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驱动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951发布日期:2018-07-07 21:1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驱动差速器。



背景技术:

由于车辆在曲线行驶中各车轮转速不同,因此须设置差速传动机构以满足这种差速需求。现有的两轮驱动技术是通过在驱动桥上设置轮间差速器实现两轮差速驱动的,四轮驱动技术通过在两个驱动桥上分别设置轮间差速器以及在两个驱动桥之间设置桥间差速器实现四轮差速驱动的。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差速驱动技术虽然可以实现两轮驱动及四轮驱动,但仅可实现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无法实现“左前—右后”和“右前—左后”的对角车轮差速驱动;或虽然可以实现四轮驱动车辆的对角车轮差速驱动的,但无法同时实现传统的前、后轮驱动及四轮驱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驱动差速器,以实现车辆的多种驱动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多驱动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机壳901,所述机壳901的前部沿车身长度方向可转动地安装有输入轴101,所述输入轴101的末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201;

所述机壳901上沿车身宽度方向固定安装有中心固定轴110,所述中心固定轴110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惰轮202、第二惰轮203、第三惰轮204、第四惰轮205以及第五惰轮206;

所述机壳901沿车身长度方向从前向后依次安装有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所述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主环齿轮301,所述第一主环齿轮301上有锥齿和圆柱齿,所述第一主环齿轮301上的锥齿和所述主动锥齿轮201相啮合,所述第一主环齿轮301上的圆柱齿和所述第一惰轮202相啮合;所述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副环齿轮601,所述副环齿轮601上有圆柱齿,所送副环齿轮601上的圆柱齿和所述第一惰轮202相啮合;

所述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内安装有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以及主行星锥齿轮305,所述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内安装有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以及副行星锥齿轮605,所述主环齿轮301、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主行星锥齿轮305、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以及副行星锥齿轮605共同组成差速单元;

所述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和第一半轴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半轴102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左侧,所述第一半轴10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所述第一半轴102上安装有第一半轴传动齿轮401;

所述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和第二半轴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半轴103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右侧,所述第二半轴10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所述第二半轴103上安装有第二半轴传动齿轮402;

所述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和第三半轴10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半轴108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左侧,所述第三半轴108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所述第三半轴108上安装有第三半轴传动齿轮701;

所述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和第四半轴10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半轴109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右侧,所述第四半轴109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所述第四半轴109上安装有第四半轴传动齿轮702;

所述机壳901沿车身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和左前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一输出轴104、和右前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二输出轴105、和左后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三输出轴106以及和右后方的轮毂连接的第四输出轴107,所述第一输出轴104上从右至左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501和第二从动齿轮511,所述第二输出轴105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三从动齿轮502和第四从动齿轮512,所述第三输出轴106上从右至左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五从动齿轮801和第六从动齿轮811,所述第四输出轴107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七从动齿轮802和第八从动齿轮812;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1和所述第五从动齿轮801共同啮合所述第三惰轮204,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11和所述第六从动齿轮811共同啮合所述第二惰轮203,所述第三从动齿轮502和所述第七从动齿轮802共同啮合所述第四惰轮205,所述第四从动齿轮512和所述第八从动齿轮812共同啮合所述第五惰轮206;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1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器锁环503,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02上安装有第二同步器锁环504,所述第三从动齿轮511上安装有第三同步器锁环509,所述第四从动齿轮512上安装有第四同步器锁环510,所述第五从动齿轮801上安装有第五同步器锁环803,所述第六从动齿轮802上安装有第六同步器锁环804,所述第七从动齿轮811上安装有第七同步器锁环809,所述第八从动齿轮812上安装有第八同步器锁环810;

所述第一输出轴10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所述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器结合套505,所述第二输出轴105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所述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上安装有第二同步器结合套506,所述第三输出轴106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所述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上安装有第三同步器结合套805,所述第四输出轴107上固定安装有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所述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上安装有第四同步器结合套806;

