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5305发布日期:2018-08-21 08:1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螺母。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螺母通过与螺栓配合将两个或多个被固定件固定在一起,常见的螺母,包含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使用时,螺母通过其上的通过穿过螺栓,并通过内螺纹固定在螺栓上;如果螺母的使用环境中震动大,时间一长,螺母容易从螺栓上松动,直至螺母脱落,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为此,在授权公告号cn205858925u,名称为“一种新型车轮用紧固螺母”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轮用紧固螺母,包括螺母,所述螺母安装面上安装有螺母垫圈,螺母垫圈与螺母安装面之间设有蝶形弹簧垫圈,所述螺母包括螺栓孔,螺栓孔外侧设有紧固工作面,螺母靠近蝶形弹簧垫圈的一端设有挡圈凸起,所述蝶形弹簧垫圈为c型结构,蝶形弹簧垫圈中部为安装部,安装部两侧为支撑部,安装部与支撑部一体成型组成c型结构的蝶形弹簧垫圈。

上述专利中的紧固螺母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松效果,但是这类螺母散热效果相对较差,尤其是螺母与垫圈的连接处,此处螺母被垫圈包覆而无法直接与空气接触,在车轮运转过程中,轮毂的热量会通过螺杆传递至螺母和垫圈上,当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造成螺杆和螺母温度较高,在高温和高受力的环境下,螺杆和螺母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均会受到影响。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能保证螺母稳定的散热螺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自由端和连接端,连接端上套设有可相对螺母本体转动的垫圈,垫圈具有连接在螺母本体上的连接部和配合在钢圈上的抵靠部,垫圈上设有供螺杆穿置的垫圈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多个散热孔,多个散热孔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布设,散热孔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贯穿至外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抵靠部衔接的一端为衔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铆压端,所述散热孔从衔接端向铆压端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抵靠部上的多个调整孔,多个调整孔对应所述散热孔沿所述抵靠部的周向设置,所述抵靠部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所述连接端设置,所述调整孔从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调整孔从所述抵靠部的外周沿向所述垫圈孔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从所述抵靠部的外周沿向所述垫圈孔方向,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呈向所述螺母本体的延伸的第一锥面,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为向所述螺母本体延伸的第二锥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蝶形垫圈,蝶形垫圈设置在所述弹性圈与所述连接端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蝶形垫圈与所述连接端之间还设有扁平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端的外周沿设有环形凸缘,所述垫圈铆压在环形凸缘上。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在传统垫圈上进行大胆地创新,在垫圈上开设多个散热孔,当重载汽车下长坡时,制动鼓温度上升至几百度,并通过螺杆传递至钢圈、垫圈以及螺母本体上,借助散热孔能够使得螺杆和螺母本体的热量及时地从散热孔中散出,避免螺母和螺杆长时间处于高温条件下强度变弱,提升了螺杆和螺母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螺母本体未示出);

图3为本发明中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螺母本体未示出);

图5为本发明中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螺母本体未示出);

图6为图5中垫圈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螺母本体20-垫圈

201-抵靠部202-连接部

2010-第一锥面2011-第二锥面

21-垫圈孔22-加强筋

23-通孔24-散热孔

25-调整孔30-弹性圈

31-波峰32-波谷

33-抵接槽34-减震槽

40-蝶形垫圈50-扁平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6,一种散热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0,螺母本体10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自由端和连接端,连接端上套设有可相对螺母本体10转动的垫圈20,具体地,所述连接端的外周沿设有环形凸缘,所述垫圈20的一端套设并铆压在环形凸缘上,使得垫圈20不会自动从螺母本体10上脱离,垫圈20能够相对螺母本体10转动。

其中,垫圈20具有连接在螺母本体10上的连接部202和配合在钢圈上的抵靠部201,垫圈20上设有供螺杆穿置的垫圈孔21,垫圈孔21与螺母本体10的螺纹孔同轴设置。

