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4481发布日期:2018-10-30 14:5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使用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水管开关,其中浴室中使用的面盆水龙头一般将把手设于顶部,而将出水管设于水龙头管体中下部,防止出水管过高而造成水花飞溅的现象;然而该种面盆水龙头的出水管往往设于面盆的中部且无法左右转动,使得出水管有时候会妨碍到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出水管可左右转动的便于使用的水龙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水龙头,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内管、设于所述内管内的阀芯、可来回动作的把手及出水装置;所述阀芯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底座、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阀片组件及用于驱动所述阀片组件来回动作的传动组件;所述出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内管外的旋转管段,该旋转管段与所述内管的部分外壁之间设有一环形水道;所述内管上设有一出水通道,该出水通道一端与所述环形水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通;通过旋转管段的设置,实现了出水管的转动,从而避免出水管妨碍使用者使用的情况出现;再通过环形水道的设置,使得旋转管段无论旋转到什么角度,都能保证出水管的出水,进而确保了出水管的转动不影响出水,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再通过出水通道的设置,连通了环形水道和阀芯,使得水流通过阀芯后在出水通道的连接下进入环形水道内,形成完整的水流通路,进一步保证了出水管在转动的同时能够保持出水,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管段包括设于所述旋转管段的内壁上的凹陷部、设于所述凹陷部内的通孔及倾斜面;当螺旋管段套接到内管上或从内管上取下的过程中,凹陷部经过密封圈时,若凹陷部的两侧为竖直面,那么竖直面的菱角可能会将密封圈划伤,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或时将密封圈勾出密封槽,而卡在旋转管段与内管之间,造成无法安装或拆卸的问题,而通过倾斜面的设置,使得密封圈与倾斜面直接的接触更为平滑,避免了密封圈被划伤或勾出的情况的发生,便于安装与拆卸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管段上固定连接有一第一管段,该第一管段通过一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管段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管段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过水管、设于所述第一过水管上的定位孔、设于所述定位孔内的弹性件及与所述弹性件相连的定位头;通过设置第一转动结构,实现了第二管段相对于第一管段的转动,进而使得该水龙头的处水范围更大,更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再通过定位头与弹性件的作用,使得第二管段不需要转动时,定位头起到了固定第二管段的作用,防止第二管段随意转动,进一步增强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段上设有定位齿槽,该定位齿槽沿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壁周向均布设置;所述相邻两定位齿槽之间设有凸齿;通过定位齿槽和凸齿的设置,与定位头形成配合,起到将定位头固定在定位齿槽内,避免第二管段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发生转动,而弹性件又使得定位头可以往复移动,从而令定位头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沿齿槽和凸齿的表面滑动,使得定位头、定位齿槽及凸齿的设置既能起到定位的作用,又不影响第二管段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凸齿包括与所述定位齿槽的底面相连的第一坡面、第二坡面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的平面;通过坡面的设置,使得定位头移动时沿着第一坡面向上,通过平面后再从第二坡面进入相邻的定位齿槽,过渡更为光滑,便于第二管段的转动,防止转动时出现卡顿或无法转动的现象;且起到了一定的降低噪音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凸齿上还设有一滑槽,该滑槽包括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通过滑槽的设置,使得定位头的移动轨迹被固定,若不设置滑槽,那么定位头收到挤压时,可能会向侧面偏转,导致第二管段无法转动,所以滑槽起到了固定和导向的作用;而滑槽上还设置了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方便定位头的滑动的同时,进一步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同时,能够减小定位头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减小定位头与滑槽之间的磨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动陶瓷阀片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与所述壳体相配合的摆臂座及与所述摆臂座转动配合的摆臂;通过摆臂带动连接块从而带动动陶瓷阀片的移动,结构简单有效,传动