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0913发布日期:2018-06-01 03:4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路控制开关一般采用旋转式开关或者按压式开关,旋转式采用旋转手柄控制水流,占用空间较大,容易误碰误操作;按压式开关在长时间用水时,需要不断重复按压,费时费力。且一般的混水阀没有泄压保护,水压憋在混水阀设备中,容易造成产品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设有进水水路、及分别连通所述进水水路的出水水路和泄压水路,所述混水阀包括设于所述出水水路的按压开关、及设于所述泄压水路的泄压开关;当所述按压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泄压开关开启,所述泄压开关引导所述进水水路内的水流入所述泄压水路。

优选地,所述泄压开关设有与所述按压开关的出水口相连通的泄压开关控制口、及与所述泄压开关控制口相连通的泄压内腔;所述泄压开关包括装设于所述泄压内腔内的移动芯子和复位弹簧、及盖设于所述泄压内腔的安装盖,所述移动芯子用于控制所述泄压开关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通断,且所述移动芯子的一端伸入并密封所述泄压开关控制口,另一端抵接所述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装设于所述移动芯子和所述安装该之间;当所述按压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按压开关出水口处的水压作用于所述移动芯子,带动所述移动芯子挤压所述复位弹簧,并使得所述移动芯子隔离所述泄压开关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泄压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按压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于所述移动芯子,带动所述移动芯子复位移动,并使得所述移动芯子连通所述泄压开关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泄压开关处于开启状态。

优选地,所述泄压内腔设置于所述按压开关的壳体内。

优选地,其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对应每一所述第一出水水路的位置设有泄压水路, 所述泄压水路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水路,所述泄压水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水路的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按压开关包括壳体、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隔膜组件、及按压封堵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进水腔、背压腔和出水腔、及与所述背压腔相连通的泄压导流通道;所述隔膜组件能够随水压变化而变形,且分隔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背压腔,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的通断,所述按压封堵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泄压导流通道的通断;所述隔膜组件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背压腔的通孔,当所述按压开关隔断所述泄压导流通道时,所述进水腔内的水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背压腔内,使得所述背压腔内的水压逐渐增大,并推动所述隔膜组件变形移动而隔断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当所述按压开关导通所述泄压导流通道时,所述背压腔内的水通过所述泄压导流通道逐渐流出,使得所述背压腔内的水压逐渐减小,所述隔膜组件的弹性力推动所述隔膜组件恢复变形移动而导通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

优选地,所述泄压导流通道内形成有用于控制所述泄压导流通道通断的泄压口;所述按压封堵组件包括按压键、封水推杆、及安装在所述按压键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缓冲弹簧,所述封水推杆连接所述按压键,所述封水推杆用于封堵或解封所述泄压口;当按压所述按压键时,所述按压键带动所述封水推杆移动并封堵所述泄压口,从而隔断所述泄压导流通道;当释放所述按压键时,所述按压键带动所述封水推杆移动并解封所述泄压口,使得所述按压开关导通所述泄压导流通道。

优选地,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水水路的进水水路,所述混水阀还包括设于进水水路设有恒温进水组件,所述恒温进水组件包括冷水阀、热水阀、分别与所述冷水阀和热水阀传动连接的联动机构、及分别与所述冷水阀和热水阀相连通的冷热水调节阀,所述冷热水调节阀用于混合并调节冷热混合水的温度,所述联动机构控制所述冷水阀和所述热水阀的同步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为连杆机构。

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为皮带机构或链条机构。

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为齿轮机构或蜗杆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设置泄压水路,并通过按压开关联动泄压开关,从而可以使得当出水水路内的水压过高时,水从所述泄压水路流出,从而起到泄压保护功能;

