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防脱落出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7268发布日期:2018-06-05 22:5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自锁防脱落出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锁防脱落出线组件。



背景技术:

据统计,在市面上实际使用的出线嘴和螺母旋转拧紧后,在徒手的情况下很容易拧开,存在严重的漏电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防脱落出线组件,通过在出线嘴和螺母之间设置卡扣结构,从而实现自锁和防脱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锁防脱落出线组件,包括出线嘴和螺母,出线嘴外壁设有外螺纹,螺母内孔设有内螺纹,螺母与出线嘴螺纹连接,所述出线嘴头部端面朝向螺母凸设有弹性撑脚,撑脚围绕出线嘴中心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结构;撑脚的两个侧壁为斜面,朝向螺纹旋松方向的侧壁与环形结构的内圈形成内尖角,朝向螺纹旋紧方向的侧壁与环形结构的外圈形成外尖角;所述螺母内孔壁底端周向凸设有卡块,卡块具有径向设置且朝向螺纹旋紧方向的竖直面,以及与竖直面相邻的顶面和侧面,顶面朝向撑脚顶部端面设置,且由竖向面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侧面朝向螺母中心。

优选的,所述撑脚的内壁和外壁分别为同心的弧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内圈设置有撑套,撑套外壁支撑在撑脚内壁上,撑套内端面限位在出线嘴内孔的台阶面上。

优选的,所述撑脚顶部端面与撑脚外壁之间圆弧过渡,所述螺母内孔壁底端为朝向中心收缩的弧形结构,所述卡块设置在弧形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内尖角和外尖角分别小于45°。

优选的,所述内尖角角度小于外尖角。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在螺纹旋转过程中,尖角结合竖直面结构会随着螺纹旋转达到一个预紧效果,直到螺纹旋紧,这两个结构特征互成卡扣结构,即撑脚上内尖角处的侧壁被限位在卡块的竖直面上;该结构简单方便,既节约实际空间有能起到防松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撑套和撑脚的配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螺母和出线嘴的配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螺母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螺母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螺母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螺母与撑脚的横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1、出线嘴;2、螺母;3、撑套;4、外螺母;5、内螺纹;6、撑脚;6a、内尖角;6b、外尖角;7、卡块;7a、竖直面;7b、顶面;7c、侧面;M、旋紧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

一种自锁防脱落出线组件,包括出线嘴1和螺母2,出线嘴1外壁设有外螺纹4,螺母2内孔设有内螺纹5,螺母2与出线嘴1螺纹连接,出线嘴1头部端面设有一圈撑脚6,撑脚6间隔设置,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头部会倾斜一定幅度。结合图3和图4可知,撑脚6的内壁和外壁分别为同心的弧形结构,所有撑脚6围置成一个环形体,在环形体内圈配合有一个撑套3,撑套3用于支撑在撑脚6内壁上,使得撑脚6的位移只能是圆周方向的。

具体看图5和图6,在螺母2的内孔底端设置有卡块7,卡块7间隔圆周分布,卡块7位于内螺纹5下方,卡块7的位置与撑脚6相对设置,结合图7可知,卡块7具有三个面,分布为竖直面7a、顶面7b和侧面7c,螺母2的内容底端为弧形内缩结构,卡块7正好位于弧形拐角部位,使得卡块7的顶面7b朝向撑脚6顶部端面,卡块7的侧面7c朝向内螺纹5中心,卡块7的竖直面7a则相对内螺纹5径向设置,竖直面7a形成一个类似直角扇形的结构,此处的顶面7b为带有斜度的倾斜面,由竖直面7a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顶面7b和竖直面7a在竖直面7a的另一端宽度逐渐变窄并交汇成一点。

具体看图8,撑脚6的两个侧壁为斜面,朝向螺纹旋松方向的侧壁与环形结构的内圈形成内尖角6a,该侧壁亦是用于抵靠在竖直面7a上的抵触面;朝向螺纹旋紧方向的侧壁与环形结构的外圈形成外尖角6b;内尖角6a和外尖角6b分别小于45°且内尖角6a角度小于外尖角6b,使得撑脚6的宽度由内至外逐渐变宽,结构强度更好。

具体看图3,撑脚6顶部端面与撑脚6外壁之间圆弧过渡,该结构与螺母2底部的弧形拐角更适配,撑脚6与螺母2内壁接触时不会发生卡滞。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