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滑轨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4187发布日期:2018-07-13 18:5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显示器支撑的一体式滑轨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显示器已广泛应用于现今生活中,目前显示器基本上以液晶显示器为主流,液晶显示器为一种近似板状的显示器,其本身无法自行站立,必须借助支撑架等支撑装置的支撑才能使用,且为实际使用中更方便使用,大多显示器还需要能升降,现今常见用以承载显示器的支撑装置为了达到可升降的功能,多会于支撑装置中设置有相关的连动机构,具体说该升降高度的调整是通过采用支撑架中能平衡显示器重力的升降模组来实现的,而升降模组需借助伸入竖向设置在板状底座上的支架纵向槽道内并沿支架上下可升降滑动,而为升降顺畅,还需在支架内设置滑轨,以便升降模组能依托并沿滑轨的导引进行升降。

由于显示器比较重,需进行平衡其重力,使升降省力和显示器能在任意高度随停,才方便人员使用,而用来产生平衡力的元件大多数都是采用定力弹簧,这种弹簧在拉伸过程时其拉力基本恒定,能较好地与重力恒定的显示器平衡匹配,实现升降时显示器高度位置随停。当然要能实际应用还需增加一些能调节显示器视角的机构等。虽上述这些已能满足基本的操作使用要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目前人们越来越追求支架薄型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所谓支架薄型,指从支架的横断面看其外形的长宽中的一个尺寸很小),这对传统升降支撑架是个很大的挑战,其实现难度很大。

但现有技术其支架从横断面上看,外形尺寸很大,造成外观粗大,不符合目前人们的审美要求。对于相关支撑装置的制造厂商而言,长期以来每遇到这类支架厚度要求薄型的支撑架结构,往往只能选择放弃,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围,给生产商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在人们越来越追求支撑架薄型支架的当今,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如何在可达到升降功能的前提下,制作出体积相对较小、特别是超薄、能升降、成本低、结构更简单的支撑装置,乃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式滑轨升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的支架从横断面上看,外形尺寸很大,不符合目前人们的审美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滑轨升降结构,包括:板状立柱、滑轨以及定力弹簧;

所述滑轨包括相互滑动配合的外轨、内轨和滚珠;

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外轨的凹槽;

所述外轨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外轨的横截面为U型,外轨的中间为容纳槽,容纳槽的左右两内侧面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轨滑动配合的外导向槽;

所述内轨包括依次连接的左导向部、中间连接部和右导向部;

所述左导向部和右导向部分别设置有内导向槽;

所述外导向槽和所述内导向槽相对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所述内轨通过滚珠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外轨上;

所述定力弹簧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轨和外轨连接,用于提供支撑所述内轨的支撑力。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滚珠间隔设置;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滚珠保持器,用于多个滚珠之间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固定条;

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口沿处,固定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或者所述外轨连接,固定条的中间部分自外部将所述定力弹簧封盖在所述容纳槽内,用于防止定力弹簧脱离所述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的顶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定力弹簧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卷绕端;其中,所述卷绕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外轨上(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通过所述立柱间距连接);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内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卷绕端通过定力弹簧座或者销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轨上。

其中,固定条至少部分遮挡住卷绕端,防止卷绕端自容纳槽内窜出。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内轨的左导向部和右导向部之间的加强连接座;

所述加强连接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板、中间部以及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左导向部和右导向部固定连接,用于防止所述左导向部和右导向部形变而导致内轨脱离所述外轨。

其中,所述定力弹簧的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加强连接座上。

优选地,所述定力弹簧包括2-5层相互紧贴设置的弹簧片,所述定力弹簧的连接端可沿拉伸方向窜动地连接在所述内轨上。

为实现可窜动连接,可以在定力弹簧的连接端开设腰形孔,销轴或者螺钉固定在加强连接座或者内轨上,连接端通过腰形孔挂在销轴或者螺钉上;或者,连接端设置挂钩,利用挂钩的单向限位实现可窜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前盖;

所述前盖设置在所述立柱上并遮盖住所述定力弹簧以及外轨;

所述前盖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长条形开口;

所述左导向部和右导向部的外侧端自所述容纳槽内伸入所述长条形开口;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导向部和右导向部的外侧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部设置在容纳槽外用于连接被升降件(例如显示器)。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分别包覆住所述立柱的前后两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铰链组件,铰链组件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用于调节被升降件(显示器)的俯仰视角、和/或左右方向摆转视角、和/或绕垂直于被升降件轴线的摆转视角。

