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制动带,通风制动盘组件和通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58716发布日期:2018-12-22 08:0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通风制动带,通风制动盘组件和通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风制动盘的通风制动带,并且涉及包括所述通风制动带的通风制动盘组件。

本发明还涉及对制动带进行通风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制动盘中,通常限定圆柱形坐标系,该圆柱形坐标系包括与制动盘的旋转轴线(x)一致的轴向方向(a-a),与轴向方向正交的径向方向(r-r),以及与轴向方向(a-a)和径向方向(r-r)两者都正交的切向或周向方向(c-c)。

通风型的制动盘通常是已知的,即包括通风制动带,其包括两个板,在这两个板上获得相对的制动表面,其适于与制动卡钳的相对的制动衬垫联合作用,该制动卡钳可以与制动盘相关联以发挥制动作用,其中所述两个板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开,从而界定间隙。通风制动盘设置有多个轴向连接元件,诸如翅片(肋片)或销钉(桩,栓),其在结构上将所述两个板连接在一起,从而与两个板联合形成所述间隙。例如,这种类型的制动盘从国际专利申请号为wo-2011-058594和wo-2012-164465,以及还从文献号为gb-2286438、de-4332693、de-19925003和us-5526905中获知,这些对应同一申请人。

这种类型的制动盘具有以下优点:制动带的各种形状的连接元件在板之间的间隙中界定多个通风通道,这些通风通道适于在制动盘旋转时传输流体流,用于冷却制动盘。特别地,重要的是流体流以湍流运行以便使冷却最大化。例如,国际专利申请号wo-2008-078352示出了在板的内表面上制成的盲孔,用以增加冷却流的湍流度。板的内表面上制成的孔是应力集中的位置,其适于危险地引发开裂,因而必然限制该板的机械抗性,质量相等时;或者迫使质量增加以维持足够的机械抗性。

此外,如已知的,过高的制动盘温度会导致制动作用的效率降低,并且同时可导致制动盘自身本体中的开裂的发生。

例如,从文献号为ep-2192321、de-202006-017092、gb-2060796和gb-2116654中已知,在板的内表面上提供凸台或突起物并且与连接元件分离以增加冷却流流动的湍流度,并提供合理分布的补强以适于对抗开裂增殖传播。这种解决方案必然迫使盘的质量增加。

例如,同一申请人的国际专利申请号wo-2015-092671示出了一种通风制动盘,其包括在两个板之间的连接元件,配合部毛刺与其相关联,该配合部毛刺从连接元件延伸从而将它们连接到板。

尽管在减少制动盘本体中开裂的发生方面部分有利,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某些缺点。

实际上,提供所述配合部毛刺使制动盘的制造费力,并且特别是从两个板之间的间隙中取出芯材料的步骤,其具有狭窄且曲折的通风通道。

此外,尽管提供所述配合部毛刺增加了连接元件的热交换表面和冷却流体流的湍流度,它必然增加了连接元件本身和整个制动盘的体积,并因此增加了重量。因此,为了在制动盘处于运行状态时确保制动盘的结构完整性,上述重量的增加迫使连接元件(诸如翅片或销钉)制成具有特别(粗糙)结实的截面,例如菱形形状,例如,如从文献号为wo-2015-092671的图2、图4、图5和图6中所示的翅片的截面清楚地示出的。

另外,如已知的,制动期间制动盘的重量与制动盘的惯性直接成比例。例如,从文献de-4332693中已知,在连接元件中制成轴向定向的通孔以使制动盘变轻。然而,这种类型的钻孔还会迫使盘结构上弱化。

因此强烈要求消除本文提到的已知技术的缺点。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上耐受的通风制动盘,同时允许可能制成轻质且薄的连接元件。

同时,需要提供一种相对于已知解决方案具有改进的轻量的通风制动盘,而不降低制动盘自身的结构和耐热的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本文提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制动带以及还有通风制动盘的解决方案,其适于在制动盘旋转时产生湍流流体流,用于在板之间的间隙中处理来自制动盘的热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制动带以及还有一种通风制动盘,其相对于已知的解决方案具有增加的热交换表面,质量相等;或具有减小的重量,热交换表面相等,因此不会提供降低的机械和结构抗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制动带以及还有一种通风制动盘,尽管它结构坚固,允许制成连接元件,诸如轻质翅片或销钉,同时允许制成薄板或更薄的板,相对于已知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制动带以及还有通风型的通风制动盘,其适于当在制动卡钳的制动衬垫之间夹紧时发挥迅速制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制动带通风的方法,其适于有效地处理积聚在板中的热量。

