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61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车辆领域的流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包含多个独立的子系统,譬如电池冷却系统、HVAC系统等多种系统,目前正在向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各系统包含流体控制装置,譬如流体切换装置、流量控制装置等,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震动较大,需要改善上述流体切换装置等零部件的组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在于使得流体控制装置的阀盖与阀体结合更为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流体控制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阀盖、阀体、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传动件、第一阀件,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安装腔,所述阀芯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阀盖和所述阀体两者中的一个具有凹部、另一个具有凸部,所述凸部自所述阀盖的下侧面或者所述阀体的上端凸出,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阀盖的下侧面或者所述阀体的上端,所述凸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所述阀盖设有阀盖通孔,所述传动件的一端贯穿所述阀盖通孔向外延伸,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臂部,所述第一阀件包括限位凹部,所述传动臂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凹部内,且该限位凹部与所述传动臂部之间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阀件的下侧面与所述第二阀件的上侧面相接触。

流体控制装置通过所述阀盖和所述阀体两者中的一个具有凹部、另一个具有凸部,所述凸部自所述阀盖的下侧面或者所述阀体的上端凸出,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阀盖的下侧面或者所述阀体的上端,所述凸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之间结合更为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流体控制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流体控制装置一个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并示意地显示出控制器部件和阀体组件的组合关系;

图3是图1所示流体控制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流体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并示意地显示出阀盖与阀体结构;

图5是图4所示流体控制装置凸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流体控制装置中阀体与阀芯组件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凸部与凹部向阀盖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阀芯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阀芯组件一个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流体控制装置阀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流体控制装置中凹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流体控制装置中凹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流体控制装置中凹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8所示阀芯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方式阀盖的凸部、阀体的凹部、轴部的第一凸部、第一阀件的第一凹部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阀盖的凸部、阀体的凹部、轴部的第一凸部、第一阀件的第一凹部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阀盖的凸部、阀体的凹部、限位凹部、筋部、传动臂部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阀盖的凸部、阀体的凹部、限位凹部、筋部、传动臂部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所述流体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器部件1、阀体组件2,其中阀体组件2包括阀盖21、阀体22、阀芯组件23,所述阀芯组件23包括传动件231、第一阀件232、第二阀件233、弹性元件3,所述流体控制装置100包括安装腔221,所述阀体22与所述阀盖21相对固定安装形成所述安装腔221,所述阀芯组件23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安装腔221,所述控制器部件1与所述阀盖21通过自攻螺钉7连接。控制器部件1设有传动输出部11与传动件231连接。所述阀盖21和所述阀体22两者中的一个具有凹部、另一个具有凸部,所述凸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能够保证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稳固结合,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盖21设有凸部211,所述阀体22设有凹部2213,所述凹部2213与所述凸部211大致呈互补设置,阀盖21与阀体22通过该凸部211、凹部2213相配合可易于对准安装、限位。当然也可以设置所述阀盖包括凹部,所述阀体包括凸部,同样能够实现阀盖与阀体的限位配合安装。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所述阀盖21设有第一止挡部2131、第二止挡部2132,所述第一止挡部2131及所述第二止挡部2132均自阀盖的下侧面2110凸出,所述阀盖的下侧面2110为朝向所述阀体22的一面。所述传动件231设有挡块2313,所述挡块2313自传动件的上端2319向上凸出,所述阀盖的下侧2111设有第一容置区218,所述阀盖的下侧2111为朝向阀体22的一侧,所述挡块231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区218内,所述第一止挡部2131及所述第二止挡部213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区218的两侧,所述挡块能够与所述第一止挡部或所述第二止挡部相抵,从而起到对所述传动件运动限位的作用。所述传动件231相对于所述阀盖21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即所述第一止挡部2131及所述第二止挡部2132能够限制所述传动件231在所述第一止挡部2131及所述第二止挡部2132间运动,所述挡块2313与所述第一止挡部2131抵接时的位置为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挡块2313与第二止挡部2132抵接时的位置为所述第二位置。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所述阀盖21设有阀盖通孔212,所述传动件231的一端设有第一传动部2311,所述第一传动部2311穿过所述阀盖通孔212向外延伸,从而使传动件231与阀盖21在轴向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圈6,该密封圈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部2311的周侧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内壁之间,能够防止工作介质从通孔处泄露。所述第一传动部2311与所述控制器部件1的传动输出部11通过内外花键相配合组装而实现相对固定。