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与所述把手可拆卸连接,所述摆臂上设有一凸块,所述把手上设有供所述凸块插入的凹槽,该凹槽上设有一紧固孔;所述把手上设有与所述紧固孔相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凸块和凹槽的配合,实现了把手与摆臂之间的连接,使得使用者只需移动把手,即能控制阀芯的开关;通过紧固孔的设置,将凸块固定在凹槽内,防止把手在使用过程中脱出,结构稳定;而安装孔的设置起到了便于凸块的紧固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旋转管段和环形水道的设置,实现了出水管的转动出水,使得出水管不会妨碍到使用者的使用,增强了水龙头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三管段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转动结构的接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转动结构的接收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阀芯底座的仰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静陶瓷阀片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内管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内管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13所示,一种水龙头,包括外壳1、内管2、阀芯3、把手11及出水装置;内管2安装在外壳1内,与外壳螺纹连接;内管2的外表面上开设了5个内管密封槽22,内管密封槽内安装了内管密封圈21,两者之间紧密配合;内管内安装了一个挡板,该挡板与内管一体成型,挡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了一根热水管28和一根冷水管29,热水管与阀芯上的热水口322相连,冷水管与阀芯上的冷水口323相连;挡板上开设了两个止第二转槽23,使得阀芯安装在内管内时,止第二转槽与阀芯之间形成止转配合,避免阀芯发生转动,从而保证了冷热水管与冷热水口始终保持连通;挡板内还开设有一出水通道24,该出水通道与所述阀芯的混合出水口321相连通;为了将阀芯固定在内管内,在内管内安装了一个内固定环27,该内固定环与内管的内壁螺纹连接;而该内固定环的外侧还螺纹连接了一个隔离环12,起到阻挡异物的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了使用者被来回动作的把手夹伤的问题;阀芯包括壳体31、底座32、阀片组件及传动组件;壳体与底座卡扣连接;阀片组件包括静陶瓷阀片33和动陶瓷阀片34,底座与静陶瓷阀片卡扣连接的,实现两者之间的止转配合,动陶瓷阀片安装在静陶瓷阀片上方,与静陶瓷阀片紧配合;动陶瓷阀片上还开设了一个混合腔341,静陶瓷阀片上开设了与混合腔相连的混合通道333,混合通道又与底座上的混合出水口相连;热水口322和冷水口323均开设在底座上,静陶瓷阀片上开设了与热水口相连的热水通道331和与冷水口相连的冷水通道332;冷热水通道又可以与混合腔连通,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流通路;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块35、摆臂座36及摆臂37;连接块与动陶瓷阀片卡接,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止转配合,摆臂座与壳体相连,壳体起到了对摆臂座的限位作用;而摆臂与摆臂座插销转动连接的同时,下端插入连接块上的插槽内,使得摆臂摆动时可以带动连接块移动,进而带动动陶瓷阀片移动,实现对水管的开关和水流量大小的控制;摆臂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了一个凸块371,把手11的内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了一个凹槽111,凸块可插入该凹槽111内,实现了把手与摆臂之间的止转配合;为了防止摆臂脱出把手,在凹槽上开设了一个紧固孔112,通过在紧固孔内螺纹连接一根螺栓,将把手固定在摆臂上;而为了便于将螺栓固定到紧固孔内,在把手的外壁上开设了一个与紧固孔相对应的安装孔113,该安装孔可用冷热水标志掩盖,避免异物进入。

具体的,所述出水装置包括第一管段41、第二管段42、第三管段43、旋转管段44及起泡器45;其中旋转管段44可转动的套接在内管上,旋转管段的内壁与内管上的内管密封圈紧密接触;为了防止旋转管段上下移动而影响旋转管段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在内管上螺纹连接了一个外固定环26,该外固定环将旋转管段固定在外壳上方,使得旋转管段只能在外固定环与外壳之间转动;旋转管段内表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了一个凹陷部442,该凹陷部与内管的外表面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环形水道25,出水通道24与该环形水道25相连通,使得无论旋转管段旋转到什么角度,均不影响开设在凹陷部内的通孔441的出水;该凹陷部的上下两侧均开设了一个倾斜面443,使得旋转管段套接在内管上时,与内管密封圈之间的接触更为平滑;第一管段与旋转管段相互垂直并焊接,使得第一旋转管段旋转时能带动第一管段转动,通孔连通了环形水道与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的一端上螺纹连接了一个第一转动结构,第一管段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转动结构上;第二管段的另一端还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二转动结构,第三管段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二转动结构上;从而实现了第二管段与第一管段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