这些和其他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风制动带,并且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的通风制动盘组件,以及通过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0的通风方法来实现。

某些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附图说明

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参考所附附图的方式给出的以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根据本发明的通风制动带、通风制动盘组件和方法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通风制动盘组件的轴测图,其中盘式钟状物(罩)的侧面上的板沿剖切面m-m部分地剖开;

图1续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通风制动盘组件的一部分,以及可相关联的制动衬垫;

图2是根据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通风制动盘的前视图,其中盘式钟状物的侧面上的板沿图1中的剖切面m-m部分地剖开;

图3是根据与图2中的线iii-iii平行的剖切面的通风制动带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图1、图1续、图2和图3中所示实施方式的通风制动盘的一部分的轴测图,其中盘式钟状物的侧面上的板是部分地剖开的;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通风制动带的一部分的前视图,其中板是部分地剖开的;

图6是根据与图5中的线vi-vi平行的剖切面的通风制动带的剖视图;

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是根据某些实施方式的通风制动带的某些部分的前视图,其中板是部分地剖开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所附附图,标记100表示整个用于制动盘的通风制动带。

制动盘限定了与制动盘的旋转轴线x一致的轴向方向a-a,与轴向方向a-a正交的径向方向r-r,以及与轴向方向a-a和径向方向r-r两者都正交的切向c-c或周向方向c-c。

根据一般实施方式,通风制动带100包括第一板2和第二板3,它们与相同的轴向方向a-a同轴。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2和所述第二板3之间的至少一个适于连接到盘式钟状物,其可以与通风制动带100相关联。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根据图1续中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二板3连接到盘式钟状物103,其可以与通风制动带100相关联。

所述第一板2和所述第二板3在轴向方向a-a上相互间隔开,以便界定它们之间的间隙4。

所述第一板2包括第一制动表面5,该第一制动表面适于面向至少制动卡钳的第一制动衬垫101,或者该第一制动表面适于面向至少一个制动卡钳的第一制动衬垫,其可以与所述通风制动带100相关联,并且所述第二板3包括第二制动表面6,其与所述第一制动表面5相对且平行,以便适于面向至少第二制动衬垫102,该第二制动衬垫与所述制动卡钳的所述第一制动衬垫相对,其可以与所述通风制动带100相关联。

所述第一板2包括面向所述第二板3的至少第一内表面7。

所述第一内表面7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制动表面5。

所述第二板3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板2的第二内表面8。

所述第二内表面8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制动表面6。

所述第一内表面7限定与所述第一内表面7一致的第一内表面平面或水平面z1-z1。所述第一内表面水平面z1-z1和所述第一制动表面5之间的距离限定第一板厚度s1。

所述第二内表面8限定与所述第二内表面8一致的第二内表面平面或水平面z2-z2。所述第二内表面水平面z2-z2和所述第二制动表面6之间的距离限定第二板厚度s2。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内表面水平面fz1-z1和所述第二内表面水平面z2-z2基本上彼此平行。

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包括连接元件9,该连接元件在所述第一内表面7和所述第二内表面8之间在轴向方向a-a上延伸,从而将所述第一板2和所述第二板3连接在一起。

所述连接元件9和所述第一内表面7以及所述第二内表面8至少部分地界定所述间隙4内的通风通道15,并且其中所述通风通道15适于传输流体流的流动,用于冷却所述通风制动带100。

每个连接元件9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脚11,或至少包括第一支脚,该第一支脚将每个连接元件9连接到所述第一内表面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支脚12,或至少包括第二支脚,该第二支脚将每个连接元件9连接到所述第二内表面8。

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包括至少一个凸起10,该凸起在所述间隙4中从板2、3突出,而不到达相对面向的板3、2。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从所述第一板2突出而不到达所述第二板3。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从所述第二板3突出而不到达所述第一板2。

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基本上具有球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