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02上的多个散热孔24,多个散热孔24沿所述连接部202的周向布设,散热孔24从所述连接部202的内壁贯穿至外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垫圈20的强度设计要求,来设计散热孔24的数量和大小,在实施例中,螺母为车用螺母,特别是货车螺母,散热孔24数量为6个,6个散热孔24沿着连接部的周沿均匀布设,散热孔24的长度约为垫圈20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202与所述抵靠部201衔接的一端为衔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铆压端,所述散热孔24从衔接端向铆压端延伸,散热孔24呈条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抵靠部201上的多个调整孔25,多个调整孔25对应所述散热孔24沿所述抵靠部201的周向设置,所述抵靠部201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所述连接端设置,所述调整孔25从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调整孔25从所述抵靠部201的外周沿向所述垫圈孔21延伸。在实施例中,调整孔25与散热孔24衔接,调整孔25为6个。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调整孔25将抵靠部201均分成6个弹性区,当出现螺杆与钢圈上的安装孔不同轴时,造成抵靠部201的周沿局部抵靠钢圈上,通过拧紧螺母本体10,使得抵靠部201的周沿受到钢圈的压力实现微小形变,从而调整抵靠部201,使得抵靠部201的周沿各部位能够抵靠在钢圈上,避免钢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局部受力而形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从所述抵靠部201的外周沿向所述垫圈孔21方向,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呈向所述螺母本体10的延伸的第一锥面2010,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为向所述螺母本体10延伸的第二锥面2011,第一锥面2010与第二锥面2011平行设置。采用这种结构,第一锥面2010与第二锥面2011受压时,能够进行微小形变并产生弹力,该弹力作用在螺母本体10上,可以起到防止螺母松动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蝶形垫圈40,蝶形垫圈40设置在所述抵靠部201与所述连接端之间,蝶形垫圈40进一步起到防止螺母松动的作用。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蝶形垫圈40与所述连接端之间还设有扁平垫圈50,在组装过程中,螺母本体10的连接端的端面抵靠在扁平垫圈50上,与扁平垫圈50之间形成静配合,减小了螺母本体10的磨损。

参照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垫圈20的连接部202上的多个散热孔24,多个散热孔24沿所述连接部202的周向布设,散热孔24从所述连接部202的内壁贯穿至外壁。在连接端与抵靠部201之间设有弹性圈30,所述弹性圈30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抵靠部201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所述连接端设置,第二端靠近钢圈设置,所述垫圈20上对应凸起设有多个通孔23,通孔23从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通孔23设置在垫圈20的外壁与垫圈孔21之间,多个通孔23沿抵靠部201的周向设置,凸起穿设在通孔23中并从第二端伸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圈30沿周向具有交替设置的波峰31和波谷32,波谷32即为上述介绍到的凸起,波谷32从所述第二端伸出,相邻波峰31之间形成减震槽34,相邻波谷32之间形成抵接槽33,抵接槽33呈倒u形,减震槽34呈u形。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所述通孔23之间形成加强筋22,所述抵接槽33抵靠加强筋22上,加强筋22沿径向延伸,多个加强筋22沿抵靠部201的周向设置。采用这种结构,波谷32受力时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减震槽34用于接纳波谷32的形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孔23为6个,均匀布设在抵靠部201上,弹性圈30上具有6个波峰31和6个波谷32,整个弹性圈30沿周向为波浪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圈30沿周向各个位置的厚度相同。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圈30的厚度小于所述弹性圈30的宽度,弹性圈30呈扁平状,整个弹性圈30为封闭的圆环状,所述弹性圈30由弹簧钢一体压制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蝶形垫圈40,蝶形垫圈40设置在所述弹性圈30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组装后,波峰31抵靠在蝶形垫圈40上,蝶形垫圈40能够对弹性圈30形成稳定的弹性挤压,使得弹性圈30稳定地抵靠在钢圈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蝶形垫圈40与所述连接端之间还设有扁平垫圈50,在组装过程中,螺母本体10的连接端的端面抵靠在扁平垫圈50上,与扁平垫圈50之间形成静配合,减小了螺母本体10转动过程中的磨损。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出现螺杆与钢圈上的安装孔不同轴时,垫圈20随同螺母本体10在螺杆上推进一定距离直到弹性圈30抵压在钢圈上,此时会有部分波谷32(称为第一部分波谷)抵压在钢圈上,而另外一部分波谷32(称为第二部分波谷)则与钢圈有一定间隙,此时进一步地拧紧螺母本体10,第一部分波谷受压而向减震槽34形变,在第一部分波谷受压形变的同时,第二部分波谷受力逐渐向钢圈形变,从而抵接在钢圈上,直到所有的波谷32均抵靠在钢圈,钢圈上作用力能够均匀分散至垫圈20和螺母本体10上。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