三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出水装置可以相各个方向出水,便于使用;第一管段与第三管段均与第二管段垂直的同时,第一管段与第三管段又相互平行,实现多角度转动出水的同时,使得第二管段呈对称结构设置,便于第二管段的生产加工;其中第一管段包括第一螺纹孔411、定位齿槽412、第一水槽413及第一转槽414;第一水槽开设在第一管段的右侧,与旋转管段上的通孔相连,起到分散水压的作用;第一转槽开设在第一管段的左侧,由第一管段的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其中第一螺纹孔即开设在第一转槽内;定位齿槽开设在第一转槽的左侧,由第一转槽的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该定位齿槽呈环形均匀的分布在第一转槽内;其中第三管段包括第三螺纹孔431、出水嘴432、第三水槽433、第三安装槽434、第三通道435及第二转槽436;其中起泡器与出水嘴螺纹连接,便于起泡器的安装、拆卸及更换;第三安装槽即用于套设在第二转动结构上,与第二转动结构紧密接触,同时起到了一定密封防漏的效果;第三螺纹孔开设在第三安装槽上;第二转槽由第三安装槽的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三水槽与出水嘴相连,起到分散水压降低水流速度的作用;而第三水槽又通过第三通道与第三安装槽相连,从而使得从第二转动结构中流出的水流能通过第三通道进入第三水槽,最后通过起泡器从出水嘴中流出。

具体的,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过水管61、第一密封圈62、防脱件53及定位结构;第一过水管的左端与第二管段螺纹连接,右端插入第一管段内;为了增强第一过水管与第一管段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一管段的右端开设了3个第一密封槽615,用于更好的安装和固定第一密封圈62的同时,起到增强密封性的效果,实现第一管段与第一过水管之间的转动密封;其中第一过水管还包括第一防脱槽611、定位孔612、第一通道613及偏心管道614;其中第一通道为正六边形,开设于第一过水管的右端,便于第一过水管与第二管段之间的螺纹连接;定位孔开设在第一过水管的左侧,与定位齿槽的位置相对应,定位结构即安装在定位孔内;而为了开设定位孔,将第一过水管内左侧与定位孔相对应的管道开设为了一个偏心管道,便于在第一过水管的外表面开设定位孔的同时,起到了增强水压的作用;第一防脱槽开设在与第一转槽相对应的位置,防脱件为一个“c”型的塑料件,直接套设在第一防脱槽上,使得防脱件只能在防脱槽内转动而不能左右移动;而为了固定第一转动结构,使得第一转动结构不会从第一管段中脱出,在防脱件上开设了一个防脱孔531,该防脱孔与第一螺纹孔相互对应,通过在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一个螺栓439,螺栓底端插入防脱孔内,实现第一管段与第一转动结构的固定,使得第一管段与第一转动结构之间能相对转动的同时,第一转动结构又不会从第一管段内脱出;而第一转槽则是起到了增大第一管段与防脱件之间的间隙的作用,使得未插入螺栓时,需要将第一螺纹孔与防脱孔对准时,转动第一管段不会带动防脱件转动,从而方便对准;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头64和弹性件63,定位头与弹性件的胶接,定位头突出定位孔,与定位齿槽相互契合,每相邻两齿槽之间开设有一个凸齿415,定位头被卡在定位齿槽和凸齿之间,使得当没有外力作用在第二管段上时,第二管段被固定;而当第二管段收到外力时,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转动结构的转动,从而带动定位头移动,定位头沿定位齿槽和凸齿的侧面移动的同时,向定位孔内移动并挤压弹性件,当定位头与下一个定位齿槽对准时,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嵌入定位齿槽内,再次起到固定作用;而弹性件安装在定位孔内,起到复位定位头和令定位头始终紧贴定位齿槽和凸齿的作用;该弹性件为一弹簧;而由于弹簧安装在定位孔内,定位孔起到了一个对弹簧的支撑作用,防止弹簧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折;其中凸齿包括第一坡面4151、第二坡面4152及平面4153,通过坡面的设置,使得当定位头从一个定位齿槽内移动到相邻的另一个定位齿槽内的时候,坡面的设计使得定位头与凸齿之间的接触更为平滑,更便于定位头的移动,同时起到了一定的降低噪音的作用;优选的,为了进一步便于定位头的移动,在凸齿上开设了一个滑槽416,该滑槽包括第一弧形面4161和第二弧形面4162;滑槽的设置使得定位头的移动轨迹固定,此时坡面和平门即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定位头不会向旁边偏转,保证了定位结构的正常工作;而弧形面的设置使得定位头与滑槽之间的接触更为平滑,便于定位头移动的同时进一步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过水管51、第二密封圈52、防脱件53及第二密封槽54;第二过水管的一端与第二管段螺纹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并插入第三管段上的第三安装槽内,第二密封圈与第三安装槽紧密配合,实现第三管段与第二过水管之间的转动密封;而为了便于第二过水管与第二管段之间的安装,将第二过水管内的通道开设为正六边形的第二通道511;在第二过水管上还开设了一个防脱槽512,防脱件即可转动的安装在防脱槽内,使得防脱件只可相对于防脱槽转动而不能左右移动;为了防止套设与第二转动结构上的第三管段脱出,在防脱件53上开设了一个防脱孔531,该防脱孔与第三螺纹孔相互对应,通过在第三管段上的第三螺纹孔内螺纹连接一根螺栓439,该螺栓插入防脱孔内,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由于防脱件可转动的安装在防脱槽上,所以也不会影响到第三管段的转动;第二转槽的位置与防脱槽相对应,使得防脱件正好处于第二转槽与防脱槽之间,使得第三管段的转动不会带动防脱件转动,从而更方便第三螺纹孔与防脱孔之间的对准。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