提供具有球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的这种凸起10允许使凸起10的热交换表面比任何其他形状更大,没有不连续,并且容易,添加到板的质量相等时。同时,提供具有球的至少一部分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允许至少部分地界定在所述间隙4中的收缩部(缩窄,颈缩),从而影响用于冷却通风制动带100的流体流的流动,例如通过增加其速度和湍流度。如已知的,当通风制动带处于运行状态时,这会使通风制动带100的冷却效率提高。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第一支脚11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互相贯穿,从而与所述第一支脚11形成结构连续,从而避免到达所述第一内表面水平面z1-z1。

术语“结构连续”在下文中意指提供材料的连续部分,其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和支脚11、12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第一支脚11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互相贯穿,该设置避免在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第一支脚11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结构不连续,以便带回到第一内表面水平面z1-z1。

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第一支脚11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互相贯穿,该设置避免到达所述第一内表面水平面z1-z1,结构上加强第一板2,从而避免或延迟开裂的增殖传播。由此,可以获得所述第一板厚度s1,使得在结构抗性相等时所述第一板2更薄,并且因此更轻,相对于已知的解决方案,或者在质量相等时所述第一板2可以制造得比已知解决方案更具结构抗性。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第二支脚12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互相贯穿,从而与所述第二支脚12形成结构连续,避免到达所述第二内表面水平面z2-z2。

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第二支脚12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互相贯穿,该设置避免在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第二支脚12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结构不连续,以便带回到第二内表面水平面z2-z2。

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第二支脚12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互相贯穿,这在结构上加强了第二板3,从而避免或延迟开裂的增殖传播。由此,可以获得所述第二板厚度s2,使得在结构抗性相等时相对于已知的解决方案,所述第二板3更薄,并且因此更轻;或者在质量相等时所述第二板3可以制造得比已知解决方案更具结构抗性。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包括多个凸起10。

设置多个凸起10允许在所述间隙4中至少部分地界定多个收缩部,从而影响用于冷却通风制动带100的流体流的流动,例如通过增加速度和湍流度,并且因此在运行状态下改进制动带100的冷却效率。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包括从所述第一板2突出的多个凸起10和从所述第二板3突出的多个凸起10,其中从所述第一板2突出的每个凸起10与所述第一支脚11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互相贯穿,从而与所述第一支脚11形成结构连续,这避免了到达所述第一内表面水平面z1-z1,并且其中从所述第二板3突出的每个凸起10与所述第二支脚12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地互相贯穿,从而与所述第二支脚12形成结构连续,这避免了到达所述第二内表面水平面z2-z2。

由此,第一板2和第二板3两者都被加强,并且同时,提供了热交换表面的最优增加,对于添加到板2、3的质量的量来说。因此,在重量相等时相对于已知的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在结构上更加有抗性且更加抗热的通风制动带100,或者在结构抗性和耐热性相等时相对于已知的解决方案,提供更轻的通风制动带。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与所述板2、3并且与所述连接元件9制成一体。换句话说,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制成一体。例如,所述通风制动带100通过已知的铸造工艺的方式制成一体。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的形状基本上为半球形。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是半球形凸台。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基本上具有球扇形(球心角体)的形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基本上具有基部的球截形(球形部分,球缺)的形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基本上具有四分之一球形的形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基本上具有球形楔形的形状。

不同形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的设置允许通过作用于每个凸起10的形状、尺寸和体积来调节制动带100的冷却流体流的流动的流体动力学特性。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包括凸起表面13,该凸起表面界定所述间隙4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凸起表面13为球冠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凸起表面13是球形半冠的形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脚11连接到第一内表面7,从而至少形成第一支脚配合部17,或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支脚配合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脚12连接到第二内表面8,从而至少形成第二支脚配合部18,或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支脚配合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脚11连接到第一内表面7,从而至少形成第一支脚配合部17,并且所述第二支脚12连接到第二内表面8,从而至少形成第二支脚配合部18。

设置所述第一支脚配合部17并且还设置所述第二支脚配合部18改善了连接元件9的结构抗性,与在柱的端部部分处制成的柱头和柱基相同的方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连接到所述第一内表面7和所述第二内表面8中的至少一个,从而形成凸起配合部16。

