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杆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566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杆螺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领域,具体是涉及螺栓。



背景技术:

螺栓其结构通常包括一体结构的螺栓头和螺栓杆,螺栓杆上设有外螺纹,紧固使用是将螺栓杆穿插入待紧固物体的螺栓孔内,所述螺栓孔内设有能够与螺栓杆上的外螺纹匹配螺合的内螺纹,通过转动螺栓头螺合拧紧螺栓,即完成紧固,这样的紧固容易松动,特别是使用在长时间处于震动环境的物体紧固时,更是容易松动,为了防松目前采用的紧固使用前在螺栓杆上套设防松垫圈来实现防松,但是现有的这种普通螺栓不适于应用一些防松要求更严格的物件紧固。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潜心致力研究提升螺栓防松效果,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防松效果的一种双杆螺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杆螺栓,包括外螺栓和内螺栓,所述外螺栓包括一体结构的外螺栓头和设有外螺纹延伸到末端的外螺栓杆,所述外螺栓轴向开设有贯穿外螺栓头和外螺栓杆的贯穿轴孔,所述内螺栓包括内螺栓头和内螺栓杆,所述内螺栓头的直径大于贯穿轴孔的直径,所述内螺栓杆从外螺栓头一端的端口穿插入贯穿轴孔内并其末端穿出于外螺栓杆的末端,所述内螺栓杆的末端上设有第一外螺纹。

所述外螺栓杆的末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栓杆的末端一周均布间隔开设有多条轴向条形开槽,所述内螺栓杆上设有供与外螺栓杆的内螺纹螺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区段与外螺栓杆的内螺纹螺合时能够将外螺栓杆的内螺纹区段撑开。

所述轴向条形开槽的长度大于外螺栓杆的内螺纹区段的长度。

所述外螺栓杆的外螺纹上涂覆有防松层。

所述内螺栓杆的第一外螺纹上涂覆有防松层。

所述内螺栓杆的第一外螺纹区段的直径小于第二外螺纹区段的直径。

所述外螺栓头为外多边形结构,其上开设有供内螺栓头嵌入的沉孔,所述内螺栓头为外多边形结构或为外圆形结构上开设有内多边形孔。

所述外螺栓头上开设有多边形结构的沉孔,所述内螺栓头为外多边形结构或为外圆形结构上开设有内多边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匹配本发明的双杆螺栓螺合的螺栓孔的结构具有两中不同直径的内螺纹孔,所述直径较大的在外直径较小的在内,通过增设内螺栓穿过外螺栓来进一步与螺合锁固,紧固使用时两者相互牵制因此不易产生松动,上述进一步的结构设置紧固使用时通过内螺栓杆的第二外螺纹撑开外螺栓杆的内螺纹区段稍产生形变,使外螺栓杆的外螺纹与螺栓孔的直径较大的区段紧密配合,再结合上述进一步的结构设置,还可配置防松垫圈使用,从而更好达到本发明提升防松效果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的双杆螺栓,虽为双杆,但是两者可匹配紧密设置,整体结构强度不会减弱,且由于其所实现的防松效果较好,因此可适用于大型机械、钢结构建筑、特殊定制螺栓等的紧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杆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杆螺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层防松垫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层防松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层防松垫圈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层防松垫圈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新型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外螺栓1;外螺栓头11;沉孔111;

外螺栓杆12;外螺纹121;贯穿轴孔13;轴向条形开槽14;

内螺栓2;内螺栓头21;内螺栓杆22;

第一外螺纹221;第二外螺纹222;

防松层3;螺栓孔10。

第一垫圈31;第二垫圈32;缺口33;

第一垫圈34;第二垫圈35;凸条36;轴管37;台阶槽38;

弹性垫圈39;缺口310。

下层平垫圈51;上层弹性垫圈52;接触平面521;凸条522;

分离缝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双杆螺栓,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螺栓1和内螺栓2,所述外螺栓1包括一体结构的外螺栓头11和设有外螺纹121延伸到末端的外螺栓杆12,所述外螺栓1轴向开设有贯穿外螺栓头11和外螺栓杆12的贯穿轴孔13,所述内螺栓2包括内螺栓头21和内螺栓杆22,所述内螺栓头21的直径大于贯穿轴孔13的直径,所述内螺栓杆22从外螺栓头11一端的端口穿插入贯穿轴孔13内并其末端穿出于外螺栓杆12的末端,所述内螺栓杆22的末端上设有第一外螺纹221;匹配上述双杆螺栓螺合的螺栓孔10的结构如图中所示,具有两中不同直径的内螺纹孔,所述直径较大的在外直径较小的在内,直径较大的供与外螺栓螺合,而直径较小的则供与内螺栓螺合,紧固使用前可先将内螺栓2穿插入贯穿轴孔13内,但先不与外螺栓1螺合,也可待外螺栓1螺合锁固在螺栓孔10上后在穿插入贯穿轴孔13内并与外螺栓1和螺栓孔10螺合。

