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1812发布日期:2018-08-17 21:2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泵液装置的密封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老化磨损,导致泵液装置内的介质泄漏。此时泵液装置因为介质溢流会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产生安全隐患,必须停机维修,然而泵液装置非计划性停机又会为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一种临时性补救手段,为泵液装置的非计划性停机争取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通过二次密封腔中的渗漏传感器以及可进行二次密封操作的静环和动环,实现在泵液装置本身的密封失效后,还可在二次密封装置的临时密封下运行为泵液装置的非计划性停机争取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包括套设在泵轴上的二次密封装置,所述二次密封装置包括动环、静环、动环驱动部、渗漏传感器和渗漏控制器,所述二次密封装置和泵轴围成二次密封腔,位于所述二次密封腔内的所述泵轴上活动地套设可沿所述泵轴轴向方向滑动的所述动环,所述二次密封腔内设有所述渗漏传感器、动环驱动部和静环,所述静环的端面和动环的端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渗漏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渗漏传感器和动环驱动部;

所述渗漏控制器将所述渗漏传感器产生的渗漏数据进行处理并向所述动环驱动部发送二次密封信号,所述动环驱动部根据所述二次密封信号推动所述动环朝着所述静环运动,使所述动环的端面紧贴所述静环的端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静环设在所述动环的大气侧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环、静环和动环驱动部均位于所述二次密封腔的大气侧一端,所述渗漏传感器位于所述二次密封腔的介质侧一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渗漏控制器设在所述二次密封装置的外侧壁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环驱动部为电磁铁,所述动环驱动部设在所述静环的其中一端,所述动环设在所述静环的另一端;所述动环驱动部得电时,所述动环驱动部吸引所述动环沿所述泵轴朝着所述静环运动,并使所述动环的端面紧贴所述静环的端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二次密封腔的内侧壁沿所述二次密封腔的周长方向设有凹槽,所述静环和动环驱动部层叠设置,且二者的固定端均嵌入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二次密封装置上还设有渗漏信号输出端口,所述渗漏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渗漏信号输出端口;

所述渗漏控制器将所述渗漏传感器产生的渗漏数据进行处理并向所述渗漏信号输出端口发送渗漏预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其渗漏传感器检测到介质渗漏后,动环可在动环驱动部的推动下紧贴静环,以进行二次密封操作,避免在泵液装置本身的密封失效后需要对泵液装置进行非计划性停机处理,泵液装置可在二次密封装置的二次密封下继续运行,大大降低用户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泵轴;2、二次密封装置;3、动环;4、静环;5、动环驱动部;6、渗漏传感器;7、渗漏控制器;8、二次密封腔;81、凹槽;9、渗漏信号输出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包括套设在泵轴1上的二次密封装置2,二次密封装置2包括动环3、静环4、动环驱动部5、渗漏传感器6和渗漏控制器7,二次密封装置2和泵轴1围成二次密封腔8,位于二次密封腔8内的泵轴1上活动地套设可沿泵轴1轴向方向滑动的动环3,二次密封腔8内设有渗漏传感器6、动环驱动部5和静环4,静环4的端面和动环3的端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渗漏控制器7分别电性连接于渗漏传感器6和动环驱动部5。在渗漏传感器6未检测到介质渗漏时,动环3和静环4之间相互分离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隙,因此,在泵液装置(未标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动环3和静环4都不会参与密封,二者也不会发生摩擦损耗。当渗漏传感器6检测到介质渗漏时,渗漏控制器7将渗漏传感器6产生的渗漏数据进行处理并向动环驱动部5发送二次密封信号,动环驱动部5根据二次密封信号推动动环3朝着静环4运动,使动环3的端面紧贴静环4的端面。此时动环3和静环4之间发生摩擦并形成二次密封,防止介质进一步泄漏。在此情况下,泵液装置本身的密封已失效,但凭借二次密封装置2的动环3和静环4形成的二次密封,使得泵液装置得以继续运行,为泵液装置的非计划性停机争取时间,大大的降低用户的经济损失。

为了优化本装置,静环4设在动环3的大气侧的一端,当动环驱动部5推动动环3紧贴于静环4时,介质的压力同时也会顶推动环3,使动环3紧贴在静环4上,进一步保证二次密封的密封效果,防止介质再次泄漏。动环3、静环4和动环驱动部5均位于二次密封腔8的大气侧一端,渗漏传感器6位于二次密封腔8的介质侧一端,当介质发生渗漏时,首先会从二次密封腔8的介质侧流入二次密封腔8,渗漏传感器6在此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检测到渗漏情况,二次密封装置2能够及时通过动环3和静环4形成二次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渗漏控制器7安设在二次密封装置2的外侧壁上,使得二次密封装置2在满足其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保持结构紧凑。动环驱动部5为电磁铁,动环驱动部5设在静环4的其中一端,动环3设在静环4的另一端。当动环驱动部5得电时,动环驱动部5磁吸动环,使动环3沿泵轴朝着静环4运动,最终动环3的端面紧贴静环4的端面,完成动环3和静环4的二次密封。二次密封腔8的内侧壁沿二次密封腔8的周长方向设有凹槽81,静环4和动环驱动部5层叠设置,且二者的固定端均嵌入凹槽81内,静环4和动环驱动部5以此固设在二次密封腔8内。

此外,二次密封装置2上还设有渗漏信号输出端口9,渗漏控制器7电性连接于渗漏信号输出端口9;渗漏控制器7将渗漏传感器6产生的渗漏数据进行处理并向渗漏信号输出端口9发送渗漏预警信号。用户可通过渗漏信号输出端口9进行远程监控泵液装置是否存在介质渗漏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备渗漏检测的二次密封装置,其渗漏传感器检测到介质渗漏后,动环可在动环驱动部的推动下紧贴静环,以进行二次密封操作,避免在泵液装置本身的密封失效后需要对泵液装置进行非计划性停机处理,泵液装置可在二次密封装置的二次密封下继续运行,大大降低用户的经济损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