铰链组件为现有技术,广泛应用于显示屏支撑装置上,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在所述凹槽的下方开设有圆形、椭圆或者正多边形的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滑轨升降结构,其内轨直接作为升降座使用,结构更加简单,从而减小了传统升降结构中的定力弹簧等内部件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超薄化设计,满足用户的超薄化的外观需求,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轨升降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轨升降结构的分解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轨升降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柱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轨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轨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铰链组件时滑轨升降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前盖;11-长条形开口;20-滑轨;21-外轨;21a-容纳槽;25-内轨;25a-左导向部;25b-右导向部;25c-中间连接部;25d-内导向槽;28-滚珠;30-立柱;31-凹槽;32-通孔;40-定力弹簧;50-固定条;51-弯折部;60-加强连接座;61-左支撑板;62-右支撑板;63-中间部;70-后盖;80-铰链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滑轨升降结构,包括:板状立柱30、滑轨20以及定力弹簧40;

所述滑轨20包括相互滑动配合的外轨21、内轨25和滚珠28;

所述立柱3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外轨21的凹槽31;

所述外轨21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31内;

如图5所示,所述外轨21的横截面为U型,外轨21的中间为容纳槽21a,容纳槽21a的左右两内侧面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轨25滑动配合的外导向槽21b;

如图6所示,所述内轨25包括依次连接的左导向部25a、中间连接部25c和右导向部25b;

所述左导向部25a和右导向部25b分别设置有内导向槽25d;

所述外导向槽21b和所述内导向槽25d相对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28;所述内轨25通过滚珠28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外轨21上;

所述定力弹簧4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21a内,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轨25和外轨21连接,用于提供支撑所述内轨25的支撑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滚珠28间隔设置;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滚珠保持器,用于多个滚珠28之间的限位。

如图1所示,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固定条50;

所述固定条5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21a的口沿处,固定条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30或者所述外轨21连接,固定条50的中间部分自外部将所述定力弹簧40封盖在所述容纳槽21a内,用于防止定力弹簧40脱离所述容纳槽21a。

所述固定条50的顶端设置有弯折部51,所述弯折部51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30的顶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定力弹簧40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卷绕端;其中,所述卷绕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外轨21上(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通过所述立柱30间距连接);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内轨25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卷绕端通过定力弹簧座或者销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轨21上。

其中,固定条50至少部分遮挡住卷绕端,防止卷绕端自容纳槽21a内窜出。

如图1和7所示,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21a内且所述内轨25的左导向部25a和右导向部25b之间的加强连接座60;

所述加强连接座60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板61、中间部63以及右支撑板62;左支撑板61和右支撑板62分别与所述左导向部25a和右导向部25b固定连接,用于防止所述左导向部25a和右导向部25b形变而导致内轨25脱离所述外轨21。

其中,所述定力弹簧40的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加强连接座60上。

优选地,所述定力弹簧40包括2-5层相互紧贴设置的弹簧片,所述定力弹簧40的连接端可沿拉伸方向窜动地连接在所述内轨25上。

为实现可窜动连接,可以在定力弹簧40的连接端开设腰形孔,销轴或者螺钉固定在加强连接座60或者内轨25上,连接端通过腰形孔挂在销轴或者螺钉上;或者,连接端设置挂钩,利用挂钩的单向限位实现可窜动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前盖10;

所述前盖10设置在所述立柱30上并遮盖住所述定力弹簧40以及外轨21;

所述前盖10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长条形开口11;

所述左导向部25a和右导向部25b的外侧端自所述容纳槽21a内伸入所述长条形开口11;所述中间连接部25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导向部25a和右导向部25b的外侧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部25c设置在容纳槽21a外用于连接被升降件(例如显示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后盖70;所述前盖10和后盖70分别包覆住所述立柱30的前后两侧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滑轨升降结构还包括铰链组件80,铰链组件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部25c上,用于调节被升降件(显示器)的俯仰视角、和/或左右方向摆转视角、和/或绕垂直于被升降件轴线的摆转视角。

铰链组件为现有技术,广泛应用于显示屏支撑装置上,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立柱30在所述凹槽31的下方开设有圆形、椭圆或者正多边形的通孔32,在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减轻立柱的重量;与通孔32对应,前盖和后盖上也可以对应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滑轨升降结构,其内轨直接作为升降座使用,结构更加简单,从而减小了传统升降结构中的定力弹簧等内部件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超薄化设计,满足用户的超薄化的外观需求,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