请参阅图3至图13所示,所述阀盖21设有安装部214,所述安装部214自所述阀盖的下侧面2110凸出,所述安装部214能够置于所述安装腔221内,所述安装部214包括第一壁部219,所述第一壁部219与所述凸部相连,当然根据实际安装需要,所述凸部也可与所述第一壁部相隔设置。所述安装部214设有凹槽部2141,所述流体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密封圈5,所述第一密封圈5部分位于所述凹槽部2141内,所述第一密封圈5与所述阀体的侧壁2215紧密接触,所述阀盖21与所述阀体22通过第一密封圈5密封设置,防止介质从所述阀体向外泄露。所述凸部211自阀盖的下侧面2110或者阀体的上端2216凸出,所述阀体的上端2216为所述阀体22朝向所述阀盖21的一端,所述凹部2213凹设于所述阀盖的下侧面2110或者所述阀体的上端2216,能够使零部件易于成型,装配更加方便。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盖21包括凸部211,所述阀体22包括凹部2213,所述凸部211或者所述凹部2213与所述安装部214相连或者相隔,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结构更加紧凑。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211与所述安装部214相连。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22包括凹部2213,所述凹部2213具有底壁部2217、第一侧壁部2220、第二侧壁部2221,所述第一侧壁部2220、第二侧壁部2221与所述底壁部2217相交设置,所述凹部2213具有缺口2219,所述缺口2219的一侧为所述第一侧壁部2220,所述缺口2219的另一侧为所述第二侧壁部2221;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所述凹部2213具有底壁部2217、侧壁部2218,所述侧壁部2218包括第一侧部2222、第二侧部2223,所述侧壁部2218与所述底壁部2217相交设置,所述侧壁部2218为圆弧面,所述凹部2213具有缺口2219,所述缺口2219的一侧为所述第一侧部2222,所述缺口2219的另一侧为所述第二侧部2223;或者所述凹部2213具有底壁部2217、侧壁部2218,所述侧壁部2218与所述底壁部2217相交设置,所述侧壁部2218为筒形,使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能配合安装。所述侧壁部2218与所述安装部221相连或者相隔。所述凸部211向所述阀盖的下侧面2110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向所述阀盖的下侧面2110投影的距离H1小于所述凹部2216与所述阀体的侧壁2215的距离H2。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所述阀盖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孔、至少三个第二孔、至少三个第三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盖21设有两个第一孔215、四个第二孔216、四个第三孔217,所述流体控制装置100包括连接元件7,所述连接元件7贯穿所述第一孔215将所述阀盖21与外部器件组装而实现相对固定设置,连接元件7贯穿所述第二孔216将所述阀盖21与所述阀体22组装而实现相对固定设置,连接元件7贯穿所述第三孔217将所述阀盖21与所述控制器部件1组装而实现相对固定设置,根据实际工况,可设置不同数量的孔,达到与其他器件固定连接的目的,当然,所述连接元件7可以为螺栓、螺柱、螺钉等零件,也可以通过抱箍的方式实现阀盖与其他器件连接的目的。

请参阅图3至图12所示,所述传动件231包括第二传动部2312,所述第一传动部2311及第二传动部2312分别置于所述传动件231的上端及所述传动件231的下端,所述传动件的下端为与所述第一阀件232连接的一端,所述传动件的上端为与所述阀盖21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部2312包括轴部2315,所述轴部2315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传动件231的下端,第一阀件的上端设有第一阀件平台部2324、筋部2329、容置孔2322及限位凹部2323,所述第一阀件的上端为与所述传动件231连接的一端,所述轴部及所述容置孔两者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凸部,另一个具有第一凹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轴部2315设有第一凸部2317,所述容置孔设有第一凹部2328,装配中,所述第一凸部2317能够部分置于所述第一凹部2328内,使所述轴部及所述第一阀件限位安装。所述传动件231设有两个传动臂部2316,所述传动件231包括主体部2314,所述传动臂部2316自所述主体部2314向下延伸设置,所述传动臂部231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凹部内2323,且该限位凹部2323与所述传动臂部2316之间相对固定设置。所述限位凹部包括两个侧壁,第一侧壁23230及第二侧壁23231,所述传动臂部2316能够与所述限位凹部的至少一个侧壁相抵,即与所述第一侧壁23230或者所述第二侧壁23231相抵,或者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同时相抵,所述筋部2329连接两限位凹部2323,在所述传动件231的带动下,使所述第一阀件232相对于第二阀件233作回转运动。

