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闸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004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式闸片。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用盘式制动结构主要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闸片,通过制动盘与制动闸片的相互摩擦,消耗运动车辆或设备的动能,使列车停止运动。较常见的制动闸片组成方式主要由背板、弹性元件、摩擦块连接件元件、防转铆钉及卡控元件组成,其中采用在背板上增加防转铆钉的方式起到防止在闸片制动过程中摩擦块过度旋转的作用,防转铆钉也便于加工装配;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转铆钉的耐腐性及长期抗疲劳性不能够有效保证,为解决防转铆钉的耐腐蚀性及抗疲劳性,摩擦块防转结构由铆钉改进为设置于钢背上的防转块。

现有技术中,针对背板上布局18块摩擦块的闸片,背板呈圆弧状,18块摩擦块以背板的径向中心线为中心呈轴对称地设置于背板上,其中,背板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分布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布的摩擦块,一个位于背板端部,另两个上下设置于内侧,为了防止此三个摩擦块自由转动,通常在端部摩擦块及与其靠近的一个内侧摩擦块之间设置一个防止条,在内侧两个摩擦块之间设置体积较大的一块防转块,实际使用过程中,体积较大的防转块虽然能够同时限制两个摩擦块,但也严重堵塞了相邻摩擦块之间的预留间隙,导致制动过程中的磨削物难以顺畅排出,堵塞在摩擦块之间,影响摩擦块的散热,不利于闸片快速降温,降低闸片的有效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防转块堵塞了相邻摩擦块之间的预留间隙,导致磨削物排泄不畅、影响摩擦块降温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影响磨削物排泄,有利于摩擦块快速降温的浮动式闸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动式闸片,包括:背板;两个第一摩擦单元,设于所述背板上,分别位于所述背板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摩擦单元包括相互间隔且呈三角形排布的三个第一摩擦块,其中一个第一摩擦块设于端部,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摩擦块靠内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摩擦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背板上,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摩擦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防转面,靠内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摩擦块的第一防转面相对设置;两个第一限位单元,设于所述背板上,每个第一限位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摩擦块一一对应设置的三个第一限位块,其中靠内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摩擦块之间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摩擦块的第一防转面相互钳制,限制所述第一摩擦块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背板转动,所述预设角度不等于360°。

设置于端部的所述第一摩擦块的第一防转面朝向内侧设置,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防转面间隔地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块呈条状。

还包括两个第二摩擦单元,设于所述背板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单元的内侧,所述第二摩擦单元包括沿制动盘的径向方向分布的三个第二摩擦块,每个所述第二摩擦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防转面,靠近制动盘中心的两个所述第二摩擦块的第二防转面相对设置,且形成自锁,限制所述第二摩擦块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背板转动。

还包括第二限位块,与远离制动盘中心的第二摩擦块对应设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摩擦块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背板转动。

远离制动盘中心的一个第二摩擦块的第二防转面朝向制动盘中心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与其第二防转面间隔地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块成型有让位斜面,所述让位斜面用于避免所述第二限位块与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二摩擦块发生运动干涉。

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防转面,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防转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1.5mm。