所述第一同步器锁环503、所述第三同步器锁环509、所述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和所述第一同步器结合套505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一输出轴104;所述第二同步器锁环504、所述第四同步器锁环510、所述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和所述第二同步器结合套506相互配合,形成第二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二输出轴105;所述第五同步器锁环510、所述第七同步器锁环809、所述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和所述第三同步器结合套805相互配合,形成第三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三输出轴106,所述第六同步器锁环804、所述第八同步器锁环810、所述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和所述第四同步器结合套806相互配合,形成第四换挡机构,以驱动第四输出轴107。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901的前部沿车身长度方向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有输入轴101。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901沿车身长度方向从前向后依次通过轴承副安装有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惰轮202、第二惰轮203、第三惰轮204、第四惰轮205以及第五惰轮206的内孔中均设置有轴承,所述中心固定轴110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地穿过所述第一惰轮202、所述第二惰轮203、所述第三惰轮204、所述第四惰轮205以及所述第五惰轮206内的内孔的轴承中,以使第一惰轮202、第二惰轮203、第三惰轮204、第四惰轮205以及第五惰轮206可绕中心固定轴110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以及主行星锥齿轮305,所述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以及副行星锥齿轮60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轴10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半轴103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半轴108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半轴109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901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1、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11、所述第三从动齿轮502、所述第四从动齿轮512、所述第五从动齿轮801、所述第六从动齿轮811、所述第七从动齿轮802以及所述第八从动齿轮812的内孔均安装有被相应输出轴穿过的轴承,以使从动齿轮可绕相应输出轴的轴线自由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一同步器结合套505,所述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二同步器结合套506,所述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三同步器结合套805,所述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四同步器结合套806,即同步器花键毅的旋转可直接带动输出轴同步旋转,实现对输出轴的驱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多驱动差速器,外界动力通过输入轴带动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直接带动主环齿轮,再经第一惰轮间接带动副环齿轮,进而带动两个差速单元壳体,根据齿轮差速器传动原理,与半轴锥齿轮相连的半轴会随着差速器壳体的转动而转动,半轴的转动直接带动对应的半轴传动齿轮,进而带动与半轴齿轮直接啮合的从动齿轮,进一步地,在相啮合的惰轮的传动下,带动剩余的从动齿轮,由于同步器锁环是固定安装在对应从动齿轮上的,因此外界动力可通过一系列齿轮传动传递至任何一个同步器锁环,更进一步地,拨动同步器结合套至不同的位置,使同步器花键毂与选定的同步器锁环联结,即可实现动力经选定的输出轴输出,通过多种驱动方式的具体挡位组合及动力传递路径,以实现了传统前、后轮驱动及四轮驱动,同时实现了对角两轮驱动及双对角四轮驱动,为车辆行进提供了更多的驱动方式,提高了车辆的越野驱动性能,使车辆具有更为良好的通过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驱动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驱动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驱动差速器,差速器包括机壳901,机壳901的前部沿车身长度方向可转动地安装有输入轴101,输入轴101的末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201;

机壳901上沿车身宽度方向固定安装有中心固定轴110,中心固定轴110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惰轮202、第二惰轮203、第三惰轮204、第四惰轮205以及第五惰轮206;

机壳901沿车身长度方向从前向后依次安装有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主环齿轮301,第一主环齿轮301上有锥齿和圆柱齿,第一主环齿轮301上的锥齿和主动锥齿轮201相啮合,第一主环齿轮301上的圆柱齿和第一惰轮202相啮合;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副环齿轮601,副环齿轮601上有圆柱齿,所送副环齿轮601上的圆柱齿和第一惰轮202相啮合;

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内安装有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以及主行星锥齿轮305,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内安装有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以及副行星锥齿轮605,主环齿轮301、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主行星锥齿轮305、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以及副行星锥齿轮605共同组成差速单元;

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和第一半轴102的一端连接,第一半轴102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左侧,第一半轴10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第一半轴102上安装有第一半轴传动齿轮401;

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和第二半轴103的一端连接,第二半轴103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右侧,第二半轴10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第二半轴103上安装有第二半轴传动齿轮402;

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和第三半轴108的一端连接,第三半轴108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左侧,第三半轴108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第三半轴108上安装有第三半轴传动齿轮701;

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和第四半轴109的一端连接,第四半轴109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右侧,第四半轴109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第四半轴109上安装有第四半轴传动齿轮702;

机壳901沿车身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和左前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一输出轴104、和右前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二输出轴105、和左后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三输出轴106以及和右后方的轮毂连接的第四输出轴107,第一输出轴104上从右至左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501和第二从动齿轮511,第二输出轴105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三从动齿轮502和第四从动齿轮512,第三输出轴106上从右至左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五从动齿轮801和第六从动齿轮811,第四输出轴107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七从动齿轮802和第八从动齿轮812;

