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闸板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5601发布日期:2018-08-21 08:2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闸板闸阀。



背景技术:

双闸板闸阀是一种适用于介质为水、污水的管路上作闭路设备用、不允许作调节流量和排空使用的阀门。

中国专利cn201020128939.3公开了一种双闸板闸阀,包括气缸、阀体、阀座、上闸板和下闸板,阀体由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体三部分构成,中阀体一端与气缸直连,上下闸板固定联接在推柄上,推柄与气缸内的活塞杆直连,其特征是: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为非对称结构,上闸板与上阀体形成密封副,下阀体上设有一连通中阀体内腔和下阀体输送通道的斜槽。这种双闸板闸阀对于阀腔内的杂质的清理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闸板闸阀,解决了流体介质中的杂质滞留在阀腔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闸板闸阀,包括气缸、阀体、阀座、上闸板和下闸板,所述阀体由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体组成,所述气缸与所述中阀体相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前端连接有推柄,所述上闸板连接在所述推柄的上端,所述下闸板连接在所述推柄的下端,其中,所述下闸板包括:

上垫片,所述上垫片套设在所述推柄的定位轴的上部;

内筒,所述内筒套设在所述定位轴的中部,所述内筒的上端抵挡在所述上垫片上;

外筒,所述外筒活动套设在所述内筒上;

下垫片,所述下垫片套设在所述定位轴的下部,所述下垫片的上端抵挡在所述内筒上;

其中,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下阀体的输送通道内产生的涡流通过所述下垫片的凹槽进入所述阀体的阀腔内,将所述阀腔内壁上沉积的杂质冲刷掉。

进一步地,进入所述阀腔的涡流驱动所述外筒在所述内筒上运动,使得所述阀腔内的滞留杂质被打散并流动,进而将所述阀腔内壁上沉积的杂质冲刷掉。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外周上倾斜设有若干个外伸部,所述外伸部具有倾斜面和侧弧面,所述倾斜面设置在所述外伸部的前端,所述侧弧面设置在所述外伸部的外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弧面上设有若干个凸起。

更进一步地,若干个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侧弧面上。

更进一步地,若干个凸起非均匀分布在所述侧弧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伸部的内侧与所述外筒的上直筒的下部外周之间形成凹腔。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伸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具有若干个凸棱。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下锥筒通过过度斜面与所述外伸部的外侧相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设置了下闸板,下闸板由上垫片、外筒、内筒和下垫片组成,而且下垫片上设置有凹槽,因而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使得下阀体上的输送通道与阀腔内部相通,在输送通道产生的涡流作用下,可以使得滞留在阀腔内的杂质与流体介质一起运动,阀腔内就不会或者说不易出现杂质沉积现象,保持阀门正常工作;

2.由于本发明的下闸板中的外筒上设置有外伸部,输送通道产生的涡流会驱动外筒上下移动或者绕着定位轴旋转,运动的外筒进而使得进入阀腔内部流体介质的流动速度加快,使得所述阀腔内的滞留杂质更易被打散并加快流动,进而将所述阀腔内壁上沉积的杂质冲刷掉。

3.由于本发明的下闸板中的外伸部上设置有凸起和凸棱,促使阀腔内的滞留杂质被打散得更完全,因而可以进一步地对阀腔内的杂质进行更彻底得冲刷,使阀门能够长时间的正常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下闸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下闸板中的外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h处的放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下闸板中的内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下闸板中的下垫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气缸-10、中阀体-20、下阀体-30、输送通道-31、支撑面-32、上阀体-40、进口-41、推柄-50、定位轴-51、阀座-60、上闸板-70、下闸板-80、上垫片-81、外筒-82、上直筒-821、下锥筒-822、外伸部-823、倾斜面-8231、侧弧面-8232、凸起-82321、过度斜面-8233、凹腔-824、凸棱-825、内筒-83、外沿部-831、下垫片-84、凹槽-841、第一孔-842、螺钉孔-843、第二孔-844、阀腔-9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参考图1至图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闸板闸阀,包括气缸10、阀体、阀座60、上闸板70和下闸板80,所述阀体由上阀体40、中阀体20和下阀体30组成,所述上阀体40的上端具有一进口41,所述气缸10与所述中阀体20相连接,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的前端连接有推柄50,所述上闸板70连接在所述推柄50的上端,所述下闸板80连接在所述推柄50的下端。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下闸板80包括:上垫片81、内筒83、外筒82和下垫片84,所述上垫片81套设在所述推柄50的定位轴51的上部;所述内筒83套设在所述定位轴51的中部,所述内筒83的上端抵挡在所述上垫片81上;所述外筒82活动套设在所述内筒83上,所述外筒82的上端可以抵挡在所述上垫片81的底部上,所述外筒82的下端可以抵挡在所述内筒83的外沿部831上,具体的,当所述输送通道31中产生的涡流较大时,所述外筒82会向上移动,直至所述外筒82的上端抵挡在所述上垫片81的底部上;当所述输送通道31中产生的涡流较小或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外筒82的下端会抵挡在所述内筒83的外沿部831上。