设置所述第一支脚配合部17并且还设置所述第二支脚配合部18并且还设置所述凸起配合部16允许在制造通风制动带100期间更容易地取出容纳在板2、3之间的芯材料。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脚配合部17、所述第二支脚配合部18和所述凸起配合部16之间的至少一个包括配合表面14,该配合表面界定所述间隙4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配合表面14包括限定至少一个曲率半径的至少一个弯曲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配合表面14的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分是凹面。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限定了中间平面m-m,其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内表面水平面z1-z1和所述第二内表面水平面z2-z2,其中所述中间平面m-m与所述第一内表面水平面z1-z1和所述第二内表面水平面z2-z2基本上等距地间隔开。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内边缘21和至少一个径向外边缘22,其界定了沿通风制动带100的径向方向r-r的延伸。

当在运行状态时,所述通风通道15适于朝向所述径向外边缘22传输流体流的流动,用于冷却制动带100。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元件9包括多个销钉。术语“销钉”意指在中间平面m-m的所有方向上在基本上相等延伸的截面中与中间平面m-m相交的连接元件9。例如,销钉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低偏心率的。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元件9包括多个翅片。术语“翅片”意指相对于其它(方向)而在一个方向上具有主要延伸的截面中与中间平面m-m相交的连接元件9。例如,可以限定主要沿径向方向r-r延伸的径向翅片,或主要沿周向方向c-c延伸的周向翅片,或主要沿中间平面m-m的不平行于径向方向r-r或周向方向c-c的方向延伸的倾斜翅片。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元件9包括多个销钉和多个翅片。

连接元件9的形状和布置可以变化,并且特别设计成界定具有预定流动率(流量)、速度以及还有湍流度的通风通道15。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包括多个凸起10,并且每个凸起10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部分地互相贯穿。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每个连接元件9与至少一个凸起10互相贯穿。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至少两个连接元件9与单个凸起10互相贯穿,以便形成结构连续。

凸起10相对于连接元件9的布置以及还有所述凸起10的体积可以变化,并且特别设计成在运行状态下使制动带100的冷却流体流的流动达到预定的湍流度水平,例如,通过布置多个收缩部的方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凸起10的分布相对于中间平面m-m基本对称或镜像。这允许通过已知的铸造技术的方式而更容易地制造。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具有模块化结构并且包括在周向方向c-c上并排放置的模块w的多个复制品,其中所述模块w在所述至少一个径向内边缘21和至少一个径向外边缘22之间沿连接方向y-y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模块w包括所述第一板2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板3的一部分、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和至少一个凸起10。

由于设置了通风制动带100的所述模块化结构,可以提供均匀分布和受控的流体流的流动,用于冷却制动带,从而允许均匀且可预测地冷却制动带100,在该制动带处于运行状态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通风通道15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连接方向y-y的方向在所述径向内边缘21和所述径向外边缘22之间延伸。这允许了用于冷却制动带的流体流的流动的平均流出方向,或用于冷却制动带的流体流的流动的主要流出方向,其基本上与所述连接方向y-y一致或平行。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在图5或图7中示出的,所述模块w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元件9,其彼此对齐地沿连接方向y-y延伸,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9两者都与单个凸起10互相贯穿。

设置该特征允许至少沿周向方向c-c在所述间隙4内形成收缩部,或者形成周向收缩部,该收缩部部分地阻塞用于冷却制动带100的流体流沿周向方向c-c的流动,从而迫使用于冷却制动带100的流体流流动为湍流运动,并促使用于冷却制动带100的流体流的流动沿连接方向y-y流出。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每个凸起10包括顶点19或最大轴向延伸点19,其中凸起沿轴向方向a-a的延伸是最大的。

例如,当所述至少一个凸起10的形状基本上为半球形,所述顶点19基本上位于凸起10的中部,在包括径向r-r和周向c-c方向并且与所述凸起10的至少一个截面相交的平面上评估的。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模块w包括沿连接方向y-y对齐的顶点19和连接元件9。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模块w包括三个连接元件9和至少两个凸起10,其中所述三个连接元件9沿连接方向y-y对齐延伸,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三个连接元件9与凸起10成对地互相贯穿。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模块w包括至少两组,每组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元件9和凸起10,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9彼此对齐地沿连接方向y-y延伸,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9两者都与单个凸起10互相贯穿,并且其中一组的凸起10的顶点19沿径向方向r-r相对于另一组的凸起10的顶点19偏移放置。

