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的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8635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的接头。



背景技术:

在企业的生产作业现场,常有一些使用气体或液体工作介质的设备,介质的输送管道采用软管,各类高、低压软管的连接使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以氧气、燃气、压缩空气和氮、氢、氩、二氧化碳气体等为工作介质的热加工单位更是如此。软管的连接方式一般都采用铁丝捆绑或管箍(包括挤压成型式管箍和螺钉拉紧式管箍)连接,此三种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使被捆绑或箍紧的软管产生内缩式挤压变形,靠软管的内表面或内层管内表面,与连接管芯(带大小头直径的倒锥面管接头或光滑直管接头)外表面之间的抗滑脱磨擦阻力实现密封和连接,其连接力只产生于管内表面,在不使用专用工装、工具的情况下其连接强度、密封性均不易保证,容易泄漏,甚至脱落,且装卸操作繁琐、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软管的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管的接头,包括接头管体和两个卡箍,接头管体呈空心圆柱体,其两近端部分别设有1个向内凹陷的环形卡接部,环形卡接部的宽度大于卡箍的宽度,环形卡接部的深度大于卡箍的厚度,环形卡接部套接有橡胶垫圈,环形卡接部两侧的肩阶均设有过渡圆角,接头管体被两个环形卡接部分为左段、中段和右段,左段和右段的外径均由端部向中间逐渐增大,左段和右段的最大外径与中段的外径相等,中段的外径与待接软管的内径相适配,中段两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防滑锯齿,防滑锯齿的锯锋均朝向中段的中央,当两节软管分别旋入接头管体两端的防滑锯齿处,两个卡箍分别卡于软管外对应环形卡接部处。

环形卡接部的外圆周面上,沿接头管体轴向环形均布有若干连接筋。

环形卡接部的宽度小于卡箍宽度的2倍。

卡箍的棱边均设有过渡圆角。

橡胶垫圈的厚度小于等于环形卡接部深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将两个软管旋入接头管体的两端,旋转至防滑锯齿处,将两个卡箍分别卡于软管外对应环形卡接部处,然后将卡箍旋至最紧即可将两节软管衔接起来,不需要使用时,松掉卡箍即可,安装和拆卸方便,操作简便,省力,且不易泄漏,更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软管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接头管体,

2-卡箍,

3-环形卡接部,

4-橡胶垫圈,

5-左段,

6-中段,

7-右段,

8-防滑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中包括以下部件:接头管体1、卡箍2、环形卡接部3、橡胶垫圈4、左段5、中段6、右段7和防滑锯齿8。

如图1所示,一种软管的接头,包括接头管体和两个卡箍,接头管体呈空心圆柱体,其两近端部分别设有1个向内凹陷的环形卡接部,环形卡接部的宽度大于卡箍的宽度,环形卡接部的深度大于卡箍的厚度,环形卡接部套接有橡胶垫圈,环形卡接部两侧的肩阶均设有过渡圆角,接头管体被两个环形卡接部分为左段、中段和右段,左段和右段的外径均由端部向中间逐渐增大,左段和右段的最大外径与中段的外径相等,中段的外径与待接软管的内径相适配,中段两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防滑锯齿,防滑锯齿的锯锋均朝向中段的中央,当两节软管分别旋入接头管体两端的防滑锯齿处,两个卡箍分别卡于软管外对应环形卡接部处。

环形卡接部的外圆周面上,沿接头管体轴向环形均布有若干连接筋。

环形卡接部的宽度小于卡箍宽度的2倍。

卡箍的棱边均设有过渡圆角。

橡胶垫圈的厚度小于等于环形卡接部深度的一半。

使用时,先将两个软管旋入接头管体的两端,旋转至防滑锯齿处,将两个卡箍分别卡于软管外对应环形卡接部处,然后将卡箍旋至最紧即可将两节软管衔接起来,不需要使用时,松掉卡箍即可。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