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高度为2-4mm。

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二摩擦单元设置的第三摩擦单元,包括沿制动盘的径向方向分布的三个第三摩擦块,每个所述第三摩擦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三防转面,三个所述第三摩擦块通过所述第三防转面形成自锁,限制所述第三摩擦块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背板转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闸片,包括背板,背板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摩擦单元,第一摩擦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背板上的三个第一摩擦块,每个第一摩擦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防转面,三个第一摩擦块相互间隔且呈三角形排布,其中一个第一摩擦块设于背板的端部,另外两个相对于前者靠内设置,并且靠内设置的两个第一摩擦块的第一防转面相对设置;背板上还设有第一限位单元,第一限位单元包括与第一摩擦块一一对应的三个第一限位块,其中两个第一限位块设于靠内设置的两个第一摩擦块之间,并且两个第一限位块间隔设置,第一限位单元的设置不仅能够限制第一摩擦块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相对于背板转动,防止第一摩擦块360°任意转动,而且每个第一摩擦块对应一个第一限位块,间距较大的靠内设置的两个第一摩擦块之间的两个第一限位块间隔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制动过程中磨削物自摩擦块间隙之间的顺畅排泄,避免间隙堵塞影响摩擦块散热;另一方面增加相邻第一摩擦块之间间隙,可以增强间隙内的空气流通,进一步加快摩擦块的散热效率,有利于闸片快速降温,提高闸片的有效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闸片,第一限位块与其对应的第一摩擦块的第一防转面间隔地相对设置,通过调节间隔距离调节第一摩擦块的转动角度范围,间隔距离愈大,第一摩擦块的转动角度的范围愈大,间隔距离愈小,第一摩擦块的转动角度的范围愈小;当间隔距离为0.5-1.5mm时,第一摩擦块的转动灵活度与连接稳固程度实现平衡,制动效果佳。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闸片,第一限位块呈条状,保证防转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摩擦块间隙的占用空间。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闸片,每个第一摩擦单元靠近闸片中心的内侧还设有一个第二摩擦单元,第二摩擦单元包括三个第二摩擦块,沿制动盘的径向方向分布,并且每个第二摩擦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防转面,靠近制动盘中心的两个第二摩擦块通过第二防转面形成自锁,实现对第二摩擦块转动角度的限制。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闸片,远离制动盘中心的一个第二摩擦块的第二防转面朝向制动盘中心设置,第二限位块与其第二防转面间隔地相对设置,通过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防转面的相互钳制,防止此第二摩擦块360°自由转动。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闸片,第二限位块成型有用于避免与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摩擦块发生运动干涉的让位斜面,同时让位斜面还能进一步减少第二限位块占用的摩擦块之间的间隙空间,增加间隙内的空气流通,提高摩擦块的散热效率。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闸片,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二限位块的高度为2-4mm,既能够保证防转性能,又能降低对摩擦块之间间隙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浮动式闸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板;2-第一摩擦单元;21-第一摩擦块;22-第一限位块;3-第二摩擦单元;31-第二摩擦块;32-第二限位块;4-第三摩擦单元;41-第三摩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动式闸片,包括背板1,背板1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摩擦单元2,第一摩擦单元2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背板1上的三个第一摩擦块21,每个第一摩擦块21具有两个第一防转面,三个第一摩擦块21相互间隔且呈三角形排布,其中一个第一摩擦块21设于背板1的端部,另外两个相对于前者靠内设置,并且靠内设置的两个第一摩擦块21的第一防转面相对设置;背板1上还设有第一限位单元,第一限位单元包括与第一摩擦块21一一对应的三个第一限位块22,其中两个第一限位块22设于靠内设置的两个第一摩擦块21之间,并且两个第一限位块22间隔设置,第一限位单元的设置不仅能够限制第一摩擦块2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相对于背板1转动,防止第一摩擦块21360°任意转动,而且每个第一摩擦块21对应一个第一限位块22,间距较大的靠内设置的两个第一摩擦块21之间的两个第一限位块22间隔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制动过程中磨削物自摩擦块间隙之间的顺畅排泄,避免间隙堵塞影响摩擦块散热;另一方面增加相邻第一摩擦块21之间间隙,可以增强间隙内的空气流通,进一步加快摩擦块的散热效率,有利于闸片快速降温,提高闸片的有效使用寿命。

背板1呈轴对称设置的圆弧状,第一摩擦块21呈圆柱状,柱面上成型有与其轴向延伸方向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切面,每个切面形成一个第一防转面,第一限位块22呈条状;设置于端部的第一摩擦块21的一个第一防转面朝向内侧背板1的中心设置,与其对应的第一限位块22设于其内侧,与第一防转面间隔地相对设置。

背板1上还设有两个第二摩擦单元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单元2的内侧靠近背板1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二摩擦单元3包括沿制动盘的径向方向分布的三个第二摩擦块31,每个所述第二摩擦块31具有两个第二防转面,第二摩擦块31呈圆柱状,柱面上成型有与其轴向延伸方向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切面,每个切面形成一个第二防转面;靠近制动盘中心的两个所述第二摩擦块31的第二防转面相对设置,且形成自锁,限制所述第二摩擦块31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背板1转动。

三个第二摩擦块31中距离制动盘中心最远的一个第二摩擦块31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限位块32,第二限位块32设于与其对应的第二摩擦块31靠近制动盘中心的一侧,第二限位块32呈方形,且成型有用于避免与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摩擦块31发生运动干涉的让位斜面,同时让位斜面还能进一步减少第二限位块32占用的摩擦块之间的间隙空间,增加间隙内的空气流通,提高摩擦块的散热效率。

背板1上还设有两个第三摩擦单元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摩擦单元3的内侧,靠近背板1的中心设置,第三摩擦单元4包括沿制动盘的径向方向分布的三个第三摩擦块41,每个第三摩擦块41具有两个第三防转面,三个所述第三摩擦块41通过所述第三防转面形成自锁,限制所述第三摩擦块41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背板1转动;第三摩擦块41呈圆柱状,柱面上成型有与其轴向延伸方向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切面,每个切面形成一个第三防转面。

第一限位块22与第一防转面,第二限位块32与第二防转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mm,第一限位块22与第二限位块32的高度为3mm。

预设角度范围为10-60°。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与设置于背板端部的第一摩擦块对应的第一限位块设置于第一摩擦块的外侧,即远离背板中心的一侧。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二摩擦单元的三个第二摩擦块各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限位块。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三摩擦单元的三个第三摩擦块各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三限位块。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防转面,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防转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mm。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防转面,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防转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mm。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高度为2mm。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高度为4mm。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预设角度范围为10-90°。

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实施方式,预设角度范围为20-120°。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