请参考图10所示,所述安装腔221的底侧设有阀体底侧平台222,阀体底侧平台222设有第一流通开口223、第二流通开口224、第三流通开口225、第四流通开口226,所述四个流通开口与安装腔221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流通开口223作为进口、第二流通开口224作为出口,第三流通开口225作为进口,第四流通开口226作为出口,分别对应阀体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其中第一管路为第一进口管路227,第二管路为第一出口管路228,第三管路为第二进口管路229,第四管路为第二出口管路2210,形成两进两出的四通结构,所述进口管路与所述出口管路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阀体22的第一进口管路227,第一出口管路228,第二进口管路229,第二出口管路2210与该阀体22可以是一体连接结构。

请参考图3-图12所示,所述阀体22具有位于所述安装腔221底侧的第一限位块2211,第二阀件233具有第二阀件限位口2331,第二阀件限位口2331与第一限位块2211配合安装,第一限位块2211能够对第二阀件233进行限位,使得第二阀件233相对于阀体22相对固定设置,此处定义“相对固定设置”是指第二阀件233可在允许范围内运动。所述第二阀件233具有与所述阀体开口2212相对应连通的第二阀件通孔2332,所述第二阀件通孔2332与所述阀体开口2212数量相同,且在轴向垂直对应。所述第二阀件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一阀件的下侧面相接触,第一阀件的下侧面和第二阀件的上侧面具有良好的平面度和粗糙度,能够保证流体不从第一、二阀件间泄露。所述第一阀件的下侧面沿第二阀件上侧面往复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阀件232为可动阀件,相对于该第一阀件232所述第二阀件233作为相对固定阀件,所述第一阀件232沿第二阀件的上侧面进行回转运动,这种往复转动的动作方式相对于直线型往复动作方式,可缩减动作行程所需要的空间。所述第一阀件232具有两个连通腔,第一连通腔23211与第二连通腔23212,第一连通腔23211与第二连通腔23212中间有共同的侧壁2325。所述第四孔2326贯穿所述第一连通腔的壁部或者所述第二连通腔的壁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孔2326贯穿第一连通腔的壁部23210,所述第四孔2326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介质通过所述第四孔2326进入安装腔221内,对所述第一阀件232产生一向下的压力,使第一阀件232与第二阀件233接触更加紧密,防止介质从第一阀件与第二阀件间泄露。在所述第二阀件233与阀体底侧平台222间设有密封垫4,能够与第一限位块2211配合安装,密封垫4设有密封垫通孔42,所述密封垫通孔42与所述第二阀件通孔2332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关,方便工作介质顺利通过、减少流体阻力、防止介质从第二阀件233与阀体22间泄露。所述传动件231设有容置部2318,所述容置部2318周侧凸出于传动件231下侧,同时传动件231与第一阀件232间设置有弹性元件3,所述弹性元件3穿过所述轴部2315,所述弹性元件3的一端置于容置部2318,所述弹性元件3另一端置于第一阀件平台部2324,使所述第一阀件的下侧面与所述第二阀件的上侧面结合更加紧密。所述阀体的底侧平台222还设有定位部2214,第二阀件233设有第五孔2333,在密封垫4设有第七孔41,所述第一阀件232设有第六孔2327,装配中,所述定位部2214贯穿所述第七孔41、第五孔2333,抵在第六孔2327内,能够保证密封垫4、第二阀件233以及第一阀件232的同心度,使第一阀件232运动更加稳定。