由此,在所述间隙4内产生沿周向方向c-c偏移的周向收缩部,从而迫使用于冷却制动带100的流体流的流动为湍流运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模块w包括至少两组,每组包括三个连接元件9和至少两个凸起10,其中所述三个连接元件9沿连接方向y-y对齐延伸,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三个连接元件9都与凸起10成对地互相贯穿,并且其中一组的凸起10的顶点19沿径向方向r-r相对于另一组的凸起10的顶点19偏移放置。

由此,在所述间隙4内产生沿周向方向c-c偏移的周向收缩部,从而迫使用于冷却制动带100的流体流的流动为湍流运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在图8或图9或图10中示出的,每个模块w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该连接元件沿连接方向y-y延伸,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与至少两个凸起10互相贯穿。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每个连接元件9包括两个侧壁23,每个侧壁界定通风通道15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模块w包括与至少两个凸起10互相贯穿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与所述侧壁2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结构连续。

设置该特征允许至少沿连接方向y-y在所述间隙4内形成收缩部,其部分地阻塞用于冷却制动带100的流体流沿连接方向y-y的流动,从而迫使用于冷却制动带100的流体流的流动为局部加速和湍流运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模块w包括与至少两个凸起10互相贯穿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与所述侧壁2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结构连续,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的顶点19沿周向方向c-c彼此对齐。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模块w包括与至少两个凸起10互相贯穿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与所述侧壁2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结构连续,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的顶点19沿周向方向c-c彼此偏移。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模块w包括至少两组,每组包括与至少两个凸起10互相贯穿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与所述侧壁2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结构连续,并且其中一组的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的顶点19沿周向方向c-c相对于另一组的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的顶点19偏移放置,并且其中一组的连接元件9和另一组的连接元件9两者都平行于连接方向y-y。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方向y-y与所述轴向方向a-a正交。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方向y-y与径向方向r-r一致或平行。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方向y-y是连接所述径向内边缘21和所述径向外边缘22的弯曲方向。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在图11中示出的,所述模块w包括沿连接方向y-y对齐的至少两个连接元件9,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与两个凸起10互相贯穿,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凸起10与连接元件9的侧壁23的部分形成结构连续,并且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与单个凸起10互相贯穿,并且其中所述模块w还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连接元件9,其在周向方向c-c和径向方向r-r两者上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9未对齐。

根据一般实施方式,通风制动盘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制动带100和至少一个盘式钟状物103。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和所述盘式钟状物103制造成一体。换而言之,所述通风制动盘组件1制造成一体。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和所述盘式钟状物103分开制成并且然后组装,从而形成所述通风制动盘组件1。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所述通风制动带100和所述盘式钟状物103可以彼此互锁、几何耦接、借助于紧固元件(诸如螺钉或铆钉)来耦接、或者焊接。

下面描述一种对制动带进行通风的方法。

一种对制动带进行通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何一个的通风制动带100;

-在通风制动带100中布置所述连接元件9和所述凸起10,从而在所述周向方向c-c和所述连接方向y-y之间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产生收缩部,以便在使用制动带时提供制动带的冷却流体流的流动的期望流出。

根据可能的运行方式,一种方法包括在通风制动带100中布置所述连接元件9和所述凸起10的进一步的步骤,从而至少在径向方向r-r上产生收缩部,以便在使用制动带时提供制动带的冷却流体流的流动的期望流出。

根据可能的运行方式,一种方法包括在通风制动带100中布置所述连接元件9和所述凸起10的进一步的步骤,从而至少在轴向方向a-a上产生收缩部,以便在使用制动带时提供制动带的冷却流体流的流动的期望流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许多改变和调整,或者可以用功能上等同的其他元件替换元件,以满足可能的需要,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标记列表

1通风制动盘组件

2第一板

3第二板

4间隙

5第一制动表面

6第二制动表面

7第一内表面

8第二内表面

9连接元件

10凸起

11第一支脚

12第二支脚

13凸起表面

14配合表面

15通风通道

16凸起配合部

17第一支脚配合部

18第二支脚配合部

19顶点

21径向内边缘

22径向外边缘

23侧壁

100通风制动带

101第一衬垫

102第二衬垫

103盘式钟状物

a-a轴向方向

x旋转轴线

r-r径向方向

c-c切向或周向方向

z1-z1第一内表面水平面

z2-z2第二内表面水平面

s1第一板厚度

s2第二板厚度

m-m中间平面

w模块

y-y连接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