而且,在恒温进水组件内,冷水阀和热水阀同步开启或关闭,只要调整好冷热水调节阀,设置好出水温度,当每次使用时,只要将开关旋钮旋转到开启,水流就能按之前调整好的温度出水,本实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控温准确,而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的结构示意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中按压开关和泄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按压开关和泄压开关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按压开关和泄压开关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按压开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8、9和10为图1所示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中恒温进水组件分别为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和链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非上下文另有特定清楚的描述,本发明中的元件和组件,数量既可以单个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多个的形式存在,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本发明中的步骤虽然用标号进行了排列,但并不用于限定步骤的先后次序,除非明确说明了步骤的次序或者某步骤的执行需要其他步骤作为基础,否则步骤的相对次序是可以调整的。可以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涉及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任何和所有可能的组合。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泄压保护功能的混水阀设有出水水路110和泄压水路120、及连通所述出水水路110和所述泄压水路120的进水水路130。

而且,所述混水阀包括设于所述出水水路110的按压开关10、设于所述泄压水路120的泄压开关20、及设于进水水路130的恒温进水组件30。所述按压开关10的进水口与所述泄压开关20的进水口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混水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水水路110a、及第二出水水路110b,每一所述第一出水水路110a的按压开关10a对应设置一个泄压开关20,所述第二出水水路110b的按压开关10b没有设置相对应的泄压开关20。

而且,所述泄压水路120的入水端与所述进水水路130相连通,所述泄压水路120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水水路110b的出水端相连通。

例如,所述混水阀设有花洒出水水路、顶喷出水水路和龙头出水水路,所述花洒出水水路和所述顶喷出水水路均为所述第一出水水路110a,所述龙头出水水路为所述第二出水水路110b。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开关10和所述泄压开关20联动设置,当所述按压开关10开启时,所述泄压开关20关闭,当所述按压开关10关闭时,所述泄压开关20开启。

具体地,所述泄压开关20设有与所述按压开关10的出水口相连通的泄压开关控制口201、及与所述泄压开关控制口201相连通的泄压内腔202。

而且,所述泄压开关20包括装设于所述泄压内腔202内的移动芯子21和复位弹簧22、及盖设于所述泄压内腔202的安装盖23,所述移动芯子21用于控制所述泄压开关2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通断,且所述移动芯子21的一端伸入并密封所述泄压开关控制口201,另一端抵接所述复位弹簧22;所述复位弹簧22装设于所述移动芯子21和所述安装该23之间。

当所述按压开关10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按压开关10的出水口处的水压通过所述述泄压开关控制口201作用于所述移动芯子21,带动所述移动芯子21挤压所述复位弹簧22,并使得所述移动芯子21隔离所述泄压开关2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泄压开关20处于关闭状态;

当所述按压开关1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22的弹性力作用于所述移动芯子21,带动所述移动芯子21复位移动,并使得所述移动芯子21连通所述泄压开关2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泄压开关20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按压开关10包括壳体11、装设于所述壳体11内的隔膜组件12、及按压封堵组件13。

所述壳体11内形成有进水腔101、背压腔102和出水腔103、及与所述背压腔102相连通的泄压导流通道104。所述隔膜组件12能够随水压变化而变形,且分隔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背压腔102,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出水腔103的通断,所述按压封堵组件13用于控制所述泄压导流通道104的通断。

所述隔膜组件12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背压腔102的过水通孔106,当所述按压开关10隔断所述泄压导流通道104时,所述进水腔101内的水通过所述过水通孔106进入所述背压腔102内,使得所述背压腔102内的水压逐渐增大,并推动所述隔膜组件12变形移动而隔断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出水腔103;

当所述按压开关10导通所述泄压导流通道104时,所述背压腔102内的水通过所述泄压导流通道104逐渐流出,使得所述背压腔103内的水压逐渐减小,所述隔膜组件12的弹性力推动所述隔膜组件12恢复变形移动而导通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出水腔103。

对所述隔膜组件12而言,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出水腔103之间通过过水孔105相连通。而且,所述隔膜组件12包括弹性隔膜121、隔膜座122、及隔膜弹簧123。所述弹性隔膜121装设于所述壳体11,并分隔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背压腔102;所述隔膜座122装设于所述弹性隔膜121的顶部,且所述隔膜弹簧123装设于所述隔膜座122和所述背压腔102的内壁之间。