如图3至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件231相对于所述阀盖21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轴部2315包括第一凸部2317,所述第一阀件232包括第一凹部2328,所述传动件23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2317沿所述传动臂部2316方向的均分线定义为第一线L1,所述凸部211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当所述凸部为对称结构,所述凸部的中心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当所述凸部为非对称结构时,所述凸部的近中心位置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所述第一线L1与所述第二线L2的夹角为第一角α,所述第一凹部2328沿所述限位凹部2323方向的均分线定义为第三线L1’,所述凹部2213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当所述凹部为对称结构,所述凹部的中心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当所述凹部为非对称结构时,所述凹部的近中心位置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所述第三线L1’与所述第四线L2’的夹角为第二角β,所述第一角α与所述第二角β的角度相同或者互补,所述传动件231置于所述第一阀件232中,所述凸部21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部2213内,使所述阀盖、阀体、传动件、第一阀件安装在正确位置。此时,所述第一阀件两连通腔分别覆盖两相邻第二阀件通孔2332,即连通两相邻阀体开口2212,其中第一连通腔23211覆盖阀体第一流通开口223与第二流通开口224,第二连通腔23212覆盖阀体第三流通开口225与第四流通开口226,即第一连通腔23211连通第一进口管路227与第一出口管路228,第二连通腔23212连通第二进口管路229与第二出口管路2210。

如图16所示,流体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轴部2315包括第一凸部2317,所述第一阀件232包括第一凹部2328,所述传动件23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2317沿所述传动臂部2316方向的均分线定义为第五线L3,所述凸部211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当所述凸部为对称结构时,所述凸部的中心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当所述凸部为非对称结构时,所述凸部的近中心位置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所述第五线L3与所述第二线L2的夹角为第三角γ,所述第一凹部2328沿所述限位凹部2323方向的均分线定义为第六线L3’,所述凹部2213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当所述凹部为对称结构时,所述凹部的中心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当所述凹部为非对称结构时,所述凹部的近中心位置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所述第六线L3’与所述第四线L2’的夹角为第四角θ,所述第三角γ与所述第四角θ的角度相同或者互补,所述传动件231置于所述第一阀件232中,所述凸部21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部2213内。此时,第一连通腔23211覆盖第一流通开口223与第四流通开口226,第二连通腔23212覆盖第二流通开口224与第三流通开口225,即第一连通腔23211连通阀体第一进口管路227与第二出口管路2210,第二连通腔23212连通阀体第二进口管路229与第一出口管路228。

如图17所示,流体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轴部不包含第一凸部或者第一凹部,相对应所述容置孔不包含第一凹部或者第一凸部,当所述传动件23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臂部2316沿所述轴部2315方向的均分线定义为第七线L4,所述凸部211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当所述凸部为对称结构时,所述凸部的中心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当所述凸部为非对称结构时,所述凸部的近中心位置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

所述第七线L4与所述第二线L2的夹角为第五角α1,所述限位凹部2323沿所述容置孔2322方向的均分线定义为第八线L4’,所述凹部2213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当所述凹部为对称结构时,所述凹部的中心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当所述凹部为非对称结构时,所述凹部的近中心位置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所述第八线L4’与所述第四线L2’的夹角为第六角β1,所述第五角α1与所述第六角β1的角度相同或者互补,所述传动件231置于所述第一阀件232中,所述凸部21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部2213内,从而使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阀件相对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件带动下,所述第一阀件相对所述第二阀件转动。

如图18所示,流体控制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当所述传动件23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传动臂部2316沿所述轴部2315方向的均分线定义为第九线L5,所述凸部211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当所述凸部为对称结构时,所述凸部的中心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当所述凸部为非对称结构时,所述凸部的近中心位置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二线L2,所述第九线L5与所述第二线L2的夹角为第七角γ1,所述限位凹部沿所述容置孔2322方向的均分线定义为第十线L5’,所述凹部与所述阀盖通孔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当所述凹部为对称结构时,所述凹部的中心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当所述凹部为非对称结构时,所述凹部的近中心位置与所述阀盖通孔212的中心连线定义为第四线L2’,所述第十线L5’与所述第四线L2’的夹角为第八角θ1,所述第七角γ1与所述第八角θ1的角度大致相同或者互补,所述传动件231置于所述第一阀件232中,所述凸部21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部2213内,从而实现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阀件的相对固定连接。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专利实用新型人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