外螺栓头11和内螺栓头21的作用主要是用于顶住外表面和供配合锁固工具松紧螺栓,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螺栓头11可为外多边形结构,可为常见的外六边形结构供扳手等工具夹紧旋转,为使得内螺栓头21不会凸出,所述外螺栓头11上开设有供内螺栓头21嵌入的沉孔111供内螺栓头21紧固时嵌入,而所述内螺栓头21可为外多边形结构或为外圆形结构上开设有内多边形孔;所述外螺栓头11或者为圆形其上开设有内多边形的沉孔(可为常见的内六边形结构),既可用于配合内六角工具插入松紧旋转,又可用于供内螺栓头21嵌入,但是这种结构的外螺栓头11,紧固使用时须先螺合紧固外螺栓1,再穿插入内螺栓2螺合紧固,松螺栓时则须先松掉内螺栓2取出,才能松掉外螺栓1取出,而内螺栓头21则同样可为外多边形结构或为外圆形结构上开设有内多边形孔。另外,上述结构的双杆螺栓使用时同样可配置垫圈、防松垫圈等使用,可进一步提升紧固效果、防松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防松效果,本实施例如图中所示,所述外螺栓杆12的末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22,还有,所述外螺栓杆12的末端一周均布间隔开设有多条轴向条形开槽14,而所述内螺栓杆22上设有供与外螺栓杆12的内螺纹122螺合的第二外螺纹222,所述第二外螺纹22区段与外螺栓杆12的内螺纹122螺合时能够将外螺栓杆12的内螺纹122区段撑开,该结构设置对螺栓孔10、外螺栓杆12和内螺栓杆22三者之间的直径、螺纹等参数须按设计的尺寸来精准设置,才能达到将外螺栓杆12的内螺纹122区段撑开与螺栓孔10紧固的效果,这里轴向条形开槽14的作用是为了内螺纹122区段变形撑开,为更好的利于变形,所述轴向条形开槽14的长度宜大于外螺栓杆12的内螺纹122区段的长度。

还有,所述外螺栓杆12的外螺纹121和/或内螺栓杆22的第一外螺纹221上涂覆有防松层3,一般是局部涂覆,防松层可为薄薄的一层橡胶层或是其他可防松的涂层,该结构设置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防松效果,其他位置的螺纹也可设置防松层。

为便于内螺栓2与外螺栓1和螺栓孔10的螺合,所述内螺栓杆22的第一外螺纹221区段的直径可小于第二外螺纹222区段的直径,这样第一外螺纹221就可不用与外螺栓杆12的内螺纹122螺合或是螺合宽松,也就能够便于第一外螺纹221区段穿过内螺纹122与螺栓孔10螺合。

上述双杆螺栓应用于长期震动等易造成螺栓松掉的紧固环境使用,宜制成尺寸较大紧固件,从而来更好的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使用寿命长,防松效果明显。

下面提供两种较适于上述两种实施例的双杆螺栓使用且具有弹性防松效果的垫圈结构。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双层防松垫圈,包括两同心重叠设置的第一垫圈31和第二垫圈32,所述第一垫圈31和第二垫圈32的外缘分别相背向外弯折翘起,第一垫圈31和第二垫圈32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生产时,只要生产一种结构的垫圈,然后来两两相背叠放设置在一起,生产简单,且两层同时实现弹性结构,因此可减小各层厚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圈31和第二垫圈32可固定粘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防止随意移动位置,达不到防松效果;另外,由于弹性效果是外缘弯折翘起形成,而对于垫圈不同大小,采用材料不同,厚度不同等因素,所实现的弹性效果不同,因此本实施例可进一步,如图中所示,所述第一垫圈31和第二垫圈32的外缘360度均布开设有缺口33,缺口33的设置切断了整圈外缘的环型联结强度,能够利于弹性效果更好的实现,具体应根据实际生产的厚度材质等因素来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5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嵌合的限定结构,具体的如图中所示,所述限定结构为所述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5上分别360度均布间隔凸设的凸条36,嵌合时,所述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5的凸条36相互错开嵌合,两者也就通过凸条36相互限制不能随意移动转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垫圈的整体性,进一步所述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5之间通过轴管37铆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5的内边沿向外一侧上分别开设有供轴管37穿过铆合的台阶槽38,通过轴管37来将两者铆合在一起,连接不易分离,而通过轴管37来铆合,为使得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5的装配紧度更好,本实施例进一步,所述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5之间设有弹性垫圈39,弹性垫圈39可以是弹簧圈或是橡胶圈等,通过弹性垫圈39将第一垫圈34和第二垫圈35之间撑开两者,该结构设置还能够在垫圈使用时,起到缓震的作用,减少螺母或螺栓受震动影响产生松动,因此本实施例结构的垫圈特别适合于震动环境的紧固。

如图8和图9所示,一种新型弹性垫圈,包括一体结构的下层平垫圈51和上层弹性垫圈52,一体结构结构强度更好,整体性也较好,所述下层平垫圈51和上层弹性垫圈52之间的相对两侧开设有分离缝53,所述上层弹性垫圈52对应分离缝53的部分向上弯折翘起,弹性垫圈可采用弹簧钢制成,生产制作时,切割出分离缝53,再处理对应分离缝53的部分向上弯折翘起,即成型能够受压产生弹性张力,使用时下层平垫圈51是与要锁固的物体表面接触,较好分散压力,而上层弹性垫圈52的翘起部分则与紧固件接触,本实施例中为使得上层弹性垫圈52的翘起部分更好的与紧固件接触,所述上层弹性垫圈52向上弯折翘起的部分的上表面具有接触平面521,这样接触更平稳,弹性张力效果也较为平衡。

本实施例还可进一步,如图中所示,所述接触平面521上径向均布间隔布设有凸条522,这样跟紧固件接触能够增大阻力从而更好的实现防松效果,另外,所述下层平垫圈51的外侧面设有环形槽11,所述环形槽11内嵌设有橡胶垫圈12,该结构设置橡胶垫圈12既能够较好的保护物体表面较不易受损,还能够起到缓震防松的作用,对于不同材料物体的锁固,如为更好的保护物体的表面,所述下层平垫圈51的直径可大于上层弹性垫圈52的直径,增大面积,减少压强。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仅是公开了实施例结构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