应当理解,所述过水通孔106贯穿所述弹性隔膜121和所述隔膜座122,从而连通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背压腔102。

而且,所述隔膜座122延伸形成有封堵头1221,所述封堵头穿过所述弹性隔膜121朝向所述过水孔105设置。当所述封堵头1221伸入所述过水孔105内时,所述封堵头1221隔断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出水腔103;当所述封堵头1221伸出所述过水孔105内时,所述封堵头1221导通所述进水腔101和所述出水腔103。

对所述按压封堵组件13而言,所述泄压导流通道104内形成有用于控制所述泄压导流通道104通断的泄压口107。所述按压封堵组件13包括按压键131、封水推杆132、及安装在所述按压键131和所述壳体11之间的缓冲弹簧133,所述封水推杆132连接所述按压键131,所述封水推杆132用于封堵或解封所述泄压口107。

当按压所述按压键131时,所述按压键131带动所述封水推杆132移动并封堵所述泄压口107,从而隔断所述泄压导流通道104。

需要说明的是,对所述第一出水水路110a而言,所述按压开关10和所述泄压开关20集成于一体。

具体地,所述按压开关10的壳体11内开设形成所述泄压开关20的泄压开关控制口201和泄压内腔202,从而将所述泄压开关20集成于所述按压开关10的壳体11内。

应当理解,所述泄压开关20的进水口可以直接与所述按压开关10的进水口相连通,或所述泄压开关20的进水口平行于所述按压开关10的进水口,但不与所述按压开关10的进水口相连通。

对所述恒温进水组件30而言,所述恒温进水组件30包括冷水阀31、热水阀32、分别与所述冷水阀31和热水阀32传动连接的联动机构33、及分别与所述冷水阀31和热水阀32相连通的冷热水调节阀34;而且,所述冷热水调节阀34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水路140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33通过开关旋钮35驱动。

所述冷水阀31用于导入冷水,所述热水阀32用于导入热水,所述冷热水调节阀34用于混合并调节冷热混合水的温度,并将冷热混合水导流至所述进水水路140内。

所述联动机构33用于控制所述冷水阀31和所述热水阀32的同步开启或关闭。应当理解,所述联动机构33可以为连杆机构、皮带机构、链条机构、齿轮机构或蜗杆机构。

例如,如果所述联动机构33为连杆机构,则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控制所述冷水阀31和所述热水阀32开启或关闭的第一连杆331和第二连杆332、与所述开关旋钮35同步转动的第三连杆333、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331、所述第二连杆332和所述第三连杆333铰接的第四连杆334。

当转动所述开关旋钮35带动所述第三连杆333转动时,所述第三连杆333带动所述第四连杆334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连杆331和所述第二连杆332同步移动,实现同步开启或关闭所述冷水阀31和所述热水阀32。

例如,如果所述联动机构33为链条机构,则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控制所述冷水阀31和所述热水阀32开启或关闭的第一齿轮3331和第二齿轮3332、与所述开关旋钮35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3333、及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3331、所述第二齿轮3332和所述第三齿轮3333传动连接的链条3334;

例如,如果所述联动机构33为齿轮机构,则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控制所述冷水阀31和所述热水阀32开启或关闭的第一齿轮4331和第二齿轮4332、与所述开关旋钮35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4333、及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4331、所述第二齿轮4332和所述第三齿轮4333传动连接的齿条4334,其中,所述齿条4334为可移动的齿条;

例如,如果所述联动机构33为皮带机构,则所述联动机构的结构与链条机构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例如,如果所述联动机构33为蜗杆机构,则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控制所述冷水阀31和所述热水阀32开启或关闭的第一齿轮5331和第二齿轮5332、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5331和所述第二齿轮5332传动连接的蜗杆5333、及与所述蜗杆5333同轴转动连接的蜗杆把手5344。

当转动所述蜗杆把手5344时,带动所述蜗杆5333同轴转动,则所述蜗杆5333带动所述第一齿轮5331和所述第二齿轮5332同步转动,实现同步开启或关闭所述冷水阀31和所述热水阀3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