分压孔240时,流体的方向改变,也即流体的压力方向改变,因为分压孔240为周向设置,因此通过分压孔240后,流体的压力方向为朝向四周,进入压力分散组件空腔210的流体最终通过开口端220流出。压力分散装置10将进入阀门20进口的流体对阀门20的压力分散为朝向四周的压力,避免了所有压力指向同一方向,又由于所述分压面在所述开口端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所述分压孔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以及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发散装置并不会对整个阀门20系统的水压以及流量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7所示,当为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12靠近阀门20内部时,将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12朝向阀门20内部放入阀门20的进口内,并且通过固定组件100将压力分散装置10与阀门20进口内壁活动连接。其次在安装完成压力分散装置10后,向阀门20内通入流体,流体进入阀门20进口,流入压力分散组件空腔210,再通过分压孔240流出压力分散组件200,由于分压孔240设置于压力分散组件200的侧面周向,因此分压孔240将进入阀门20进口的流体对阀门20的压力分散为朝向四周的压力,避免了所有压力指向同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阀门,具体的所述阀门20可以为任意一种阀门20,所述阀门20的进口活动连接有上述任意两个压力分散装置10,所述压力分散装置10包括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1以及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12,用于将从阀门20进口进入的流体压力分散,防止进入流体压力过于集中对阀门20阀体造成损伤。

具体的,两个所述压力分散装置10的两个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1连接或两个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12连接,且设置于阀门20的进口。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8所示,当为两个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1连接,且设置于阀门20的进口时,首先将两个压力分散装置开口端11连接,并通过固定组件100将组合后的压力分散装置10与阀门20进口内壁活动连接。其次在安装完成组合后的压力分散装置10后,向阀门20内通入流体,流体进入阀门20进口,当流体遇到第一压力分散装置的压力分散组件的封闭端230时,向两边扩散,当流体到达第一压力分散装置的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时,通过第一压力分散装置的分压孔240进入第一压力分散装置的空腔210,流体经过第一压力分散装置的空腔210进入第二压力分散装置的空腔210,再通过第二压力分散装置的分压孔240流出压力分散组件200。流体通过设置于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周向的分压孔240时,流体的方向改变,也即流体的压力方向改变,因为分压孔240为周向设置,因此通过分压孔240后,流体的压力方向为朝向四周。又由于所述分压面在所述开口端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所述分压孔在所述压力分散组件200侧面的开口面积之和以及所述压力分散组件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发散装置并不会对整个阀门20系统的水压以及流量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分散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9所示,当为两个所述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12连接,且设置于阀门20的进口时,将压力分散装置封闭端12连接,并通过固定组件100将组合后的压力分散装置10与阀门20进口内壁活动连接。其次在安装完成组合后的压力分散装置10后,向阀门20内通入流体,流体进入阀门20进口,流入第一压力分散装置的压力分散组件的空腔210,再通过第一压力分散装置的分压孔240流出第一压力分散装置,流出第一压力分散装置的流体通过第二压力分散装置的分压孔240进入第二压力分散装置的空腔210,并从第二压力分散组件的开口端220流出。由于分压孔240设置于压力分散组件的侧面周向,因此分压孔240将进入阀门20进口的流体对阀门20的压力分散为朝向四周的压力,避免了所有压力指向同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以及压力分散组件对流进阀门的流体对阀门的压力进行分散。压力分散装置设置在阀门进口内,与阀门进口内壁活动连接。具体的,固定组件设置在阀门的进口内,其外壁与阀门的内壁活动链接,压力分散组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并且在压力分散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压口,当阀门进口有流体进入时,通过设置在压力分散组件侧面的分压孔240进入,再通过压力分散组件的开口端220流出。由于为台状设置,其对流体造成的阻力更小,又由于流体进入阀门通过分压孔240将流体分散到不同的方向,使其将流体对阀门的压力分散在不同方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