所述下垫片84套设在所述定位轴51的下部,所述定位轴51的下部延伸至所述下垫片84的第一孔842中,所述下垫片84通过一固定在所述下垫片84底部的螺钉孔843中的螺钉固定在所述定位轴51上,所述螺钉的螺钉头位于所述下垫片84的第二孔844中,所述下垫片84的上端抵挡在所述内筒83上,所述下垫片84的下端抵挡在所述下阀体30的支撑面3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筒82的外周上倾斜设有若干个外伸部823,所述外伸部823具有倾斜面8231和侧弧面8232,所述倾斜面8231设置在所述外伸部823的前端,所述侧弧面8232设置在所述外伸部823的外侧,涡流会驱动所述外筒82上下移动或者绕着定位轴51旋转,当外筒运动时,就会加快输送通道产生的涡流的流转速度,进而使得进入阀腔90内部流体介质的流动速度加快,使得所述阀腔90内的滞留杂质更易被打散并加快流动,进而将所述阀腔90内壁上沉积的杂质冲刷掉。

如图5所示,所述侧弧面8232上设有若干个凸起82321。

优选地,若干个凸起82321可以均匀分布在所述侧弧面8232上,使得阀腔90内沉积的杂质易被打散。

优选地,若干个凸起82321可以非均匀分布在所述侧弧面8232上,使得阀腔90内沉积的杂质较易被打散。

所述外伸部823的内侧与所述外筒82的上直筒821的下部外周之间形成凹腔824,所述外伸部823的左侧和右侧均具有若干个凸棱825,由于所述侧弧面8232上设有若干个凸起82321以及所述外伸部823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凸棱825,促使阀腔90内的滞留杂质被打散得更完全,因而可以进一步地对阀腔90内的杂质进行更彻底得冲刷,使阀门能够长时间的正常工作。

所述外筒82的下锥筒822通过过度斜面8233与所述外伸部823的外侧相连接,所述下锥筒822的锥度在8~15°之间。

优选地,所述下锥筒822的锥度为9.57°,这时,涡流的旋转速度最快,沉积的杂质会更容易地被冲刷掉。

当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流体介质先进入输送通道31,接着进入阀腔90内部,从阀腔90内部再进入进口41中,当流体介质在阀腔90中流动时,流体介质中的一部分杂质在重力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的作用下,会滞留在阀腔90内或附着在阀腔90内壁上,若是对杂质的清除不到位,则会引起阀门内部堵塞,使阀门不能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示,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下阀体30的输送通道31内产生的涡流通过下垫片84的凹槽841进入阀腔90内,对阀腔90内壁上沉积的杂质进行冲刷,此外,进入阀腔90的涡流会驱动外筒82在内筒83上进行上下移动,或者使外筒82绕着定位轴51旋转,使得所述阀腔90内的滞留杂质被打散并和进入阀腔90内部的流体介质一起流动,进而将阀腔90内壁上沉积的杂质冲刷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841的开口尺寸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优选地,所述凹槽841均匀分布在所述下垫片84上,这时输送通道31产生的涡流作用最大。

优选地,所述凹槽841的个数可以为4个、8个、12个。

在上述结构中,下闸板80由上垫片81、外筒82、内筒83和下垫片84组成,而且下垫片84上设置有凹槽841,因而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使得下阀体上的输送通道31与阀腔90内部相通,在输送通道31产生的涡流作用下,可以使得滞留在阀腔90内的杂质与流体介质一起运动,阀腔90内就不会或者说不易出现杂质沉积现象,保持阀门正常工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