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双负压转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927发布日期:2018-08-31 21:3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双负压转换阀,适用于全自动上袋机的真空吸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尚无一款专门针对于真空吸盘使用的大流量真空阀,存在大流量真空吸盘中气体流量不足,引起吸盘因泄漏、不能可靠吸附技术难题;在对于具有透气物料或吸盘跑偏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吸盘抓取物件带来不可靠性因素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真空双负压转换阀,包括负压阀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阀下底座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中心孔,长方体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沉孔,两个沉孔均与中心孔相通;负压阀下底座的中心孔左端设置有排气装配结构,负压阀下底座的中心孔右端设置有软管接头A,负压阀下底座的右端面与软管接头A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A;负压阀下底座的顶面设置有负压阀连接板,负压阀连接板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通孔,通孔内均设置有套筒,套筒的底部与负压阀下底座的沉孔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A,套筒的顶部均与负压阀的下端口连接,两个负压阀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出口且出口互为反向设置,套筒的顶部与负压阀的下端口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A。

所述的负压阀包括阀座,阀座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板,气缸板的顶部设置有气缸,阀座内设置有阀芯,阀芯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阀座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大气槽口,负压阀的出口上设置有软管接头B,软管接头B与阀座的连接处设置有O形密封圈B。

两个所述的负压阀中,一个出口向前,另一个出口向后。

所述的排气装配结构为压力自动调节器。

所述的软管接头A与真空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通气口径大、真空吸放迅速、负压可调、易于安装以及保护真空源等优点;解决了大流量真空吸盘中气体流量不足引起的吸盘泄漏、不能可靠吸附技术难题,提高了吸盘在抓取物件的成功率,结构可靠性;能够大流量的输送真空气流,并且通过组合串联两个或多个真空阀独立控制分路的真空输出,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压阀下底座;2.软管接头A;3.O形密封圈A;4.负压阀连接板;5.套筒;6.负压阀;101.排气装配结构;601.阀座;602.阀芯;603.O形密封圈B;604.软管接头B;605.大气槽口;606.气缸板;607.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真空双负压转换阀,包括负压阀下底座1,所述的负压阀下底座1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中心孔,长方体结构的顶面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沉孔,两个沉孔均与中心孔相通;负压阀下底座1的中心孔左端设置有排气装配结构101,负压阀下底座1的中心孔右端设置有软管接头A2,负压阀下底座1的右端面与软管接头A2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A3;负压阀下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负压阀连接板4,负压阀连接板4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通孔,通孔内均设置有套筒5,套筒5的底部与负压阀下底座1的沉孔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A3,套筒5的顶部均与负压阀6的下端口连接,两个负压阀6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出口且出口互为反向设置,套筒5的顶部与负压阀6的下端口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A3;所述的负压阀6包括阀座601,阀座601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板606,气缸板606的顶部设置有气缸607,阀座601内设置有阀芯602,阀芯602与气缸607的活塞杆连接;阀座60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大气槽口605,负压阀6的出口上设置有软管接头B604,软管接头B604与阀座601的连接处设置有O形密封圈B603;两个所述的负压阀6中,一个出口向前,另一个出口向后;所述的排气装配结构101为压力自动调节器;所述的软管接头A2与真空设备连接。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缸推动内部的活塞开合,实现真空输出的控制;同时关闭输出管路对外空气的连接,当关闭气真空时,同时打开真空管路与外部空气口的连接,迅速释放输出管路的真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阀6能两个或多个串联在底座上实现多组输出控制,并且能在多方向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配有负压恒压调节阀,控制由于多个阀同时工作时的压力稳定,从而确保多路输出后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阀6工作原理:1)、通过气缸607推动阀芯602向下运动,当阀芯602在下端口时,密封原有的真空通道,真空输出被切断;同时打开真空输出管道,软管接头B604与大气槽口605相通;2)、当气缸607推动阀芯602向上运动时,阀芯602封堵大气槽口605;同时打开真空输出管道,软管接头B604与下端口相通,使真空向外输出,完成双向真空阀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