第一从动齿轮501和第五从动齿轮801共同啮合第三惰轮204,第二从动齿轮511和第六从动齿轮811共同啮合第二惰轮203,第三从动齿轮502和第七从动齿轮802共同啮合第四惰轮205,第四从动齿轮512和第八从动齿轮812共同啮合第五惰轮206;

第一从动齿轮501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器锁环503,第二从动齿轮502上安装有第二同步器锁环504,第三从动齿轮511上安装有第三同步器锁环509,第四从动齿轮512上安装有第四同步器锁环510,第五从动齿轮801上安装有第五同步器锁环803,第六从动齿轮802上安装有第六同步器锁环804,第七从动齿轮811上安装有第七同步器锁环809,第八从动齿轮812上安装有第八同步器锁环810;

第一输出轴10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器结合套505,第二输出轴105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上安装有第二同步器结合套506,第三输出轴106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上安装有第三同步器结合套805,第四输出轴107上固定安装有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上安装有第四同步器结合套806;

第一同步器锁环503、第三同步器锁环509、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和第一同步器结合套505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一输出轴104;第二同步器锁环504、第四同步器锁环510、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和第二同步器结合套506相互配合,形成第二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二输出轴105;第五同步器锁环510、第七同步器锁环809、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和第三同步器结合套805相互配合,形成第三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三输出轴106,第六同步器锁环804、第八同步器锁环810、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和第四同步器结合套806相互配合,形成第四换挡机构,以驱动第四输出轴107。

进一步地,机壳901的前部沿车身长度方向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有输入轴101。

进一步地,机壳901沿车身长度方向从前向后依次通过轴承副安装有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

进一步地,第一惰轮202、第二惰轮203、第三惰轮204、第四惰轮205以及第五惰轮206的内孔中均设置有轴承,中心固定轴110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地穿过第一惰轮202、第二惰轮203、第三惰轮204、第四惰轮205以及第五惰轮206内的内孔的轴承中,以使第一惰轮202、第二惰轮203、第三惰轮204、第四惰轮205以及第五惰轮206可绕中心固定轴110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以及主行星锥齿轮305,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以及副行星锥齿轮605。

进一步地,第一半轴102的另一端、第二半轴103的另一端、第三半轴108的另一端和第四半轴109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901上。

进一步地,第一从动齿轮501、第二从动齿轮511、第三从动齿轮502、第四从动齿轮512、第五从动齿轮801、第六从动齿轮811、第七从动齿轮802以及第八从动齿轮812的内孔均安装有被相应输出轴穿过的轴承,以使从动齿轮可绕相应输出轴的轴线自由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一同步器结合套505,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二同步器结合套506,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三同步器结合套805,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四同步器结合套806,即同步器花键毅的旋转可直接带动输出轴同步旋转,实现对输出轴的驱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同步器锁环的外圈齿形与对应的同步器花键毅外圈齿形相同,通过左右拨动同步器结合套,使对应的同步器结合套同时接触同步器花键毅与相邻的同步器锁环,即可实现相应同步器花键毅与同步器锁环的联接,使两者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对应输出轴,实现动力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驱动差速器,外界动力(in)通过输入轴带动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直接带动主环齿轮,再经第一惰轮间接带动副环齿轮,进而带动两个差速单元壳体,根据齿轮差速器传动原理,与半轴锥齿轮相连的半轴会随着差速器壳体的转动而转动,半轴的转动直接带动对应的半轴传动齿轮,进而带动与半轴齿轮直接啮合的从动齿轮,进一步地,在相啮合的惰轮的传动下,带动剩余的从动齿轮,由于同步器锁环是固定安装在对应从动齿轮上的,因此外界动力可通过一系列齿轮传动传递至任何一个同步器锁环,更进一步地,拨动同步器结合套至不同的位置,使同步器花键毂与选定的同步器锁环联结,即可实现动力经选定的输出轴输出,通过多种驱动方式的具体挡位组合及动力传递路径(参见表一),以实现了传统前、后轮驱动及四轮驱动,同时实现了对角两轮驱动及双对角四轮驱动,为车辆行进提供了更多的驱动方式,提高了车辆的越野驱动性能,使车辆具有更为良好的通过性能。

表一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