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机润滑油回收、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6570发布日期:2018-12-14 21:5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低压电机润滑油回收、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电机润滑油回收、注油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证低压电动机的润滑度,每月需灌注一次,但电机缺少废润滑油回收系统,废油乱排影响环境卫生,而且排出后废油不能再次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若不外排,则会造成电机轴承腔内润滑油脂过多,从而易造成轴承发热的现象,给轴承造成损坏,由上述分析可知,润滑油的供给和回收均需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压电机润滑油回收、注油系统,该低压电机润滑油回收、注油系统便于润滑油的灌注和回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低压电机,低压电机的两端部均设有电机轴承座,其结构特点是:两个电机轴承座油嘴处连接有主油管,主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泵,换向泵的另一油口处连接有储油箱;所述主油管上设有保温装置。

所述主油管上设有与储油箱连接的分支油管。

所述主油管和分支油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

所述储油箱的内腔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储油箱的内腔分为新油腔和废油腔。

所述分支油管上设有保温装置。

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主油管和分支油管外表面的保温层,保温层与主油管和分支油管外表面之间形成加热腔,加热腔内电连接有电加热装置。

所述电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加热腔内且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的电加热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主油管与电机轴承座的油嘴连接,储油箱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主油管进入电机轴承座内进行润滑,润滑结束后可以通过主油管进入储油箱进行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便于灌注润滑油,而且便于废油的回收,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去掉加热装置后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带保温层的主油管或分支油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保温层的主油管或分支油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低压电机润滑油回收、注油系统,包括低压电机1,低压电机1的两端部均设有电机轴承座2,两个电机轴承座2油嘴处连接有主油管3,本实施例中将电机轴承座2油嘴处的螺钉摘除,并使主油管3与油嘴处连接。主油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泵4,换向泵4的另一油口处连接有储油箱6。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两个电机轴承座2油嘴处均连接有主油管3,每个主油管3的另一端均连接有换向泵4,每个换向泵4的另一油口处均与储油箱6连通。本实施例中换向泵4安装在储油箱6的侧部,主油管3与换向泵4的一油口固接,换向泵4的另一油口与储油箱6连通,换向泵4另一油口处连接有油管,油管伸入储油箱6内。如图2所示,储油箱6顶部开口,开口处可以设置密封盖板,储油箱6的内腔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储油箱6的内腔分为新油腔61和废油腔62,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将换向泵4的油管伸入新油腔61或废油腔62。本实施例中主油管3上设有流量控制阀7。需要灌注新润滑油时,先将新油腔61内灌注新润滑油,将换向泵4的油管伸入新油腔61内,启动换向泵4,打开流量控制阀7,使新润滑油进入电机轴承座2内进行润滑,润滑结束后,将换向泵4的油管伸入废油腔62内,启动换向泵4,打开流量控制阀7,使废油进入废油腔62内进行回收利用。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两个电机轴承座2油嘴处均连接有主油管3,每个主油管3的另一端均连接有换向泵4,每个换向泵4的另一油口处均与储油箱6连通。主油管3上设有与储油箱6连接的分支油管5。本实施例中换向泵4安装在储油箱6的侧部,换向泵4的一油口可以与主油管3连通,也可以与分支油管5连通,本实施例中主油管3和分支油管5均可以套装在换向泵4的一油口上,并通过卡箍固定。换向泵4另一油口处连接有油管,油管伸入储油箱6内。如图2所示,储油箱6顶部开口,开口处可以设置密封盖板,储油箱6的内腔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储油箱6的内腔分为新油腔61和废油腔62,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将换向泵4的油管伸入新油腔61或废油腔62。如图2所示,主油管3和分支油管5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7。需要灌注新润滑油时,先将新油腔61内灌注新润滑油,将换向泵4的油管伸入新油腔61内,主油管3与换向泵4的一油口连接,启动换向泵4,打开主油管3上的流量控制阀7,关闭分支油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7,使新润滑油通过主油管3进入电机轴承座2内进行润滑,润滑结束后,将换向泵4的油管伸入废油腔62内,分支油管5与换向泵4的一油口连接,启动换向泵4,打开分支油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7,关闭主油管3上的流量控制阀7,使废油通过分支油管5进入废油腔62内进行回收利用。本实施例中储油箱6的侧部可以设置支架101,支架101的上端部设有托板,托板的上表面设有凹槽,主油管3或分支油管5不使用时可以放置到支架101上的凹槽内存放。

如图1-图5所示,主油管3和分支油管5上均设有保温装置,保温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主油管3和分支油管5外表面的保温层9,如图5所示,保温层9可以间隔设置,如图4所示,保温层9也可以将管路整体包裹起来,保温层9与主油管3和分支油管5外表面之间形成加热腔10,加热腔10内电连接有电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加热腔10内且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的电加热丝11,如图5所示,电加热丝11也可以用电加热板或电加热带进行替换,另外,加热腔10内还可以设置伴热管。本实施例中电加热丝11与电源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需要对润滑油进行保温时,可以打开电源并使电加热丝11进行发热,从而对管道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保温,避免油脂冷却凝固,造成管路堵塞。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