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网加强型橡胶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295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钢纤维网加强型橡胶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防震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纤维网加强型橡胶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震多发区,由于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的优越性,隔震结构大范围建设,橡胶隔震装置作为重要的隔震元件被广泛使用。

然而,传统的橡胶隔震装置(也称叠层橡胶支座),为多层橡胶制成,其弹性好,强度好,但刚度不足,支撑性性不好;为了提高橡胶隔震装置的整体性能,提高强度、刚度,在其内部添加钢板夹层(如CN103741827所公开)以用于高层建筑,但所使用的钢板厚度相对较厚,对部分低层、小高层建筑,这种橡胶隔震装置的重量太重,不便于搬运,造价较高。随后发展出了纤维板、纤维板/钢板、铝合金板橡胶隔震装置(如CN105568847所公开),然而,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虽然减轻了重量,但纤维板的抗拉和抗弯性能较差,铝合金板的强度和弹性不足,整体性能未能全面提升,且材料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纤维网加强型橡胶隔震装置,以避免橡胶隔震装置整体性能不够好的问题,达到整体性能全面提升、重量轻、成本低的效果,并主要应用于四层及以下的建筑物或工业设备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钢纤维网加强型橡胶隔震装置,包括隔震主体和分别设于隔震主体上、下表面的上、下封钢板,所述隔震主体包括若干橡胶层和钢纤维网层;所述橡胶层和钢纤维网层依次交替层叠设置,且最上层和最下层均为橡胶层以便于连接所述上、下封钢板;沿隔震主体及上、下封钢板的侧面一周设有橡胶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符合地震发生中橡胶隔震装置的实际受力情况,在地震力作用下,橡胶隔震装置的上下表面的弯曲变形量或受到的拉力最大,容易产生破坏,所以采用上、下封钢板在这此处加强其强度和刚度,隔震主体的内部采用钢纤维网层进一步加强其强度,确保不产生受拉破坏,同时钢纤维网层、橡胶层的交替层叠,可以保证其减震效果;各层之间及与侧面的橡胶保护层之间采用高压粘结处理,整体性好,橡胶保护层进一步保护装置的整体性,避免卷边,同时也起到防止搬运、安装过程中对人员的意外伤害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隔震主体及上、下封钢板呈以最中间一层对称设置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隔震主体为圆柱体形,所述上、下封钢板、钢纤维网层为对应的圆形,所述钢纤维网层由若干同心等距排列的环状钢丝和若干同心辐射状等角度排列的钢丝交织形成。

优选地,钢纤维网层的网格径向净距为1~2毫米,环向间距为2°~6°。

优选地,所述隔震主体为长方体形,所述上、下封钢板、钢纤维网层为对应的方形,所述钢纤维网层由若干平行等距排列的钢丝和若干与之呈90°平行等距排列的钢丝交织形成。

优选地,钢纤维网层的网格净距为0.5~2毫米。

优选地,所述橡胶层厚度为2.5~5毫米,设置层数为10~20层,钢纤维网层的钢丝直径为0.2~1.2毫米。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将上、下封钢板、橡胶层、钢纤维网层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利用上、下封钢板加强刚度和强度,利用钢纤维网层进一步加强抗拉能力,同时保证了减震效果,整体性能全面提升。

2、本装置相比全钢板、纤维板、铝合金板夹层,有效降低了装置的重量,便于搬运和安装;节约了材料,材料成本低,降低了工程造价。

3、本装置主要应用在四层及以下的建筑物或工业设备中使用,更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钢纤维网层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钢纤维网层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封钢板,2-隔震主体,3-下封钢板,4-橡胶保护层,21-橡胶层,22-钢纤维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钢纤维网加强型橡胶隔震装置,包括隔震主体2和分别设于隔震主体2上、下表面的上封钢板1、下封钢板3,所述隔震主体2包括若干橡胶层21和钢纤维网层22;所述橡胶层21和钢纤维网层22依次交替层叠设置,且最上层和最下层均为橡胶层21以便于连接所述上、下封钢板;沿隔震主体2及上、下封钢板的侧面一周设有橡胶保护层4。

其中,所述隔震主体2为圆柱体形,所述上封钢板1、下封钢板3、钢纤维网层22为对应的圆形,所述钢纤维网层22由若干同心等距排列的环状钢丝和若干同心辐射状等角度排列的钢丝交织形成,钢纤维网层22的网格径向净距为1毫米,环向间距为4°。

其中,所述隔震主体直径为400mm,橡胶层21厚度为3毫米,设置层数为15层,钢纤维网层22的钢丝直径为0.4毫米,上、下封钢板的厚度均为12毫米,外侧面的橡胶保护层4厚度为5毫米;所述隔震主体2及上、下封钢板呈以最中间一层橡胶层21对称设置的结构。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3,钢纤维网加强型橡胶隔震装置,包括隔震主体2和分别设于隔震主体2上、下表面的上封钢板1、下封钢板3,所述隔震主体2包括若干橡胶层21和钢纤维网层22;所述橡胶层21和钢纤维网层22依次交替层叠设置,且最上层和最下层均为橡胶层21以便于连接所述上、下封钢板;沿隔震主体2及上、下封钢板的侧面一周设有橡胶保护层4。

其中,所述隔震主体2为长方体形,所述上封钢板1、下封钢板3、钢纤维网层22为对应的方形,所述钢纤维网层22由若干平行等距排列的钢丝和若干与之呈90°平行等距排列的钢丝交织形成;钢纤维网层22的网格净距为0.8毫米。

其中,所述隔震主体短边边长为300mm,长边边长为360mm,橡胶层21厚度为2.5毫米,设置层数为15层,钢纤维网层22的钢丝直径为0.3毫米,上、下封钢板的厚度均为12毫米,外侧面的橡胶保护层4厚度为5毫米;所述隔震主体2及上、下封钢板呈以最中间一层橡胶层21对称设置的结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